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频道
热点专题  企业黄页  行业排序  行业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报告2012年畜牧行业发展报告 → 文章内容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2年秋季)


肉类食品网 http://www.meat360.cn 2012/10/29 15:09:54 关注:1160 评论: 我要投稿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2年秋季)

                     综    合    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内 容 提 要

  报告总结了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发展的主要特点。2012年以来,中国外贸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进出口增速下滑至个位数,进出口企业困难增多。报告预计,2012年第四季度,进出口有望延续9月份的回升态势。2012年中国占全球贸易的份额有望保持稳定或微幅上升。报告认为,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可能略好于2012年,但制约外贸稳定回升的阻力依然存在。

  报告指出,针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将继续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一方面,立足当前,密切跟踪形势变化,确保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充分利用市场环境趋紧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加快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促进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增强外贸长远发展后劲。同时,完善进口政策,搭建更多进口促进平台,积极扩大国内短缺的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以及部分供应偏紧商品的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联系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安定门外大街东后巷28号(100710)
  电话:(010)64245741 (010)64275863
  传真:(010)64212175
  
目 录

  内容提要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一、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二、2012年全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预测
  三、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附件

  附件一、世界经济贸易形势
  附件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附件三、国际商品市场走势

 

一、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深化、蔓延,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速,国际市场需求下滑。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截至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连续7个季度放缓。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进出口增速下滑至个位数,进出口企业困难增多。针对形势变化,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优化外贸结构的政策措施,提振了企业信心,对外贸走势趋稳发挥了重要作用。前三季度,中国对外贸易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一)进出口增速低位趋稳,“稳外贸”措施初见成效。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28424.7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14953.9亿美元,增长7.4%,比上年同期回落15.3个百分点;进口13470.8亿美元,增长4.8%,回落21.9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483.1亿美元,增长39.1%。分季度看,一、二、三季度进出口分别增长7.2%、8.5%和3%。在国际市场需求有所回升、前期出台的“稳外贸”政策措施逐步落实等因素带动下,9月份进出口增速低位反弹,出口增速从8月的2.7%回升至9.9%,进口从8月的下降2.6%转为增长2.4%,当月进出口和出口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二)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稳步提高,出口商品结构继续优化。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8548.3亿美元,增长8.3%,高出同期整体出口增速0.9个百分点,占出口比重从上年同期的56.7%提高至57.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240.6亿美元,增长6.4%,其中手机、集成电路分别增长18.1%和46.9%。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放缓,其中纺织品、服装、家具、鞋类、箱包、塑料制品、玩具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7%,低于整体出口增速0.4个百分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继续下降,煤和成品油出口量分别下降38.6%和9.8%。


  (三)对发达国家出口明显分化,对新兴市场出口总体增长较快。随着美国经济温和复苏,零售市场回暖,前三季度中国对美国出口2581.6亿美元,增长9.6%。受欧盟经济陷入衰退、市场需求明显萎缩影响,中国对欧盟出口2504.6亿美元,下降5.6%。对日本出口1125.1亿美元,增长4.5%。由于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相对较快,以及出口企业深入推进市场多元化,中国对新兴经济体出口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其中对东盟、俄罗斯和南非出口额分别为1447亿美元、325.8亿美元和107.2亿美元,增长16.6%、14.5%和10.8%。前三季度,中国自美国和欧盟进口分别增长7.7%和2.1%,自日本进口下降6.5%。


  (四)民营企业进出口势头良好,一般贸易增速持续快于加工贸易。在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引导下,广大民营进出口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拓展营销渠道,深度开发国际市场,取得良好效果。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出口5515.2亿美元,增长19.2%;进口3264.6亿美元,增长18%,分别高于整体增幅11.8和13.2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出口7511.2亿美元,增长3.1%;进口6483.4亿美元,增长1.3%,分别较整体增幅低4.3和3.5个百分点;出口和进口占总体比重分别下降2.1和1.7个百分点。国有企业进出口增幅明显下滑,其中出口下降3.9%,进口仅增长0.9%。

  前三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14989.7亿美元,增长5.9%,其中出口7297.8亿美元,增长8.3%,进口7691.9亿美元,增长3.6%。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进出口9829.4亿美元,增长2.2%,低于进出口总额增速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309.4亿美元,增长3%,占总体出口比重42.2%,比去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进口3520.0亿美元,增长1%,占总体进口比重26.1%,下降1个百分点。


  (五)中西部地区出口持续快速增长,东部地区出口增速放缓。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步伐加快,进、出口双双强劲增长,对外贸易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前三季度,中、西部地区出口分别增长21.5%和43.4%,其中重庆增长1.5倍,甘肃、安徽、贵州、河南和四川分别增长83%、69.9%、68.9%、62.8%和42.8%。中、西部地区进口分别增长7.9%和13.2%,其中重庆、河南分别增长69%和64.2%。东部地区由于受国际市场需求放缓和生产成本上升冲击较大,出口仅增长4.3%,低于总体增速3.1个百分点,其中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分别增长6.4%、4%、3%和3.2%,上海和山东分别下降0.1%和0.2%。


  (六)农产品进口快速增长,机电产品进口增速回落

  前三季度,粮食和油料作物进口增长较快,其中谷物及谷物粉、大豆、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分别增长2.3倍、17.7%和18.3%。能源资源进口有涨有跌,铁矿砂、原油、未锻造的铜及铜材、氧化铝进口量分别增长8.4%、6.4%、32.6%和2.1倍,成品油、原木、钢材进口量分别下降4.4%、10.8%和12%。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分别增长2.7%和6.4%,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13.6和7.3个百分点,但汽车、飞机保持快速增长,进口量增速分别达23.6%和22.5%。

