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饲料价格整体行情速览
(一)全价饲料均价微幅上行
当前,全国全价饲料通用均价为 1.37 元 / 斤,较前日上涨 0.01 元,涨幅达 0.74%。近七日价格走势显示,全价饲料价格稳定在 1.36 - 1.40 元 / 斤区间,呈现窄幅震荡且逐步上行态势。
区域价格差异显著,以河北地区为例,井陉县全价饲料价格为 1.08 元 / 斤,正定县为 1.05 元 / 斤,藁城区则为 0.98 元 / 斤,且近期保持平稳。这种区域价格差异反映出不同地区饲料供需结构的多样性,或因当地养殖规模、饲料产能及运输成本等因素不同,导致价格明显区别。
(二)原料市场多空因素交织
玉米市场,当前均价延续偏弱走势。政策粮持续投放,春玉米陆续上市,市场流通粮源充足。但养殖行业对玉米需求不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玉米价格底部空间,使其不至于大幅下跌。
豆粕市场呈现 “外强内稳” 格局。受美盘天气炒作提振,CBOT 大豆期货价格大涨 2.3%,给豆粕价格带来上行动力。但国内高压榨量使豆粕库存持续攀升,现货端供给压力较大。虽期货市场表现强势,但国内现货市场相对稳定,价格未出现大幅波动 。
二、核心原料价格走势及驱动因素
(一)能量原料:玉米震荡寻底,小麦替代优势犹存
玉米:目前,玉米市场基层售粮节奏明显加快。山东、河北等地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涨跌互现,如七星柠檬收购价下调 3 厘,降至 1.276 元 / 斤,诸城源发则上调 5 厘,达到 1.242 元 / 斤。价格频繁调整,充分反映企业按需补库的谨慎心态。随着新粮上市日益临近,基层粮商挺价信心逐渐松动。不过,国储轮出拍卖以及养殖行业的刚性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玉米价格的下跌空间。短期内,玉米市场预计仍将承受一定压力,但大幅下跌可能性较小。
小麦:在托市政策有力支撑下,小麦市场价格稳中小幅偏强。市场购销活动总体平稳,粮贸环节看涨情绪相对温和。托市政策为小麦价格筑牢底部防线,使其具备较强抗跌性。但饲料企业目前主要消耗自身库存,新建库存意愿十分低迷。这导致短期内,小麦价格难以实现显著突破,大概率维持当前震荡格局。
(二)蛋白原料:豆粕外强内弱,杂粕分化运行
豆粕:近期豆粕市场多空博弈愈发激烈。美豆市场因干旱担忧情绪升温,价格持续上行,带动国内豆粕现货价格随盘波动。目前,日照邦基豆粕价格为 2930 元 / 吨,博兴香驰为 2980 元 / 吨 ,局部地区价格小幅回调 10 元 / 吨。当前,进口大豆正处到港高峰,国内豆粕库存处于高位,对现货价格涨幅形成明显压制。但从四季度预期来看,供给紧张预期依然存在,将为市场挺价提供一定支撑,预计豆粕价格后续呈现 “震荡偏强” 走势。
DDGS 与棉粕:DDGS 市场因酒精企业检修,供应出现收缩,价格随之小幅上涨。棉粕市场则受豆粕低位震荡拖累,需求表现疲软。不过,棉油厂开机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棉粕价格跌幅。整体来看,在多空因素交织影响下,DDGS 与棉粕价格均维持窄幅震荡态势,市场缺乏明确方向性指引。
(三)添加剂及油脂:维生素 A/E 领涨,油脂强粕弱格局凸显
氨基酸与维生素:受检修季影响,氨基酸与维生素市场成本显著提高。赖氨酸、蛋氨酸因相关企业检修,供应出现收紧态势,其中 98% 赖氨酸报价已涨至 7.1 元 / 公斤。维生素 A 更是受巴斯夫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市场报价飙升至 320 元 / 公斤,创下年内新高。这一系列价格上涨,无疑加剧了饲料企业成本端压力,对其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
油脂:油脂市场中,棕榈油表现格外亮眼。受马来西亚 B50 计划提振,马来西亚棕榈油价格创下 4 月以来新高。国内市场受进口成本攀升影响,棕榈油现货价格偏强运行。而豆油由于供应充足,价格在高位区间震荡。整体来看,油脂市场呈现 “油强粕弱” 显著特征,这种格局形成与全球油脂供需结构以及政策导向密切相关 。
三、区域价格差异与市场特征
(一)华北地区:玉米价格分化加剧
在华北地区,玉米价格分化现象日益加剧。以山东为例,深加工企业收购策略十分灵活,完全根据到货量调整价格。近期,企业报价呈现 “涨少跌多” 态势,充分反映基层粮源流通速度正在加快。随着新粮上市日益临近,基层粮商为避免价格风险,纷纷加快售粮速度,使得市场粮源供应充足。
而在河北地区,全价饲料价格处于低位运行状态。这主要得益于该地区在原料采购成本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使得饲料企业能够以较低成本生产饲料。这种成本优势吸引众多小型养殖户,其补库积极性明显提升。对于小型养殖户来说,饲料成本是养殖成本重要组成部分,较低饲料价格意味着更低养殖成本和更高利润空间。
(二)东北地区:新粮上市预期压制行情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产区,新粮上市预期对市场行情产生显著压制作用。在黑龙江,玉米收购价已跌破 1.1 元 / 斤,这一价格水平使基层售粮压力陡然增大。农民面临价格下跌和销售困难双重困境,不得不加快售粮速度,以减少损失。
