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饲料饲料行情 → 文章内容

3000万吨进口缺口为何没闹粮荒?从结转库存与小麦替代看玉米供需变局


肉类食品网 http://www.meat360.cn 2025/10/30 12:11:47 关注:11 评论: 我要投稿

  一、24/25 年度进口玉米及替代谷物锐减 3000 万吨,创五年最低

  (一)玉米进口量腰斩,替代谷物同步收缩海关数据

  精准剖析了 24/25 年度玉米市场进口层面的重大变革。在 2024 年 10 月至 2025 年 9 月这一市场年度,玉米进口量仅为 182 万吨,与上年度相比,减少 2151 万吨,降幅达 92%,进口规模回归至 2017 年之前水平。受关税提升影响,美国玉米到岸成本大幅增加,在 24/25 年度进口量锐减。
  除玉米外,高粱、大麦等玉米替代谷物进口量亦呈显著下降态势。进口高粱 553 万吨,较上一年减少 281 万吨;进口大麦 1025 万吨,同比减少 565 万吨,二者合计减少 846 万吨。将玉米与替代谷物进口量加总,24/25 年度进口总量为 1761 万吨,与上年度相比,减少 2996 万吨,降幅达 63%,为 2019 年以来最低值。在 20/21 - 23/24 年度,该数值均稳定保持在 3000 万吨以上。数据对比清晰显示出 24/25 年度玉米及替代谷物进口量的急剧下滑。
  (二)进口管制与关税政策是主因
  进口量锐减的背后,进口管制与关税政策成为两大关键因素。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24/25 年度美国玉米进口关税大幅提升至 35%,致使美国玉米到岸成本比巴西玉米高出 200 元 / 吨。成本劣势促使进口商将采购目光转向巴西,但巴西港口罢工及物流拥堵问题严重阻碍进口,即便更换供应源,进口量仍大幅下滑。
  与此同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内对玉米进口政策作出调整,实施配额动态调整。24/25 年度,玉米进口配额缩减至 200 万吨,较上年度减少 1800 万吨。大幅缩水的配额严格限制了进口商进口玉米数量,即便国际市场货源充足,也难以大量引入国内,进一步加剧玉米进口量下降。进口管制与关税政策的双重作用,共同导致 24/25 年度玉米及替代谷物进口量锐减。
  二、供应未现紧缺:结转库存与小麦替代的双重缓冲

  (一)23/24 年度结转库存消化进口减量

  在 24/25 年度玉米市场的复杂格局中,23/24 年度结转库存发挥了关键的稳定作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数据中心数据表明,23/24 年度末结转库存高达 2817 万吨,创下近五年新高,为后续市场稳定供应奠定基础。
  从供应端看,24/25 年度进口量锐减 2000 万吨,虽国内玉米产量增加 500 万吨(官方数据),但供应仍净减少 1500 万吨。需求端饲用消费显著增长 1200 万吨,其他领域消费变化不大,整体需求增加 1200 万吨。在供应减少、需求增加的双重压力下,市场未出现供应紧张局面,23/24 年度结转库存功不可没。
  整个 24/25 年度,该结转库存被大规模消耗,全年消耗数量超过 2500 万吨。正是这一庞大库存的持续释放,使市场实际可流通玉米量未因进口量锐减而大幅下跌。结转库存有效平抑进口减量带来的冲击,维持玉米市场相对平稳。
  (二)小麦替代窗口期达 5 个月,贡献约 1000 万吨

  补充除结转库存外,小麦在 24/25 年度成为玉米市场供应的重要补充力量,其替代作用主要通过价格优势实现。2025 年 1 - 5 月,华北地区小麦与玉米价差持续收窄,小麦价格高于玉米价格不超过 100 元 / 吨,为小麦替代玉米创造经济可行性。
  南方地区饲料企业敏锐捕捉价格信号,迅速调整饲料配方,小麦在饲料中的使用比例大幅提升至 30%。据钢联数据测算,24/25 年度小麦饲用替代量约为 1000 万吨。在生猪和家禽饲料中,小麦替代玉米比例达 15% - 20%,这一调整既满足饲料企业成本控制需求,又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玉米供应压力。
  此外,陈化稻谷拍卖虽释放部分库存,为市场供应提供支持,但其规模相对较小,约 300 万吨,与小麦替代量相比差距明显。在玉米供应保障中,小麦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市场与官方产量数据分歧下的替代逻辑
  在玉米市场数据分析中,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数据中心与市场机构存在明显数据分歧,这从侧面凸显小麦替代的重要性。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数据中心认为 24/25 年度玉米产量增产 500 万吨,而市场机构钢联测算 24/25 年度玉米产量为 2.7 亿吨,同比减产 906 万吨,与官方数据形成鲜明对比。
  若依据市场机构数据,24/25 年度玉米供应缺口将进一步扩大至 1500 万吨。在此情况下,约 1000 万吨小麦进入饲用领域,恰好填补供应缺口,维持市场供需相对平衡。这深刻反映出,在实际市场供需平衡中,小麦等替代谷物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保障市场在数据分歧和供应变化下稳定运行。
  三、25/26 年度供需或进一步趋紧:三大变量敲响警钟

