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养殖管理养殖技术 → 文章内容

商品蛋鸡饲养经验体会


肉类食品网 http://www.meat360.cn 2024/3/27 9:27:08 关注:184 评论: 我要投稿

  编者按
  作者一直从事养鸡行业, 在实践过程中对传统饲养的一些方法进行了改进, 加上多年的蛋鸡饲养经验, 撰写了这套商品蛋鸡饲养文章, 供业内人士参考。这套商品蛋鸡饲养文章,共分三期发行,敬请关注。
  1  前言
  商品蛋鸡饲养要想在市场经济中胜出, 势必要把饲养管理目标定位在“二早一延迟”上, 即是使蛋鸡群早开产, 早进入产蛋高峰期, 并延长产蛋高峰时间, 使鸡群在充分发挥生产性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获得高峰产蛋时间, 使之在第一个产蛋年里, 不但能高产稳产, 而且能使其产蛋时间延伸, 由过去的500日龄延伸到700日龄。具体要求是:在正常季节气候条件下, 要求鸡群在110日龄前后见蛋, 120日龄前后产蛋率应达到5%~10%, 150日龄前后达到产蛋高峰, 其中, 要求产蛋爬坡时间为28d, 产蛋高峰时间由过去的4~6个月延长到9个月以上;高峰料蛋比2.0:1~1.9:1, 平均日产出蛋重65g;要求不但高峰期长, 而且滑坡期产蛋量下滑缓慢, 在600多日龄, 甚至接近700日龄仍能保持产蛋率在80%以上, 日产出蛋重50~55g。总结蛋鸡饲养经验, 核心问题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强化饲养管理;二是饲喂高档全价营养饲料。强化饲养管理, 就是使生存环境贴近鸡的生物学要求;饲喂高档全价营养饲料, 可以提高鸡体素质, 使鸡体有能力适应环境, 对不利的环境因素具有抗逆能力, 并抵御疾病, 实现高性能产出, 达到延长生产期, 增加对鸡的利用时间的目的, 而且能够降低采食量, 减少饲料成本开支。
  下面谈谈笔者在饲养过程中的经验体会, 以及对饲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一些思考。
  2  选择适合本地区饲养的优良品种
  总所周知, 鸡的饲养必须具备3大条件:遗传基因、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技术。实践证明, 蛋鸡生产水平的体现, 30%是先天性的, 由品种的遗传基因决定。由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域特点, 所以选择能够适应本地区的优良品种, 对于成功饲养十分重要。
  3  抓好雏鸡高成活率、高健雏率和高标准的均匀度成活率、健雏率和均匀度是雏鸡饲养具有依存关系的三个方面。
  3.1 成活率
  获得高成活率必须具备3个条件:健雏、能够雏鸡适应的饲养环境以及科学的管理。健雏是基础, 环境和管理是条件。
  获得健雏, 必须认真选择供雏场家, 对供雏场家要有三点要求, 即健康的种鸡群、高品质的新鲜种蛋和高水平的孵化技术。健康的种鸡群应是300日龄以内的高峰产蛋鸡群, 其受精卵孵化出来的雏鸡活性大, 环境适应性强。
  饲养环境的打造和饲养管理措施, 都是管理者的人为体现, 是建立在饲养科学基础上的。这里所说的饲养科学技术, 是人为供给雏鸡的饲养条件, 能够基本符合或完全满足雏鸡的生物学要求。实验证明, 健康雏鸡在适宜温度、湿度和良好通风的环境里, 不给吃不给喝, 能存活7~9d。可见, 饲养环境的适宜温度、湿度和良好通风是健康雏鸡保持高成活率的3大基础条件。
  3.2 健雏率
  雏鸡第1周龄的营养获得, 前3d是学习吃料, 以内源性营养为主, 即靠腹中卵黄供给营养, 4日龄之后进入常规饮食, 以外源性营养为主, 即腹中卵黄逐渐消耗殆尽, 靠饮食吸收饲料和水中营养。
  雏鸡腹中的卵黄, 通常我们称之为雏鸡的“母乳”。鸡蛋营养丰富, 蛋黄营养结构合理, 第一周龄内哺喂少量的熟鸡蛋蛋黄粉, 比起化学合成物要实惠的多, 效果明显。
  雏鸡饮食少, 体质弱, 机体器官功能有待逐步健全。因此, 雏鸡对冷热应激和病原体几乎没有抵抗能力。保证雏鸡的体质健壮, 除了需要营养供给, 还有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总体来说, 雏鸡饲养环境有正负两个方面:正面是湿度、温度、空气和光照, 是环境赐予雏鸡的;负面是雏鸡的呼吸、饮食和排粪, 雏鸡对环境的污染。因此, 保证雏鸡生长发育的环境质量, 必须全力排除雏鸡对环境的污染, 至始至终强化、保持正面的绝对优势。
  与雏鸡体质有关的另一个因素是饲养密度, 增强雏鸡体质, 必须要让雏鸡有宽敞的活动空间, 保持充足的活动量, 密度问题是影响育雏、育成质量的重要因素。
  3.3 均匀度
  雏鸡高标准的均匀度, 是蛋鸡群高产的基础。育雏期要求获得高标准的均匀度, 在适宜饲养密度基础上,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用生物安全措施保证饲养环境质量, 保证鸡群健康;第二, 供给高浓度全价饲料, 其中0~7日龄一定要饲喂高浓度全价颗粒料。颗粒料是熟料, 必须严格控制饲喂时间, 若饲喂时间超长, 会影响肌胃发育, 使腺胃发炎、松弛, 功能失常。但开口使用颗粒料, 能使雏鸡发育同步;第三:定期称重, 按大中小分群饲养, 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使不同层次的个体都能达标, 使鸡群的均匀度保持在90%以上。
  4  切实做好育雏期、育成期和开产期的关键技术达标工作,确保群体达到饲养全称均匀度的高标准4.1 关于育雏期5周龄的体重和胫长
  育雏期5周龄, 即35日龄的体重和胫长达标, 是蛋鸡饲养中一项关键性技术, 意义重大。
  现代蛋鸡饲养, 在育雏期较重视体型的发育, 并用体型来衡量育雏成绩。鸡的体型是体重、骨骼、肌肉、羽毛和内脏的总和。体型与骨骼、肌肉的发育相关。体型和骨骼的直接表现是胫长, 所以, 一般用胫长来衡量和表现骨骼的发育。鸡的体型大, 骨骼尺寸则大, 体内容积也大, 消化和生殖系统及其他内脏器官也会发育充分, 为母鸡的今后采食和产蛋创造基础条件。鸡体型大, 附着肌肉面积大, 则重量大。体重与体型的双重标准, 共同代表了育雏成绩。若胫长长而体重轻, 或者是胫长短体重大, 这些档次的鸡都是低产鸡。只有胫长和体重都达标的鸡才是高产鸡。所以, 要培育高产后备母鸡, 在育雏期就必须要着手抓雏鸡的体型培育, 即要抓好雏鸡的体重与胫长达标这两项工作。而不同品种鸡的体重和胫长的标准不同。