二、2012年全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预测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各国宏观政策力度加大,中国外贸发展面临国内外环境略有改善。美国房地产市场缓慢复苏,2012年前8个月新屋销量同比增长21.7%,且售价明显上扬;9月份失业率为7.8%,达2009年1月以来最低点。欧央行出台直接货币交易计划,欧洲稳定机制(ESM)启动,希腊新一轮救助计划谈判取得进展,暂时缓和了欧债危机形势,西班牙、意大利等外围国家国债收益率明显下降。主要发达经济体相继出台量化宽松政策,短期内起到压低国债收益率、降低债务成本的作用,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一些新兴经济体也放松宏观经济政策,将对经济增长起到刺激作用。据摩根大通发布的数据,9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8月的48.1小幅回升至48.9,表明世界经济下滑势头有所缓解。

  中国经济增速趋于稳定,并且继续出现积极变化。9月份工业生产、商品零售、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增速均比8月有所提高;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实现4个月以来首次回升,达49.8,接近50的荣枯线;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至100的荣枯线以上,达100.8。9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在做好出口退税和金融服务、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贸易环境、优化贸易结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如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提高通关效率,调减法定检验检疫目录,规范和减少进出口环节收费等。这些政策措施正在陆续落实到位,将强化前期出台的稳定外贸增长政策效果,进一步提振进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心,缓解企业经营困难,推动外贸增长企稳趋升。

  同时也应看到,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仍然不足,外需低迷的态势难有根本好转。美国经济增长没有明显起色,个人消费增速仍低于危机前水平。欧元区核心国家经济走弱,重债国持续衰退,失业率屡创历史新高,严重制约消费能力和信心。日本地震灾后重建效应减退,出口形势恶化,经济增长还在减速。新兴经济体难与发达国家“脱钩”,增长普遍放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2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3%,低于2011年的3.8%。其中,发达国家增长1.3%,低于上年0.3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5.3%,低于上年0.9个百分点,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增长率均将低于2011年。世贸组织(WTO)预计,2012年全球贸易增长率为2.5%,远低于2011年的5%。加上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摩擦大幅上升,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极其复杂,实现进出口稳定回升还需付出巨大努力。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预计2012年四季度进出口有望延续9月份的回升态势。在主要经济体对外贸易增速普遍放缓或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占全球贸易的份额有望保持稳定或微幅上升。

  三、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可能略好于2012年,但制约外贸稳定回升的阻力依然存在。

  从国际看,随着各国宏观政策力度加大,欧债危机略有缓和,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趋于稳定,市场信心和发展预期有所提振,2013年全球经济发展环境可能有所改善。但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削弱经济增长潜力,刺激经济政策措施的副作用日益凸显,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困难较多,加上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加剧,世界经济低增长、高风险态势不会明显改观。

  一是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依然不足。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普遍需要持续紧缩财政,企业对新兴产业的投资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宽松货币政策无法根本扭转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加上失业率高企等制约,经济增长动力仍较疲弱。一些新兴经济体依赖能源资源出口、国际收支失衡等问题逐渐暴露,发展面临的风险上升,经济增速也在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3.6%,低于金融危机前10年4%的平均水平;世贸组织预计,全球贸易量增长4.5%,明显低于危机前10年6%的平均水平。

  二是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可能再起波澜。欧债危机既是欧洲货币联盟的制度危机,更是欧元区外围国家的竞争力危机。随着欧洲稳定机制启动和银行业联盟构想开始落实,欧元区制度设计的薄弱环节正在逐步加强,但外围国家不仅财政缺口大,而且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提高竞争力将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其间若经济、政治形势恶化超出预期,可能在金融市场引起新的波动。2013年,欧元区外围国家融资需求依然高企,部分国家面临大选,对欧洲金融市场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美国财政悬崖涉及金额约占GDP的4%,若处理不好,可能拖累美经济重返衰退。

  三是国际金融和商品市场仍可能持续动荡。近期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均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巴西等也降息刺激经济,可能引发各国货币汇率频繁大幅波动,国际资本大规模跨境流动,冲击全球金融稳定。美国、俄罗斯等粮食主产地遭受重大干旱,导致全球小麦、玉米减产,中东地缘政治持续紧张极易冲击石油供应,加上全球货币政策宽松,投机资本涌入商品市场炒作牟利,农产品和能源价格面临较大上涨压力。

  四是贸易投资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在经济复苏没有明显起色的情况下,一些国家为缓解就业压力,对外采取部分关闭国内市场的办法,扶持本土产业,阻碍了正常的国际贸易投资活动。世贸组织监测,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各成员共采取182项新贸易限制措施,影响全球进口额的0.9%,且限制措施应对危机的一面下降,刺激本国产业复兴的一面上升,影响更为深远。一些国家对新兴产业领域的跨国投资态度保守,想方设法加以限制。在选举政治的催化下,部分国家经贸政策甚至出现“去全球化”的危险倾向。

  从国内看,随着一系列扩内需、稳外需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到位并发挥成效,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党的十八大将进一步激发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有利于继续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普遍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快于2012年。但经济企稳的基础还不稳固,国内需求增长受到一些体制机制因素的制约,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较为突出,企业生产经营仍然面临较多困难。

