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饲料饲料行情 → 文章内容

新季玉米市场深度解析:供需紧平衡下的机遇与挑战


肉类食品网 http://www.meat360.cn 2025/11/2 17:03:02 关注:13 评论: 我要投稿

  一、新季玉米供需格局重构:数据修正与核心矛盾

  (一)供应端:产量增长与成本下移的双重驱动1. 产量上调:单产提升主导增产逻辑

  在农业领域,数据堪称洞察市场走向的关键要素,新季玉米产量数据则无疑是当下粮食市场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国粮中心于 10 月发布的最新数据影响深远,数据显示全国玉米产量预计达 2.99 亿吨,较去年的 2.95 亿吨增加 400 万吨 ,充分体现出玉米产量稳步增长的强劲态势。钢联 10 月数据同样显示产量上调趋势,全国玉米产量预估为 2.82 亿吨,相较于去年的 2.71 亿吨,增产幅度达 1113 万吨。
  从地域分布来看,东北地区在此次增产中发挥了主导作用。黑龙江凭借地理优势与农业技术进步,增产约 200 万吨,为全国产量增长作出重要贡献。东北其他地区得益于种植技术改良和气候适宜,预计增产幅度达 10%,整体增产约 1100 万吨。华北地区情况有所不同,收获期间降雨影响产量,导致玉米霉变现象增多,部分玉米无法使用,产量与去年持平。西部地区借助水利设施完善和农业科技推广,实现约 200 万吨增产。这种 “北增南稳西扩” 的格局,深刻影响玉米市场供应结构,对后续市场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种植成本显著下降:地租与单产的双向调节种植成本不仅是影响农民收益的关键因素,也是市场价格的重要基础。以黑龙江绥化这一典型农业产区为例,2025 年地租明显下降,从去年的 870 元 / 亩降至 800 元 / 亩,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单产大幅增加,达到每亩 1700 斤潮粮。一增一减之下,农户种植成本发生显著变化,经核算,基本降至 0.71 元 / 斤,折干到港成本约在 2000 元 / 吨附近,与去年相比,下降幅度达 10%-15%。
  在华北地区,租地成本下调,单产提高,使得整体种植成本同步下降,每亩减少约 40-60 元。成本下降不仅改善了农民种植收益,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我国玉米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为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进口收缩与结转库存骤减:供应链紧平衡加剧进口和库存数据是市场供需关系的直观反映,也是市场稳定的重要保障。在 2024/25 年度,玉米及替代品进口量大幅下降,仅为 1840 万吨,与上年度的 4797 万吨相比,锐减 61.6%,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小麦进口量同样不容乐观,仅为 330 万吨,同比下降 73.5%。
  钢联统计数据直观反映出市场紧张态势,结转库存同比减少 1700 万吨,贸易商及下游企业库存降至近三年低位,市场供应弹性进一步压缩。展望 2025/26 年度,进口政策预计延续收紧态势,市场供应压力短期内难以有效缓解,供应链紧平衡状态将持续加剧,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二)需求端:饲料替代博弈与政策粮对冲效应

  饲料需求:生猪去产能下的结构转移

  生猪和蛋禽存栏量变化直接关系到饲料需求量,饲料配方调整则体现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当前,生猪和蛋禽养殖行业面临利润亏损,存栏量缓慢下降,饲料总量需求微降。然而,玉米和小麦价差逐渐扩大,目前已达 230 元 / 吨(华北玉米 2250 元 / 吨,小麦 2480 元 / 吨),促使饲料配方调整。
  在利益驱动下,饲料企业提高玉米在配方中的用量以降低成本。2025 年,预计有 2500-3000 万吨小麦流入饲料领域,改变饲料市场格局。2026 年,随着小麦价格优势减弱,玉米饲用需求有望持平甚至微增,这种需求结构变化使玉米市场在供应偏紧情况下维持微妙平衡。
  政策粮拍卖预期升温:糙米小麦成调节主力政策粮拍卖是市场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市场稳定的关键力量。据可靠信息,2026 年预计投放 2019 年陈化稻谷 1400 万吨,为市场提供大量粮食供应。从 11 月起,可能启动 2017 年小麦拍卖,每周拍卖规模预计在 50-100 万吨之间。这些政策粮投放将在玉米价格上行时形成有力压制。
  与 2025 年相比,预计 2026 年全年拍卖量将增加 20%-30%,有效缓解市场阶段性供需紧张局面,为市场稳定运行提供保障。政策粮拍卖预期升温,既是市场调控需要,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将在未来市场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价格运行区间重塑:底部抬升与顶部压制的博弈

  (一)成本支撑与替代天花板划定价格边界

  底部支撑强化:种植成本与库存重建需求
  在玉米市场价格体系中,成本是价格的重要基础,对价格起到关键支撑作用。2025 年,东北玉米到港成本稳定在 2000-2050 元 / 吨区间,为玉米价格提供有力支撑。贸易商和下游企业库存处于低位,采购需求迫切,进一步增强价格底部支撑。
  从季节性规律来看,11 月初吉林地区迎来卖粮高峰期,大量玉米集中涌入市场形成卖压,导致价格出现阶段性低点。12 月底东北农户为回笼资金过年集中抛售玉米,也往往出现价格阶段性低点。依据历史数据,预计今年北港收购价底部将稳定在 2050 元 / 吨左右,与 2024 年同期相比,抬升 50-100 元 / 吨。这种底部支撑强化,既体现成本因素影响,也反映市场供需结构变化。
  顶部受制于小麦替代:2400 元 / 吨成关键压力位在玉米价格上行过程中,小麦替代效应成为限制玉米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当小麦价格稳定在 2450 元 / 吨左右时,华北玉米价格高点预计达 2400 元 / 吨,对应的北港收购价为 2300 元 / 吨,与 2024 年峰值相比,下降 100-150 元 / 吨。
  饲料企业作为玉米和小麦主要消费群体,对两者价差变化极为敏感。当玉米 - 小麦价差超过 150-200 元 / 吨的敏感区间时,饲料企业会选择价格更低的小麦作为替代原料,导致玉米市场需求大幅下降,价格上涨动力减弱。小麦替代效应使玉米价格上涨面临较大压力,2400 元 / 吨成为玉米价格上行关键压力位。

