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业科技盛会启幕:牧原携 “元点突破” 方案亮相福州
(一)行业峰会聚焦 “效率?质量?生态”
9 月 20 - 21 日,备受瞩目的第七届中国猪业科技大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2025 年学术年会于福建省福州市盛大召开。该盛会被誉为养猪业的 “科技奥斯卡”,吸引了全国各地千余位养猪行业从业者齐聚。牧原、温氏、正大等行业龙头企业均派出代表参会,围绕 “效率、质量、生态” 主题,深入研讨生猪产业未来发展路径。
牧原首席财务官高曈的主旨演讲备受关注。他以《元点突破,科技引领 —— 牧原食品在数智化和绿色转型方面的思考与行动》为题,首次系统地向行业披露牧原在数智化养殖、绿色转型等领域的前沿成果,引发广泛关注,成为全场焦点,参会者高度关注演讲内容,不错过任何关键信息。
(二)从 “养猪大国” 到 “养猪强国” 的破题之思
高曈在演讲中指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和消费国,虽养殖规模位居世界首位,堪称养猪大国,但在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方面,与欧美等养猪强国仍存在一定差距。当前,中国生猪产业正处于从 “规模扩张” 向 “价值创造” 转型的关键节点,如何突破传统发展模式下 “成本高、效率低、风险大” 的困局,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全行业从业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牧原通过多年实践探索给出答案:唯有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从底层逻辑重构养殖模式,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从 “养猪大国” 到 “养猪强国” 的转变。高曈提出的 “元点突破” 理念,正是牧原探索出的破题之道。该理念主张从疾病防控、资源循环、生产效率三大生猪养殖核心痛点入手,运用前沿技术创新,重塑产业价值链条,为行业发展开辟新路径。
二、科技引领三大实践:构建生猪养殖 “安全网” 与 “效率引擎”
在演讲中,高曈详细阐述了牧原在数智化和绿色转型方面的三大核心实践,这些实践不仅是牧原实现 “元点突破” 的关键举措,也为整个生猪养殖行业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范例。
(一)疾病防控:空气过滤猪舍筑起生物安全 “铜墙铁壁”
自 2018 年非洲猪瘟传入中国,国内生猪养殖业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行业产能大幅下降,众多养殖户损失惨重。在此背景下,整个行业重新审视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性,牧原在该领域走在前列。
牧原自主研发的空气过滤猪舍,是生物安全防控领域的一项颠覆性创新成果。该猪舍进风端设置四级过滤系统,如同为猪舍配备层层防护的 “超级口罩”。初效过滤可拦截≥5μm 的大颗粒,如粉尘、昆虫等,把好第一道关;中效过滤进一步过滤≥1μm 的微小颗粒,花粉、霉菌孢子等难以遁形;高效过滤采用 H13 级 HEPA 滤芯,对 0.3μm 颗粒的过滤效率高达 99.97%,能有效阻挡病毒入侵;最后的活性炭吸附层专门去除 NH?、H?S 等有害气体,吸附效率≥95%。经层层过滤,进入猪舍的空气洁净度达到医疗级标准,病毒拦截率高达 99.3%。
出风端同样关键,灭菌除臭率达到 99.9%。猪舍内产生的污浊空气被集中收集,经一系列净化处理后排放,不仅切断病毒通过气溶胶在猪舍间传播的途径,还解决了养猪场臭气扰民问题,实现养猪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此前,养猪场周边居民投诉臭气污染的情况屡见不鲜,如今在牧原空气过滤猪舍的示范下,这一情况得到极大改善。
为进一步提升疾病防控的精准性和及时性,牧原还为猪舍配备智能饲喂系统与猪群咳嗽管家。智能饲喂系统可根据每头猪的生长阶段、体重、采食习惯等精准投喂饲料,避免饲料浪费,并实时采集猪只采食数据。一旦发现某头猪采食量异常波动,系统立即发出预警,提醒饲养员关注猪只健康状况。
猪群咳嗽管家利用先进的声纹识别技术,24 小时监测猪群咳嗽声。通过 AI 算法分析咳嗽频率、强度等特征,能在猪群出现呼吸道疾病早期,甚至比人工更早 7 天发出预警,为疾病防控争取宝贵时间。实际应用中,该系统成效显著,某养殖场通过猪群咳嗽管家提前发现呼吸道疾病隐患,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避免疾病大规模传播,头均药费下降 42 元,成活率提升 3%。