  国际国内的风险因素叠加,将对2013年中国外贸发展形成较大压力,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外需不足的矛盾尚未根本缓解。在世界经济复苏态势疲软、风险持续高企的情况下,中国出口企业订单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短单、小单多,长单、大单少的局面还将持续。截至2012年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4个月低于50的荣枯线;2012年前三季度加工贸易进口累计仅增长1%,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出口难有大的反弹。商务部对国内1900余家外贸重点联系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9月,企业出口利润指数已连续5个月低于100的临界点。

  二是贸易摩擦的影响持续加大。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据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的“世界贸易预警(World Trade Alert)”项目监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40%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针对中国。随着中国出口产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新兴产业升级,国外对中国新兴产业出口的限制明显增多。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达243亿美元,增长7倍多。太阳能光伏电池在多个海外市场遭遇贸易摩擦,出口严重受阻。

  三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近年来,中国要素成本上升较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2008-2011年,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4.5%,制造业农民工月收入年均增长15%。随着周边国家工业化发展加快,部分对成本较为敏感的产业和产品订单出现向周边国家转移迹象。2012年前7个月,中国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欧、日市场份额比上年分别下降2.1、1.4和2.7个百分点,流失份额主要被周边低成本国家挤占。在外需下滑的同时,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面临的国际竞争加剧,出口企业迫切需要加快培育技术、质量、品牌、服务等综合优势。

  应当看到,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国货物贸易发展最快的十年,进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超过20%。2011年出口额占全球比重10.4%,连续三年居全球之首;进口额占9.5%,连续三年全球第二。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外贸可能难以再现前些年的持续高速增长。

  针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应继续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一方面,立足当前,密切跟踪形势变化,确保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帮助企业克服订单不足、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困难,努力将外部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全力以赴稳定外贸增长。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充分利用市场环境趋紧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加快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促进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增强外贸长远发展后劲。同时,完善进口政策,搭建更多进口促进平台,积极扩大国内短缺的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以及部分供应偏紧商品的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附件一、世界经济贸易形势

 一、当前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

  2012年二季度开始,欧债危机急剧恶化,主要经济体消费、投资增长减速,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明显放缓。据经合组织(OECD)统计,二十国集团(G20)成员二季度经济环比增长0.6%,增速低于一季度的0.7%;同比增长3%,低于一季度的3.2%。其中七国集团成员经济环比增长0.2%,增速仅为一季度的一半;同比增长1.6%,低于一季度的1.7%。9月份后,主要经济体特别是欧元区应对危机、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力度明显加大,消费者和企业界信心有所增强,世界经济略有好转,但全年增长将低于201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3.3%,增速低于2011年的3.8%。其中发达国家增长1.3%,低于上年0.3个百分点,欧元区将出现衰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5.3%,低于上年0.9个百分点,金砖五国增速均将低于上年。

  展望2013年,美国经济复苏有望趋于稳定,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和就业市场回暖迹象较为明显,将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但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高企迫使其紧缩财政,新兴经济体面临自身结构性矛盾和国际资本异动的困扰,全球范围的宽松货币政策解决不了需求不足的问题,经济增速难有大幅回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3.6%,低于金融危机前10年4%的平均水平。欧债危机已成“慢性病”,完善欧元区制度设计、消弭竞争力差异将经历漫长曲折过程,希腊等风险点可能导致危机再度发作。大宗商品市场受地缘政治、恶劣天气、流动性泛滥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上升。


  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对全球贸易带来较大冲击,国际市场需求出现萎缩态势。据荷兰智库“经济政策分析局”估算,2012年6月和7月,全球贸易量环比分别下降1.5%和0.2%,欧元区进口量甚至低于两年前水平。在市场信心有所恢复、经济复苏态势趋稳的作用下,后几个月世界贸易有望小幅提速,但不足以完全抵消前期的回落。世贸组织预计,2012年全球贸易量增长2.5%,仅为上年增速的一半。其中发达国家出口增长1.5%,进口增长0.4%;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3.5%,进口增长5.4%。在欧债危机不再恶化、美国避免财政悬崖的情况下,世界贸易增速有望略有提高。世贸组织预计,2013年世界贸易量增长4.5%,增速高于2012年的2.5%,但仍低于危机前10年6%的平均水平。其中发达国家出口增长3.3%,进口增长3.4%;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5.7%,进口增长6.1%。

  为促进经济增长,大多数国家继续放宽产业限制,鼓励外资流入,但经济复苏前景不明导致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对国际投资采取观望态度。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统计,2012上半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额6676亿美元,同比下降8.4%。分国别看,发展中国家(不含转型经济体)吸引外资3360亿美元,同比下降4.8%,降幅低于发达国家的9.5%,中国超过美国成为跨国投资最大流入地。分投资类型看,2012年前三季度全球绿地投资项目总金额同比下降35%,跨国并购数量下降55%,利润再投资规模则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表明跨国公司海外经营的盈利状况依然良好。贸发会议预计,全年跨国直接投资规模最多只能与2011年的1.58万亿美元基本持平,增速远不及2011年的18%。目前,跨国公司总体经营状况稳健、资金充裕,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跨国公司对外投资能力持续提升,加上一些能源资源企业陷入困境带来投资机遇,国际企业界对跨国投资的积极性有所上升。在经济复苏不出现重大波折的情况下,今后两年全球跨国投资呈现稳定小幅增长态势。预计2013年和2014年,跨国直接投资规模将分别达到1.8万亿美元和1.9万亿美元。

