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本网动态本网评论 → 文章内容

25大猪企紧急集结!减产100万头母猪背后,透露三大产业变革信号


肉类食品网 http://www.meat360.cn 2025/9/12 9:34:39 关注:49 评论: 我要投稿

  一、两大部门协同推进产能调控:100 万头能繁母猪去化目标的必要性分析

  (一)产能去化进程陷入迟滞状态
  9 月 16 日,农业农村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召开生猪产能调控座谈会,牧原、温氏、新希望等 25 家行业龙头猪企受邀参会。会议聚焦于当前生猪产能调控中的关键问题:自 5 月起,尽管市场已释放出明显的产能调减信号,但能繁母猪存栏量始终维持在 4042 万头左右,几乎未出现实质性下降;与此同时,8 月份 20 家上市猪企出栏量同比增长 18%,呈现出 “调控与扩张并存” 的异常局面,严重影响了产能调控政策的预期效果。
  (二)政策红线背后的供需失衡风险
  库存高位运行:目前,能繁母猪存栏量超出正常保有量(3900 万头)3.6%。按照 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24 计算,年度生猪供应量预计超过 8 亿头,显著高于市场 7.2 亿头的承载能力,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导致价格下行压力增大。
  行业利润持续承压:当前生猪价格已跌破 14 元 / 公斤,中小养殖户每头亏损约 50 元;大型企业虽凭借成本优势(如牧原成本为 11.7 元 / 公斤)仍保持微利,但整个行业已处于 “全面亏损” 的困境。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治礼指出,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猪周期的反转时间至少将推迟 1 年,对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产能去化受阻的深层次原因:政策执行面临多重挑战

  尽管政策目标明确,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产能去化计划遭遇了来自企业、地方政府和市场等多方面的阻力,导致政策落地困难,出现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的现象。
  (一)头部企业策略性应对:数据调整与实际产能扩张并存

  部分龙头企业虽公开承诺 “年底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 330 万头”,但实际执行情况与承诺存在较大差距。据行业数据显示,5 - 8 月期间,仅牧原实现了 19 万头的能繁母猪调减,其他企业多采取 “限制二次育肥、降低出栏体重” 等表面措施,实际产能并未得到有效控制。有业内人士透露,部分企业通过将库存仔猪转为能繁母猪的方式,在财务报表上实现了能繁母猪数量的 “下降”,但实际产能并未减少,甚至还在扩张,这一行为严重干扰了市场对产能的准确判断,削弱了产能去化的实际成效。
  (二)地方执行力度不足:缺乏有效奖惩机制导致政策执行流于形式

  广东、河南等生猪主产省份虽已出台产能调减方案(如河南将能繁母猪目标从 400 万头调减至 370 万头),但由于缺乏配套的奖惩机制,企业对减产要求持观望态度。江西某中型猪企表示,减产将对企业业绩产生负面影响,而不减产又担心面临政策处罚,处于两难境地。地方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因担心影响本地 GDP 和就业,对企业减产要求未能严格落实,导致政策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三)市场预期分化引发 “囚徒困境”:各方博弈导致产能去化

  难以形成合力散户因担心 “自身减产而他人不减”,选择压栏惜售以赌行情(8 月 130 公斤以上大猪占比达 25%);头部企业由于依赖融资维持运营(牧原、温氏上半年负债合计超 1500 亿元),主动减产的动力不足。这种市场主体之间的博弈,使得产能去化难以形成有效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延长了猪周期底部的持续时间,增加了行业的不确定性。
  三、全面推进产能调控的政策举措:五大措施协同发力

  为打破产能去化的僵局,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市场监管和技术创新等手段,重塑生猪产业的供需平衡,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头部企业产能调减任务精准分配:签订减产责任书确保任务落实

  按产能占比分配任务:根据各企业的产能规模,牧原、温氏等 5 家超大型企业被分配了 40% 的减产任务,合计需调减 40 万头能繁母猪;中小龙头企业分担剩余 60% 的任务,约 60 万头。任务要求在 2026 年 1 月底前完成,对于未达标的企业,将暂停其新增产能的审批,从源头遏制产能无序扩张。
  牧原积极响应:作为行业龙头,牧原在会议上承诺年底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 330 万头,相当于减少 900 万头生猪产能。这一举措为行业树立了榜样,有望带动其他企业积极跟进,形成产能去化的良好氛围。
  (二)数据透明化与监管机制建设:构建阳光监管体系

  要求上市猪企每月公开能繁母猪存栏结构,包括胎次分布、PSY 值等关键数据,并接入国家级生猪大数据平台。一旦能繁母猪存栏量超过 4100 万头,平台将触发红色预警,限制对相关企业的信贷支持。通过数据公开和监管机制的建立,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增强政府对产能的有效监管,减少企业盲目扩张行为。
  (三)地方政府产能调控责任落实:分区施策与考核激励相结合

