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综述:供需博弈加剧,价格分化显著
9 月 3 日,全国饲料原料市场呈现出复杂的态势,整体表现为 “稳中有调、分化运行”。在供需博弈的大环境下,各类原料价格走势各异。
玉米、豆粕等大宗原料在饲料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新季玉米即将大量上市,市场供应预期充足,这对价格形成了较强的压制作用,加之前期库存处于高位,短期内价格以稳为主的态势难以改变。以东北产区为例,新季玉米生长态势良好,丰收在望。贸易商虽关注后期走势,但在高库存和新季供应预期的双重压力下,操作趋于谨慎。
豆粕受国际大豆市场影响较大。全球大豆种植面积的变动、天气因素对大豆产量的潜在影响,都增加了豆粕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国内港口大豆库存维持在一定水平,油厂开工率相对稳定,豆粕供应较为充足,目前价格暂无大幅波动的基础。
反观维生素、乳清粉等添加剂类原料,市场情况截然不同。部分维生素因生产企业产能调整、环保政策约束,导致市场供应紧张,价格出现局部反弹。例如维生素 A,部分生产厂家因设备检修等原因产能下降,市场供应量减少,价格随之上涨。乳清粉则因成本支撑价格回升。国际市场上,乳制品价格波动传导至乳清粉领域,加上运输成本等因素,致使乳清粉成本增加,进而推动价格上涨。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终端饲料企业采购策略发生明显变化。为规避市场行情不明朗带来的价格下跌风险,企业不再大量囤货,多采取刚需补库策略。这种谨慎的采购态度使得市场观望情绪愈发浓厚,各方均在等待更明确的市场信号后再做下一步决策。
二、重点原料价格走势及驱动因素分析
(一)能量原料:新粮上市渐近,短期稳中偏弱
1. 玉米:新陈交接期价格窄幅震荡
在当前关键的新陈交接期,国内主产区玉米市场流通情况较为特殊,目前仍以陈粮流通为主。贸易商出货策略有所调整,由以往的大量出货转变为小批量出货,以试探市场接受程度。下游深加工企业同样秉持谨慎态度,按需采购,避免过多囤货,以防承担价格波动风险。供需双方的谨慎态度导致市场购销氛围清淡,缺乏明显交易热点。
山东、河南等地作为玉米加工重要区域,其深加工企业报价变化备受关注。当前,这些地区深加工企业报价局部涨跌互现,主流收购价在 2400 - 2500 元 / 吨。这一价格波动反映出市场对玉米价格预期存在分歧。部分企业认为新季玉米上市后价格可能下跌,采购时更为谨慎;另一部分企业则考虑到后期需求可能增长,愿意以相对较高价格收购玉米。
展望未来,新季玉米上市时间成为市场焦点。预计 9 月中下旬,新季玉米将陆续上市,10 月中旬黑龙江等产区新粮将大量供应,届时市场玉米供应量将大幅增加,对价格形成下行压力。且当前饲料养殖需求尚未显著回暖,养殖企业对玉米采购意愿不强,也限制了玉米价格上涨空间。综合考虑,短期玉米价格难有大幅波动,预计 9 - 10 月以 “稳中略弱、阶段性回涨” 为主。但需密切关注天气因素对收割进度的影响,若天气不佳导致收割进度延迟,玉米供应可能受影响,价格亦可能出现波动。
2. 小麦:替代优势弱化,价格小幅走弱
近期小麦市场价格走势呈现小幅震荡偏弱态势。面粉企业作为小麦主要需求方,目前面临利润微薄困境,这直接导致其采购小麦积极性降低。为降低成本和风险,面粉企业多维持低库存策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采购,避免过多囤积小麦。这种采购策略变化使得小麦市场需求端表现疲软,对价格形成压制。
随着玉米收割临近,市场供需格局进一步变化。部分粮商为腾仓迎接新季玉米收购,开始顺价出货,导致市场小麦供应量增加,而需求端无明显改善,短期小麦供需格局宽松,价格缺乏上行动力。预计短期内小麦价格将维持在 2500 - 2600 元 / 吨区间运行,在此价格区间内,小麦与玉米比价关系相对稳定,小麦替代优势不明显,难以吸引更多采购需求。
(二)蛋白原料:多空因素交织,短期震荡为主
1. 豆粕:美豆增产预期与高库存压制涨幅
豆粕市场与国际大豆市场紧密关联,近期受美国劳动节休市影响,外盘指引暂缺,市场方向不明。从国内市场看,豆粕价格上涨受限原因清晰。一方面,进口大豆到港充足,国内港口大豆库存维持在较高水平,约 120 万吨,油厂原料供应充足,能稳定生产豆粕,市场豆粕供应量充裕。另一方面,终端养殖需求回暖缓慢,养殖企业对豆粕采购量有限,无法消化过多库存,在供应充足而需求不足情况下,豆粕价格上涨动力不足。