  二、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1.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经济体为应对危机、刺激经济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负债不断攀升,对市场信心和金融稳定产生严重影响。经合组织估计,截至2012年底,其成员国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将达107.6%,比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提高33.1个百分点。为稳定市场信心、增强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发达国家普遍需要持续大幅紧缩财政,通过提高税率、削减社会福利、裁减公共部门就业岗位等方式增收节支。这势必冲击居民消费能力和信心,影响当期GDP增速。美国“财政悬崖”问题最为突出,2012年底同时面临减税政策到期和国债上限触顶两大挑战,若不能及时制定和实施解决方案,将导致经济再度衰退。美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一旦跌入“财政悬崖”,2013美国经济将萎缩0.5%,失业率重新攀升至接近9%的水平。欧元区外围国家的财政紧缩可能导致经济长期衰退,并严重拖累核心国家复苏。截至2012年底,日本债务占GDP比重将高达214.1%,同样面临削减债务的重担。为此,日本出台增税法案,在13年内分阶段将消费税率从5%提高至10%,研究机构普遍认为此举将加重家庭负担、抑制消费意愿。新兴经济体难以与发达国家“脱钩”,且自身普遍面临较多结构性矛盾,有的严重依赖能源资源出口,有的国际收支长期逆差,有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外部环境转趋不利时,新兴经济体增长往往呈波动加剧、风险上升态势。2012年前两个季度,巴西GDP同比分别增长0.7%和0.5%,印度GDP同比分别增长5.3%和4.2%,增速均明显低于前两年。一些发达国家寄望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带动经济走出困境,出台一系列鼓励措施。但在技术和市场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企业观望较多,短期内难以形成足够带动经济强劲反弹的投资热潮。2012年一季度,经合组织成员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环比仅增长0.1%,二季度则为零增长。

  2.欧债危机可能再度引发金融市场动荡

  2012年9月份后,欧元区接连出台应对欧债危机的重大举措。欧央行推出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MT),在二级市场无限量购买已求助国家的1-3年期主权债务。规模达5000亿欧元的欧洲稳定机制(ESM)正式启动,大幅增强了欧洲救助机制的火力。欧盟峰会就银行业联盟达成初步共识,拟于2013年开始实施欧元区单一银行业监管机制。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情绪,降低了重债国融资成本。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高峰时期的将近7.5%降至5.5%左右,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高峰时期的7.6%降至5%左右。但欧债危机是制度缺陷、虚高福利、政治博弈共同作用的结果,完善财政金融机制设计、实现欧元区内经济平衡需要广泛深入改革,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利益调整,必然面临重重阻力。成员国经济、政治形势的不利变化,都可能导致危机再起波澜。希腊改革举措遭遇民众抵制,减赤目标屡屡落空,救助计划面临诸多变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13年意大利、西班牙政府融资需求占GDP比重分别达25%和21%,仅较2012年小幅下降。此外,2013年德国、意大利面临大选,可能影响应对危机政策的连续性。欧元区新的财政、货币手段能否成功克服这些挑战尚不可知。欧洲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与主权债务联系密切,意大利、西班牙银行业持有的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分别高达38%和35%,远高于美国8%的水平。在国债价格下跌的情况下,欧洲银行业为筹资自保,纷纷抛售资产、削减信贷。由于欧洲银行业在全球金融市场占有举足轻重地位,持有欧洲以外国家60%的外债,其大举“瘦身”将打压全球金融资产价格,加剧国际金融动荡。

  3.宽松货币政策的副作用凸显

  在财政政策空间日益受限的情况下,发达国家纷纷加大货币政策力度,以刺激经济增长。9月13日,美联储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QE3),决定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一直持续到就业市场明显改善。9月19日,日本央行决定进一步追加货币宽松措施,将用于购入长期和短期日债资产的基金规模从70万亿日元扩充到80万亿日元。欧央行的直接货币交易计划,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量化宽松性质。不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放松货币政策,韩国、印度、巴西等纷纷降息。宽松货币政策有利于降低市场利率,提高投资项目利润,刺激企业投资与个人消费。但在实体经济缺乏投资热点的情况下,宽松货币政策释放的资金很大部分将流入金融、房地产与大宗商品市场投机炒作牟利,助长市场波动,甚至形成新的经济泡沫。受投机资本泛滥影响,大宗商品市场交易需求总体稳定攀升。据美国期货业协会统计,2012上半年,在全球期货期权交易量同比下降10.2%的背景下,能源、贱金属、贵金属期货期权交易量分别增长0.9%、20.3%和32.8%,农产品期货期权交易量仅下降3.3%。这一趋势与不利天气、地缘政治等因素一道,推动大宗商品价格大涨大落,威胁部分国家经济稳定。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推出后一个月内,印度、韩国、墨西哥、泰国货币对美元分别升值4.5%、1.4%、1.1%和1%。