  (一)结转库存即将见底,进口依赖度难提升站

  在 24/25 年度与 25/26 年度的时间节点,玉米市场结转库存状况对市场供需影响重大。24/25 年度,结转库存预计不足 100 万吨,较上年度 2817 万吨减少幅度高达 96%,几近枯竭。如此低的结转库存使市场应对供应波动的缓冲能力大幅减弱。
  若 25/26 年度进口量继续维持在 182 万吨低位,即便国内玉米产量增产 1000 万吨(假设),供应端仍面临严峻挑战。进口量较 23/24 年度减少 2000 万吨,结转库存减少 2700 万吨,合计供应缺口高达 4700 万吨,远超国内增产可弥补范围,市场供应紧张态势将加剧,玉米价格面临巨大上行压力。
  (二)小麦替代空间收窄,饲料原料竞争加剧
  在 25/26 年度玉米市场中,小麦作为重要替代谷物,其供应和价格情况对玉米市场影响显著。25/26 年度小麦预计减产 200 万吨,虽减产幅度看似不大,但在小麦市场供需格局中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同时,五大主产省全面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支撑小麦价格底部,预计维持在 2800 元 / 吨以上。
  小麦价格坚挺导致玉麦价差进一步扩大,目前已超 200 元 / 吨,小麦替代玉米经济性丧失,饲料企业基于成本考量将减少小麦使用,增加玉米采购量。此外,高粱、大麦等其他替代谷物进口情况不容乐观,国际粮价波动使到岸成本上涨 15%,抑制进口商采购积极性,替代规模难以明显增加。饲料企业为满足生产需求,将被迫增加玉米使用比例,加剧玉米市场供需矛盾。
  (三)饲用与深加工需求刚性增长,供需错配凸显

