综合信息频道
合作组织  人力资源  它山之石  会议展览  肉类加工  付费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人力资源行业专家 → 文章内容

苗兆光:对2023年经营形势的研判


肉类食品网 http://www.meat360.cn 2023/1/20 7:32:48 关注:235 评论: 我要投稿

  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有幸能够在新年之初跟大家交流。
  未来几年我们面临的现状,就是不确定,很难做预测。因为变化还在进行当中,没有进入稳态,如:到底疫情以什么方式演进、发展到什么程度,后续的政策怎么去调整,都会处于一个不确定状态。这个过程要求我们适应新的环境,只能在发展当中向左右看齐,在看齐过程当中去调整自己。虽然讨论2023年形势现在是个热点,互联网上也有很多类似的分享,但是实际上都没有结论。这些日子我跟一些企业在互动,在讨论来年的战略,来年的计划预算,来年的经营政策,在此过程中形成一些体会,今天跟大家做个交流。
  01
  经营环境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一个现实:环境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与过去若干年我们对经营环境的认知已经是很大的不同了。我们一直觉得历史有规律,其实历史由很多偶然事件构成,一个偶然事件发生,会连带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导致环境的整体变化。我们不得不在不可逆的环境下求存。
  这几年发生的一些事,对经营环境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最典型的就是疫情,对经营环境最大的影响就是企业的连续性受到了破坏。我们对客户的认知,或者说客户、消费者的变化有多大,还在验证当中。
  日本一位学者远山淳认为,疫情,尤其中国的疫情,对人的影响太大了。他认为,在过去若干年,中国的老百姓是在一种扩张和铺张的情况下生存的,消费很容易刺激出来。这是经济的原动力。疫情三年来,各种不确定的变化在不断冲击人,有可能中国人在消费上已经习惯了节约,习惯了保守,习惯了对一件事的价值做评估,这会在深层次上影响企业。
  再如中美冲突。过去,我们在技术层面和需求层面对美国、对西方的依赖很大,而现在要脱钩,供应链要转移。脱钩是一个点状的事件,看起来是不可逆的,它会影响经营结构的一系列变化。
  02
  经营环境的三大变化
  这些变化,我们的企业躲都躲不过去。所谓温水煮青蛙,一开始企业没有感受到什么,往前深层次发展的时候,会发现变化越来越大。梳理一下有以下几个变化。
  变化一:系统性低增长
  经济的大系统开始转向低增长了。大系统高增长的时候,每个产业里的机会总量是增长的,这种情况下,竞争的程度是弱的,大家都可以在增量中获得。什么叫增量中获得?今年的市场规模增长了10个亿,无非就是你拿5亿,我拿2亿,他拿1亿,其他各拿走几千万,虽然有多有少,但不会因为你拿多了,我会损失。大家都在增量上去发展,然后有了规模的增量,就能消化组织内部的各种冲突和矛盾。
  现在大系统低增长,主要产业的增长速度放慢,总体的机会变少,企业竞争的方式就会随之发生改变。我们去观察行业,现在普遍被大家认可为增长机会的,只有跟新能源有关的行业,别的行业都不会像过去那样具有风口性质,不会有特别快的扩张速度。
  我们看几组数据。第一组,从2000年到2012年十几年间,中国的GDP增长都在8~12%,那个时候产生了很多大企业,阿里、百度、腾讯、京东等主流的一些企业,都是在那个期间起家的。那时的机会就像黄河水从源头往下流,你只要踩在里面,前进的势头挡都挡不住。2013年到2021年,增长速度慢了,基本上在6~8%之间,但是与全球同期的三点几相比,几乎高出了两倍,也是一个很快的增长。这一段的日子也不太难过,大家过得也很好。
  这个时期我们中国的企业都是把增长作为经营本身,因为宏观在增长,你不增长的话,只要没规模,你就没有优势,你的市场地位就堪忧了,很快会落后于行业,落后一个时代了。而且我们有一个保级速度,可以把增长当成经营本身,但其实经营远远比增长要复杂。