  4.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加剧

  二十国集团洛斯卡沃斯峰会再次作出承诺,避免为投资、货物和服务贸易增设新的壁垒,不实施新的出口限制措施,在各领域不实施包括刺激出口措施在内的、违反WTO规则的举措。但在经济复苏没有明显起色、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一些国家为缓解就业压力和企业困难,继续想方设法限制进口,将国内市场留给本土产业,影响国际贸易复苏。据世贸组织发布的第七次贸易限制措施监督报告,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各成员共采取182项新贸易限制措施,影响全球进口额的0.9%,主要手段是贸易救济调查、提高关税、实施进口许可证管理和海关监控。自2008年10月以来,二十国集团成员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影响全球货物贸易的3%。分产品看,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受影响最大,其中光学及精密仪器、汽车、机械设备、电力机械等四大类产品在全部限制措施中的比重达61%,表明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应对危机的一面下降,刺激本国产业复兴的一面上升。在全球投资环境总体更趋开放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却对新兴产业领域的跨国投资采取保守态度,以“国家安全、产业利益”等为借口,施加不合理限制,不仅影响国际投资发展,而且阻碍新兴产业壮大。

  三、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贸易前景

  美国 受欧债危机恶化拖累,2012年美国经济复苏势头疲软。前两个季度GDP环比折年率分别增长2%和1.3%,远低于2011年四季度的4.1%。分需求看,个人消费分别增长2.4%和1.5%,拉动GDP增长1.72和1.06个百分点;私人部门投资分别增长6.1%和0.7%,拉动GDP增长0.78和0.09个百分点;货物及服务出口分别增长4.4%和5.3%,进口分别增长3.1%和2.8%,净出口拉动GDP增长0.06和0.23个百分点;政府支出分别下降3%和0.7%,拖累GDP下滑0.6和0.14个百分点。高额政府债务问题广受关注,2012财年美国政府预算赤字达1.1万亿美元,连续第4年超过1万亿美元。

  但房地产市场复苏迹象较为明显,成为当前美国经济的亮点。前三季度,新屋销量达28.5万套,同比增长21.8%。房价明显回升,截至7月,美国20个大城市房价指数已连续6个月环比上涨。就业市场也有所改善,9月份失业率降至7.8%,为2009年1月以来新低。消费者和企业界信心提升,9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至70.3,为7个月新高;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回升至51.5,处于荣枯线之上。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势头可能有所恢复。美联储预计2012年美国经济增速在1.7%-2%之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2年美国经济增长2.2%,高于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

  2013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继续改善、页岩气革命提升工业竞争力,美国经济有望企稳向好。美联储预计2013年美国经济增速在2.5%-3%之间,失业率降至7.6%-7.9%。但随着美税收减免政策到期,居民收入增长可能放缓,制约消费进一步扩大;欧债危机出现反复、油价上涨等外部风险也会影响其经济增长。

  欧元区 2012年主权债务危机恶化,欧元区经济再度陷入衰退。一季度GDP环比、同比均零增长,其中希腊GDP同比降幅达6.5%。二季度欧元区GDP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0.5%。其中,德国环比增长0.3%,低于一季度的0.5%;法国连续3个季度环比零增长;意大利连续4个季度环比下降,降幅达0.7%。9月份以来欧盟出台一系列应对危机的重大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信心,但未能对经济增长起到立竿见影的拉动作用。据欧委会发布的数据,9月份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连续19个月下滑,至85点,为2009年9月以来新低,不仅外围国家经济景气指数持续低位运行,核心国家经济景气也大幅下滑。欧盟委员会预计,2012年欧元区GDP下降0.1%;欧洲央行预计萎缩0.2%-0.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萎缩0.4%。

  目前,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经济下滑与银行业困难的恶性循环并未打破。增长乏力导致重债国减赤进展缓慢,截至2012年二季度末欧元区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升至90%。在国债价格下跌、资产质量受损的情况下,欧元区银行业为控制风险,大举收缩业务,截至8月底对非金融企业贷款余额同比下降1.1%,进而阻碍投资复苏。由于经济增长迟迟得不到改善,欧元区失业率屡创历史新高,在一些外围国家甚至威胁到社会和政治稳定,影响减赤计划的实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3年欧元区GDP仅增长0.2%,低于发达经济体1.5%的平均水平。

  日本 在灾后重建投资拉动下,2012年一季度日本经济增长率环比增长1.3%,折合年率增长5.3%。随着欧债危机蔓延、全球经济放缓导致需求下滑,二季度GDP增速大幅回落,环比增长0.2%,折算年率增长0.7%。其中个人消费环比增长0.1%,为连续5个季度增长,但增速远低于一季度的1.2%;公共投资环比增长1.8%,设备投资环比增长1.5%。日元不断升值,加上外部需求减少,出口备受打击,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为-0.1%。下半年日本经济依旧疲弱,环保车补贴政策即将到期,灾后重建带来的公共投资持续减少,全球需求低迷以及日元持续走强继续打击出口,能源价格反弹增加石油进口成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2年日本GDP增长2.2%,2013年放缓至1.2%。

  为了刺激经济,日本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9月份日本央行金融政策会议决定,量化宽松政策追加10万亿日元,其中5万亿日元用于购入短期国债,5万亿日元用于购入长期国债,同时取消在资产购买计划项目下购买日本国债时的0.1%最低收益率限制,并决定将资产购买期限延长至2013年12月底。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2012年以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外部环境明显恶化,国际市场需求下滑,资本流入减少,加之内部结构性矛盾凸显,导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放慢。三季度,汇丰银行编制的新兴市场指数从二季度的53.2下滑至52.1,为一年来新低,其中服务业信心指数降至2005年以来最低。

  金砖国家中,印度、巴西经济增速下滑较大。过去多年来,印度国内需求旺盛,导致经常项目收支持续逆差。2012年,印度外资流入减少,国内消费投资不振。近期印度政府推出放宽外资准入等改革措施,效果尚需观察。作为重要资源出口国,巴西受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影响较大,巴西央行预计2012年GDP仅增长2%。