  (二)交易节奏与策略建议:把握季节性窗口与基差机会

  年前震荡筑底期:滚动操作与库存布局

  在年前市场行情中,12 月底之前,盘面 01 合约预计在 2050-2150 元 / 吨区间震荡运行。此时期市场多空因素交织,价格波动频繁。贸易商可充分利用价格波动区间,依托成本支撑,采取滚动操作策略,在价格低位买入,高位卖出,通过频繁交易获取差价收益。
  12 月底东北农户集中售粮时,市场玉米供应量大幅增加,价格可能出现阶段性低点。此时,贸易商可结合资金成本和仓储成本,逢低建立 50%-70% 的年度库存。资金成本年化利率通常在 6%-8% 之间,仓储成本每月约为 30-50 元 / 吨。考虑这些成本,贸易商可在价格合适时大量买入玉米,同时配置 05/07 合约多头头寸,对冲远期价格上涨风险。
  年后政策博弈期:密切跟踪拍卖节奏
  年后市场进入政策博弈期,小麦拍卖启动时机和成交率成为影响价格走势关键因素。1-2 月,需密切关注小麦拍卖动态。若周度拍卖量超过 100 万吨,且成交率高于 60%,表明市场小麦供应量充足,价格可能短期回调,投资者需保持谨慎,避免盲目追涨。
  3-4 月,随着气温回升,深加工企业开机率逐渐回升,对玉米需求相应增加。若价格回调,投资者可逢低增持现货,把握 2200-2300 元 / 吨的阶段性反弹行情。操作过程中,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市场供需关系变化、政策调整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灵活调整投资策略,实现收益最大化。

  三、风险提示:天气变量与政策调控的不确定性

  (一)产量兑现风险

  华北地区玉米霉变率目前预估在 15%-20%,但该数据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一旦霉变率超出预期,将导致大量玉米无法达到市场标准,有效供给可能减少 200-300 万吨,不仅影响本地玉米供应,还可能打破全国玉米供需平衡。中储粮作为国内粮食储备和调控重要力量,其收购标准调整对市场具有重要导向作用。11 月需密切跟踪中储粮收购标准动向,若对霉变玉米收购标准收紧,将加剧市场优质玉米供应紧张局面;若标准放宽,虽能在一定程度缓解供应压力,但可能对市场价格产生下行压力 。
  (二)进口政策转向
  2026 年,国际粮价受全球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可能大幅波动。若触发我国进口配额调整机制,玉米及替代品进口量可能大幅增加 500-800 万吨。大量低价进口粮涌入国内市场将直接冲击国内玉米价格,压缩价格上行空间。当国际玉米价格因某主产国大幅增产而大幅下跌时,我国可能适当增加进口配额以满足国内市场对低成本粮食需求,这将使国内玉米市场面临更激烈竞争,削弱价格上涨动力,影响贸易商和农户收益 。
  (三)极端天气影响
  在玉米生长关键时期,天气因素始终是影响产量的重要风险。2026 年 4-5 月东北春播期若遭遇干旱,将影响玉米出苗率和幼苗生长,导致后期单产下降。7-8 月黄淮海地区处于玉米灌浆期,降雨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玉米灌浆质量,进而影响单产。单产 ±5% 的波动将直接改变全年供需平衡格局。2024 年黄淮海地区在灌浆期遭遇连续降雨,部分地区玉米单产下降 8%,市场供应减少,价格出现阶段性上涨。因此,密切监测和提前预警这些关键时期天气变化,是降低市场风险的重要举措 。
  2025 年玉米市场在成本支撑、替代压制和政策调节多重作用下,呈现复杂多变特征。贸易商需摒弃传统单边投机思维,聚焦基差交易与库存周期管理。在 2050-2400 元 / 吨宽幅震荡区间内,灵活运用 “逢低建库、反弹减持、政策粮对冲” 组合策略,以有效应对供需紧平衡市场环境中操作难度升级挑战,实现稳健经营与发展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3000万吨进口缺口为何没闹粮荒?从结转库存与小麦替代看玉米供需变局2025/10/30 12:11:47
北港玉米10月行情:价格“深蹲反弹”,库存累库速度缘何低于去年?2025/10/28 9:23:53
2025年9月全国玉米市场供需及进出口形势报告2025/10/24 16:03:22
2025年9月全国玉米市场供需及进出口形势报告2025/10/24 14:03:22
新粮上市季玉米价格承压下行:供需博弈下的市场突围之路2025/10/16 12:25:04
俄农产品出口中心:2025年前九个月俄对华玉米出口量增加两倍2025/10/15 10:09:17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咨询热线:13520072067  电子邮箱:cvonet@126.com  客服QQ:1048637528 肉类食品网客服QQ 肉类食品网

肉类食品网主办
版权所有 肉类食品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15680号
公司名称:一米优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鑫隅三街11号院11号楼2层101-262 电话:010-65283357 1352007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