  到了2022年,大家公认这是有史以来最难过的一年。我们体感上尤其难受,经营的连续性不断被破坏。你在市场当中刚刚搞一个推广活动,第二波该去砍粮食了,结果封控了,好不容易市场界面打开了,结果供应链断了。2022年的增长速度被压到3.0%,这是很低的增长了。
  往未来再看,即便是官方数据也调低了。二十大报告,前几年的一些纲领性文件中,都有一个预期远景目标: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意味着届时我们人均GDP要达到或者超过2万美金,照此推算,十四五期间的GDP增速预期为5.3%,十五五期间4.8%,十六五期间4.2%。这是官方的数据,我们称之为目标,但是目标只是一种期待,不代表一定能实现。十四五已经过了两年,其实远远没有实现目标。
  国外机构做经济预测最典型的是日本经济研究中心。最近若干年他们一直对全球经济做预测,过去10年里预测中国经济的时候,一直是乐观的。这家研究机构每年的研究报告里,都会基于经济增速预测中国何时超越美国,预测结论都是在2028到2033年之间。其实在过去40年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体制下,世界各国人均GDP的差距一直在缩小,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又拥有超越他国的增速,超越美国是迟早的事。但最近发布的报告,得出结论认为这种逆转不会再发生了。中国的经济进入了低速增长,可能10年以后中国还没有追上美国的时候,增长速度已经降到了跟美国持平。这时候你的体量不如他,但是你的速度降下来了,就不可能再逆转。
  它讲了很多原因,第一个重大原因是三年疫情可能导致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发生改变。第二是老龄化,它认为中国的老龄化程度比实际公布的数据要严重,老龄化程度高的话,经济就没有活力。第三,它认为中美脱钩使中国在技术获得上有了难题。总之,经济发展已经不可逆地往下降速。
  不管哪种数据,我们看到的趋势是,未来是低增长态势,这其实对企业的影响很大。宏观不增长的情况下,只有能够判断出结构性增长机会的少部分企业,才能发展得很好。那些靠宏观增长,靠低质量增长的企业可能机会就会很小。
  变化二:增长方式换轨
  过去,中国企业的增长方式是什么?其实是建立在全球一体化基础上的增长。《世界是平的》这本书的观点是,全球一体化是在全球范围内做分工,而且有几个鲜明特征。
  第一,中国干活,美国消费。我们是非常勤奋的民族,大量的财富是干出来的。我们现在的GDP水平,还一直强调的是奋斗,狼性,加班。消费中国产品的大部分人还是美国人。
  第二,美国创造,中国制造。美国有很多原始的创新,许多无中生有的需求是美国人创造的。经济学家也在讨论,为什么创新会发生在美国?为什么创新转为制造以后,很快会转移到中国、印度、日本这些地方?因为世界是一体化的,它总会有一些创新高地,有一些制造高地,有一些交付高地,以世界级的产业结构规律发展。
  第三,美国在技术端创新,中国在市场端创新。我们很少有原创性技术创新,是从国外获得技术,之后在市场端创新,类似于支付宝,微信等。这是现在大多数企业做的事情。因为我们离消费者太近了,在一个大市场里,就很容易在市场端创新,所以说中国的创新,发生在下游,在应用端。我们一直在讲中国的创新应该从消费领域,从流通领域,转向制造领域和研发领域,但是这个转移没有完成。
  现在,中美脱钩看起来是不可逆的,只是节奏会怎么走?如果要让这种创新发生改变,很多企业在讨论技术获得从哪里来。同样做疫苗,我们仍然是灭活疫苗,西方已经mRNA了。在很多领域的原创性技术,你不能获得,只能靠你自己去创新的时候,你的经济体量,你的规模能不能养得住技术创新的成本,而且你有没有相应的文化、人才、机制。这些都是问题。
  另外,即便是中美不脱钩,供应链的不可逆的转移也是世界趋势。我们知道,制造一直从高往低流,往低势能的区域流动。早期的制造中心从欧洲往美国走,美国后来又转移到日本,日本之后又转移到四小龙,之后又转移到中国。这个过程就是劳动力成本在哪,劳动力的密集型在哪,它就往哪转移。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劳动力成本开始提高的时候,它就会再寻找洼地,继续往低处流。
  关键问题是,在不可逆的转移过程当中,你的企业留下了什么?欧洲留下了精密制造,高端仪器、高端设备,比如光刻机,这些精密的东西它留下了,其附加值非常高。为什么欧洲的福利那么高?它通过知识的附加值,获得了高利润。美国留下的是创新,前沿的、原创的东西留下来,尤其像硅谷这些地方,它的观念,它的机制都形成了配套。日本留下的,在材料领域,在高端的制造领域,这跟它的人口结构是匹配的。