豆粕现货价格随盘波动,在养殖亏损背景下,饲料企业为降低成本和风险,普遍采取谨慎控库策略。严格控制库存水平,只进行刚需采购,以避免因价格波动带来损失。这种谨慎采购策略导致市场上豆粕成交主要以刚需为主,市场活跃度较低 。
(三)华南地区:进口依存度影响显著
华南地区广东等地,豆粕价格受进口大豆成本有力支撑,略高于华北和华东地区。由于该地区对进口大豆依存度较高,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当地豆粕成本和价格。当国际大豆价格上涨时,进口大豆成本增加,豆粕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棕榈油现货价格跟涨国际市场,呈现偏强运行态势。在水产饲料需求旺季,水产饲料企业因需求增加而适度增加库存。对于水产养殖来说,饲料供应稳定性至关重要,在需求旺季增加库存可确保生产顺利进行,满足市场对水产饲料需求 。
四、行业影响与后市展望
(一)养殖端成本压力传导
当前,生猪养殖行业面临巨大成本压力,“猪粮比” 倒挂现象愈发严重。全国生猪均价已跌破 12 元 / 公斤,而饲料成本却同比上涨 5%-8%。这种成本与售价倒挂,使众多养殖户深陷亏损泥潭。对于小型散户来说,由于缺乏规模优势和抗风险能力,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经营状况岌岌可危 。
为应对这一困境,规模场凭借较为雄厚资金实力和专业市场分析团队,通过期货套保方式对冲风险。在期货市场进行合理操作,锁定饲料成本和生猪售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价格波动影响。然而,这种方式也需要对市场有精准判断和丰富操作经验,否则也可能面临风险。在成本压力和市场风险双重夹击下,整个生猪养殖行业正在加速产能去化。一些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养殖户不得不减少养殖规模,甚至退出市场,这也将对未来生猪市场供应产生深远影响 。
(二)饲料企业策略调整
面对原料价格持续上涨,新希望、通威等大型饲料企业纷纷延续提价逻辑。对全价料进行不同幅度价格上调,每吨上调 50-300 元不等。这一举措旨在将部分成本压力转移给下游养殖户,以维持企业利润空间。但提价也并非毫无风险,过高价格可能导致养殖户减少采购量,进而影响企业市场份额 。
除提价外,饲料企业还积极通过配方调整缓解成本压力。其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成为主要调整方向。企业开始加大对其他原料的研发和应用,如杂交构树、饲料桑等区域特色原料。这些原料不仅价格相对较低,而且在营养成分上也能够满足动物基本需求。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应用不断推广,这些区域特色原料的应用正在加速,有望在未来成为饲料配方重要组成部分,为饲料企业降低成本提供新的途径 。
(三)后市核心变量跟踪
天气因素:天气对农产品生长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影响。目前,美国中西部地区正遭受干旱侵袭,对当地大豆和玉米生长构成严重威胁。一旦产量受到影响,国际市场上大豆和玉米价格必然产生波动。而在国内,玉米主产区的涝情也不容忽视,同样可能影响玉米单产预期。需时刻警惕这些天气因素引发的 “天气市”,因其极有可能驱动饲料价格行情大幅波动 。
政策面:政策在饲料行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国储玉米的投放节奏直接关系到市场上玉米的供应量和价格走势。若投放节奏加快,市场供应增加,玉米价格可能受到抑制;反之,价格则可能上涨。进口关税的调整也会对饲料原料的进口成本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饲料价格。“饲料粮替代” 政策的落地效果同样值得关注,它将决定其他替代原料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程度,对整个饲料行业的原料结构和成本控制有着深远意义 。
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变化对国内饲料市场有着不容忽视的传导效应。美豆的收割进度直接影响全球大豆供应情况。若收割进度顺利,供应增加,豆粕价格可能受到压制;反之,价格则可能上涨。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出口数据也会对国内油脂市场产生影响。作为饲料生产中的重要原料,油脂价格波动会直接反映在饲料成本上。因此,必须密切关注这些国际市场动态,以便及时把握饲料价格走势 。
结语:震荡周期下的风险管理
8 月的饲料市场,呈现出 “原料分化、区域博弈、成本传导” 的显著特征。对于养殖主体而言,密切关注原料期货走势、采取分批采购策略,不失为降低成本风险的有效途径。而饲料企业,则需进一步强化配方优化,提升供应链韧性,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在 “天气市” 与 “政策市” 的双重驱动下,无论是养殖户还是饲料企业,都应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灵活调整经营策略,实现成本可控与效益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