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本网动态本网评论 → 文章内容

西贝、罗永浩预制菜之争:不只是一场口水战


肉类食品网 http://www.meat360.cn 2025/9/14 7:17:57 关注:315 评论: 我要投稿

  从吐槽到争议:事件缘起
  在信息传播高速化的当下,一条微博便可能引发广泛关注,罗永浩吐槽西贝预制菜事件堪称典型案例。2025 年 9 月 10 日,罗永浩于微博发文,言辞犀利地对西贝莜面村提出批评:“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同时呼吁国家尽快推动相关立法,强制餐饮企业注明是否使用预制菜。此条微博一经发布,迅速引发舆论关注,相关话题随即登上微博热搜榜,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西贝作为知名餐饮品牌,面对此番吐槽自然不会坐视不管。9 月 11 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迅速作出回应,态度坚决地否认西贝使用预制菜,并宣布将起诉罗永浩损害其商业信誉。贾国龙表示,西贝的门店 100% 未使用预制菜,预加工和预制菜是两个不同概念,预制是提前加工,而预制菜是提前将菜品制成成品,按照国家规定,西贝没有一道菜属于预制菜。为自证清白,西贝宣布自 9 月 12 日起,全国 370 多家门店将面向所有消费者开放后厨,消费者在符合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可参观任何一道菜品的制作过程。
  罗永浩则继续在微博发声,质疑西贝菜品的口感,称羊排有隔夜重烤的异味,葱香烤鱼有腥味且同样有隔夜重烤的味道,莜面汤也有隔夜的味道,菜品无一滚烫,与餐厅几乎空无一人、不存在上菜延迟的状况极不相符,以此佐证自己认为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观点。他还悬赏 10 万元公开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 “确凿证据”,并表示即便西贝通过法律手段赢得官司,在诉讼过程中真相也会逐渐明晰,届时 “公道自在人心”。
  随着双方的持续回应,这场原本只是个人对餐厅菜品的吐槽,逐渐演变为一场涉及预制菜定义、餐饮定价以及消费者知情权的全社会大讨论。消费者、餐饮从业者、专家学者等各方纷纷参与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与观点,使得事件热度不断攀升。
  概念迷雾:预制菜定义之辩
  在这场争论中,一个关键问题凸显出来:究竟什么是预制菜?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引发了各方的激烈讨论,因为预制菜的定义直接关系到西贝是否使用预制菜的判定。
  从专业角度而言,预制菜有着明确的国家标准。2024 年 3 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规定,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加热后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且特别指出 “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这一定义从原料、加工方式、包装形式以及食用条件等多个维度,对预制菜进行了严格界定,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清晰规范。
  按照这一国家标准,西贝所采用的 “中央厨房预加工 + 门店现制” 模式确实不属于预制菜范畴。西贝的中央厨房主要进行一些预加工工作,如将毛菜处理成净菜、切割羊排成标准形状等,而菜品的最终烹饪环节是在门店完成的。这种模式符合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从定义来看,确实与预制菜有所区别。例如西贝的招牌菜之一 —— 烤羊排,虽然羊排可能在中央厨房进行了切割和初步腌制等预加工,但最终是在门店的烤炉中烤制而成,这一过程明显不符合预制菜 “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的定义。
  然而,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与国家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在大众普遍认知中,由于缺乏对行业标准的深入了解,通常将 “非新鲜食材现洗现切现下锅” 的菜品都归为预制菜。在消费者观念里,只要菜品不是在眼前从最原始的食材开始加工制作,就会被认为是预制菜。比如,一些消费者看到餐厅后厨使用的食材是已经处理好、包装好的,或者上菜速度过快,不符合其对现做菜品的时间预期,就会怀疑这些菜品是预制菜。
  罗永浩在直播中展示的西贝后厨使用的海鲈鱼配料表含有盐、生姜、酵母提取物等,保质期达 18 个月,这一情况符合消费者对预制菜的直观理解。在消费者看来,这样的海鲈鱼经过了复杂加工和长时间保存,与他们心目中新鲜现做的菜品相差甚远,自然会将其归为预制菜。这种认知差异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消费者对预制菜行业标准的陌生,缺乏专业知识背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预制菜行业在信息传播和消费者教育方面存在不足,未能让消费者准确理解预制菜的真正含义。
