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口数据亮眼却暗藏玄机:日均出口现冰火两重天
(一)前两周出口量同比激增,创历史同期峰值
根据巴西外贸秘书处(Secex)数据,截至 9 月第二周,巴西牛肉出口总量达 13.72 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 14.6%,日均出口量接近 1.37 万吨。其中,第一周凭借 15660 吨的超高日均出口量,创下 2025 年单周出口纪录,推动 9 月有望成为继 7 月、8 月后的第三个 “13 万吨级” 出口月。从数据趋势来看,今年巴西牛肉出口呈现强劲增长态势,1 - 6 月出口总收入达 72 亿美元,同比增长 27%;6 月更是创下近 15 亿美元的单月出口收入纪录,出口量增长 23%,价格上涨 22% 。在如此高增长的背景下,9 月首周数据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增长趋势,使得全球牛肉市场对巴西牛肉的出口前景充满期待。
(二)第二周增速骤降,敲响需求退烧警钟
然而,第二周日均出口量骤降至 11740 吨,为 6 月以来最低水平,环比降幅达 25%。这一显著变化表明前期中国集中采购的订单已进入执行后半程,新订单签约量明显减少,出口动力呈现 “高开低走” 态势,市场对于 “中国需求能否持续支撑巴西牛肉出口” 的担忧加剧。从过往经验分析,巴西牛肉出口量一旦缺乏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支撑,极易出现大幅波动。例如在某些特殊事件影响下,当中国对巴西牛肉进口需求短暂下降时,巴西牛肉出口量和价格均面临下行压力。此次第二周出口量的锐减,极有可能是需求端发生变化的强烈信号,若后续没有新的需求增长点出现,巴西牛肉出口的 “高光时刻” 或将成为历史。
二、中国市场独木难支:67% 出口依赖度下的致命短板
(一)中国撑起近七成出口,成巴西牛肉 “唯一引擎”
2025 年,巴西牛肉出口结构发生重大转变,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7 - 8 月,巴西对华牛肉出口量连续突破 15.8 万吨,刷新了历史单月出口纪录,充分展现了中国市场对巴西牛肉强大的吸纳能力。进入 9 月,前两周输华量占比达 65% ,若按照巴西官方和相关机构的乐观预计,本月全月出口量达 25 万吨,那么中国市场贡献度将逼近 67%。这种高度依赖并非偶然,而是在全球贸易格局变化、各国政策调整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Cepea 机构指出,当前巴西牛肉对中国市场的 “单极依赖” 程度,远超 2020 年疫情期间 57% 的峰值 。在巴西主要产区,如马托格罗索州,82% 的牛肉加工厂产能依赖中国订单。这意味着中国市场的任何波动,都将对巴西牛肉产业产生全局性影响。一旦中国市场需求出现变化,这些产区的牛肉加工厂将面临产能过剩、库存积压等问题,进而影响整个巴西牛肉产业链的稳定运行。从产业链上游的牧场养殖,到中游的加工生产,再到下游的出口贸易,各个环节均紧密围绕中国市场展开,形成了深度绑定的关系。
(二)国内需求疲弱 + 价格分歧,中方压价信号强烈
从国内市场情况来看,中国畜牧业协会数据显示,9 月国内牛肉批发价跌至 60.03 元 / 公斤,同比下跌 16.2% 。这一价格走势反映出终端消费低迷的现状,消费者对牛肉的购买意愿下降,市场需求不振。在此情况下,进口商为降低成本、保障利润空间,压价意愿强烈。部分中国企业对到港的巴西牛肉要求降价 10% - 15%,否则拒绝签收。这一行为直接导致 3 批次共 5000 吨牛肉滞留港口,不仅给巴西出口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加剧了供需双方的紧张关系。
这种 “价格博弈” 背后,是中国市场对巴西牛肉需求的重新审视与调整。中国消费者在面对国内牛肉价格下跌、市场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对进口牛肉的价格敏感度提高,更加注重性价比。而巴西牛肉在失去价格优势的情况下,难以维持以往的市场份额。此外,中国国内肉牛养殖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进口牛肉的依赖。随着国内养殖技术的提升、养殖规模的扩大,国产牛肉的产量和质量均有所提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因此,巴西牛肉出口商若不能及时调整价格策略,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三、失去美国市场后遗症:12% 出口缺口成隐形炸弹
(一)50% 关税切断美国通道,12% 出口份额悬空