  我们中国在这个不可逆的转移过程中,会留下什么?低端制造一定会转移,而且在加速,除了自然的转移,西方的企业还在有意识的脱钩。年前我在长三角跟一些做外贸的企业、跨境电商的企业交流的时候,他们就讲,类似于亚马逊这种企业,每年做战略目标、做预算的时候,就有一项措施——减少中国产地的比重。这种减法,它也是不可逆的。
  那么我们企业的增长方式到底怎么转移?我一直觉得“专精特新”的概念提得特别好,其实这也是对企业的要求。每个企业都应该是在技术端,在能力端去创新,去积攒能量。这条路应该是中国的企业在现在的结构下求解的路。官方、企业、民间对此都有着强烈的共识。
  变化三:极端不确定
  “不确定”一词我们谈了好几年,但是到了2022年,我们发现过去谈的不确定,其实是假不确定,2022年它变得真不确定了。
  第一,极不连续。疫情带来的变化,确实让中国企业最大限度体验了经营的不连续性。经营连续性是对企业经营稳定的一个要求。经营上的一个最大的重点,就是怎么让你的业务流是连续的,不怕订单小,也不怕毛利低,最怕不连续。一旦不连续,今天有订单,明天没订单,那固定成本的分摊、人员结构的稳定,很难维系。
  疫情当中我们体会到了,但是疫情结束后会怎样?疫情什么时候结束不好说, 病毒却不断在出乎我们的意料。
  第二,极不稳定。在宏观的政策环境背景下,很多产业已经受到了灭顶之灾。产业里的不连续不稳定造成我们很难对未来做预测,甚至我们的理解能力都很难判断现在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深层次来看,就是“道不可循”,在“道”层面上你不可循。比如改革开放作为一种国策,它就是道。你在表象上不能预测的时候,可以遵循底层的道的规律,此“道”意味着是要融入世界的,我们就会按照世界的规矩去做,无论再有摩擦,但是规则的一致性是变强的趋势。我们可以大胆地去把资源全球化。国内的企业一直在这种全球化路径上走,先是产品卖到国外,后来把业务搬到国外,之后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但是你会发现再往前走的时候,道不可循了。一些规定的现实的东西,你过去认为可以干,现在有时候可以干,有时候不可以干。这种极端不确定,导致企业的经营就很难受。
  03
  观察变化的趋势,寻找变化的线索
  最近各媒体的新年致辞,还有各种文章都在讲,要唤起企业家精神,要唤起企业家的创新意识,让这些人去冒险,推动经济的创新。但是企业家创新有一个条件,他得知道冒险的边界在哪里,红线在哪里,他必须知道不能冒险冒得过了头,这时候他的精神才会激发出来。但是在这种极不确定的情况下,就很难去冒险。大多数企业家接触的信息面,拥有的资源量,导致他判断起来还是很困难。一些大企业的企业家,站在一个高地上,他们对政策的理解,对信息的把握能力更高,掌握的信息更充分。所以我们看大企业家是怎么讲的。
  任正非的文章已经流传出来,他对未来的判断是:现在和未来都会很困难,未来10年都会很痛苦;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世界经济在未来3~5年内都不可能转好。另一位知名企业家的内部讲话里流传出来的判断是:未来三年是最寒冷的三年,多重因素叠加在一起,无论什么样的刺激政策都不能改变。
  这些都是我们对环境的判断,麻烦在于,环境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仍然不知道。它还在博弈当中,还在变化当中,是一个变化进行时。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曾经用“蝴蝶效应”形容天气现象: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后人用“蝴蝶效应”形容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现在对我们而言,蝴蝶的翅膀已经扇了,龙卷风会在哪儿出现、影响力有多大的最后结果还没出来。我们不知道后面还会引发多少变化。