  价格谜题:西贝定价贵不贵
  西贝的定价问题在此次争议中备受关注,成为消费者热议的焦点话题。在罗永浩的直播中,他多次指出西贝菜品价格过高,尤其是在他认为西贝使用预制菜的前提下,这种高价显得更加不合理。他以 “古法戗面馒头” 为例,称其每个售价 21 元,与其他餐厅相比,价格明显偏高。他对比了黑珍珠一钻餐厅的包子售价 16 元 / 个,以及米其林两星餐厅的胶东酱黑猪肉海参包售价 28 元 / 个,认为西贝的馒头定价过高,甚至直言 “楼下便利店 1.5 元一个,而西贝的馒头每个卖 21 元,很多网友都吐槽这个事情”。这种价格上的巨大反差,引发了消费者对西贝定价合理性的质疑。
  除馒头外,西贝其他菜品的价格也引发争议。在西贝的小程序上,一份胡麻油炒鸡蛋标价 43 元,3 个莜面蒸饺售价 19 元,一个西贝大花卷 19 元。这些价格在消费者眼中,明显高于普通餐厅的定价水平。早在 2023 年,西贝就曾因 “3 只蒸饺 29 元” 登上热搜,可见其价格问题早已受到公众关注。从消费者反馈来看,对西贝价格的不满情绪较为普遍。有顾客在社交平台吐槽:“点了 160 多元的牛大骨,结果 150 元是骨头,肉不到 10 元”,认为自己花了高价,却未得到相应价值。还有消费者反映,西贝的服务口碑也在下滑,以前服务员会主动添水,如今却 “上完菜人就不见了”,在服务质量下降的情况下,菜品价格却依旧高昂,这让消费者更加难以接受。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则对定价问题持有不同看法。他认为 “西贝贵” 是餐饮行业的 “最大冤案”,坚称西贝定价合理。他透露,罗永浩一行五人当日消费 15 道菜,总金额 830 元,他觉得这样的消费金额与所提供的菜品和服务相匹配。贾国龙表示,西贝在食材选择上极为严格,注重食材品质和来源,例如选用武川小麦、张家口有机蔬菜等,通过地理标识构建供应链故事,将普通食材转化为健康 IP,这些优质食材的采购成本自然较高。同时,西贝在服务方面也投入大量成本,单店服务员配比达 1:5,高于行业 1:8 的标准,人力成本的增加也体现在菜品价格中。此外,西贝还通过一些隐性成本投入,如儿童餐的动物造型设计、免费玩具等,为顾客提供额外价值,这些都被计入主菜价格。
  从市场定位来看,西贝瞄准的是中高端消费市场,尤其是中产家庭。它通过营造 “身份感” 和 “氛围感”,让顾客觉得在西贝用餐不仅是为了果腹,更是一种能代表生活品质的消费。餐厅装修富有设计感,文化氛围突出西北特色,食材宣传健康、纯净、原生态,菜品主打手工和匠心,这些元素叠加在一起,传递出高品质形象。从数据上也能看出这一定位的有效性,西贝的人均消费从几年前的大约 50 到 60 元,提高到了现在的 80 到 90 元,有的门店甚至能达到 150 元,尽管价格上涨,顾客依旧愿意买单,说明中产消费者愿意为这种 “确定的好体验” 持续付费。然而,对于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来说,西贝的定价策略可能并不适用,他们更注重性价比,对价格波动更为敏感,西贝的高价让他们望而却步。
  深层矛盾:餐饮工业化与消费者期待
  这场关于西贝预制菜的争议,并非简单的菜品定义和价格争论,其背后反映出的是餐饮行业工业化转型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以及消费者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餐工业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当今快节奏生活中,人们的时间愈发碎片化,对餐饮的需求更倾向于高效和便捷。预制菜技术的出现,恰好迎合了这一市场需求,它能够保证口味的标准化,无论消费者身处何地的同品牌餐厅,都能品尝到相同味道的菜品;同时,大大提高出餐效率,减少顾客等待时间,这在高峰用餐时段尤为重要;还能降低人力成本,减少对大量专业厨师的依赖。以西贝为例,其采用的 “中央厨房预加工 + 门店现制” 模式,就是餐饮工业化的一种体现。中央厨房将食材进行统一预处理,如清洗、切割、腌制等,然后配送到各个门店,门店再进行最后的烹饪和加工。这种模式使得西贝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扩张,保证菜品质量的稳定性。
  从资本角度来看,工业化生产模式是追求效率和利润最大化的必然选择。通过工业化流程,餐饮企业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这种效率优势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获得更多利润。
  然而,消费者的期待与工业现实之间存在天然矛盾。消费者在支付现炒菜品的价格时,尤其是像西贝这样人均消费 80 多元的餐厅,他们内心期待获得的是具有 “锅气” 的现场烹饪体验。“锅气” 并非简单的烹饪术语,它代表着食物在高温快速翻炒过程中产生的独特风味和香气,是新鲜食材在厨师妙手下瞬间转化为美味佳肴的象征。这种现场烹饪体验,让消费者感受到食物的新鲜和制作过程的用心,也增加了用餐的仪式感和满足感。当消费者发现高价菜品可能是由中央厨房标准化生产,只是在门店进行简单加热或加工时,就会产生强烈的价值落差。他们会觉得自己未得到应有的服务和体验,花了冤枉钱,就像罗永浩所吐槽的 “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这正是消费者这种价值落差的强烈表达。