目前,全国主流油厂豆粕报价在 3000 - 3100 元 / 吨,较昨日持平。尽管巴西干旱可能影响 9 月大豆播种,从成本端对豆粕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但在当前高库存和需求疲软背景下,支撑作用有限。从长期看,豆粕价格走势仍具不确定性,需关注南美天气及国内库存消化进度。若南美天气持续不利影响大豆产量,豆粕价格可能受成本推动上涨;反之,若国内库存消化缓慢,需求端无明显改善,豆粕价格可能继续维持震荡甚至下跌。
2. 鱼粉:库存攀升叠加需求低迷,价格承压下挫近期鱼粉市场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价格持续承压下挫。秘鲁超级蒸汽鱼粉国内港口库存变化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目前库存已增至 29 万吨以上,处于较高水平。持货商为减少库存压力,出货意愿增强,纷纷降低报价,最新报价下跌 200 元 / 吨至 14000 - 14100 元 / 吨,这一价格下跌趋势反映出市场供过于求局面严重。
从外盘情况看,秘鲁新季预售成交清淡,表明市场对新季鱼粉需求预期不高。且南部捕鱼进度缓慢,将进一步影响鱼粉产量和供应。在供应增加而需求低迷情况下,鱼粉市场供需失衡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善,预计价格短期难止跌,市场仍将处于调整阶段。饲料企业采购鱼粉时需更加谨慎,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以获取更有利采购价格。
3. DDGS:豆粕联动效应显现,短期偏弱后期或反弹DDGS 价格整体表现平稳,国内主流报价在 2200 - 2400 元 / 吨。终端需求方面,观望情绪浓厚,使得 DDGS 销售面临一定压力。不过,豆粕价格走势对 DDGS 价格产生一定支撑作用,当豆粕价格小幅上涨时,DDGS 作为其替代品,会受到市场关注,价格相应得到支撑。
预计 9 月上半月,由于终端需求观望情绪难以快速消散,DDGS 价格延续偏弱走势可能性较大。但下半月随着豆粕等蛋白原料走强,市场对 DDGS 需求可能增加,其跌幅有望收窄并逐步止跌回涨。这是因为在蛋白原料市场中,各种原料间存在一定替代关系,当豆粕价格上涨时,饲料企业可能增加对 DDGS 采购以降低成本,从而推动 DDGS 价格回升。
(三)添加剂及其他:供应紧张推动局部反弹
1. 维生素 A/E:工厂检修叠加不可抗力,价格持续高位近期维生素 A/E 市场价格走势备受关注,目前价格持续高位。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工厂检修因素,多家国内企业进行停产检修,导致维生素 A/E 产能下降,市场供应量减少;二是不可抗力因素,巴斯夫工厂爆炸事件对全球维生素 A/E 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巴斯夫作为全球重要的维生素 A/E 生产商,其工厂爆炸后,相关产品供应遭遇不可抗力影响,中断供应,使得市场上的维生素 A/E 供应紧张加剧,部分厂家甚至停报,不再对外报价。
在供应紧张情况下,国内 VA 报价涨至 580 - 600 元 / 公斤,VE 报价 180 - 230 元 / 公斤。预计短期内,由于供应缺口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维生素 A/E 价格将维持高位震荡。对于饲料企业而言,这将增加其生产成本,需合理调整采购策略,寻找合适替代品或优化配方,以降低成本压力。
2. 乳清粉:库存偏低叠加需求好转,市场触底反弹近期乳清粉市场出现触底反弹行情。主要原因在于库存和需求两方面。库存方面,由于海运周期延长,导致港口库存偏低,市场上乳清粉供应量相对减少,为价格上涨提供支撑。需求方面,国内养殖端需求回暖,对乳清粉采购量增加,使得乳清粉市场供需格局发生变化,供不应求局面逐渐显现。
在这种供需错配情况下,乳清粉产区报价上涨,主流价格重回 8000 - 8500 元 / 吨。预计短期市场将延续反弹态势。随着养殖行业进一步发展,对乳清粉需求可能继续增加,而库存恢复需要一定时间,在供应无法快速增加情况下,乳清粉价格有望继续保持上涨趋势。
三、后市展望:供需格局渐进改善,关注阶段性机会
展望未来,饲料原料市场走势充满变数。在供需格局动态变化中,需密切关注各类因素发展,以把握市场走向。
短期来看,饲料原料市场仍将受 “新粮上市预期 + 高库存” 双重压制,价格难有趋势性大幅上涨行情。不过,部分品种因自身特殊情况存在阶段性机会。
维生素市场是典型例子。由于部分生产企业产能调整以及不可抗力因素,如巴斯夫工厂爆炸事件,导致维生素 A/E 等品种供应紧张局面短期内难以缓解。这种供应短缺将继续支撑维生素价格维持高位,有相关采购需求的企业需提前做好规划,合理安排库存。