  这就是现在的场景。到目前为止,环境怎么变我们很难下一个结论。就像过去几年讨论互联网,大家很焦虑,不知道怎么变化。很多人以为搞产业的人没戏了,无论从何种理由上来看,传统企业都很难对抗互联网。结果大家发现没等着对抗,产业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为了研究这些变化,我在1月2号那天专门花时间看了牛人怎么谈的。每年各个媒体各个牛人都喜欢做年度演讲,开年演讲,新年寄语,比如南方周末等都会发新年寄语。这些见解都是精英经过了长时间的深层次的思考整出来的,一般还是有参考价值,对大家有引导作用。我试图从这些见解之中,去看变化的趋势,去寻找一些线索,当然也发现了比较集中的几个词。
  比如,相信,针对大家的迷茫,告诉大家一定要相信;勇气,大家一定要敢于挑战,敢于尝试一些新的事情;韧性,要强调韧性组织,能够在折腾当中保持韧性,经得起折腾;刷新,要更新自己过去对环境的理解,要刷新自己。但是我看完以后发现,这些词看似挺有力量的,却没有宾语。相信,相信什么?勇气,挑战什么?刷新,在哪方面刷新?新东西是什么?你怎么刷新?
  今年是这些媒体新年寄语里没有宾语的一年,即便加上个宾语,也是加的笼统。比如让你相信法治,相信常识,结果你发现常识也在变化。五百年前的常识认为月亮里有嫦娥,有玉兔,现在当然不是。常识是不靠谱的,现在环境变化了,常识也在变。再讲韧性,现在舆论里,很多企业里,讲的都是你要活下去,你要现金流,要利润,要回归核心,要准备过冬,但是这些是经营的表层的东西,对企业来讲,韧性还意味着什么?
  到目前为止,我总觉得大家是在几个维度上出了填空题,找了四个动词,后面的空反而没填。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当然,新年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比如在重提一些积极性的产业政策调整,包括重提房地产行业的支柱地位,重提支持民营教育,重提发挥平台企业的作用,重提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政策的调整跟过去三年相比,就像疫情政策一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美关系也在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中美首脑会谈,驻美大使秦刚出任外长,布林肯即将来访华。这些措施都是在积极的调整,那么宏观的政策能不能再回到激活民间力量?所谓的改革开放,改革就是放开,开放是对外开放,对内放开,我们是不是再回到这样一个轨道上,能不能拿这些积极的政策得出结论?基调变了,这也很难预测。
  第二,还有一些没变的,在有利于企业的信心恢复和经营环境稳定方面,仍然看不到变化。比如防疫政策调整当中的不透明。市场经济下,企业做决策都在充分信息下自己去判断风险,自己去判断机会,那么企业才能够真正做到独立自主经营。这和个人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一个月二十几天要出差,往哪出差你总是要判断此地的疫情政策,判断如果生病了,能不能买上药,能不能住上院。但是这些政策你都不知道,就没办法知道、也很难定义你的行为边界和业务边界。
  比如法治是不是在回归。我们能不能判断做一件事的最大风险在哪里,最大的机会在哪里?我们的政策一直在一种纠错当中进化,但是纠错到什么程度,调整到什么程度,其实是需要企业在过程当中观察的。
  04
  适应新变化,刷新经营系统
  面对环境的这些变化,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怎么办?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说,经营里面你绕不过的规律就是进化的法则。所谓进化的法则,从来不是强者生存,而是适者生存。如果强者生存,恐龙就不会死。一定是你跟环境适合,需要你弱的时候弱,需要你哪个地方强,你哪个地方强,这样你就能活着。
  关键是在面临这种环境时,我们如何去适应它。不仅仅专精特新企业遇到了这个问题,华为、阿里这些大企业也遇到这个问题。怎么去理解这事儿?我讲一个例子。
  日本历史上的战国时代,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被称为日本的“战国三雄”。丰臣秀吉是承上启下的一个英雄人物,他是怎么崛起的?在织田信长被人刺杀了以后,日本出现了权力真空。那时候丰臣秀吉第一是积攒了威望,有一帮忠诚于他、愿意跟随他的人,第二他有扩张的冲动,迅速去填补这种真空,第三是他有统一日本的强烈信念。