  4.2 关于育成期12周龄的体重和均匀度
  育成期12周龄即84日龄, 是育成鸡在育成期的重要转折期。84日龄前称为育成前期;84日龄后称为育成后期。育成后期是机体开始逐步蓄积体脂、增强体质阶段, 为开产作准备。由此, 鸡脸逐渐红润, 冠髯逐渐长出, 羽毛开始发亮, 耻骨间距慢慢开张, 体内卵巢、输卵管和肛门括约肌开始发育。从此, 鸡体的性发育和体发育逐渐走向成熟。
  84日龄之后的鸡, 无论过肥或过瘦, 都是不合格的鸡, 今后的产蛋也不会正常, 而且容易脱肛。因此, 这阶段鸡的体质比较重要, 是获得个体高产稳产的保证。有了个体高标准的体质, 再拥有群体高标准的均匀度, 无疑, 可为之后的稳产高产创造扎实的前提条件。
  4.3 关于开产期18周龄的体重和均匀度
  开产期18周龄即是126日龄, 开产鸡的体重和鸡群的均匀度, 是决定产蛋率高低和产蛋高峰期能否持久的关键因素。
  开产鸡体重能否达标, 其产的第1个蛋的蛋重对个体产蛋成绩影响较大。体重达标鸡的第1个蛋蛋重相当于正常蛋重的2/3, 只需再产2~3个蛋, 其后产的蛋的蛋重就可达到正常水平了;体重差的鸡产的第一个蛋若像麻雀蛋那样大小, 其后需要产18~19个小蛋, 之后的蛋重才能达到常规要求, 如此, 需要浪费产蛋时间20多天或1个月。
  如果开产鸡体重未达标或群体均匀度差, 还会出现以下2个方面的情况: (1) 开产鸡体重虽未达标, 但由于经过育成期的营养储备, 开产后也会较快达到高峰, 只是在大量的产蛋生产消耗小, 机体较快出现体能衰退, 造成产蛋量下降, 虽然以后产蛋量还会回升, 但终因体力不支, 高性能产出成绩不会再有; (2) 由于群体均匀度不好, 当体重达标鸡开产并较快达到高峰时, 体重差的鸡还需晚些时日才能开产, 当晚开产的鸡达到产蛋高峰时, 和早开产的鸡一段产蛋高峰时间汇合, 早开产的鸡又开始产蛋下降了。由于群体均匀度差, 开产不整齐, 造成产蛋高峰时间短, 总体产蛋率低下, 严重影响群体产出成绩。
  再者, 体重未达标的鸡开产, 常常会发生脱肛、啄肛现象。由于开产鸡体重差, 体未成熟, 常常在产蛋时发生难产, 强烈的产蛋努责, 会使泄殖腔受伤, 肛门括约肌破裂, 肛门外翻后回缩困难, 因此出现脱肛, 引发啄肛。啄肛一旦发生, 会较快在开产鸡群中形成啄癖。被啄鸡失去生产能力将被淘汰, 啄癖鸡因时时破坏生产也面临被淘汰。由于脱肛、啄肛现象发生, 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鸡群的产蛋率。
  另外, 开产期鸡群体重和均匀度是否达标, 将对鸡群产蛋期的死淘率产生较大影响。群中体重差的落后个体, 开产后连续不断的初产应激和产蛋体力消耗, 会使鸡体免疫力逐渐下降, 常常造成非典型性疫情不断出现, 导致在生产性能下降的同时, 机体整体素质也在下降, 因此, 群中这部分落后鸡的死淘率有可能将大幅攀升。
  4.4 确保鸡群饲养全程均匀度的高标准
  有了雏鸡的高成活率、高健壮率和高标准均匀度, 以及育雏期、育成期和开产期的关键技术达标, 鸡群的高标准全程饲养就有了基础。保证高标准全程饲养, 尤其在产蛋期, 让鸡群始终保持高标准均匀度, 必须始终如一地做好以下5方面的工作:第一, 实施生物安全技术措施, 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 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和全面性的管理规章制度;第二, 疾病控制以防为主, 免疫要从流行病学观点出发, 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免疫程序, 免疫内容应顾及全面, 突出重点;第三, 不同饲养阶段供给不同营养的饲料, 饲料要质优、全价, 能满足鸡体不同阶段发育、生长及生产对营养的需求, 保证鸡的体质、体重始终达标;第四, 科学控制和使用光照, 使鸡性发育和体发育、性成熟和体成熟始终同步;第五, 严格执行淘汰制度, 始终保持鸡群高标准的均匀度和健康水平。淘汰制度需要强调和严格执行, 不可有名无实。
   5  正确认识和科学使用光照
  在蛋鸡饲养上, 光照与雏鸡发育, 青年鸡生长和成年鸡产蛋等都有着较密切的关系。实践证明, 光照的时数与强弱、光照的颜色与波长、光照刺激的起止时间、黑暗期连续或间断, 都会对蛋鸡的成活率、生长发育、体成熟、性成熟和产蛋率等产生重要影响。光照是蛋鸡饲养的主要环境条件之一。
  5.1 光照对蛋鸡的作用
  光照可提高蛋鸡的新陈代谢, 增进食欲, 使红细胞血红素含量增加。光照能使蛋鸡皮肤里T-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3, 促进鸡体内钙磷代谢。日光可杀灭细菌和提高鸡舍温度, 并通过湿度膨化改变鸡舍内空气结构。
  5.2 光照时间对蛋鸡的影响
  蛋鸡育成期光照时间过长, 常导致体未成熟而性成熟;光照时间过短, 则又是体成熟而性不成熟。体未成熟而性早熟的蛋鸡, 开产早, 产小蛋, 产蛋率低, 产蛋维持时间短;体成熟而性不成熟的蛋鸡, 拖延开产时间, 提高饲料成本, 影响饲养资金如期回收、周转, 同时还会造成性成熟障碍, 致使成为产蛋鸡一生的缺陷。在产蛋高峰期, 如果光照时间突然缩短, 可降低产蛋率, 并会增加死亡率。
  总之, 光照时间长短与育成期性成熟日龄密切相关, 与蛋鸡饲养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但这里要强调的是, 无论是封闭式鸡舍还是开放式鸡舍, 光照起止时间一定要固定, 不可随意提前或推迟, 否则会造成光紊乱。光紊乱会影响鸡的正常新陈代谢, 鸡容易出现恶癖, 不利于鸡的生长发育、性成熟和产蛋率的维持。光紊乱是蛋鸡饲养的大忌。
  5.3 鸡舍内光照要均匀
  有利于鸡群均匀度提高, 能促使鸡群中的个体在生长发育和性成熟上保持步调一致, 有利于生产。要保证鸡舍内光照均匀, 对于开放式鸡舍, 一是建造鸡舍时对舍内每个角落采光要均衡一致;二是夜间补光的灯泡设置要合理, 分布要均匀。在通常情况下, 灯泡之间距离为3m, 灯泡离地面高度为2.2~2.5m, 灯泡和墙壁之间距离应为1.5m。
  根据实际情况, 可安装单排灯, 也可交错安装双排灯, 若鸡舍内安装的是双排灯, 灯位要求梅花形状, 即是相互交错的。总之, 要避免鸡舍有暗区, 保证舍内光照均匀, 使每只鸡感受光照一致。
  5.4 蛋鸡育雏期、育成期所需的光照
  为了控制性成熟, 保持鸡只体成熟和性成熟的一致性。蛋鸡育雏期、育成期使用光照的原则是递减而后恒定。雏鸡从出壳到3日龄, 是学习吃食、饮水和肚脐口愈合的时间, 也是适应新生活环境的时间, 因此, 需要光照24h。
