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的“虚假繁荣”与危机暗涌
肉类食品网 http://www.meat360.cn 2025/7/19 9:51:43 关注:51 评论: 我要投稿
|
|
数据初现:繁荣背后的隐忧
近期,生猪养殖行业两组关键数据备受关注,为看似平稳的行业态势增添不确定性。二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达 4043 万头,占正常保有量的 103.7%,尚处于绿色调控区间。与此同时,自 2024 年 5 月起,生猪养殖已连续 14 个月保持盈利,在近五年猪周期中较为罕见,表面上行业形势向好。
然而,深入剖析后,一个更为严峻的现实浮现 —— 母猪产能淘汰进度滞后,潜在危机不容忽视。6 月能繁母猪存栏量较 5 月环比回升 1 万头 ,为自 2025 年 4 月以来连续第二个月回升。这种 “越调越增” 的异常现象,与行业内部操作方式紧密相关,致使猪肉供应 “隐形增量” 不断累积,行业真正的危机或许仍在后续。
产能剖析:隐性过剩的困局
(一)结构调整下的产能迷局
当前,养猪行业产能淘汰呈现 “结构性调整” 模式。头部猪企普遍淘汰 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20 以下的低产母猪,同时补充 PSY 25 以上高产母猪。表面上母猪存栏量可能微降,但实际上仔猪产能显著增加。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4 年 12 月至 2025 年 5 月全国新生仔猪数量同比增长 9.9% ,增速远超母猪存栏量增长速度。有分析师指出,一头高产母猪的年出栏贡献相当于 1.3 头普通母猪 。按当前结构调整推算,现有 4043 万头能繁母猪实际产能,或相当于 2021 年 4300 万头水平,远超 3900 万头正常保有量对应的供给能力,“母猪存栏微降但仔猪产能反增” 现象也就不难理解。
(二)农业农村部的双重信号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两个消息,表面上看为行业注入信心,但深入分析后令人担忧。自 2024 年 5 月起,生猪养殖连续 14 个月盈利,在近五年猪周期中实属少见。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盈利空间持续收窄。据我的钢铁网监测,截至 6 月 27 日,自繁自养生猪盈利为 75.39 元 / 头,外购仔猪养殖亏损 58.39 元 / 头,整个行业基本处于微利运行状态。
另一消息是 6 月全国 5 月龄以上中大猪存栏环比下降 0.8% ,农业农村部据此判断 7 - 8 月出栏量将减少,看似是猪价上涨的利好信号。然而,7 月 6 日以来猪价持续下跌,均价下跌超 7 毛。究其原因,是市场对 “生猪产能未实质去化” 的担忧。当前中大猪存栏减少,更多是前期压栏生猪集中出栏后的短期调整,并非产能收缩的长期信号。这意味着行业产能过剩隐患依然存在,未得到实质性解决。
调控困境:去产能的艰难之路
(一)政策导向与行业现状
面对行业产能过剩潜在风险,农业农村部迅速做出反应,释放明确调控信号。7 月 17 日,畜牧兽医局局长黄保续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要 “加密发布市场预警信息,引导有序出栏,加快淘汰低产母猪和弱仔猪” 。这一表态彰显农业农村部维护养猪业合理利润的决心,旨在通过政策引导,推动行业产能尽快回归合理区间,避免因产能过剩引发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保障养殖户利益,维护养猪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产能去化的两大阻碍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两大难点严重制约产能去化效果。首先是 “低产换高产” 带来的隐性扩张。前文提到,头部猪企淘汰低产母猪、补充高产母猪的操作,从单个企业角度看,是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合理选择,但从行业层面看,导致母猪存栏量看似微降,仔猪产能却大幅增加,使得产能过剩问题在隐性层面加剧,难以有效解决。
另一个难点是 “盈利惯性” 下企业去产能动力不足。当前,头部企业每头猪仍能保持 100 - 150 元的利润,在此盈利状况下,主动去产能意味着放弃现实收益,还可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丧失部分市场份额。某上市猪企高管曾表示:“只要头均盈利超 100 元,就没有动力停掉任何一个猪场,毕竟去产能后再重启,设备维护和人员成本更高。” 这种心态在行业内普遍存在,导致行业陷入 “集体观望” 困境。大家都期望其他企业先削减产能,自己维持现有产能,等待市场形势进一步明朗,6 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正是这种心态的直接体现。在此情况下,产能去化难以真正落实,行业过剩产能依旧高悬,市场供需平衡也难以有效调节 。
危机展望:猪周期的未知走向
当前,生猪养殖行业处于关键节点,面临 “虚假繁荣” 与 “实质调整” 的艰难抉择。从能繁母猪存栏量看,虽目前仍在绿色区域上限波动,但结构优化带来的 “隐性产能” 未被充分消化,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行业连锁反应 。
