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频道
价格播报  行情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行情分析行业发展 → 文章内容

预制菜产业:在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寻找破局点


肉类食品网 http://www.meat360.cn 2025/8/29 9:24:48 关注:33 评论: 我要投稿

  一、预制菜:从 “工业速食” 到 “新饮食革命” 的蜕变历程

  (一)起源与发展:从美国速冻技术至中国黄金发展阶段

  预制菜的诞生,是一场历经世纪的饮食革新进程。20 世纪初,美国率先取得技术突破,发明快速冷冻技术,为预制菜的出现奠定了最初基础。彼时,工业化与城市化浪潮席卷美国,社会生活节奏迅速加快,民众对便捷餐饮的需求急剧增长。快餐品牌麦当劳、肯德基等敏锐洞察到这一商业契机,率先采用预制食材,极大提高了出餐效率与品质稳定性,预制菜由此开启了从后厨走向餐桌的发展历程。
  在太平洋彼岸,日本于 20 世纪中叶引入预制菜,并借助冷链物流的发展实现了快速扩张。1958 - 1967 年,日本预制菜消耗量从 0.13 万吨急剧攀升至 2.54 万吨 。1969 年,美国大型食材配送供应链公司 Sysco 成立,其先进的供应链模式为全球预制菜行业树立了典范,也为中国预制菜行业的起步提供了重要启示。
  20 世纪 90 年代,预制菜传入中国,初期发展较为缓慢,仅在米面、火锅等简单品类领域进行探索。随着时代的演进,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趋势日益显著,生活节奏持续加快,消费者对便捷、美味食品的需求愈发强烈。2014 年外卖行业兴起,预制菜在 B 端市场迎来发展机遇;2020 年疫情的爆发,进一步推动预制菜在 C 端市场迅速走红。短短几年间,中国预制菜行业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2023 年市场规模达到 516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20%,成为食品工业领域的新兴亮点。
  (二)四大分类重构餐桌应用场景
  在市场环境中,预制菜依据食品加工程度,细分为即食、即热、即烹、即配四大类别,每一类均精准匹配不同的生活场景与消费需求。
  即食类预制菜为忙碌的上班族提供了便利,开袋即可食用,无需任何加工操作。诸如卤味拼盘、泡椒凤爪、八宝粥、即食罐头等产品,无论是在通勤途中、加班间隙,还是居家休闲时,都能随时满足消费者的味蕾需求,迅速补充身体能量。
  即热类预制菜专为追求效率的消费者设计,只需简单加热即可享用。速冻汤圆、自热火锅、自热米饭、机场高铁的配餐等产品,能在短短几分钟内为消费者呈上热气腾腾的美食,有效解决用餐的紧急需求,特别适用于快节奏生活中无暇做饭的人群。
  即烹类预制菜属于半成品菜肴,需加热烹饪后食用,是家庭厨房的得力辅助。黑椒牛柳、宫保鸡丁等预制菜,食材与调料均已搭配妥当,消费者只需按照说明进行简单炒制,便能轻松烹制出饭店水准的菜肴。此类预制菜既节省了采购与备菜时间,又能让消费者享受烹饪的乐趣。在预制菜市场中,即烹类预制菜占比达 45%,成为增长最为迅速的细分赛道,深受家庭消费者的青睐。
  即配类预制菜提供免洗免切的净菜和搭配好的食材包,简化了烹饪的准备工作。火锅食材包、净菜礼盒等产品,消费者可根据自身口味与需求自由搭配烹饪,满足多样化的饮食需求,尤其适合对食材新鲜度和烹饪自主性有较高要求的消费者。
  二、行业痛点:定义模糊与标准缺失背景下的 “成长困境”
  (一)定义不明引发 “身份混淆”
  步入超市的生鲜区域,琳琅满目的 “预制菜” 货架令人目不暇接。然而,仔细观察会发现,其中存在一些打着预制菜旗号的 “伪产品”。当前,预制菜行业尚未形成统一、明确的定义,导致市场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依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定义,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但在实际市场中,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常被错误归类为预制菜,而其实际上属于食用农产品;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等主食类产品,也常与预制菜产生混淆 。
  这种定义的模糊性,为不良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将一些简单加工的产品包装成预制菜,以次充好,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2023 年 315 晚会曝光的 “僵尸肉” 事件,便是典型的行业乱象。部分商家将冷冻多年的肉类重新包装,当作新鲜预制菜销售,这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与权益,还引发了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信任危机,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标准割据加剧企业成本负担
  除定义模糊外,预制菜行业的标准缺失也是一大难题。目前,预制菜行业地方标准众多,但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根据新京报 2023 年 10 月对 60 款预制菜的统计,51 款产品按照已有细分食品行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执行,涉及的标准多达 16 个 。不同地区的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以亚硝酸盐含量限制为例,广东要求预制菜亚硝酸盐含量≤30mg/kg,浙江则执行≤20mg/kg。这使得跨区域生产的企业面临诸多困扰,为满足不同地区的标准要求,企业需频繁调整生产工艺和检测流程,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据估算,成本增加幅度约在 15%-20%。