  从4日龄到4周龄, 采取每天夜晚缩光0.5h的方法, 不知不觉地在循序渐进中减完黑夜全部光照。第5~6周, 或使用自然光照, 或使用10h恒定光照。
  从7周龄开始至育成期结束, 即至18周龄, 共12周时间, 要使用光照8~10h, 即恒定使用光照8h, 或9h, 或10h。若自然光照长于恒定光照, 要用遮黑法缩短。
  0~35日龄, 鸡对光照不敏感, 之所以采取措施逐渐缩光, 是为育成期使用恒定光照作准备。育成期光照时间最低不能低于7h, 低于7h会影响鸡体发育, 最高不能高于11h, 超过11h鸡就会发育快, 性早熟早产。育成期要求每日光照时间以8h为最佳, 并要求8h光照时间至少要保持10周, 只有这样, 达到12周, 育成后鸡群对光照刺激的反应将会更强烈。经常或长期接受阳光直射的鸡群, 育成后对光照刺激不敏感。
  育雏期、育成期要求光照强度为:育雏期第1周4W/m2, 夜间减光照为4W/m2, 之后为24W/m2。
  5.5 蛋鸡预产期、产蛋爬坡期、产蛋高峰期及产蛋滑坡期所需的光照育成期结束到产蛋率达到5%, 此阶段称为预产期。产蛋率从5%上升到85%以上, 最终定格在最高水平线上, 这阶段称为产蛋爬坡期。产蛋率稳定在最高水平上的产蛋阶段, 称为产蛋高峰期。产蛋率逐渐下降, 称为产蛋滑坡期。
  一般地讲, 育成期结束即要增加光照, 但因加光的依据是鸡群的个体体重, 所以何时开始加光又不可一概而论, 只有鸡群的个体体重都达到标准时, 才可以加光, 否则加光时间要推迟。
  正常情况下, 从育成期结束开始加光, 至预产期结束, 要求光照时间达到12h。产蛋爬坡期一般为一个月时间, 至爬坡期结束, 这时光照时间要求达到14h。产蛋率突破90%之后, 并在90%以上稳定下来, 这时光照时间要求达到15h。高峰期维持1个月后, 待其产蛋率在最高水准上固定下来, 这时光照时间要求达到16h。在鸡的产蛋期, 维持光照时间最长的是16h。高峰期产蛋结束并开始滑坡, 当产蛋率滑至70%时, 这时光照时间要求达到16.5h。当产蛋率滑至50%时, 这时光照时间要求达到17h。17h光照时间为产蛋鸡光照时间的极限, 最后维持到鸡群退役。
  产蛋滑坡期加光催产, 一般地讲, 按照产蛋递减情况递增光照。但因饲养的目的是增加经济收入, 所以何时加光, 现实中往往又受市场价格影响。比如, 鸡群在滑坡期产蛋仍高居80%, 但因市场效益不佳, 准备淘汰, 计划既已确定, 此时便可加光。所以, 产蛋滑坡期加光, 亦要灵活运用。
  预产期、爬坡期、高峰期及滑坡期的光照使用原则, 只能递增而不能减少。
  光照递增应根据鸡群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反对加光时数一步到位。光照增加如果操之过急, 会使鸡群产蛋增加加快, 鸡群出现短暂的高产之后, 产蛋率迅速下降, 有的鸡输卵管外翻, 脱肛, 并引起鸡群啄肛、啄癖等麻烦事。在产蛋期间如果随意减光, 鸡群的产蛋率就会随着光照减少而下降, 一段时间 (约3周) 后, 即使光照时间再恢复到原来水平, 短时间内产蛋率却很难恢复到减光前水平。
  光照不足, 包括弱光, 会严重影响产蛋, 通常3周时间可使产蛋率从90%以上降至65%左右或更低, 并出现变色蛋、小鸡蛋。同时还会使产蛋鸡发生钙磷代谢障碍, 使笼养鸡出现产蛋疲劳症, 诱发产蛋下降综合征。因此, 阴雨天要开灯补光。
  蛋鸡在产蛋期的最佳光照强度为3W/m2 (单位换算:1W=1烛火=10Lx) 。
  6  过好初产应激关
  初产应激是蛋鸡开产要度过的最大生理性难关。即使性成熟和体成熟同岁, 初产鸡对产蛋的适应也约需2周左右, 要产过14枚蛋。由于环境内外惊扰和饲养操作某些人为应激, 势必增加初产应激的程度, 使鸡体新城疫抗体短时间内大幅下降。因此, 初产期间容易感染以非典型性新城疫为主要病症的综合症, 即初产应激综合征,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拉水稀粪、蛋壳变白、鸡瘫痪、产蛋脱肛、夜间猝死、产蛋率停滞不前或下降等。初产应激综合征发生在开产后到产蛋达到高峰稳定这段时间, 大约2个月时间, 待产蛋高峰稳定一段时间后, 初产应激综合征不会再发生, 或自然消失。因此, 必须做好有关工作, 帮助鸡群过好初产应激关。
  6.1 切实做好初产前的准备工作和开产后的管理工作(1) 从流行病学的观点出发, 有针对性投药, 预防流行病发生; (2) 做好驱虫工作; (3) 接种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 (多价) 和减蛋综合征油苗, 油苗以单苗最佳。由于变异性强毒新城疫出现, 所以同时强调接种新城疫疫苗; (4) 严格淘汰鸡群中病、弱、残个体, 提高开产鸡群的整齐度和均匀度; (5) 充足供给开产需要的饲料和营养品; (6) 保证饲养环境清洁卫生, 通风良好, 安定静谧, 光照充足合理, 避免外来惊吓和操作应激等; (7) 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6.2 必要时采用开产延迟方案
  实施开产延迟方案主要是对标准高的鸡群。由于营养或季节气候等原因造成体早熟而性晚熟, 及发育差、均匀度差的鸡群不能实施此方案。实施开产延迟方案必须在鸡群产蛋达到5%~10%时进行。实施前要做好一切免疫接种工作, 距离最后1批免疫接种至少要有10d。
  实施方法:1~5d, 停料不停水;5d后开始恢复供料, 供料量有少到多, 分5d恢复停料前供料量:第1天恢复30%, 第2天恢复50%, 第3天恢复70%, 第4天恢复90%, 第5天恢复100%。
  配合停料, 同时要做好以下工作:保证舍内温度、湿度适宜, 通风良好, 避免外来惊吓和饲养操作应激;光照要适当调整, 照度由3W/m2, 降至1.5W/m2, 光照时数13.5h, 恢复供料后, 光照同时恢复;饮水中加倍添加电解多维或速补, 必要时可增投相关药物。通过实施开产延迟方案, 使机体内分泌和生殖机能得到协调, 约2周后, 鸡群重新开产整齐, 产蛋率递增快, 达到产蛋高峰时间段, 蛋重大小均匀, 产蛋高峰维持时间长, 在产蛋量提高的同时, 也避免了脱肛现象。
  开产延迟方案, 实际上就是适当地减肥降脂, 解决脂肪超标对卵巢的浸润问题, 提高输卵管功能, 以此提高肥胖鸡的生产力。
  7  影响成功饲养的管理因素
  鸡群产蛋没有高峰, 或者是有高峰不能正常维持, 或者是不符合饲养要求的产蛋异常, 究其原因, 都是由不同的管理因素造成的, 必将对鸡群在第一个产蛋年的生产成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7.1 产蛋没有高峰期,一直在低产蛋率徘徊究其原因,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7.1.1 鸡群均匀度差