  同时他建立了一套分享机制。能分享到什么程度?有一年丰臣秀吉给功臣论功行赏,刚刚分完第二天就得到消息:有一个将领把分配给他的10万担粮食,拿了5万担分给下面的一个将领,又拿出2万担分给别的人,自己剩了很少的一部分。
  丰臣秀吉不理解了:哥们你打仗打了一年,不就是要这点封赏吗?怎么跟大家都分光了?结果将领说,放心吧老大,我分给他们是因为这些人有非常强的战斗力,今年你分给我的我全分给他们,明年他们建立的战功,你就能分我30万担,一算账我还是合算的。
  这种状态,一方面外部有机会,另一个方面领导人有信念,有很明确的成长意图,然后把成长意图贯穿到机制里,就激发了将领们的成长欲望。日本管理学家总结丰臣秀吉的成功,在于外部扩张机会、领导人扩张的信念、组织的成长企图、将领的成长欲望四位一体,成就了丰臣秀吉带领的队伍有极强的扩张力,在日本无往不胜,很快统一了日本。
  但也很快由兴而衰,原因何在?因为过去的逻辑不成立了。这些将领过去一直在扩张的逻辑上,赚的钱、得到的赏赐全分了,焕发了队伍的活力,养了一竿子敢打能打的人,这些人都有一种扩张冲动,但是日本统一之后,这个逻辑行不通了,到了疆域的边界上,没有地盘可扩张了,人对未来的冲动堵在这了。这时有顾问跟丰臣秀吉讨论,建议现在的整个体系要重构,比如,国家要转型,原来的扩张逻辑要改成治国的逻辑;增长方式要改变,原来的扩张方式是靠扩张地盘,现在要发展产业,扩张经济利益;这些干部、将领,要转移到现实的产业增长当中,通过经济结构的增长,来获取利益。
  但是对丰臣秀吉而言,现实的麻烦是从通过战争扩张转移到经济的内涵扩张的时候,他的人员结构能不能满足要求,团队文化能不能满足要求?他的机制可能需要更复杂的设计,如果不能调过来,整个的体系怎么摆得平?后来他觉得这种调整太难,选择了按照过去的方式扩张,走上了不归之路。他沿着过去的逻辑往外扩张,往朝鲜、往中国扩张,遇到了中国这样大体量国家,一下子就扩张不动了,被大明给打败了。受此挫折以后,他内部的队伍就瓦解了。
  丰臣秀吉由兴到衰的逻辑,与企业的发展异曲同工。一个企业,当环境在发生变化,机会的形态在发生变化,你内部的经营逻辑必须要去调整。
  我近期沟通的企业,其中有很多专精特新企业,其实大家都在刷新,在根据环境调整自己的经营重点。但是这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刷新不了系统。机会形态改变了,但是机制是不是改了,你的人员是不是改了?你没有进行全要素的调整,内部资源拧巴的时候,系统的力量就没有释放出来。
  第二,穿新鞋走老路。虽然企业在刷新,在调整,但是总是忍不住过去的念头冒出来。虽然明明知道经营环境不确定,经营上要保守,但看到爆发的机会窗口,仍然想赌个大的。最近我们看到在一些核酸企业、抗原企业所发生的事,就是抵御不住诱惑,意识不到机会背后巨大的坑。这等于说你刷新了系统,你遇到机会时,却仍然按照过去的逻辑去走。经营环境变化之后,这可能是企业家最需要去关注的问题。
文章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     文章作者:苗兆光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苗兆光:企业家不需要退休,但要懂如何后退2023/11/20 23:19:39
苗兆光:2023形势不简单,“活下去”的两大策略2023/1/26 0:06:16
陈春花:2023年的经营关键词2022/12/19 9:42:09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咨询热线:13520072067  电子邮箱:cvonet@126.com  客服QQ:1048637528 肉类食品网客服QQ 肉类食品网

肉类食品网主办
版权所有 肉类食品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B2–20200312
公司名称:一米优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潞通大街191号2层01-258C 电话:010-6528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