  从需求端看,25/26 年度玉米市场面临饲用与深加工需求双重刚性增长,加剧市场供需错配。饲用领域,生猪存栏量维持在 4.3 亿头高位,家禽存栏量增长 5%,饲用玉米需求强劲,预计增加 1500 万吨。每头生猪从幼崽到出栏约需消耗 300 - 400 公斤玉米饲料,庞大生猪存栏量对玉米需求量巨大,家禽养殖规模扩大也推动玉米需求攀升。
  深加工领域,玉米深加工(淀粉、乙醇)产能扩张 3%,工业对玉米需求持续增加,预计增加 800 万吨。生产 1 吨淀粉约需消耗 1.5 - 1.6 吨玉米,淀粉产能扩张带动玉米消耗同步增长,乙醇生产每吨约需消耗 3 吨玉米。综合来看,25/26 年度玉米总需求预计达 3.2 亿吨,而供应端(国产 + 进口)预计仅 3.1 亿吨,供需缺口 1000 万吨,库存消费比降至 3%,为 2012 年以来最低水平,玉米价格承受巨大上行压力,市场供需矛盾尖锐。
  四、短期价格承压,中长期看涨:市场如何应对?
  (一)当前新作集中上市压制价格
  2025 年新季玉米丰收,东北和华北作为主产区,自 10 月进入集中售粮期,持续至 12 月。期间大量玉米涌入市场,供应极为充裕。10 - 12 月,东北和华北地区玉米上市量达全年产量 40%,致使市场玉米供应过剩,价格承受较大压力。
  现货市场中,玉米价格明显回落。截至 12 月,玉米现货价格降至 2500 元 / 吨,较 9 月高点下跌 8%。山东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门前运送玉米车辆众多,企业为消化库存降低收购价格,部分小型贸易商因库存积压低价抛售玉米以缓解资金压力。
  饲料企业在价格波动中采取理性采购策略,抓住玉米价格下跌时机积极补库。但受养殖行业持续亏损影响,采购时较为谨慎,担心增加成本而养殖收益无法覆盖,库存周转天数维持在 30 天,较往年 45 天明显缩短。河南一家大型饲料企业原计划采购 10 万吨玉米,权衡养殖成本和市场前景后,最终采购 5 万吨以降低库存风险。
  (二)2026 年二季度或现供应拐点
  随着时间推移,玉米市场供应格局发生变化。进入 2026 年,结转库存即将耗尽,小麦替代窗口期已过,小麦价格上涨使其在饲料领域替代优势消失。市场预测,2026 年 4 - 6 月,深加工企业和饲料厂将面临库存告罄局面,市场玉米供应将极度紧张。
  若进口政策未放宽,玉米价格可能大幅上涨,市场普遍预计价格或将突破 2800 元 / 吨,这将给下游企业带来巨大成本压力。江苏一家大型饲料厂负责人表示,若玉米价格突破 2800 元 / 吨,企业生产成本将增加 20%,严重压缩利润空间甚至可能导致亏损。
  面对市场预期,饲料企业和养殖端积极应对。饲料企业提前锁定 2025 年 12 月船期的进口玉米,部分大型饲料企业已与国外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锁定价格和供应量。养殖端在价差合理时适度增加小麦储备,河北一家大型养殖场已储备 5000 吨小麦以备不时之需。
  (三)长期需构建多元化供应体系
  从长期视角看,为保障玉米市场稳定供应,构建多元化供应体系至关重要。政策层面,适度放宽玉米进口配额,当前我国玉米进口配额相对较低,限制市场供应渠道,放宽配额有助于增加市场供应、缓解供需矛盾。建立与巴西、乌克兰等主产国的长期采购协议,稳定进口渠道、降低采购成本,确保国际市场波动时仍有稳定玉米供应,如与巴西签订为期 5 年采购协议,每年进口一定数量玉米。
  产业端,加快推广玉米替代品开发应用,降低对玉米依赖。木薯淀粉含量高、豌豆蛋白质丰富,可分别作为饲料能量来源和替代部分豆粕,推广这些替代品可减少玉米需求。提升国内玉米单产水平亦不容忽视,我国当前玉米单产水平较美国低 20%,可通过技术升级,如推广优良品种、优化种植技术等提高单产,增加国内玉米供应能力。加大对玉米种业研发投入,培育高产、抗病品种,推广机械化种植和精准施肥技术,提升玉米产量和质量。
  结语:从 “库存依赖” 到 “体系重构”
  回顾 24/25 年度玉米市场,进口锐减冲击虽被结转库存与小麦替代暂时缓解,但这只是权宜之计。结转库存持续消耗,库存见底危机日益临近;小麦替代因价格和产量变化逐渐失效,25/26 年度市场困境愈发突出。
  面对未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三维供应体系是根本解决之道。国内增产方面,加大科研投入,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玉米单产,增强国内供应能力。进口多元要求拓宽进口渠道,与更多玉米主产国建立稳定合作关系,降低对单一供应源依赖。替代储备同样重要,加强对木薯、豌豆等替代作物开发和储备,确保玉米供应紧张时有充足替代品稳定市场。
  对于市场从业者,短期市场波动需谨慎应对。新作集中上市导致价格压制,从业者应合理安排库存、把握销售时机。从中长期看,要紧跟政策导向,关注农业政策调整,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积极参与技术升级,采用先进种植和仓储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在全球粮价波动加剧背景下,主动出击、积极重构供应链,才能在玉米供需变局中掌握主动权,实现可持续发展。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北港玉米10月行情:价格“深蹲反弹”,库存累库速度缘何低于去年?2025/10/28 9:23:53
2025年9月全国玉米市场供需及进出口形势报告2025/10/24 16:03:22
2025年9月全国玉米市场供需及进出口形势报告2025/10/24 14:03:22
新粮上市季玉米价格承压下行:供需博弈下的市场突围之路2025/10/16 12:25:04
俄农产品出口中心:2025年前九个月俄对华玉米出口量增加两倍2025/10/15 10:09:17
10月玉米市场:旺季“遇冷”背后的供需博弈与价格走向2025/10/14 23:02:44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咨询热线:13520072067  电子邮箱:cvonet@126.com  客服QQ:1048637528 肉类食品网客服QQ 肉类食品网

肉类食品网主办
版权所有 肉类食品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15680号
公司名称:一米优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鑫隅三街11号院11号楼2层101-262 电话:010-65283357 1352007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