  鸡群均匀度是评价一个鸡群的主要指标。通过均匀度评价鸡群的指标是:均匀度达到80%~85%, 为合格鸡群;均匀度达到85%~90%, 为良好鸡群;均匀度达到90%以上, 为优秀鸡群。
  鸡群均匀度与鸡群生产潜力密切相关。因此, 鸡群均匀度指标高, 鸡群将开产整齐, 产蛋率将递增快, 产蛋高峰峰值高, 而且能够正常长时间维持和稳定产蛋高峰期。相反, 鸡群均匀度差, 由于鸡群中个体体成熟和性成熟不同步或差异大, 故而鸡群开产不整齐, 产蛋递增速度慢, 没有产蛋高峰, 产蛋一直在低产蛋率徘徊。
  7.1.2 雏鸡在第1周龄内发生过传染性支气管炎, 或青年鸡在育成期发生过传染性支气管炎雏鸡若在第1周龄内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 母鸡生殖系统受到毁灭性伤害, 卵巢和输卵管终生不发育, 使产蛋鸡成为不产鸡 (假母鸡) 。
  青年鸡在育成期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 由于病情不同, 病鸡正在发育的生殖器官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因而产蛋功能下降, 称为寡产鸡。
  鸡群中由于不产鸡和寡产鸡的存在, 无疑将对产蛋率产生影响。
  7.1.3 鸡群开产前感染马立克氏病, 感染鸡呈渐进性消瘦, 体质下降, 性功能衰退马立克氏病是病毒性肿瘤病, 近年来在我国有回潮趋势。马立克氏病的高发与免疫接种直接有关, 其中有疫苗质量问题、免疫接种操作问题和病毒变异问题等。
  今年来, 笔者在临诊中发现, 马立克氏病和大肝病 (贫血病) 常常并发感染, 由于二者都对机体造成贫血, 因此病毒感染后, 一方面造成机体营养缺陷, 另一方面导致其他疾病免疫往往不能成功, 使生产不能得到切实保证。
  7.1.4 饲料不全价, 档次低, 质量差
  饲料不全价, 即是饲料营养不全面。不全面的营养供给, 必将引起机体某种营养缺乏症, 导致机体新陈代谢不正常, 使机体体质下降, 性功能下降。
  饲料档次低, 即饲料营养虽然全面, 但营养不够丰富, 营养质量档次低, 不能满足机体的需求。尤其在夏季, 由于热应激, 一方面是鸡只采食量减少;另一方面是鸡只体能消耗大, 这样, 剩余的低档次营养远远不能满足产量的需求, 故而质量上不去。
  7.1.5 长期且大剂量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笔者在实践中常常发现, 育雏期, 尤其是育雏早期, 使用大剂量高浓度恩诺沙星, 会使雏鸡群产生软瘫现象, 虽然这种现象停药后能够恢复, 但由于长期使用, 影响了鸡群的均匀度, 在之后的生长发育中, 鸡群明显出现个体大小不一。研究表明, 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对雏鸡负重关节的损伤, 继而使雏鸡骨骼发育受阻, 因为个体间药量摄入量的差别, 结果受阻程度不一。研究同时表明, 喹诺酮类药物分子具有一定的脂溶性, 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使中枢神经兴奋性提高, 因而, 鸡只表现兴奋不安, 影响正常新陈代谢;喹诺酮类药物还会对肝产生损害, 使干细胞变性和坏死, 降低肝功能, 从而影响产蛋期肝对卵泡发育的前体物质的储存和转运, 影响产蛋量。
  7.2 有产蛋高峰,但不能正常维持
  产蛋量或突然下降, 或缓慢下降, 或下降-回升-再下降,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主要是由疾病感染和管理因素造成的。
  7.2.1 禽流感感染
  产蛋鸡感染温和型禽流感, 常常是产蛋量在一周内可降至5成、3成或2成, 甚至接近绝产。
  7.2.2 新城疫感染
  7.2.2.1 典型性
  产蛋鸡感染典型性新城疫, 常常是先产白壳蛋, 继而出现严重呼吸道症状, 不久, 产蛋量伴随死亡急速下降。
  7.2.2.2 非典型性
  产蛋鸡感染非典型性新城疫, 先拉水样稀粪, 继而产白壳蛋或蛋壳颜色变淡;伴随感染鸡逐渐消瘦, 产蛋率缓慢下降。
  7.2.2.3 温和性
  产蛋鸡感染温和型新城疫, 食水不减, 精神正常, 蛋壳颜色也不变, 只表现产蛋量下降, 产蛋下降的幅度也不大, 常常是下降-回升-再下降。
  7.2.3 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
  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鸡群, 能在产蛋期使发育成熟的生殖器官变性, 引起产蛋下降, 产白壳蛋、畸形蛋或薄壳蛋。
  7.2.4 发生产蛋疲劳综合征、产蛋下降综合征
  7.2.4.1 鸡舍空气质量差
  鸡舍中有害气体严重超标, 首先会引起鸡只呼吸道疾病、眼疾;其次会引起大肠杆菌病继发。疾病感染必然引起鸡体体质下降, 导致产蛋量下降。另外, 由于新鲜氧气不足, 导致产蛋量下降。另外, 由于新鲜氧气不足, 会引起鸡的心肺功能衰弱, 新陈代谢失常, 继而体质下降, 性功能衰退, 产蛋量下降。
  7.2.4.2 后备鸡装笼过早
  有的60日龄时就开始装笼, 虽然后备鸡体重增加较快, 但由于活动量减少, 骨质密度输送, 不利于产蛋高峰维持, 尤其再饲料中钙质劣或不足情况下, 骨中储存钙质经常被调用时, 鸡只将较快表现出疲劳症状, 腿瘫、骨折、产蛋量下降。
  7.2.4.3 光照管理不适宜或不稳定
  照时长, 照度强-高峰产蛋期的适宜光照时照时16h, 照度2.7~3W/m2;若不懂光照与蛋鸡饲养的关系, 鸡群刚开产, 就把照时推在17h上, 17h照时是产蛋鸡的极限光照, 能增强产蛋激素分泌, 催促性功能超常发挥, 致使鸡只在短时间高产后, 就出现产蛋疲劳现象, 使产蛋量下降。
  照时短, 光线弱, 一方面不利于鸡对钙质的吸收作用, 影响蛋壳的钙化;另一方面, 由于光照刺激程度不够, 影响性激素的分泌, 继而减弱性功能, 使产蛋量下降。
  阴天, 下雨天不补光, 长期缺乏光照刺激, 或阶段性经常缺乏, 会引起产蛋鸡性功能紊乱、衰退, 从而引起产蛋鸡寡产或停产。
  7.2.4.4 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感染
  被感染的鸡群, 虽然1周后产蛋量还会回升, 但其必定使产蛋高峰受到了动荡, 总产量受到了影响。