  在价格方面,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市场上预制菜价格差异较大。一些低质低价的产品充斥市场,通过价格竞争抢夺市场份额,导致行业毛利率普遍偏低。2022 年,主要预制菜企业的毛利率皆在 10% 左右,在历史可统计范围内,几家公司中暂未有毛利率超过 30% 的情况,远低于食品加工行业的平均水平。标准化滞后已成为制约预制菜行业利润增长和规模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产业链脆弱考验中小企业生存能力
  预制菜产业链条较长且较为脆弱,从上游原材料供应,到中游加工生产,再到下游冷链物流配送,每个环节都面临着挑战,中小企业在这条产业链上的生存处境尤为艰难。
  上游农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以 2023 年生猪价格为例,全年价格基本处于偏低水平运行,外三元出栏均价 15.03 元 / 公斤,同比去年下跌 3.77 元 / 公斤,跌幅 20.05%,年内最大涨跌幅达 40%。中小企业由于采购规模较小,缺乏议价能力,难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直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中游加工环节技术门槛较低,2022 年共有 2799 家预制菜企业注册成立,大量企业涌入市场,导致同质化竞争激烈。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采取价格竞争策略,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下游冷链物流成本高昂,冷链物流成本占预制菜总成本的 18%-25%,远高于普通物流成本。区域性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难以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配送半径受到限制,通常难以突破 500 公里的市场边界,这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的市场拓展和规模扩张。
  三、数字化转型:从采购到营销的全链路优化
  (一)数字化采购:解决 “菜贵伤企” 问题
  在预制菜产业链中,采购环节至关重要,但也是痛点集中的领域。传统采购模式存在信息不对称、采购流程繁琐、供应商管理粗放等问题,导致企业采购成本居高不下,食材品质也难以稳定控制。华世界 echOS 系统打造的智能采购平台,为这一困境提供了解决方案。
  该平台通过数字招投标功能,实现了采购流程的公开透明与高效竞争。某预制菜企业在未使用该系统前,鸡胸肉采购价常年维持在 9.8 元 / 公斤 ,采购流程冗长,且时常面临供货不稳定的问题。引入华世界 echOS 系统后,通过数字招投标,多家供应商参与竞价,最终成功将鸡胸肉采购价降至 8.5 元 / 公斤 ,年节省成本超 500 万元。同时,平台的数字供应商管理模块,实现了对供应商的动态评级,根据供应商的交货及时性、产品质量、价格等多维度数据,筛选出优质供应商,将优质原料供货稳定性提升 30%,从源头保障了产品质量,为企业的稳定生产和成本控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店仓一体:冷链物流的 “数字神经系统”
  预制菜对冷链物流的要求极高,从仓储到运输,任何一个环节的温度波动都可能影响产品品质。传统冷链物流存在信息不透明、库存管理粗放、配送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冻品腐损率较高,物流成本高昂。引入 IoT 温度传感器,为冷链物流赋予了 “智慧大脑”。实时监控运输车辆的温度,一旦温度异常,系统立即报警,使冻品腐损率从 8% 降至 3%。
  在库存管理方面,数字化系统自动生成补货指令,根据销售数据和库存预警,精准把控补货时机,将周转天数从 25 天缩短至 15 天。圣农发展作为预制菜行业的龙头企业,通过数字化仓储,将鸡翅类产品周转率提升 40%,物流成本占比从 22% 降至 16% 。在配送环节,数字化系统优化配送路线,根据订单分布、交通状况等实时数据,规划最优配送路径,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了冷链物流的精细化管理和高效运作。
  (三)营销数字化:精准把握 Z 世代需求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年轻一代消费者逐渐成为预制菜市场的主力军,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与传统消费者存在显著差异,更加注重个性化、便捷化和健康化的消费体验。大数据分析显示,25 - 35 岁的消费者偏好 “地域特色 + 健康低脂” 的产品,预制菜企业敏锐捕捉到这一需求,开发出低盐版佛跳墙、川味低卡钵钵鸡等爆款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
  直播电商的兴起,为预制菜企业提供了新的营销渠道。某品牌通过抖音直播,邀请美食博主进行产品展示和试吃,实现月销破千万,其中 95 后消费者占比达 62% 。在直播过程中,主播与消费者实时互动,解答疑问,展示产品制作过程,增强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和参与感。通过抖音短视频的种草推广,制作精美的菜品视频吸引用户关注,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实现了从内容到销售的高效转化,证明了数字化营销对年轻群体的强大影响力,也为预制菜企业开拓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开辟了新途径。
  四、智能化升级:装备制造与个性定制双轮驱动发展