  在餐饮工业化浪潮下,消费者权益保障成为重要问题。其中,监管与明示制度的完善迫在眉睫。尽管 2024 年六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中已提出 “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但在实际操作中,鲜有餐饮经营者会明确告知消费者是否使用预制菜。这就导致消费者在点餐时,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无法做出知情消费选择。例如,消费者在餐厅点餐时,可能以为自己点的是现做菜品,结果吃到的却是预制菜,这种被欺骗的感觉会严重损害消费者对餐厅的信任。此外,预制菜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一些不良商家可能会为降低成本,使用劣质原材料或添加剂,从而影响消费者健康。因此,加强对预制菜生产、加工、销售等全流程的监管,确保预制菜的质量和安全,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关键。
  监管与企业应对:解决之道
  在预制菜争议不断升温的当下,监管政策的完善至关重要。2024 年 3 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为预制菜行业的规范发展指明了方向。该通知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规定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加热后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同时强调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这一定义为监管提供了明确依据,有助于避免因概念模糊而产生的争议。
  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通知要求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属地监管责任。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清晰记录,确保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快速溯源,找到问题根源。监管部门则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预制菜生产经营企业的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贮藏运输等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例如,定期对预制菜生产企业进行抽检,检查其原材料是否符合标准,生产过程是否卫生规范,产品的保质期和储存条件是否合规等。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企业立即整改,形成有效的监管闭环,保障消费者能够吃到安全、放心的预制菜。
  餐饮企业在面对预制菜争议时,也需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透明化经营是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关键。企业应像老乡鸡一样,主动、明确地告知消费者菜品的制作方式,哪些菜品是预制菜,哪些是现场制作的。可在菜单上进行清晰标注,或在店内显眼位置张贴公告,让消费者在点餐时能够充分了解菜品信息,做出自主选择。除菜品信息外,企业还可公开食材来源,让消费者知晓所食用食材的出处,是否安全可靠。例如,一些企业会在店内展示食材供应商的资质和检测报告,或在官方网站、社交媒体上公布食材的采购渠道和质量标准,让消费者对食材品质放心。公开制作流程也是提升透明度的重要举措,西贝宣布开放全国 370 家门店的后厨,允许消费者参观菜品制作过程,这一做法值得其他企业借鉴。通过开放后厨,消费者可亲眼看到菜品的制作过程,了解食材的处理方式和烹饪步骤,消除对预制菜的疑虑。
  除透明化经营外,餐饮企业还应在菜品品质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在菜品品质方面,不断优化预制菜的口味和口感,使其尽可能接近现做菜品水平。加大研发投入,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解决预制菜在加热后口感变差、风味流失等问题。例如,一些企业研发出特殊的包装材料和保鲜技术,能够有效保持预制菜的新鲜度和口感;还有一些企业与专业厨师团队合作,对预制菜的配方和烹饪方法进行优化,提升菜品口味。在服务质量方面,提高服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用餐体验。培训服务员,使其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能够及时响应消费者需求,提供周到服务。例如,服务员可主动为消费者介绍菜品的特点和制作方式,解答消费者对预制菜的疑问,让消费者感受到贴心服务。
  总之,监管政策的完善和企业的积极应对是解决预制菜争议的关键。只有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让预制菜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满足消费者对美食的需求,同时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预制菜的未来:在争议中前行