  主要区域中,亚洲发展中国家市场潜力大、制造业基础好,经济增速依然领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2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6.7%,2013年增速回升至7.2%。非洲能源资源领域吸引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热情高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2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增长5%,2013年增速回升至5.7%。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发展困难增多,汇率波动较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2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增长3.2%,2013年回升至3.9%。

  附件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明显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大政策预调微调力度,采取了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的重大举措,特别是5月份以来及时果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出经济运行企稳、结构调整加快、民生继续改善的积极变化。

  1、经济增速保持在预期范围内。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534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7%。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3088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6542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154963亿元,增长7.9%。

  2、工业生产增速小幅回落。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集体企业增长7.6%,股份制企业增长11.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0%。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轻工业增长10.4%。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8.6%,中部地区增长11.6%,西部地区增长12.8%。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5240亿元,同比下降1.8%。

  3、农业生产形势喜人。全国夏粮总产量12995万吨,比上年增加356万吨,增长2.8%;早稻总产量3329万吨,比上年增加53.6万吨,增长1.6%;秋粮生产有望再获丰收。粮食产量历史性地实现“九连增”。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728万吨,同比增长5.0%,其中猪肉产量3754万吨,增长5.2%。生猪存栏46822万头,同比增长1.9%;生猪出栏49298万头,增长5.1%。

  4、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693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8.8%),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84444亿元,增长13.6%。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18.4%,中部地区增长25.8%,西部地区增长24.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545亿元,同比增长32.2%;第二产业投资113662亿元,增长22.4%;第三产业投资136725亿元,增长19.4%。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26866亿元,同比增长25.7%,比上半年加快2.5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104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6.6个百分点。

  5、市场消费平稳增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42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71580亿元,同比增长14.4%。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9332亿元,同比增长1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090亿元,增长14.4%。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拉动国内生产总值4.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5%,比投资的贡献率高出4.5个百分点。

  6、对外贸易低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28424.7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14953.9亿美元,增长7.4%,比上年同期回落15.3个百分点;进口13470.8亿美元,增长4.8%,回落21.9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483.1亿美元,增长39.1%。分季度看,一、二、三季度进出口分别增长7.2%、8.5%和3%。随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逐步见效,外贸呈现低位趋稳态势。9月份进出口规模达到345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出口增速从8月的2.7%回升至9.9%,进口从8月的下降2.6%转为增长2.4%。前三季度,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34.2亿美元,同比下降3.8%。

  7、物价涨幅继续回落。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9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5.5%,烟酒及用品上涨3.3%,衣着上涨3.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1%。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5%,降幅比上半年扩大0.9个百分点,上年同期为上涨7%。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5%;其中9月份同比下降4.1%,环比上涨0.1%。

  8、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9058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925亿元,增长10.9%。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94.37万亿元,同比增长14.8%,比上月末和上年末分别加快1.3和1.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8.68万亿元,增长7.3%,比上月末加快2.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回落0.6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5.34万亿元,增长13.3%。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6.72万亿元,同比多增1.04万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9.03万亿元,多增9243亿元。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29万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341元人民币。

  9.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24万人,已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27元,同比名义增长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778元,同比名义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249元,同比增长13%。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6867万人,同比增长3%。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扩大外需面临不少制约因素。内需保持较快增长的难度不小,企业效益下降、财政收入增速减缓比较明显,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下一阶段,中国政府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稳定农业发展好形势;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高度重视并妥善做好民生工作。


附件三、国际商品市场走势

一、2012年前三季度国际商品市场表现

  2012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一波三折、增速放缓,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在较高水平上剧烈波动。一季度,受主要经济体部分经济指标好转、需求转旺刺激,大宗商品价格强力反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编制的初级产品价格指数(PCPI)在3月份达到年内最高的201.6点。二季度,欧债危机恶化,新兴经济体经济减速,商品市场需求不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挫。6月份PCPI跌至169.9点,为19个月来最低点。三季度,极端天气刺激粮价飙升,主要经济体相继出台刺激性政策推动避险资金入市,商品市场有所企稳,但各品种价格涨跌分化严重。9月份PCPI回升至187点,与年初的188.3点基本持平。


  粮价飙升是今年以来国际商品市场最引人注目的事件。由于美国中西部地区遭受罕见干旱天气,小麦主产区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澳大利亚及大豆主产区阿根廷和巴西也遭受干旱,国际主要农产品价格在短期内大幅上扬。7月末,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大豆与小麦价格比6月初分别上涨46%、28%和45%,均创历史新高。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公布的食品价格指数7月环比上涨6.2%,为2009年11月以来单月最大涨幅。9月份,FAO食品价格综合指数比年初上涨1.4%,其中谷物和肉类分别上涨17.9%和0.4%,奶制品、油脂、糖类价格指数分别下跌9.2%、3.9%和15.2%。


  其他大宗商品价格水平则受需求不振影响,价格普遍下行。截至2012年9月,在IMF非燃料初级产品分类价格指数中,食品类上涨9.6%,而工业原材料类下跌7.5%,能源类产品下跌1.5%。能源、金属等大宗资源性商品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价格波动不断加剧。


