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饲料原料价格地图:区域分化加剧,山东东北上演 “涨跌大战”
(一)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冰火两重天
在玉米市场领域,不同地区价格走势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化特征,态势犹如冰火两重天。山东地区作为玉米需求的关键区域,省内价格分化现象明显。潍坊盛泰玉米收购价为 2282 元 / 吨,较之前下降 12 元;诸城兴贸则以 2414 元 / 吨的价格收购,上涨 10 元。这种价格分化背后,反映出深加工企业在中秋备货策略上的分歧。诸城兴贸或许是基于对中秋期间下游产品市场需求的乐观判断,故而积极备货,愿意以较高价格收购玉米;而潍坊盛泰可能出于成本控制考量以及对市场预期的不同判断,采取较为保守的策略。
再观东北产区,玉米价格持续处于弱势状态。黑龙江伊品生物收购价低至 2060 元 / 吨,创下年内新低。这主要归因于新季玉米开始陆续上市,市场供应逐步增加。同时,深加工企业库存处于高位,平均拥有 30 天的用量,这使得企业在玉米收购环节具备更强的议价能力,从而压低价格。
值得关注的是华北地区,饲料厂玉米库存已降至 15 天,低于 20 天的安全库存线。根据过往经验,当库存低于安全线时,饲料厂为保障生产正常进行,会产生较强的补库需求,而这种需求通常会对玉米价格形成支撑。因此,在接下来的短期内,华北地区玉米价格存在反弹可能性。若饲料厂集中补库,市场玉米需求将迅速增长,而供应在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依据供求关系原理,玉米价格自然具备上涨动力。
(二)豆粕:沿海与内陆价差扩大至 400 元 / 吨
豆粕市场同样呈现出复杂的价格格局,其中沿海与内陆价差变化尤为引人关注。沿海港口豆粕现货价格普遍出现反弹。日照邦基价格为 3020 元 / 吨,上涨 10 元;宁波金光为 3000 元 / 吨,上涨 20 元。这主要得益于美豆进口成本的支撑。在国际市场上,大豆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国内豆粕生产成本,当美豆价格上升,进口成本增加,国内豆粕价格也随之上涨。
然而,内陆地区豆粕价格出现分化。四川地区价格为 3082 元 / 吨,仅上涨 2 元,新疆地区则为 3484 元 / 吨,下跌 50 元。新疆地区价格较高且波动明显,主要受物流成本显著影响。新疆地处内陆,距离沿海港口较远,豆粕运输需耗费大量时间与资金,物流成本的增加致使豆粕在新疆售价相对较高。当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时,物流成本的存在也会放大价格波动幅度。
从全国范围来看,豆粕库存出现下降,周环比下降 5% 至 68 万吨。库存下降表明下游养殖补栏略有回暖。当养殖补栏增加时,对豆粕需求也会相应上升,企业会加大采购力度,进而导致豆粕库存减少。这一变化对豆粕市场后续价格走势具有重要影响,在供应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可能推动豆粕价格进一步上涨。
二、细分市场观察:仔猪价格 “腰斩” 背后的产能去化信号(一)10 公斤外三元仔猪:湖北 55 元 / 公斤 vs 辽宁 20 元 / 公斤2025 年 9 月,仔猪市场呈现出两极分化态势,这种价格差异背后蕴含丰富市场信息。湖北宜城地区 10 公斤外三元仔猪价格高达 55 元 / 公斤,这一高价并非偶然。南方地区散户对中秋旺季的乐观预期起到关键作用。中秋佳节作为我国重要传统节日,肉类消费需求通常会显著增加。南方散户预计中秋期间市场对猪肉需求将大幅上升,从而带动生猪价格上涨。为在旺季获取更多利润,他们积极补栏仔猪,增加养殖数量。这种强烈的补栏需求使得仔猪市场需求迅速增加,在供应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依据市场供求关系,仔猪价格自然被推高。