  这场关于西贝预制菜的争议,虽看似只是一次消费者与餐饮企业之间的冲突,但它所反映出的问题却具有深远影响和广泛意义。它不仅揭示了预制菜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如概念界定模糊、价格定位不合理、消费者认知偏差等,也为预制菜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从积极方面来看,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对便捷、高效餐饮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预制菜恰好能够满足这一市场需求。而且,随着科技不断进步,预制菜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提升,这将有助于提高预制菜的品质和口感,使其更加接近现做菜品。例如,一些企业采用了先进的速冻技术和保鲜工艺,能够有效保持预制菜的营养成分和风味;还有一些企业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根据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和饮食习惯,开发出更加个性化的预制菜产品。
  然而,要实现预制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餐饮企业必须重视消费者的权益和需求,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在信息传播如此迅速的时代,消费者的口碑和评价对企业的形象和声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企业应坦诚面对消费者,公开菜品的制作方式和原材料来源,让消费者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自主选择。就像西贝宣布开放后厨一样,这种透明化的经营方式能够让消费者更加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增强对企业的信任。同时,企业还应注重提升菜品的品质和服务质量,以满足消费者对美食和用餐体验的追求。不断改进预制菜的口味和口感,使其更加美味可口;提高服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消费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尊重。
  监管部门也需在预制菜行业的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完善预制菜的相关标准和法规,明确预制菜的定义、范围和质量要求,加强对预制菜生产、加工、销售等全流程的监管,确保预制菜的质量和安全。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威慑,促使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此外,监管部门还可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和了解,增强消费者的辨别能力和维权意识。
  预制菜行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只有通过餐饮企业、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化解争议,促进预制菜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让预制菜在满足人们便捷饮食需求的同时,也能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美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美味、健康的饮食体验。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预制菜行业能够不断创新和进步,在争议中砥砺前行,开创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肉类食品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9月17日,预制菜概念板块下跌1.36%2025/9/17 15:23:12
罗永浩西贝 5 天大战:预制菜吵翻的背后,藏着餐饮业最痛的两难2025/9/17 11:45:15
西贝预制菜风波:一场餐饮行业的集体“生存呐喊”2025/9/17 9:09:55
从砸冰箱到怼预制菜:罗永浩再战消费维权,西贝为何成新靶子?2025/9/17 8:56:12
罗贾大战背后的预制菜迷局2025/9/16 21:23:39
9月16日,预制菜概念板块下跌0.01%2025/9/16 18:49:52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咨询热线:13520072067  电子邮箱:cvonet@126.com  客服QQ:1048637528 肉类食品网客服QQ 肉类食品网

肉类食品网主办
版权所有 肉类食品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15680号
公司名称:一米优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鑫隅三街11号院11号楼2层101-262 电话:010-65283357 1352007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