  二、影响国际商品市场变化的主要因素

  实体经济的供给和需求仍是决定商品价格水平的基础,但货币、产业和贸易政策以及金融市场等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日益增大。多种商品的供需平衡相当脆弱,对短期突发因素日益敏感。预计2012年四季度到2013年,随着欧债危机形势渐趋平稳,世界各国推出一系列促增长政策措施推升需求和投机资金炒作,商品价格将受到一定支撑。资源稀缺性和金融属性较强的大宗商品价格有可能触底反弹,制成品价格下跌势头可能放缓。

  1、世界经济复苏态势仍是决定国际商品市场走势的主导因素。目前欧债危机暂时平静,美联储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QE3),中国和其他主要经济体也相继推出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市场对经济增长和商品需求的预期有所看好,商品价格得以暂时走出实体需求疲弱和美元走强双重压力的环境,短期内有所反弹。但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显现,世界经济弱势复苏局面不会根本改观,复苏将是一个长期、艰难、曲折的过程,投资者信心仍有待增强。如2013年欧洲经济出现起色、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调整到位,则大宗商品市场需求有望真正转旺,价格也将随之稳步走高。

  2、突发事件和技术进步等对国际商品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粮食、原油、部分矿产品等商品供需平衡脆弱,市场对突发事件敏感。今年年中,世界多个重要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国因遭遇异常气候而减产的消息一经发布,即引起玉米、大豆和小麦期货价格暴涨。长期看,技术进步导致部分大宗商品之间的可替代性增强,将会一定程度上起到平衡供求作用,对商品供需的影响逐步显现。近年铜价不断创出新高,铁矿石价格连年大幅上涨,“以铝代钢”、“以铝代铜”的趋势渐趋明朗,或将增加铝消费,缓解目前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油价居高不下不仅促进新能源开发,也刺激了对其他传统能源的新利用。例如煤炭凭借成本优势和储量优势,加之清洁煤技术和煤化工技术进步的推动,在能源和化工行业的应用备受重视,近年煤炭贸易日趋活跃,交易量不断扩大。

  3、主要经济体政策对国际商品市场有较大影响。主要生产国、出口国及消费国的国内政策均有可能对相关商品的供需和价格产生影响。欧洲国家削减新能源补贴使光伏产品市场发生逆转,美国未来新能源政策取向对风电产品需求有决定性影响。今年世界主要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纷纷出台资源税、碳税、出口税等措施,短期内支撑铁矿石价格,长期看可能影响全球贸易格局。在国际市场粮食供应趋紧背景下,出口国的干预措施将对粮价造成进一步冲击。

  4、美元走势对国际商品价格的影响不容忽视。美元是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导货币,是商品交易的主要计价货币。美联储推出QE3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改善商品需求预期,且推动资金流入商品市场,可能推升以原油、铜及贵金属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名义价格水平。但也有专家认为,从QE1到QE3,刺激政策在商品市场的效应逐渐减弱;美国经济表现好于欧元区,美元存在升值预期,又会对商品价格上涨有所抑制。


  注:1、制成品:占发达国家货物出口83%的制成品的出口单位价值;石油:英国布伦特原油、迪拜原油及西德克萨斯原油的平均价格;非燃料初级产品:以2002-2004年在世界初级产品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为权数。2、2012年和2013年数据为预测数。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2年10月,表A9。

  三、主要商品市场发展前景

  农产品 今年国际粮价主要因干旱天气造成减产而飙升,随着旱情解除,价格有望回归理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估,2012/13年度世界谷物产量为22.86亿吨,比2011/12年度的创纪录水平减少2.6%,其中小麦减产5.2%,玉米等粗粮减产2.3%。粮食需求比上年略有下降,为23.14亿吨,产不足需,期末库存下降,库存用量比由上年的22.8%降至20.7%,但仍高于2007/08年粮食危机时的水平。2013年,粮食供需形势缓和,价格有望趋于平稳。从长期看,人口日益增长、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生物燃料高速发展将带来粮食需求的持续增加,全球极端天气频现也将导致粮食供应不确定性增大。粮食供需平衡趋紧,价格将长期高位震荡,对短期供给因素日益敏感,自然灾害、出口国的临时政策等引发市场激烈波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替代效应使粮食各品种间联动关系增强,谷物和油籽价格上涨对其他农产品的冲击尤为明显。今年粮价飙升对肉类、奶类价格的滞后影响将会逐步显现,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价格会保持在较高水平。

  能源 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原油需求增速放缓,特别是新兴经济体需求增长乏力。国际能源署预计,2012年和2013年世界石油消费量为8970万桶/日和9050万桶/日,增长率均低于1%。此外,油价持续高位刺激了页岩油、页岩气等非传统油气资源及其他新能源投资增加,煤炭价格下滑对油气消费增长也有所抑制,原油在全球一次能源中的消费比例不断下降,2011年已降至33%,为50年来最低水平。石油供应前景看好,石油输出国组织拥有较多闲置产能,苏丹等国生产渐趋稳定。据IEA估计,目前全球供给能力可维持在9000万桶/日以上的水平,油价上升空间有限。但中东地缘政治持续紧张,极易冲击石油供应,不排除油价因突发因素走高。在宏观经济环境未有实质好转的情况下,国际动力煤和焦煤需求持续疲软,预计煤炭市场仍不容乐观,价格将震荡下行。