从历史经验看,猪周期底部反转往往伴随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 3 - 6 个月下降。回顾过去猪周期,每次市场重大调整都与产能实质性去化紧密相关。例如 2018 - 2019 年非洲猪瘟疫情爆发期间,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幅下降,随后猪价迎来大幅上涨。而当前能繁母猪存栏情况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不仅未出现持续下降趋势,6 月还环比增长,给行业未来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再看养殖成本,随着饲料价格波动、环保要求提高以及疫病防控成本增加,养殖成本不断攀升。尽管目前行业整体盈利,但盈利空间持续收窄,养殖户和企业利润愈发微薄。一旦猪价大幅下跌,微薄利润将难以支撑高昂养殖成本,行业将迅速陷入亏损困境 。
市场预期方面,由于对产能过剩的担忧,市场情绪普遍悲观。养殖户和企业在不确定市场环境下多采取观望态度,不敢轻易扩大生产规模或调整产能,进一步加剧市场僵持局面。消费者对猪肉价格敏感度不断提高,一旦市场猪肉供应过剩,很可能选择其他替代品,对猪价产生不利影响 。
综合以上因素,若当前产能去化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行业极有可能陷入 “产能不去化→供应过剩→价格低迷→亏损延长” 的恶性循环。假设从 2025 年四季度开始进入亏损,按目前产能状况和市场趋势推测,本轮亏损期或延续至 2026 年下半年,远超 2021 - 2022 年那一轮短暂的 6 个月调整期。这对整个生猪养殖行业将是严峻考验,不仅会导致大量养殖户和企业面临经营困境,甚至可能引发行业深度洗牌。
破局之道:产能去化的关键举措
面对生猪养殖行业当前困境,破局核心在于切实推动 “产能去化”,使能繁母猪存栏量实质性向 3900 万头的正常保有量靠拢 。这需从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两方面入手,双管齐下,共同发力。
在政策引导方面,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生猪养殖行业的政策支持与引导力度。首先,持续完善和细化产能调控方案,明确产能去化具体目标和时间表,为养殖户和企业提供清晰行动指引 。例如,设定未来几个月内,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的具体比例或数量指标,确保产能去化工作有序推进。
其次,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鼓励养殖户和企业加快淘汰低产母猪。对积极淘汰低产母猪的养殖户和企业,给予一定财政补贴,补贴金额可根据淘汰母猪数量和质量分级设定,以提高其积极性。在税收方面,对参与产能去化的企业,减免相关税费,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
再者,加强对生猪养殖行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相关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养殖场,依法进行整顿或关停,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市场。通过提高行业门槛,促进整个行业转型升级,优化产能结构 。
在市场机制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方面,加强市场信息公开与透明,建立健全生猪市场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准确发布生猪存栏量、市场价格、供求关系等信息,使养殖户和企业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策略,避免盲目跟风生产 。
另一方面,培育和发展生猪期货市场,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帮助养殖户和企业规避市场风险,稳定生产经营。养殖户和企业可利用期货合约,提前锁定生猪价格,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从而更理性地进行产能调整 。
此外,可通过建立生猪产业联盟等方式,加强行业内企业间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市场挑战。产业联盟可制定行业自律规范,避免恶性竞争,引导企业在产能去化过程中有序进行,实现行业共同发展 。
总之,要打破当前生猪养殖行业困局,实现产能去化目标,需政府、企业和养殖户共同努力,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推动低产母猪真正退出市场,避免 “淘汰低产 = 补充高产” 的原地踏步现象,使能繁母猪存栏量尽快回归合理区间,保障生猪养殖行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