  分区落实减产指标:将 100 万头的减产任务细化到 18 个生猪主产省,河南、山东等养殖大省各承担 10 万头,广东、四川等消费大省承担 5 万头。减产任务纳入地方政府 “菜篮子” 考核,未达标地区将扣减农业补贴,通过行政手段压实地方政府责任,确保全国产能调控目标的实现。
  广东先行试点补贴政策:广东率先对主动减产的企业给予每头母猪 500 元的补贴,通过经济激励措施推动 10 万头产能退出。这一试点政策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有助于提高企业减产的积极性,加快产能去化进程。
  (四)金融政策支持与约束并重:构建 “奖优罚劣” 的政策导向

  对减产达标企业给予金融支持:对减产达标的企业,给予低息贷款,利率较基准下浮 20%,并优先参与国储收储,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稳定企业经营效益。
  对拒不执行者实施惩罚措施:对拒不执行减产要求的企业,提高环保税征收标准,每头猪增加 15 元,并限制土地审批,通过经济和行政手段的双重约束,促使企业主动调整产能,遵守政策要求。
  (五)技术创新推动产能优化:提升产能调控效率与质量

  推广 “AI 母猪筛选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识别低产能繁母猪(年产仔<24 头),淘汰效率提升 30%。通过对母猪生产数据的精准分析,实现低效母猪的快速筛选,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产能调控效率。同时,试点 “区块链溯源 + 产能期货” 模式,企业可通过卖出 “减产配额” 获利,激发企业主动参与产能去化的积极性,将产能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效结合。
  四、100 万头能繁母猪去化对生猪市场的影响:短期与长期效应分析

  本次 100 万头能繁母猪去化计划是生猪产业供需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将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不仅涉及短期价格波动,还将推动长期产业结构优化,甚至在国际市场上也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短期市场供需结构调整:供应缺口推动价格回升

  按每头母猪年提供 28 头生猪计算,100 万头减产对应 2800 万头生猪供应减少。考虑到行业生产力提升等因素,实际供应减少量预计在 1500 - 2000 万头之间。这一供应缺口将重塑市场供需格局,与 2021 年猪价高点(17.5 元 / 公斤)时的供需结构相似。机构测算,若 2026 年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 3950 万头,猪价中枢有望回升至 16 - 17 元 / 公斤,行业头均盈利将回归 300 元的合理区间,有助于缓解养殖户长期亏损的困境,提振市场信心。
  (二)长期产业结构优化:规模化与集中度提升

  散户加速退出与规模化发展:在政策推动下,中小散户因环保、成本等压力将加速退出市场,预计 2026 年规模化养殖率将从 70% 提升至 75%,“公司 + 农户” 模式将成为主流。这一模式既能发挥公司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又能利用农户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有助于提升产业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龙头企业分化与行业集中度提升:成本领先企业(完全成本<12 元 / 公斤)如牧原、温氏等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而成本高于 14 元 / 公斤的企业将面临淘汰风险。行业集中度将向 CR10(前十大企业)提升至 50%,推动产业向集约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三)国际市场拓展机遇:种猪出口潜力释放
  减产过程中产生的优质母猪资源(如牧原、温氏的核心种猪群)有望转化为出口优势,预计 2026 年种猪出口量将增长 20%。这将助力中国从 “生猪进口国” 向 “种猪输出国” 转型,不仅为国内企业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还将提升中国在国际生猪养殖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结语:产能调控是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25 家猪企参与的产能调控座谈会标志着生猪产业已进入 “政策精准干预” 的新阶段。100 万头能繁母猪去化计划从政策目标转化为具体执行任务,金融工具与技术手段的协同应用,不仅旨在修复短期市场供需平衡,更是推动中国生猪产业向 “高质量、稳预期” 发展的重要契机。对于养殖户而言,准确把握政策导向,积极提升养殖效率,是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的关键;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此次产能调控或将成为猪周期的重要转折点,为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2025年9月12日浙江及各地市白条猪价格2025/9/13 14:16:47
2025年9月12日浙江及各地市活猪收购价格2025/9/13 14:16:12
广东省猪粮比价进入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区间2025/9/12 12:12:00
生猪疫病监测用上AI视觉2025/9/12 12:09:17
2025年8月猪病原检测数据汇总2025/9/12 9:37:58
量增价跌成常态?22家猪企8月数据背后的生存之战2025/9/12 9:12:57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咨询热线:13520072067  电子邮箱:cvonet@126.com  客服QQ:1048637528 肉类食品网客服QQ 肉类食品网

肉类食品网主办
版权所有 肉类食品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15680号
公司名称:一米优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鑫隅三街11号院11号楼2层101-262 电话:010-65283357 1352007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