  (一)智能装备重塑生产模式
  在预制菜生产车间,智能化装备正逐步改变传统生产模式。以切割环节为例,传统人工切割不仅效率低下,且误差较大,而智能化切割设备的应用,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某企业引入的智能切割设备,能在短短 1 分钟内精准切割 50 份食材,效率提升了 3 倍 ,误差被严格控制在 ±2mm 以内,确保每一份食材的规格统一,为后续加工提供了良好条件。
  在包装环节,真空锁鲜包装机成为延长产品保质期的关键设备。通过精准控制真空度和包装时间,该设备能使预制菜的保质期延长 40% 。在口味稳定性方面,智能炒菜机的表现同样出色。某知名预制菜企业借助智能炒菜机,实现了宫保鸡丁这一菜品口味稳定性提升 25% ,无论消费者在何时何地品尝,都能获得始终如一的美味体验。
  更为重要的是,智能化生产线赋予了预制菜生产强大的柔性。中小企业无需再为频繁更换产品品类而耗费大量资源,同一产线即可轻松切换 50 种以上产品,产能利用率从原本的 60% 提升至 85% ,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使预制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
  (二)个性化定制解决 “产品同质化” 问题
  面对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预制菜行业的 “产品同质化” 问题亟待解决,个性化定制成为突破困境的关键。某预制菜企业通过深入的消费者调研,敏锐捕捉到消费者对口味自主性的追求,创新性地推出 “DIY 调味包”。消费者在烹饪预制菜时,可根据个人口味偏好,自主选择辣度、咸度等,实现了从 “统一口味” 到 “我的口味我做主” 的转变,极大提升了消费者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健身热潮的兴起,也催生了对健康饮食的强烈需求。针对健身人群,预制菜企业精准定位,推出 “高蛋白低 GI” 定制套餐。这些套餐不仅在食材选择上严格把关,选用鸡胸肉、藜麦、西兰花等高蛋白、低升糖指数的食材,还在营养搭配上精心设计,满足健身人士增肌减脂的特殊需求。2023 年,该类产品的复购率高达 45% ,充分证明了个性化定制在细分市场的强大吸引力。
  地域风味的挖掘,也是预制菜个性化定制的重要方向。某企业发起的 “地域风味复刻计划”,深入 12 个省份,挖掘当地经典菜系的独特风味和烹饪工艺,成功还原了麻婆豆腐、糖醋鲤鱼、佛跳墙等经典菜品,让消费者足不出户便能品尝到各地正宗美食。该计划推出后,地域特色预制菜销量增长 60% ,成为预制菜市场的新增长点,也为预制菜行业摆脱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五、未来趋势:在标准化与创新中开启新发展周期(一)“年菜经济” 与 “二次元” 催生新消费场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句朴实的话语,承载着中国人对春节团圆的深厚情感。年夜饭作为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家人情感交流的温馨时刻。如今,预制菜正逐渐成为年夜饭的新选择,让团圆饭的准备更加轻松便捷。2023 年春节,预制菜礼盒销量同比增长 181% ,成为年货市场的热门产品。广东 “金牌年菜” 联盟推出的盆菜礼盒,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将广府美食的浓郁风味传递到千家万户,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品尝到地道的广东年味。
  在消费群体日益年轻化的趋势下,预制菜企业敏锐捕捉到 Z 世代的消费喜好,纷纷与动漫 IP 联名,推出二次元风格的预制菜包装。某品牌与热门动漫《火影忍者》联名,将鸣人、佐助等经典角色印在包装上,迅速激发了粉丝的购买热情,该系列产品的 Z 世代购买转化率提升 30% 。这些联名产品不仅是食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满足了年轻人对个性化、潮流化消费的追求,使预制菜从单纯的 “方便食品” 转变为具有文化内涵的消费新品,成功进入年轻人的消费领域,开启了预制菜消费的新场景。
  (二)国家级标准落地在即,行业整合加速
  历经多年发展,预制菜行业即将迎来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 —— 国家级标准的出台已进入倒计时阶段。2024 年,《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明确禁止添加防腐剂、规范标签标识 。这一标准的实施,将为行业发展划定明确的界限,推动预制菜行业从 “野蛮生长” 阶段迈向 “规范发展” 的新阶段。
  在标准趋严的背景下,行业整合不可避免。据预测,未来 3 年,约 30% 的中小企业因无法达到标准将退出市场。这些中小企业受资金和技术限制,难以在短时间内提升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水平,无法满足新国标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严格要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头部企业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将在行业整合中脱颖而出,市场份额有望从 25% 提升至 45% 。以国联水产为例,该企业早在标准出台前,就加大在研发和生产环节的投入,引入先进的锁鲜技术和自动化生产线,确保产品符合高标准。在新国标实施后,国联水产迅速抢占市场先机,市场份额大幅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引领预制菜行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快速发展。
  (三)特色单品撬动千亿市场
  在预制菜市场,特色单品正成为推动千亿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柳州螺蛳粉、淄博烧烤小饼等地域特色单品,凭借独特的风味和强大的市场影响力,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带动了农产品工业化进程。柳州螺蛳粉从街头小吃发展成为预制菜爆款,背后是整个产业链的蓬勃发展。2023 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 600 亿元,带动上游螺蛳养殖、米粉加工,下游电商销售、物流运输等产业协同发展,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岗位。
  企业通过聚焦 “爆款单品 + 供应链深耕” 模式,构建起稳固的市场竞争优势。国联水产在小龙虾预制菜领域持续深耕,凭借严格的品质把控和精准的市场定位,占据 28% 的市场份额 。为保证小龙虾的品质和供应稳定性,国联水产在湖北、安徽等地建立 50 万亩养殖基地,从源头保障原材料的新鲜和优质。同时,企业不断优化加工工艺,提升产品口感和品质,形成了从养殖、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 “单品 - 产业 - 生态” 的良性循环,为预制菜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模式,也让特色单品成为推动预制菜产业升级和市场拓展的核心动力。