然而,在辽宁黑山县,10 公斤外三元仔猪价格低至 20 元 / 公斤,形成鲜明对比。这一低价反映出东北规模场正在加速淘汰低效产能。东北地区规模场经过长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与资源。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其更加注重养殖效率与成本控制。一些产能低下、养殖效益不佳的母猪被淘汰,导致仔猪供应减少。同时,规模场对市场前景判断相对谨慎,认为短期内生猪市场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因此减少了仔猪存栏量。这种主动的产能调整策略使得市场上仔猪供应量相对过剩,价格随之下降。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8 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 0.3%。这一数据表明,整个生猪养殖行业正在经历产能调整。仔猪市场的两极分化正是产业从 “散养为主” 向 “规模主导” 转型的一个缩影。在过去,我国生猪养殖以散户为主,养殖规模较小,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弱。随着行业发展,规模化养殖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逐渐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规模化养殖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和精准的市场判断,实现高效的产能调整。而散户在面对市场波动时,往往缺乏足够信息和资源来做出合理决策,只能被动适应市场变化。
(二)饲料成品价格:蛋鸡料稳、猪料微跌
在饲料成品市场中,蛋鸡配合饲料和猪用配合饲料价格走势呈现不同特点。蛋鸡配合饲料均价为 2.71 元 / 公斤,与上月环比持平。这一稳定价格背后,是中秋前蛋价反弹带来的积极影响。全国鸡蛋均价达到 7.3 元 / 斤,价格上涨使得养殖户利润空间得到一定保障。在此情况下,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保持稳定。他们对蛋鸡养殖未来收益仍充满信心,愿意继续投入资金进行养殖。稳定的补栏需求使得蛋鸡配合饲料市场需求也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支撑了蛋鸡配合饲料价格的稳定。
相比之下,猪用配合饲料价格出现微跌,均价为 2.56 元 / 公斤,环比下跌 0.5%。这一价格下跌反映出当前生猪养殖面临的困境。生猪养殖亏损正在不断扩大,自繁自养头均亏损达到 150 元。在这种亏损状况下,养殖户养殖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他们减少了对生猪养殖的投入,包括对猪用配合饲料的采购。饲料企业为应对市场需求下降,不得不通过促销等手段清理库存。这种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导致了猪用配合饲料价格的下跌。
三、价格波动深层逻辑:三大因素主导 9 月饲料市场
(一)新季玉米上市 vs 深加工需求疲软
9 月,新季玉米上市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在华北地区,玉米收割进度已达 30%,新粮水分含量在 18%-22% 之间。贸易商开秤价为 2300 元 / 吨,与去年相比,价格降低 50 元 / 吨。新粮价格走低,主要是由于市场供应预期增加。随着收割工作推进,大量新季玉米将涌入市场,贸易商为吸引货源,不得不降低开秤价。从历史数据来看,新季玉米上市初期,价格往往会受到供应增加的压力而出现一定程度下跌。例如,在过去五年里,有四年新季玉米上市后的一个月内,价格都出现了 5%-10% 的跌幅。
然而,玉米市场需求端表现疲软。淀粉企业开工率降至 65%,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10 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当前处于工业需求淡季,市场对淀粉需求不旺。同时,饲料厂对玉米采购持观望态度。饲料厂在采购玉米时,通常会综合考虑市场价格走势、库存情况以及养殖效益等因素。在当前生猪养殖亏损的情况下,饲料厂对玉米采购更加谨慎,他们担心高价采购玉米会进一步增加养殖成本,而市场上玉米价格的不确定性也让他们选择观望,等待更合适的采购时机。这种供需关系的变化导致玉米价格在短期内难以突破 “2200-2400 元 / 吨” 的震荡区间。在该区间内,供应增加和需求疲软相互制约,使得玉米价格缺乏明显上涨或下跌动力。
