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养殖管理养殖技术 → 文章内容

全国畜牧总站发布全株玉米青贮防霉和养牛场防控霉菌毒素技术要点


肉类食品网 http://www.meat360.cn 2025/10/30 18:14:04 关注:18 评论: 我要投稿

  全株玉米青贮防霉技术要点
  近日,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北方玉米主产省遭遇了近六十年来持续时间最长、降雨量最大的雨季。持续降雨导致部分农田积水严重,无法及时收割;已收割的全株玉米也面临较高的霉变风险,为有效应对湿涝天气,进一步降低青贮饲料安全风险,保障牛羊健康和生产稳定,发布以下防霉技术要点。
  一、青贮制作过程防霉管理
  1. 不收割倒伏的青贮原料。成熟期倒伏的玉米与地面接触,极易受到土壤污染,产生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
  2. 不收割染病的青贮原料。玉米染病多是病菌引起的,而这些病菌很多属于霉菌和芽孢菌,制作青贮时在初期有氧发酵期会导致霉变或产生大量毒素。
  3. 控制原料水分含量。收割青贮玉米时,水分宜控制在60%—70%,因为水分过高易腐烂,过低则难以压实,都会增加霉变概率。
  4. 控制留茬高度。青贮玉米留茬高度建议在30厘米左右,最低不低于20厘米。留茬太低会把土壤带入青贮中,而土壤中的各类细菌数量非常大,容易导致青贮饲料霉变。
  5. 快速切碎与装填。玉米收割后立即切碎,长度以 2—3厘米为宜,减少氧气残留;装填时分层进行,每层厚度30—50厘米,使用机械反复压实,排出空气。
  6. 使用青贮添加剂。推荐使用青贮菌剂和酶制剂,促进乳酸菌发酵,快速降低 pH 值,抑制霉菌繁殖。
  7. 科学密封与覆盖。装填完成后,先用塑料薄膜紧密覆盖,膜上压重物(如沙袋、轮胎),防止漏气和雨水渗入,确保青贮窖完全厌氧。
  二、青贮贮用过程防霉管理
  1. 定期检查密封性。在青贮发酵初始阶段(尤其是前2周),应每日检查覆盖膜的完整性,发现破损或漏气及时修补,防止空气进入引发 “二次发酵” 和霉变。
  2. 做好青贮取料管理。开窖后每日取料厚度推荐30厘米以上,截面处理平滑整齐。每次取料后,将洒落到窖底的青贮饲料清理干净,不在现场堆放,避免二次发酵和霉菌毒素的产生。
  3. 及时覆盖取料面。每次取料后,立即用塑料膜将剩余青贮料的切面盖严,压好重物,减少与空气的接触时间。
  三、异常情况处理
  1. 青贮窖积水处理。连续降雨或排水不畅易造成窖内积水,应及时疏通窖周排水沟,清除窖内积水。若青贮饲料因渗水出现表层霉烂,需彻底清除霉变部分,并加强密封管理,防止雨水进一步渗入。
  2. 污染物处理。严禁机油、泥土、废铁、雨水、碱水、粪尿等异物混入青贮饲料。这些污染物极易引入并滋生霉菌,直接影响青贮发酵品质,危害动物健康。
  3. 霉变青贮处理。若发现青贮料出现霉点、异味(如霉味、酸味过浓),需立即处理。轻微霉变的,需剔除霉变部分,剩余部分可少量饲喂成年健康家畜,严禁饲喂幼畜、孕畜和病畜;严重霉变的,整批青贮料需废弃,不可饲喂,避免引发家畜中毒。
  养牛场防控霉菌毒素技术要点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污染农作物,是威胁牧场生产效益与牛群健康的“隐形杀手”,可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下降、繁殖障碍、免疫抑制等一系列问题,甚至会蓄积在畜产品中,危害人类健康。奶牛、肉牛日粮中使用的全株玉米青贮滋生霉菌毒素风险较高,玉米收割前在田间易产生的霉菌毒素主要有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如呕吐毒素、T-2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在贮存过程中则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为有效降低玉米青贮中霉菌毒素危害,建议采取“预防—检测—现场管理”全链条防控技术措施,要点如下。
  一、源头防控
  源头防控是降低霉菌毒素风险的核心,关键在于严格把控玉米青贮采购、制作与贮存全过程。建议有条件地区采用翻耕代替免耕,以有效降低田间呕吐毒素含量。收割时留茬高度应不低于20厘米,原料水分控制在60%—70%,切碎后迅速装填青贮窖,避免长距离运输。如果装窖时间过长,可适量使用有机酸制剂以抑制霉菌滋生。压窖过程中须做到充分压实并严格密封,确保形成稳定的厌氧环境,从源头阻断霉菌繁殖。
  二、定期检测
  定期巡查青贮窖体,重点关注顶部与边缘区域是否存在渗水、霉变等异常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牧场可配备快检卡开展日常筛查(速度快、费用低),月度或季度送第三方实验室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准确性高)。此外,要结合牛群实际表现进行综合判断,如出现持续腹泻、血便、肠粘膜脱落等临床症状时,应高度警惕霉菌毒素污染的可能。
  三、现场管理
  开窖后规范取用方式,保证取料截面平整,每天用量不低于30厘米,以减少青贮暴露面,必要时可配合有机酸喷洒截面以抑制好氧菌活动。若为地下或半地下式青贮窖,须加强排水管理,严防雨水积聚浸泡。每次取料需仔细查验青贮的颜色、气味,发现霉变部分必须立即彻底清除,尤其在易受影响的窖头、窖尾区域,应适当提高毒素检测频次。一旦确认霉菌毒素超标,须根据污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轻度污染,针对黄曲霉毒素,可使用蒙脱石等吸附剂,选择吸附剂时,应注意其对维生素营养的吸附,且吸附剂自身无毒(重金属含量合格);针对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可以选用生物酶解技术进行定向降解。如果污染较重,应在加大脱霉剂用量的同时,及时联系营养师调整日粮配方,引入低污染原料进行替代,最大限度减轻对牛群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本技术要点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ADM动物营养的技术支持。)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全国畜牧总站牧业生产指导处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德国发生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疫情2025/10/29 12:39:13
时隔两年乌拉圭22厂恢复活牛屠宰,计划对华出口2025/10/27 8:31:31
比利时发生牛结核分枝杆菌复合感染疫情2025/10/24 12:13:56
关岭推进国家级保种场申报 科技赋能守护优质牛种“基因库”2025/10/24 11:30:11
2025 年前三季度牛产业报告:产量稳增背后的效率革命与长期挑战2025/10/24 9:43:03
丹麦发生一起牛病毒性腹泻病疫情2025/10/23 14:05:57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咨询热线:13520072067  电子邮箱:cvonet@126.com  客服QQ:1048637528 肉类食品网客服QQ 肉类食品网

肉类食品网主办
版权所有 肉类食品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15680号
公司名称:一米优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鑫隅三街11号院11号楼2层101-262 电话:010-65283357 1352007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