  7.3 不符合饲养要求的产蛋异常
  7.3.1 蛋壳胶质膜下布满干红色斑点
  通常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陈旧性出血。其原因主要是疾病引起输卵管粘膜出血, 蛋壳形成后, 出血斑点似撇落状附着在蛋壳上, 通过鸡蛋下行, 血色的鲜艳变成了陈旧性干红, 后又被胶质膜包盖, 于是就变成了现在经常见到的现象。通常导致这种现象的疾病是温和型禽流感。
  7.3.2 蛋壳上有血渍
  蛋壳上出现血斑、血条或血环, 大多是开产鸡产的第一枚蛋。带血蛋证明输卵管发育不成熟, 是开产鸡体成熟未达标的表现。产带血蛋的鸡常出现脱肛现象, 并可能引发鸡群啄癖。
  7.3.3 褐壳蛋色变白或变淡
  出现这种现象大多是由病毒性疾病引起的, 其中常见的是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应激和换料也会引起短暂的蛋壳变色现象。
  7.3.4 无壳蛋
  形成无壳蛋常常有4种原因:第一是日粮中钙质不足, 蛋壳钙化没有原料;第二是受疾病影响, 产生钙吸收利用屏障;第三是某些药物所致, 如金霉素, 会在鸡体内形成难溶性钙盐, 排出体外, 影响蛋壳形成;第四, 急性应激会使待产蛋在子宫内停留时间过长, 从而阻滞下一枚卵泡应该进入而不能及时进入子宫形成蛋壳。
  7.3.5 薄壳蛋
  日粮中钙不足, 钙质差或钙磷比例失调, 或疾病原因, 如禽流感, 会使蛋壳腺的碳酸钙沉积机能受损。此外, 锰在合成蛋白质-粘多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缺锰和锰过量都会导致薄壳蛋。
  7.3.6 软皮蛋
  一般引起薄壳蛋的原因, 都可导致产生软皮蛋。此外, 蛋鸡缺锌是软皮蛋产生的重要原因。临床上, 软皮蛋的出现, 可能是大肠杆菌感染的症状, 也可能是某些病毒性疾病感染的表现。另外, 光照太弱, 达不到鸡产蛋的要求, 也会产软皮蛋。
  7.3.7 砂皮蛋
  缺锌会使钙沉积不均匀不全面, 钙过量磷不足, 会使蛋壳粗糙如砂, 尤其蛋两端表现明显。
  7.3.8 皱纹蛋
  缺铜会使蛋壳腺分泌缺乏完整性、均匀性, 于是在蛋壳形成过程中起皱褶, 形成皱纹蛋。
  7.3.9 裂纹蛋
  由于有效磷不足, 使蛋壳韧性变差, 脆性变大, 在胶护膜形成之前, 由于子宫条件性应激收缩, 导致蛋壳出现裂纹, 后胶护膜形成, 虽然蛋壳有裂纹, 但由于胶护膜的保护, 仍然使鸡蛋保持了完整性。
  7.3.10 畸形蛋
  正常蛋是一头大一头小, 大小比例适中。因此, 长形蛋、球形蛋和锥形蛋, 包括麻雀蛋, 都是畸形蛋。畸形蛋主要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损伤输卵管, 使输卵管变性引起的。
  7.3.11 小黄蛋
  日粮中黄曲霉素菌超标, 或用药不当, 使肝脏慢性中毒, 或者是某些慢性疾病感染肝脏, 肝功能的削弱减少了肝脏对蛋黄前体物质的储存和转运, 阻滞了卵泡发育和成熟, 于是卵泡发育结果超小, 形成了小黄蛋。
  7.3.12 双黄蛋
  在排除应激的情况下, 双黄蛋的产生代表着鸡群产蛋旺盛的程度。但由于双黄蛋蛋体大, 容易引起脱肛。
  7.3.13 无黄蛋
  蛋体特小, 没有蛋黄。这是因为输卵管上部发炎, 脱落的粘膜下行, 被误认为是蛋黄而被蛋白包围, 形成蛋体。这种蛋主要是疾病和卵巢寄生虫引起的。
  7.3.14 血斑蛋
  日粮中供应维生素K为外源性, 体内肠道微生物合成的维生素K为内源性。由于维生素K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或维生素K类似物过量, 致使卵巢中卵泡间壁容易出血, 形成血块。血块在排卵时随成熟卵泡下行, 后被蛋白包围形成蛋体, 于是形成了血斑蛋。
  7.3.15 肉斑蛋
  由于输卵管炎引起输卵管粘膜脱落, 脱落的粘膜成为块状掉入蛋白中, 和蛋黄一起形成蛋体。脱落的粘膜看上去类似肉样物, 于是形成了肉斑蛋。
  7.3.16蛋白稀薄如水
  这种异常现象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所致。
  (未完待续)  8  饲养操作与疾病防治
  8.1 饲养操作
  8.1.1 把握饲养5条线
  8.1.1.1 饲养全程舍温控制一条线
  不同生长、生产阶段所需温度不同, 供给鸡群需求温度及相对湿度, 是鸡群健康的第一保证。
  8.1.1 2 营养供给一条线
  保证不同饲养阶段鸡对营养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增强鸡的体质, 是鸡正常生长、发育、生产的保障。
  8.1.1.3 掌握体重一条线
  育雏期、育成前期、育成后期、预产期、开产期、产蛋高峰......要求每阶段体重都要达标。阶段体重达标, 是只鸡生产能力的基础。
  8.1.1.4 光照应用一条线
  科学使用光照, 有效控制性发育、促进体发育, 保证性成熟和体成熟同步, 只有这样, 鸡只生产性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8.1.1.5 疾病预防一条线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消毒、免疫、药物预防是鸡群健康的又一保证, 只有鸡群健康, 生产才能保证。
  8.1.2 明确饲养管理的5个关系
  包括孵化工作与育雏成活率的关系、体型培育和体重管理与生产性能的关系、光照应用与产蛋效果的关系、产蛋异常与饲养管理的关系、临床和病理表现与常见病的关系。
  8.1.3 重视夜间巡查
  8.1.3.1 夜间温度变化幅度大, 可及时用门窗或风机等调控舍温, 让鸡群休息有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
  8.1.3.2 夜间巡查, 通过手电光照、人的活动声响, 能够锻炼鸡群对多变环境的适应能力。
  8.1.3.3 夜间巡查, 还能杜绝猫、狗等动物对鸡群的骚扰和伤害。
  8.1.3.4 夜间巡查, 最主要的是可以通过呼吸、排便等准确获得鸡群健康动态和信息。
  8.1.4成年鸡舍两头、中间, 适当笼装几只公鸡公鸡的鸣叫和“咯咯声”, 能使母鸡亢奋, 对母鸡的精神和产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8.2 疾病防治
  病原微生物增殖感染产生了疾病, 其过程有五期, 包括潜伏期、聚众期、感染炎症期、血症期、回归期。