(二)豆粕:南美丰产预期与国内库存博弈
在豆粕市场,南美丰产预期和国内库存状况成为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美国农业部(USDA)最新报告调增巴西大豆产量,预计将达到 1.65 亿吨。这一消息使得美豆进口成本回落至 380 美元 / 吨。南美作为全球大豆主要产区,其产量变化对全球豆粕市场有着深远影响。当巴西大豆产量增加时,全球大豆供应将更加充足,这会导致国际市场上大豆价格下跌,进而降低美豆进口成本。从过去经验来看,巴西大豆产量每增加 1000 万吨,美豆进口成本往往会下降 20-30 美元 / 吨。
美豆进口成本回落对国内豆粕价格形成压制。国内油厂开机率达到 68%,环比增长 5%。较高开机率使得豆粕产量增加,市场供应相对充足。在此情况下,豆粕现货基差走弱,即豆粕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间的差距缩小。饲料企业为降低成本,更倾向于采取 “随用随采” 的采购策略。他们不再像以往那样大量囤积豆粕,而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灵活采购。这种采购策略的变化导致市场呈现出 “期货涨、现货稳” 的背离行情。期货市场上,由于受到宏观经济因素、资金炒作等影响,豆粕期货价格可能会出现上涨。但在现货市场上,由于供应充足,饲料企业采购谨慎,豆粕价格相对稳定。例如,在过去一个月里,豆粕期货价格上涨 5%,而现货价格仅上涨 1%。
(三)政策面:储备肉投放与养殖补贴双重影响政策面因素
对饲料市场也产生重要影响。9 月 14 日,国家投放 3 万吨中央储备冻猪肉。这一举措旨在稳定猪肉价格,保障市场供应。在中秋佳节来临之前,市场对猪肉需求通常会增加,容易引发猪肉价格上涨。通过投放储备冻猪肉,可以增加市场上猪肉供应量,从而抑制价格过快上涨。从过往经验来看,每次储备肉投放后,生猪价格都会在短期内出现一定程度下跌。例如,在去年中秋前夕的储备肉投放后,生猪价格在一周内下跌 5%。生猪价格下跌会间接影响饲料需求。当生猪价格下跌时,养殖户养殖利润会减少,他们可能会减少养殖规模,从而降低对饲料的采购量。
然而,政策面也有对饲料市场起到支撑作用的因素。河南、山东等地对规模场的玉米采购给予补贴,每吨补贴 50 元。这一补贴政策旨在降低规模场采购成本,鼓励其增加玉米采购量。对于规模场来说,每吨 50 元的补贴可以显著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以一个月采购 1000 吨玉米的规模场为例,每月可以节省 5 万元采购成本。在补贴政策刺激下,规模场有动力增加玉米囤货量,这对局部地区的饲料厂囤货起到支撑作用。在河南地区,一些规模场在补贴政策出台后,将玉米库存从原来的 15 天增加到 25 天。政策的对冲使得市场情绪谨慎。一方面,储备肉投放抑制了饲料需求;另一方面,养殖补贴又支撑了饲料厂囤货,市场参与者难以准确判断市场走势,从而采取谨慎操作策略。
四、养殖户应对指南:三招降低饲料成本波动风险
面对复杂多变的饲料市场,养殖户需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降低饲料成本波动带来的风险。以下提供三种有效应对策略,助力养殖户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实现降本增效。
(一)原料替代:小麦麸用量可提至 15%
在原料替代方面,小麦麸展现出良好的性价比优势。当前小麦麸价格为 1.75 元 / 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 6%。尽管价格有所上涨,但与玉米相比,小麦麸在性价比上仍具有明显优势。在蛋鸡饲料中,小麦麸可替代 10%-15% 的玉米用量。通过这种替代方式,每吨饲料成本可降低 30-50 元。这对于大规模养殖的蛋鸡养殖户而言,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成本节省。
然而,在使用小麦麸替代玉米时,也需注意一些问题。由于小麦麸纤维含量较高,若直接大量使用,可能会影响蛋鸡对饲料的消化率。为解决此问题,养殖户可搭配使用酶制剂。酶制剂能够分解小麦麸中的纤维,提高蛋鸡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从而保证蛋鸡的生长和产蛋性能不受影响。例如,可添加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等,这些酶制剂能够有效分解小麦麸中的非淀粉多糖,提高饲料利用率。