  结语:从 “野蛮生长” 迈向 “价值深耕”
  预制菜行业正处于时代发展的关键节点,告别过往 “野蛮生长” 的态势,步入 “价值深耕” 的全新阶段。随着国家级标准的正式施行,信任危机将得以逐步消解,市场亦将在规范有序的环境中重拾信心;智能化升级促使生产效率显著提升、成本有效降低,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个性化创新精准契合消费新需求,充分激发市场的无限潜能。在这场 “30 分钟餐桌革命” 进程中,预制菜产业正积极探寻效率与品质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对于行业从业者而言,严守食品安全底线是立足市场的根本所在,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是实现发展的重要基石,敏锐洞察消费新需求是突破发展困境的关键路径。唯有如此,方能在规模达千亿的预制菜市场这片蓝海中抢占优势地位,实现稳健发展。毕竟,消费者所期待的,并非仅仅是一份预制菜品,更是预制菜所蕴含的便捷、美味与健康属性,以及其所能营造的高品质生活体验。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肉类食品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8月29日,预制菜概念板块下跌0.17%2025/8/29 15:29:46
8月28日,预制菜概念板块下跌0.43%2025/8/28 15:26:48
当预制菜遇上手工风:一场关于 “烟火气” 的消费变革2025/8/28 9:19:55
8月27日,预制菜概念板块下跌1.99%2025/8/27 15:52:22
8月26日,预制菜概念板块上涨1.08%2025/8/26 15:28:02
8月25日,预制菜概念板块上涨1.59%2025/8/25 15:34:13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咨询热线:13520072067  电子邮箱:cvonet@126.com  客服QQ:1048637528 肉类食品网客服QQ 肉类食品网

肉类食品网主办
版权所有 肉类食品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15680号
公司名称:一米优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鑫隅三街11号院11号楼2层101-262 电话:010-65283357 1352007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