  预防疾病的目的, 是使饲养的鸡健康生长, 发育正常, 能以良好的体质为基础, 保证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
  一般来讲, 鸡场疾病的传播主要有三种途径:垂直传播、水平传播和机械传播。前两种是内部途径, 后一种是外来途径。机械传播的是外来的野毒, 十分可怕。
  鸡群一旦被病原体感染, 轻者增加亚健康鸡, 重者除死亡外, 还增加了淘汰鸡和边缘体重鸡, 严重破坏鸡群均匀度, 降低鸡群综合生产能力。
  育雏阶段:主要预防感冒、呼吸道病、鸡白痢、传染性法氏囊病、肠毒综合征、大肠杆菌病等。
  育成阶段:主要预防感冒、新城疫、呼吸道综合征、肠毒综合征、大肠杆菌病等。
  产蛋阶段:主要预防禽流感、新城疫、呼吸道综合征、产蛋疲劳综合征、蛋秘症、强度新城疫和禽流感并发症、马立克氏病、脑脊髓炎、大肠杆菌病、白冠病等。
  临床表现如低头、缩头、闭目、懒动, 羽毛蓬松, 畏寒, 咳嗽, 呼喘有啰音, 排杂色粪便等, 以及群体吃料慢且, 群体不吃料, 都预示着鸡群已经发病, 要及早确诊和治疗。
  饲养过程中, 要重视散发性发病个例, 一旦发现要隔离治疗或处理。
  对于群发性发病的鸡群, 如果是病毒病, 治疗时应本着先发病后治疗、未发病先治疗的顺序原则 (当然, 人手充足同时治疗更好) 。因为, 先发病鸡的感染病毒为常规病毒, 后发病鸡的感染病毒为先发病鸡的排泄病毒, 排泄病毒的感染能力强于常规病毒毒力约8倍左右, 这样做, 抢在后发病鸡疾病发之前治疗, 无疑可以达到避重就轻的效果。
  疾病治疗要坚持“三分治, 七分管”的原则, 所谓“七分管”, 主要要求是两个方面:一是有针对性对发病鸡补充营养;二是强化饲养环境环境, 提高环境质量。
  9  从当地流行病学观点出发,做好蛋鸡重点疾病的预防工作9.1 禽流感
  感染产蛋鸡群引起产蛋量下降的禽流感, 一般是温和型低致病性禽流感。
  温和型禽流感的临床症状, 开始是甩鼻, 有时有呼吸道症状, 3d后自行消失, 有时直接没有呼吸道症状。甩鼻后时间不长开始减料, 并出现部分鸡精神委顿。继而产蛋量急速下降, 常常是1周内可降至50%、30%或20%, 甚至接近停产。蛋壳颜色变浅, 蛋壳变薄, 常常可见蛋壳上布满撒落状陈旧性出血点, 破损蛋增加。
  温和型禽流感的病理变化, 除了肝一般性淤血, 明显的症状是发育卵泡减少, 成熟卵泡萎缩似核桃状, 外观出现褶皱。温和型禽流感呈慢性经过, 随着体质衰退, 逐渐减产, 后期卵巢坏死, 形成卵黄性腹膜炎。
  近年来, 在温和型禽流感范围内, 出现病毒变异超强现象, 特征性病变是:腺胃壁发炎, 表现厚度微微增加, 腺胃内壁年末溃疡, 乳头或乳头间壁出血。由于强毒, 引起体温升高, 高烧常常使腹内卵泡大部分破裂, 增加死亡率。温和型超强毒禽流感, 常常和强毒新城疫并发或继发, 一旦发生, 难以控制。具体情况后面有叙述。
  禽流感流行多为水平传播, 主要是机械性传播, 包括尘埃、粒子和飞絮等, 因此, 要用生物安全控制技术对鸡场周边及出入鸡场的车辆、人员进行彻底消毒。另外, 对禽流感免疫预防, 建议鸡群开产前3次禽流感灭活疫苗:10日龄以内, 60~70日龄之间, 开产前。
  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若周边地区发出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警报, 自己的鸡群不管处于什么阶段, 都要使用国家定点生产的禽流感灭活疫苗, 按有关部门部署, 进行强制性免疫。若鸡群发现不明死因、疫情, 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2 新城疫
  9.2.1 典型性新城疫
  典型性新城疫是由野外强毒感染发生的, 是急性爆发型新城疫, 会给鸡群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感染鸡的临床表现, 先是产白壳蛋, 继而出现严重呼吸道症状, 不久, 产蛋量急速下降, 同时伴有死亡现象, 死亡的鸡都是好鸡、上等鸡, 由于急性死亡, 病理变化常常不典型, 腹中都有待产的蛋。
  9.2.2 非典型性新城疫
  即是慢性新城疫。感染鸡临床表现, 光拉水稀粪, 继而产白壳蛋或蛋壳颜色变淡。伴随感染鸡逐渐消瘦, 产蛋率缓慢下降。病理变化明显, 肝色淡而发黄, 或肝表面出现黄色条纹、条块, 或片状细密出血点;胆囊肿胀, 胆汁稀薄;盲肠扁桃体出血, 直肠出血, 十二指肠出血;肠系膜微循环血管努张;卵泡淤血, 卵泡减少, 输卵管炎发炎, 严重时卵巢坏死, 输卵管内形成大块白色干酪物。最后, 由于卵黄腹膜炎的形成, 病鸡开始出现零星死亡。
  9.2.3 强毒型新城疫
  强毒型新城疫病原, 是近年来新城疫病毒的变异株。据悉, 强毒新城疫毒株有11株, 其毒力相当于或仅次于典型性新城疫病毒。近年来, 在产蛋鸡群中频繁发生和广为流行, 无论是死亡率还是产蛋率下降, 都对蛋鸡业危害严重。强毒新城疫特征性病变是:泄殖腔粘膜发炎, 充血或出血, 肿大异常, 常肿大似鸡蛋大小, 晚期质地坏死呈墨绿色。
  9.2.4 温和型新城疫
  温和型新城疫常常表现无症状。感染鸡采食、饮水不减, 精神正常, 蛋壳颜色也不变, 只表现产蛋量下降, 产蛋量下降幅度也不大, 常常下降-回升-再下降。
  新城疫毒株目前已知道的有多种, 繁多的血清型, 预示着新城疫免疫、预防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列工程。单就产蛋鸡产蛋期而言: (1) 开产前要肌注新城疫油乳剂疫苗和I系疫苗; (2) 减少或避免初产鸡的环境应激和管理应激; (3) 正常情况下, 每相隔40~60d用Ⅳ系疫苗6倍量常规饮水免疫1次, 免疫后3d, 再用抗病毒药物+抗生素, 常规饮水预防3d。
  9.3.1 禽流感并发或继发新城疫
  低致病性禽流感超强病毒变异毒株并发或继发强毒型新城疫, 目前尚没有有效治疗方法, 堪称不可抗逆的综合疫病, 其死亡率不低于20%, 严重者可全群覆没。病鸡呈急性暴发性死亡, 膘情不减, 夜间死亡多于白天。其典型症状:腺胃肿胀, 乳头或乳头间壁出血;十二指肠粘膜溃疡、出血;直肠出血;有的泄殖腔肿大似小鸡蛋状。公鸡睾丸肿大、出血。此疫病多发生在冬末春初或春末夏初, 季节性较强。一个鸡场发生过此疫病, 第二年要加强疫苗接种和药物防范, 在确保鸡群健康的前提下, 在疫病可能发生的时间段, 避免产蛋高峰, 应进行和换羽。疫病若在1个鸡场连续发生2年, 此鸡场必须闲置。疫病若在早期, 鸡群尚有治疗效果, 而中后期, 既使是具有针对性的灭活苗也治疗效果不明显。实践证明, 灭活苗对大肠杆菌类细菌病治疗效果明显, 对病毒病治疗基本无效。此疫病必须加强认识和高度重视, 常常被一些人误认为是高致病性禽流感, 引起社会恐慌。