2025 年 1 月,美国对巴西牛肉加征 50% 关税,这一政策对巴西牛肉产业产生了重大冲击。在此之前,美国市场对巴西牛肉具有重要意义,曾是巴西瘦牛肉的主要买家,占巴西瘦牛肉出口量的 70% ,这些瘦牛肉大多被用于制作汉堡肉饼,以满足美国快餐行业对牛肉的巨大需求。关税上调后,巴西输美牛肉量急剧下降,同比暴跌 68% ,这意味着原本每年约 22.9 万吨的出口量大幅减少,12% 的出口份额(约 30 万吨 / 年)瞬间落空。
这一变化对巴西肉牛养殖端造成了严重影响。由于大量瘦牛肉无法出口到美国,巴西瘦牛存栏量激增 20% ,牧场中积压了大量待售瘦牛。为维持这些牛的生存,养殖户不得不投入更多资金购买饲料、支付养殖场地费用等,导致养殖成本上升 15%。许多养殖户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甚至不得不低价出售部分牛群以减少损失。一些小型养殖户因无法承受成本的增加,不得不退出养殖行业,给巴西肉牛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此外,这一关税政策还导致巴西牛肉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受到一定影响,一些原本依赖巴西牛肉供应的美国企业,开始重新评估供应商,寻找其他替代方案。
(二)美洲市场 “腹背受敌”,加拿大接盘能力有限
面对美国市场的 “失守”,巴西将目光投向美洲其他国家,期望在区域内找到新的出口增长点。加拿大市场在 8 月出现了进口量激增 145% 的情况,看似为巴西牛肉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但深入分析后发现,加拿大市场月均 6000 吨的进口规模,与美国市场曾经的需求相比,差距巨大,仅能填补美国缺口的 1/5 。而且,这种增长的持续性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一旦加拿大国内市场需求饱和,或者出现其他市场竞争,巴西牛肉在加拿大的销售可能会陷入困境。
更为不利的是,墨西哥等拉美邻国对巴西牛肉设置了重重障碍。这些国家出于保护本土畜牧业的目的,对巴西牛肉设置了 20% 的配额限制,使得巴西牛肉在这些国家的市场渗透率极低。这导致巴西牛肉在美洲市场的整体渗透率从 2024 年的 35% 降至 2025 年的 22% ,区域市场协同效应失效。原本在美洲地区构建的贸易网络被打破,巴西牛肉在自家 “后院” 也难以拓展市场,出口之路愈发艰难。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巴西牛肉的出口量,还增加了巴西开拓其他国际市场的难度,因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区域市场的表现往往会影响其他国家对巴西牛肉的信心。
四、价格泡沫濒临破裂:5617 美元 / 吨均价还能撑多久?
(一)出口均价创 2 月以来新高,却缺乏基本面支撑
9 月前两周,巴西牛肉出口均价达到了 5617 美元 / 吨,这一价格较 2024 年同期上涨了 24.4%,创下了自 2 月以来的新高 。这一价格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高端市场对牛腱子、牛腩块等特定部位牛肉的集中采购。中国高端餐饮行业和零售市场对这些部位牛肉的需求,在短期内拉高了巴西牛肉的整体出口均价。然而,这一价格上涨背后的基本面支撑较为薄弱。
当剔除中国订单后,可发现巴西对其他市场的出口均价仅为 4800 美元 / 吨,与 5617 美元 / 吨的整体均价形成鲜明对比。在韩国、日本等传统亚洲市场,由于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消费者对高价牛肉的接受度下降了 18%。韩国消费者在购买牛肉时,更多地选择价格较为亲民的本土牛肉或者其他肉类替代品;日本市场同样如此,消费者在经济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对高价进口牛肉的消费变得更加谨慎。这使得巴西牛肉在这些市场的销售面临困境,难以维持较高的价格水平,“中国溢价” 成为支撑巴西牛肉高价的唯一重要因素。一旦中国市场需求发生变化,这种缺乏广泛市场支撑的高价将难以持续,价格泡沫随时可能破裂。
(二)成本倒挂加剧,中小牧场面临 “卖牛潮”
随着巴西牛肉产业的发展,其生产成本也在不断上升。目前,巴西圣保罗州活牛价格已达 235 雷亚尔 / 阿罗巴(约合 15.7 美元 / 公斤) ,较 2024 年上涨了 30%。这主要是由于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增加等因素导致的。同时,谷饲牛肉的生产成本也大幅提高,达到了 5200 美元 / 吨 。在当前出口均价为 5617 美元 / 吨的情况下,利润空间仅剩 417 美元 / 吨,利润空间十分微薄。