豆粕市场虽整体受高库存和需求疲软制约,但巴西干旱可能影响 9 月大豆播种,从成本端对豆粕价格形成一定支撑。若后期南美天气持续不利于大豆生长,豆粕价格可能迎来阶段性上涨机会。此外,DDGS 价格也有望随着豆粕等蛋白原料走强而在 9 月下旬逐步止跌回涨,饲料企业可关注这一价格变化,适时调整采购策略。
从中长期来看,有几个关键因素需重点关注。首先是 9 月中下旬新玉米的上市进度及质量。新玉米大量上市将对市场供应产生重要影响,其质量情况也将直接关系到下游企业采购意愿和价格走势。若新玉米质量良好,供应充足,玉米价格可能继续保持稳中略弱态势;反之,若新玉米质量出现问题,或上市进度受阻,价格可能出现波动。
其次,南美天气对大豆播种的影响不容忽视。大豆作为豆粕主要原料,其产量变化将直接影响豆粕成本和供应。若南美天气持续干旱,影响大豆播种和生长,国际大豆价格可能上涨,进而推动豆粕价格上升。
最后,中秋、国庆前养殖需求的提振力度也是影响饲料原料市场的重要因素。随着节日临近,肉类消费需求通常会有所增加,这将带动养殖企业加大生产,从而增加对饲料原料的采购需求。若养殖需求能得到有效提振,饲料原料市场供需格局将得到改善,价格也可能受到一定支撑。
饲料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对原料价格走势的分析和预测。通过优化采购策略,合理安排库存,降低生产成本,以应对市场不确定性,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同时,行业内各方参与者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共同推动饲料行业健康发展。
四、操作建议:刚需为主,灵活把握回调机会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饲料原料市场环境下,养殖户和饲料企业需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策略,以应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对于玉米和豆粕这类受新粮上市预期和高库存影响较大的品种,建议以刚需采购为主。养殖户和饲料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把握回调机会,逢低适度补库。在玉米方面,虽新季玉米上市后价格可能出现下行压力,但随着后期需求逐步回暖,价格存在阶段性回涨可能。因此,在价格回调时,可适当增加库存,但要避免过度囤货,以免承担过高成本风险。
对于豆粕,因其价格受国际大豆市场影响较大,且当前国内库存较高,需求回暖缓慢,短期内价格上涨动力不足。但巴西干旱可能影响大豆播种,从成本端对豆粕价格形成支撑。因此,采购豆粕时,应关注南美天气及国内库存消化进度,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采购计划。在价格回调时,可适当增加采购量,但要注意控制库存水平,避免库存积压。
对于维生素 A/E 等添加剂类原料,由于供应紧张,价格持续高位,建议提前储备。饲料企业可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确保原料稳定供应。同时,要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采购策略,以降低采购成本。
在采购过程中,养殖户和饲料企业还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政策导向。天气因素对饲料原料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政策导向则会影响市场供需格局和价格走势。因此,要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以便做出准确市场判断。
要保持库存周期与养殖周期的匹配。合理的库存管理可降低价格波动风险,确保生产稳定进行。养殖户和饲料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需求和市场情况,制定科学的库存管理策略,避免库存过高或过低对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总之,在当前饲料原料市场环境下,养殖户和饲料企业要保持谨慎乐观态度,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策略,灵活把握市场机会,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