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猪市场持续低迷,出栏均价徘徊于 14 元 / 公斤低位区间的背景下,饲料价格呈现出显著的逆向波动特征。根据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与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联合发布的 2025 年 9 月 19 日全国饲料价格指数显示,配合饲料全国均价报收 2.84 元 / 公斤,环比上涨 1.2%,同比涨幅达 3.5%。这种 "猪价下行、饲料成本上行" 的背离走势,对养殖行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形成严峻考验。经测算,在现行价格体系下,单头 110 公斤生猪出栏的饲料成本较去年同期增加 32 元,而销售收入减少幅度高达 200 元,行业正面临深度的成本与收益倒挂困境。
一、价格悖论:产能增长背景下的成本刚性上行
(一)市场结构分化特征分析
9 月饲料市场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分化态势:受国际大豆丰产影响,豆粕类饲料价格环比下降 3%,其中 43% 蛋白豆粕报价 3.82 元 / 公斤,较上月回落 0.12 元;而玉米基饲料因局部地区干旱灾害影响,价格逆势上涨 2.1%,育肥猪配合饲料均价攀升至 2.98 元 / 公斤。这种原料价格的分化直接导致不同品类饲料价差进一步扩大,猪饲料与禽饲料的价格差从 8 月的 0.15 元 / 公斤扩大至 0.21 元 / 公斤。
从区域市场表现来看,东北、华北等玉米主产区饲料价格涨幅相对温和,环比涨幅为 0.8%;而华南地区由于高度依赖玉米外调,叠加物流运输成本攀升,饲料价格环比涨幅达 1.7%,广东地区部分饲料生产企业已完成三轮调价,累计涨幅达 4.5%。
(二)量价背离现象解析
与饲料价格上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行业整体开工率持续处于较低水平。数据显示,9 月饲料企业开工率维持在 75%,较去年同期下降 8 个百分点。尽管生猪存栏量稳定在 4.3 亿头以上,理论饲料需求应保持稳定增长,但养殖企业普遍采取 "被动减料" 策略:中小养殖户通过降低饲料营养标准、减少投喂频次等方式控制成本,导致高品质饲料销量下滑,低价低蛋白饲料市场占比提升至 38%。这种产品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业均价上行。
二、价格波动的驱动因素分析
(一)国际供应链的传导机制
巴西大豆创纪录的 1.695 亿吨产量并未有效压制原料价格。一方面,巴西东南部港口物流瓶颈导致海运成本大幅上升,中国大豆到岸价格仅较去年同期下降 2.3%,显著低于产量增幅;另一方面,国内大豆压榨企业由于前期高价囤货,当前处于库存消化阶段,行业开机率不足 60%,导致豆粕市场阶段性供应偏紧。这种 "产量增长与价格下行" 的传导失效,削弱了豆粕价格对饲料成本的缓冲作用。
(二)政策导向的影响效应
《养殖业节粮行动实施方案》的实施正在重塑饲料原料结构。统计数据显示,2025 年 1-8 月发酵饲料产量同比增长 22%,秸秆、酒糟等非粮原料使用率提升至 15%,理论上可减少玉米消耗约 300 万吨。但由于技术转化存在时滞效应,9 月配合饲料中玉米占比仍高达 55%,仅较去年同期下降 3 个百分点。政策红利尚未完全释放,短期内难以抵消传统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三)产业链价格传导梗阻
猪粮比价持续处于 5.53:1 的三级预警区间,养殖企业面临 "越生产越亏损" 的经营困境。在此背景下,饲料企业的价格调整空间受到极大限制:9 月饲料价格涨幅仅为原料成本涨幅的 50%,多数企业选择牺牲利润空间以维持市场份额。行业头部企业如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通过自建饲料生产体系实现成本内化,而中小养殖户则完全承担了价格上涨压力,饲料成本在养殖总成本中的占比已从 60% 上升至 65%。
三、成本控制的实践探索
(一)规模化企业的全产业链管控
以牧原股份为例,依托其 700 万头的月均出栏规模,通过自建玉米收储体系、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实现饲料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 8%。新希望集团则实施 "豆粕减量替代" 战略,在仔猪饲料中采用昆虫蛋白替代 20% 豆粕,虽然饲料单价上升 0.1 元 / 公斤,但蛋白质利用效率提高 12%,实现综合养殖效益的提升。
(二)技术创新的应用实践
在政策支持下,非粮饲料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山东某企业开发的厨余垃圾发酵蛋白饲料,成本较豆粕降低 40%,在肉鸡养殖领域已实现 5% 的替代应用;内蒙古地区推广的苜蓿 - 玉米混播饲料技术,使肉牛料肉比从 5.2:1 降至 4.8:1,单头养殖成本降低 120 元。这些技术创新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四、市场趋势研判
随着巴西大豆集中到港,预计 10 月豆粕价格将延续下行趋势,但饲料价格整体降幅预计将控制在 2% 以内。从产品结构来看,高端定制化饲料市场份额将从 25% 提升至 30%,传统通用型饲料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收窄。
对于养殖企业而言,建议采取 "短期策略 + 长期规划" 的应对方案:短期内可把握节前促销时机进行原料储备,并优化饲料配方;长期来看,通过 "公司 + 农户" 合作模式,共享规模化采购优势与技术研发成果,将有助于提升成本管控能力。资本市场方面,生物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技术创新领域值得重点关注,政策驱动下的技术替代红利正在加速释放。
当前饲料价格与养殖收益的矛盾,本质上是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只有当非粮饲料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规模化养殖比例突破 60% 时,饲料成本的刚性约束才能得到有效缓解。在此之前,成本管控能力将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