  有色金属 2012年上半年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普遍表现出下跌态势,截至6月底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铝、铅、镍、锡期货结算价分别比年初下跌0.7%、8.5%、10%、10.6%和3.5%,锌价与年初持平。虽然三季度价格大幅反弹,除镍外均不同程度超过年初水平,但主要受市场对刺激性政策效果的乐观预期和避险资金的推动,实际供需并未实质好转。2013年有色金属各品种表现将现分化。国际铜研究组织(ICSG)预计,2013年全球铜市将出现36万吨供应过剩,但由于前期去库存化现象普遍,未来重建库存将对铜价有所支持,加之金融属性强,铜价有望表现相对强势,且长期以上涨为主。铝、锌、镍、铅面临产能过剩和库存过高的巨大压力,镍、锌、铅价格走势趋于疲弱。若“以铝代铜”、“以铝代钢”在技术上得到突破,铝需求长期将呈较快增长,价格有望走强。

  钢铁 据国际钢铁协会统计,2012年前三季度全球粗钢产量11.42亿吨,同比微增0.6%,9月产能利用率为77.7%,低于上年同期2.5个百分点。截至10月26日,CRU钢材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下跌14.7%,其中亚洲跌幅最大,为22.3%,北美和欧洲分别下跌9.4%和3.1%。钢铁需求疲软和钢材价格低迷对铁矿石价格构成压力,下半年以来铁矿石价格出现大幅下挫。新加坡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掉期交易主力品种在7月、8月两个月内跌幅高达30%以上。近几年受铁矿石价格上涨刺激,以世界三大巨头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公司为主的矿山企业大幅扩大产能,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2012-2014年间全球铁矿石产能将增加7.96亿吨,远远超过铁矿石预期需求增量,全球铁矿石市场将进入供过于求阶段,矿价继续承压。但与此同时,铁矿石买方市场将导致资源条件差、议价能力低的小矿企处于不利地位,三大巨头垄断地位可能进一步得到强化。

  机电产品 机械制造业始终与全球经济增长同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在新兴经济体经济强劲增长的拉动下,全球机械制造业连续数年高速发展,但随后因国际金融危机而遭受重创。目前全球制造业经理人指数(PMI)仍低于50,显示需求疲软,制造业活动低迷,机械行业继续面临严峻考验。日本、德国、美国等传统机床出口大国上半年出口均出现下降。未来全球机械市场的竞争将主要集中在高性价比的中端产品、服务于新兴产业的高性能新产品以及节能降耗的环境友好型装备和产品。
传统电信设备市场受运营商推迟采购和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冲击较大,消费电子市场也出现消费迟滞、追新势头明显的特点。据市场研究机构Display Search数据,2012年上半年,全球电视机出货量连续两个季度下跌,但大屏幕、新品质液晶电视机的市场预期较为乐观。预计2012年全球个人电脑销量同比增长不足1%,但移动终端市场加速发展,全年出货量为3.47亿台,未来5年年均增长率将达18.4%,其中平板电脑年均增长率将高达28%,2017年达到4.16亿台的市场规模,超越笔记本电脑。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智能手机销量已超过功能型手机,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长迅速,竞争日趋白热化。互联网数据中心预计,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及医疗电子、汽车电子和其他新兴产业电子快速发展的带动下,2013年世界半导体市场销售额将增长6.2%,达3350亿美元。

  欧债危机恶化导致欧洲各国大幅削减对光伏产业的补贴,市场需求严重萎缩。美国光伏市场需求则依然强劲,2012年上半年美国光伏系统安装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20%,但长期前景不明朗。全球光伏产能扩张速度远快于需求增速,2012年光伏产品价格平均下跌约50%,市场竞争激烈,贸易摩擦不断。光伏产业的突变对风电、核能、页岩气等其他非传统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是一个警示,主要国家政策变动、技术突破等因素对相关市场的影响也很大。

  得益于北美和亚洲市场的良好表现,2012年全球汽车销量保持稳定增长。据汽车产业咨询公司LMC Automotive公司数据,2012年全球轻型车销量有望达到7940万辆的创记录水平,比上年增长5%。但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2013年汽车销售的不确定性很大。

  2012年全球航运业惨淡,新船订单萎缩、价格下挫。据克拉克松公司统计,上半年世界新船订单成交量同比下降55.6%,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均持续低迷。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对造船业影响的滞后影响将持续2-3年,2013年造船业可能依然面临困境。鉴于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未有实质性好转,船厂大量弃单船被转售,2013年散货船价格依然看跌。但集装箱市场在2013年有望逐渐向好,大型化趋势愈益明显。

 

 

 

 

文章来源:贸易     文章编辑: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猪价下跌16.47% 跌势逐步收窄?生猪市场或有止跌上涨的走势?2024/2/23 20:42:17
养殖端出栏积极性提升 生猪期价重回震荡区间2023/8/21 18:32:10
养殖端出栏积极性提升 生猪期价重回震荡区间2023/8/21 16:32:10
乌拉圭活⽜屠宰量连续第⼗周超5万头!2022/4/8 9:59:49
养猪企业亏损成普遍现象,三季度猪价或进入上行通道!2022/3/3 15:35:43
一村民巡山途中遭遇野猪袭击,因伤势过重不幸遇难,缓解“人猪冲突”不能简单靠捕杀2021/12/3 18:28:35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10-6528335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咨询热线:13520072067  电子邮箱:cvonet@126.com  客服QQ:1048637528 肉类食品网客服QQ 肉类食品网

肉类食品网主办
版权所有 肉类食品网 Copyright©2000-2023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B2–20200312
公司名称:一米优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潞通大街191号2层01-258C 电话:010-6528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