(二)区域采购:东北豆粕性价比凸显
区域采购也是降低饲料成本的有效策略之一。以豆粕为例,黑龙江地区豆粕价格为 3102 元 / 吨,与前一周相比,环比上涨 11 元。虽然价格有所上涨,但与山东地区相比,黑龙江豆粕价格要低 109 元 / 吨。对于华北地区养殖户来说,这是一个降低采购成本的良好契机。
养殖户可通过 “北粮南运” 模式,从东北采购豆粕。为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还可利用物流补贴政策。例如,京东物流推出的养殖专线提供 9 折优惠,这对于养殖户来说是一项切实的福利。经计算,利用这一优惠政策,每吨豆粕运费大约为 80 元。扣除运费后,每吨豆粕仍可净节约 29 元。这种区域采购方式,不仅能降低采购成本,还能保证豆粕质量。东北作为我国重要的大豆产区,豆粕产量大、质量好,能够满足养殖户需求。
(三)政策借力:关注饲料原料收储动态
政策面信息对于养殖户同样重要。农业农村部计划于 9 月下旬启动玉米临时收储工作,这一政策对于存栏规模较大的养殖户来说,是一个不可错失的机遇。建议存栏 500 头以上的猪场或存栏 1 万羽以上的鸡场,提前向当地农业局报备,争取纳入收储补贴范围。根据相关规划,预计此次收储补贴将覆盖全国 30% 的规模场。
纳入收储补贴范围后,养殖户可享受到一定的补贴政策,这有助于降低采购成本。在玉米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收储补贴可起到稳定成本的作用。当玉米价格上涨时,补贴可抵消一部分成本增加的压力;当玉米价格下跌时,补贴也能保证养殖户的利润空间。对于养殖户来说,及时关注政策动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是降低饲料成本波动风险的重要手段。
在当前复杂的饲料市场环境下,养殖户需密切关注价格走势,灵活运用原料替代、区域采购和政策借力等策略,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后市展望:9 月下半月或迎 “先抑后扬” 行情展望
9 月下半月的饲料市场,行情走势充满不确定性,但通过对当前市场供需关系、政策导向以及行业动态的深入分析,可大致勾勒出市场发展轮廓,呈现出 “先抑后扬” 的态势。
在短期(9.15 - 9.25)内,饲料市场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新玉米的集中上市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收割工作推进,大量新玉米将涌入市场,供应大幅增加。据统计,华北地区玉米收割进度已达 30%,预计在未来两周内,新玉米的市场投放量将进一步加大。这将对玉米价格形成明显压制。玉米作为饲料主要原料,其价格下跌将带动饲料成本下降。
与此同时,生猪市场的中秋出栏潮也将对饲料需求产生影响。养殖户为在中秋佳节期间获得更好销售价格,往往会集中出栏生猪。这导致短期内生猪存栏量下降,对饲料需求相应减少。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预计在 9 月下旬,生猪出栏量将环比增加 10% 左右。在供应增加、需求减少的双重作用下,饲料价格在短期内难以出现上涨动力。玉米价格可能会下探至 2250 元 / 吨左右,而豆粕价格则可能在 3000 - 3100 元 / 吨的区间内窄幅震荡。
然而,从中长期(9.26 - 10.15)来看,饲料市场有望迎来转机。随着小麦、水稻等替代原料的使用量逐渐见顶,市场对玉米、豆粕等传统饲料原料的需求将逐步回升。据行业分析机构预测,小麦、水稻的替代量在 9 月底将达到峰值,之后将逐渐减少。这将为玉米、豆粕等原料的市场需求释放空间。生猪产能去化的加速也将对饲料市场产生积极影响。在当前生猪养殖亏损的情况下,养殖户淘汰低效产能的速度加快,这将导致未来生猪存栏量下降,从而减少对饲料的需求。但从长远来看,产能去化将使生猪市场逐渐恢复供需平衡,当市场需求回升时,饲料价格也将随之上涨。预计在 10 月中旬左右,饲料原料价格有望迎来阶段性反弹。建议养殖户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逢低建立 15 - 20 天的安全库存,以应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