  总之, 管控好强毒新城疫, 一般地讲其他疫病成为灾难机会将会减少, 高致病性禽流感除外。
  对待此疫病, 笔者认为有两种方法不妨考虑试一试:第一, 疫病早期, 发现疫病即采取措施控制疫病, 之后, 对产蛋鸡 (一般不是产蛋鸡不感染此病) 采取饥饿法换羽, 拖延过季节, 有可能闯过这一关;第二, 做饲养计划时, 要“错位饲养”, 即是说, 做饲养计划时, 要利用此疫病季节性强的特点, 让产蛋高峰错过发病季节, 因为产蛋阶段抗病能力差。
  9.4 传染性支气管炎
  9.4.1 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主要是气管粘膜溃疡, 在气管内形成栓塞, 故而病鸡表现呼吸困难, 严重时呼吸带有啰音。由于呼吸困难, 缺氧, 病鸡冠、髯、脸和皮肤乌黑。病毒水平传播能力较强。病毒能对卵巢组织和卵母细胞严重伤害。所以, 若第一周龄感染, 母鸡将终生不育, 即成假母鸡;若是第二周龄及之后感染, 母鸡将成寡产鸡, 鸡群没有产蛋高峰。
  9.4.2 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病变主要在腺胃上。病鸡腺胃肿大后收缩呈蒜头状, 腺胃壁肉质坏死, 呈塑料性质或鱿鱼状。病鸡失去腺胃功能, 成为僵鸡, 故没有饲养价值。
  9.4.3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主要病变在肾脏上。肾乃先天之本。肾脏肿胀异常, 常常呈花斑状。病变后, 肾脏细胞坏死, 肾脏失去功能。虽然其呼吸道症状表现为一过性, 但死亡率较高。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鸡排毒时间长达49d, 其中35日前排出的病毒具有重新感染的能力。可怕的是耐过鸡普遍贫血, 病愈后出现生长和免疫障碍。传染性支气管炎对蛋鸡的生殖系统危害很大, 而且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母源抗体为无效抗体, 対雏鸡无保护作用, 又不会干扰疫苗的免疫应答。利用这一点, 我们突出强调对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预防工作, 要求雏鸡在入舍第1天即要用H120滴鼻、点眼或气雾进行免疫接种, 同时在10日龄内用多价传染性支气管炎油苗对雏鸡进行皮下注射, 在育雏后期和育成期再分别使用H120和H52加强免疫。在定期投药预防时, 使用相关中药饮水或拌料, 进行全面预防。
  9.5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 是一种肿瘤性传染病, 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传染途径主要靠皮屑和羽毛。感染鸡主要表现为贫血症状, 呈渐进式消瘦。当前常见的主要是内脏型。马立克氏病常规感染发病时间在90~110日龄前后, 可是近年来感染发病日龄大大提前了, 2002年笔者在60日龄蛋雏鸡群中发现马立克氏病病例, 是散发性病例;2003年7月, 笔者又在28日龄蛋雏群中发现马立克氏病病例, 这次是显发性病例, 和大肠杆菌病、非典型性新城疫混合感染。近年来, 脾脏型马立克氏病颇为流行, 感染日龄几乎涉及饲养全程, 单独感染病例减少, 多和新城疫、大肠杆菌病和大肝病等疾病混合感染。
  产蛋鸡马立克氏病的临床症状是采食量逐渐下降, 冠、脸逐渐发白, 蛋壳颜色逐渐变淡、变灰、变白, 产蛋量逐渐下降。病鸡呈渐进性消瘦, 冠逐渐萎缩, 耻骨间距逐渐收缩, 最后停产, 趋向死亡。病理变化:肝肿大, 实质内嵌满突出性大小不等的白色结节, 或肝色暗淡, 实质松散;脾肿大, 暗黑色, 呈三角状, 常常发生一串串极小颗粒似葡萄状的肿瘤等;卵巢坏死, 输卵管萎缩, 输卵管中常常长满白色块状坏死物。
  马立克氏病的流行, 轻者增加鸡群淘汰量, 重者给鸡群生产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因此, 要求供种场家和饲养业主必须高度重视, 按常规认真做好免疫工作, 在充分实施生物安全技术措施前提下, 种鸡场一定要在雏鸡出壳后4h (而不是24h) 内完成马立克氏病疫苗皮下接种工作。饲养业主可在8日龄或9日龄加强接种, 此时尚有2%的效果, 如果拖延接种时间, 接种就没有效果。
  9.6 鸡痘
  鸡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可分为皮肤型、粘膜型、混合型和败血型等。鸡痘是蛋鸡近年重要流行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皮肤型和眼型, 死亡率较低, 但在后备鸡群中较大的影响了鸡群的均匀度, 在产蛋鸡群中影响产蛋量。鸡痘高发虽然与气候异常有关, 但不排除免疫接种的失误因素:鸡痘接种使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的方法时, 效果必然不佳, 滴鼻、点眼或饮水方式更不可行, 而正确的方式应是翼下接种, 因此, 接种鸡逗疫苗又叫刺痘。
  对于鸡痘仍然要贯彻和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于高发地区, 刺痘时间要提前安排, 并要求二次加强免疫接种, 同时在日常消毒的前提下, 定期用抗病毒中药拌料预防。
  9.7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是条件致病菌, 一旦感染发病, 由于其血清型多, 又容易产生耐药性, 所以要想治愈根除是较困难的。大肠杆菌病使患病鸡体质不同程度下降, 无疑将严重影响鸡群均匀度, 导致开产鸡群产蛋上升速度缓慢, 没有产蛋高峰, 且容易脱肛自残, 增加死淘率, 因此, 要重视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工作。大肠杆菌自身感染能力不强, 大多是依靠病毒病继发的, 如流行性感冒。所以, 治疗大肠杆菌病时, 要视情况增投抗病毒药物。又因大肠杆菌感染时, 支原体常常并发呈隐性存在, 支原体能使肾脏发炎, 因此还需增投肾肿解毒药。防治大肠杆菌病的较好办法, 是使用其种鸡场病原制备的大肠杆菌灭活苗。
  10  对饲养程序的思考