而中国市场的压价行为,更是让巴西中小牧场的处境愈发艰难。若中国压价 10%,按照当前的生产成本计算,中小牧场将陷入亏损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预计 10 月后中小牧场可能会出现集中抛售牛群的情况。一旦出现 “卖牛潮”,市场上的活牛供应量将大幅增加,导致市场供应过剩加剧。这不仅会进一步压低活牛价格,还会对整个巴西牛肉产业链产生连锁反应,从养殖、加工到出口各个环节都将受到冲击,巴西牛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
五、暴跌预警:三大导火索已点燃
(一)中国保障措施调查启动,进口闸门或收紧2024 年 12 月,中国商务部应国内肉类行业协会请求,启动 “进口牛肉保障措施调查” ,调查范围覆盖 2019 年 1 月 1 日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期间的牛肉进口情况,目前已进入关键裁决阶段。一旦裁定巴西牛肉存在 “低价倾销”,中国可能对其加征最高 12% 的特别关税。从过往类似案例来看,如 2018 年中国对进口美国高粱实施保障措施,加征关税后,美国高粱在华市场份额大幅下降,价格优势不再。若巴西牛肉被加征关税,其在华价格优势将从当前较国产牛肉低 21% 缩至 9% ,预计 2026 年对华出口量至少下降 20%。这将直接导致巴西牛肉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大幅下降,出口商面临订单减少、库存积压的困境,进而影响巴西国内牛肉产业的上下游企业,从牧场到加工厂,都将感受到市场需求收缩带来的巨大压力。
(二)全球供应链重构,澳洲牛肉虎口夺食
在全球牛肉市场供应链重构的大背景下,澳洲牛肉凭借自身优势,在对华出口方面取得了显著增长。澳洲牛肉拥有 “无抗认证”,这一认证使其在食品安全方面更具优势,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安全食品的需求。同时,澳洲先进的冷链技术能够保证牛肉在 48 小时内送达中国,极大地保证了牛肉的新鲜度。据统计,9 月澳洲牛肉对华出口量增长 47% ,达到 3.5 万吨,正以每月 3 万吨的速度抢占巴西高端市场份额。澳洲牛肉在高端超市和电商平台的销量不断攀升,一些精品超市中,澳洲谷饲牛肉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 50% 。
与此同时,美国也在积极布局,重启与乌拉圭的牛肉贸易谈判。一旦谈判成功,未来可能形成 “澳洲 + 乌拉圭” 的替代联盟。乌拉圭牛肉以其天然牧场养殖、肉质鲜嫩等特点,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若这一联盟形成,将进一步挤压巴西牛肉的国际生存空间,巴西牛肉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可能会被进一步瓜分,出口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三)巴西国内产能透支,母牛屠宰率达危险线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出口需求,2025 年巴西母牛屠宰率攀升至 28%,远超正常水平的 22% 。这一数据背后,是巴西牛肉产业的产能透支。大量母牛被屠宰,直接导致 2026 年犊牛出生率下降 15% ,形成了 “越出口越短缺” 的恶性循环。农业农村部发出预警,若母牛存栏量跌破 1500 万头,巴西牛肉产能将在 2027 年迎来断崖式下跌。届时,“出口暴跌” 将从需求端传导至供给端,巴西牛肉产业将面临全面危机。从产业链角度来看,产能下降将导致加工厂原料短缺,出口企业无货可卖,整个产业的经济效益将大幅下滑,许多依赖牛肉产业的地区经济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失业率可能上升,相关配套产业也将陷入困境。
结语:当 “中国依赖” 成为达摩克利斯之剑
9 月的巴西牛肉出口数据,表面上呈现出 “量价齐飞” 的良好态势,实际上是过度依赖中国市场的一种风险行为。当美国市场关闭、国内产能透支、价格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这种依赖单一市场的发展模式正面临着 “需求退却即暴跌” 的严峻风险。对于巴西畜牧业而言,如何在维护中国订单的同时,修复与美洲市场的关系、合理控制产能节奏,将成为其能否避免重蹈 2019 年 “价格腰斩” 覆辙的关键。而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或许不久后便能看到:当巴西牛肉失去中国市场的有力支撑,全球牛肉市场的格局将如何发生变化。
您认为巴西牛肉能否摆脱对中国市场的过度依赖?若中国需求下降,哪些市场可能成为新的增长极?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