  统观我国蛋鸡饲养全局, 布局上仍然以小规模大群体的广大农村中小型鸡场 (户) 为主体。生产水平上总的说, 与其遗传潜力相距甚远, 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小型鸡场 (户) 更是滞后得多。究其原因, 主要是育雏、育成关键技术不能达标。农村中小型鸡场 (户) , 既缺乏雄厚的资金基础支撑, 又缺乏创新发展的技术动力, 其中为数不少的鸡场 (户) 是在不断污染环境中维持低水平的生产。因此, 其所饲养的鸡群, 从育雏开始至产蛋结束, 始终存在着体重差、均匀度差、免疫水平低下等影响生产的重大问题, 致使饲养管理目标不能到位, 良种生产性能不能充分发挥, 低产蛋率、高料蛋比、高死淘率, 使不少中小型鸡场 (户) 时时面临亏损和倒闭的命运。
  为了扭转这种落后的饲养现状, 笔者根据多年蛋鸡饲养实践经验, 认为, 目前的蛋鸡饲养程序亟待改革, 应改“全程一家饲养制式”为“全程两家饲养制式”, 把育雏、育成前期 (70日龄前) , 从全程饲养程序中彻底分离出来, 分为“育雏、育成前期”和“育成后期、产蛋期”两大饲养板块。育雏、育成前期由具备环境优越、设备良好及管理技术先进的高规格高技术水平的专职鸡场统一承担和完成。育雏、育成前期是蛋鸡饲养的基础和关键, 把它划分出来, 由资金雄厚、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场家单独完成, 一方面可使蛋鸡饲养整体水平提高, 有了饲养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 减轻了目前饲养者全程饲养的负担和压力, 使解放出来的饲养者能够更好地精力集中在产蛋生产管理技术的学习和提高上来。相信, 由高规格专职鸡场输送出来的高标准育成鸡群, 再经过产蛋鸡场提高后的科学管理, 我国目前的商品蛋鸡饲养现状一定能够得到改观, 饲养生产水平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同时将为我国蛋鸡业走健康发展道路、产业结构深度整合奠定基础。
  11  现代蛋鸡饲养部分指标数值
  11.1 现代蛋鸡(罗曼鸡)的饲养标准
  胫长:28日龄, 53mm;56日龄, 80mm;112日龄, 106mm;母鸡体重:28日龄, 280g;56日龄, 620g;112日龄, 1650g;26日龄, 1750g;240日龄 (成年之后) , 2200g。
  11.2 (罗曼鸡)产蛋与料量
  11.2.1 在不产蛋的情况下维持鸡体需要的料量:散养鸡为70g/ (d·只) , 笼养鸡为65g/ (d·只) 。
  11.2.2 每1%产蛋率需料0.7g:笼养蛋鸡日耗料量=65g+0.7×产蛋率×100%。
  11.3 饲料搅拌均匀时限
  待配合料各种原材料全部进入搅拌机内, 搅拌6min即可。搅拌时间短, 混合不均匀, 搅拌时间长, 比重大的物质将下沉。
  11.4 罗曼鸡体重和喂料量标准
  具体数据见表1。


  12  商品蛋鸡参考免疫程序
  见表2。


  13  小结
  13.1 鸡群要健康, 均匀度要达到90%以上, 落后个体坚决淘汰。
  13.2 鸡群开产后, 个体体质稳定, 定型要到240日龄。就是说, 要求鸡群体质良好, 在240日龄之前, 在产蛋过程中, 鸡的体质只能提高, 不能下降。维持这种要求是多方面的, 免疫、营养、光照、环境和操作等, 都要符合产蛋鸡的生理要求。240日龄时鸡步入成年的节奏。
  13.3 300日龄前后, 在鸡体体能储备尚不丰厚坚实的情况下, 鸡体应对高峰产蛋, 体能要面对高强度的支出、消耗, 因此, 这阶段体能是较容易透支的。面对产蛋的体能付出, 营养能够跟上进行充足补充, 这就成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在产蛋高峰过程中, 能够保持鸡体体能不透支, 并微有盈余, 就是说, 在300日龄前后, 既保持了连续高产, 又保证了鸡体体重的微增长, 这样饲养700d就有了坚实的体质体能基础。在维护鸡体体质体能的各方面中, 控制蛋重, 即使在恒定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的前体下, 让蛋重随日龄增长, 对成功饲养是较有意义的事。
  检查鸡的体质、营养状况是否达到饲养要求, 除了临床上冠红、髯红、脸红、羽毛无光泽、腿褪色由黄变白及腹部柔软等, 生理上腹中要保持5个成熟卵泡, 即肉眼可见5个大卵泡, 1个正在发育的半大卵泡, 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5个半卵泡。
  13.4 强调饲料高档、全价和质优。在其主要营养成分中, 能量与产蛋数量相关, 蛋白质与蛋重大小相关, 钙磷比例与蛋壳质量相关。
  过去的产蛋周期是26h, 进过育种专家培育, 现在的产蛋周期是24h, 科技创新为鸡的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撑。饲养者只要保持个体体质好, 群体均匀度高, 营养供给满足需要, 优越的环境提供保障, 保证高产蛋率的维持和延长, 这样, 获得成功饲养就顺理成章了。

  王苹,吉学仁商品蛋鸡饲养经验体会(一)[J]. 家禽科学, 2018(11):23-25.

文章来源:家禽科学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2024年4月28日全国蛋鸡价格行情综述2024/4/28 11:04:09
广东连续暴雨,1亿只家禽受灾,蛋鸡物流和饲养环境受影响2024/4/28 8:28:24
春季蛋鸡疫病防控的关注点2024/4/28 8:05:00
2024年4月26日全国蛋鸡价格行情综述2024/4/26 18:30:22
2023年,墨西哥和巴西大型蛋鸡企业鸡蛋产量实现增长2024/4/26 14:43:14
2024年4月25日全国蛋鸡价格行情综述2024/4/25 21:02:12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咨询热线:13520072067  电子邮箱:cvonet@126.com  客服QQ:1048637528 肉类食品网客服QQ 肉类食品网

肉类食品网主办
版权所有 肉类食品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B2–20200312
公司名称:一米优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潞通大街191号2层01-258C 电话:010-6528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