(二)绿色转型:种养循环绘就生态农业新画卷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猪养殖行业面临的环保压力日益增大。高曈在演讲中强调,养猪产业的环保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一个国家畜牧行业的发展水平。牧原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始终将环境保护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责任,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养殖模式。
牧原构建的 “养殖 - 沼气 - 肥田” 闭环模式,是其绿色转型实践的核心。在该闭环中,养殖环节产生的粪污不再是污染物,而是成为宝贵资源。猪粪尿经固液分离、厌氧发酵等处理后,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成为养殖场的清洁能源,2024 年,牧原通过沼气发电年减排 CO?e 达 529 万吨。
发酵后的沼液和沼渣加工成优质有机肥,通过长达数千公里的支农管网,无偿输送到周边 472 万亩农田。这些有机肥富含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据统计,2024 年牧原通过种养循环减少化肥使用 15.5 万吨,土壤有机质提升 2.15%,真正实现 “变废为宝”。
在河南内乡,当地农户使用牧原提供的有机肥后,小麦产量大幅提高,亩产量从 800 斤增至 1200 斤,且小麦品质明显提升,蛋白质含量更高,口感更好。农户表示,以前施肥靠经验,成本高、效果差,现在有了牧原的有机肥和专业指导,种地轻松,产量和收入都增加了。除提升农作物产量,牧原的种养循环模式还为农户带来实际经济收益。通过减少化肥使用,农户每亩地投入成本降低约 200 元,同时农作物产量提升增加销售收入,2024 年助农减投增收达 13.53 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牧原在盐碱地改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吉林大安等地,牧原利用自身技术和资源优势,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将盐碱地改造成肥沃良田。曾经,这些盐碱地因土壤盐分过高,农作物难以生长,如今在牧原努力下,盐碱地亩产从 600 斤提升至 1200 斤,实现 “猪粪改土、良田产粮、粮食养猪” 的生态循环。这一成果为当地农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也为全球盐碱地治理提供宝贵经验,相关技术入选联合国乡村振兴案例,展现中国生猪养殖企业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担当和实力。
(三)智能化革命:机器人养猪重塑产业人力资本格局
在传统生猪养殖模式中,饲养员工作强度大,劳动环境艰苦,且养殖效率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个人经验,难以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飞速发展,智能化养猪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牧原敏锐捕捉到这一机遇,大力推进智能化养殖变革。
走进牧原现代化养殖场,犹如置身高科技工厂,各种智能装备随处可见。巡检机器人沿轨道在猪舍内 24 小时不间断巡逻,集成可见光摄像头、红外热像仪、拾音器、气体检测仪等多种传感器,能实时监测猪舍温湿度、氨气浓度、猪只姿态等 10 余项关键指标。一旦发现猪只有扎堆、卧地不起等异常行为,或猪舍环境参数超出正常范围,巡检机器人立即将信息上传至管理平台并发出预警,异常识别准确率超 95%。
智能环控系统是猪舍的 “智能大脑”,通过 AI 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猪只需求,精准调节猪舍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参数。夏季,系统自动启动水帘和风机为猪只降温;冬季,开启供暖设备确保猪舍恒温 25℃、恒湿 65%。在极端天气下,智能环控系统优势更明显,能有效避免猪只因环境突变产生应激反应,成活率提升 5%。
除巡检机器人和智能环控系统,牧原还自主研发无针注射器、智能测定仪等一系列智能设备。这些设备的应用极大提高养殖效率,使单员年管理生猪量突破 10 万头,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 10 倍。例如,无针注射器利用高压气流将药物直接喷射到猪只体内,避免传统注射方式可能带来的感染风险,且注射速度快,操作简便,减轻饲养员工作负担。
智能化养猪的核心不仅是硬件设备升级,更是数据驱动的决策变革。牧原每天处理 20 亿条养殖数据,涵盖猪只生长性能、健康状况、饲料消耗、环境参数等各方面。通过搭建生猪健康大模型,牧原实现 “猪群健康数字化诊断、饲喂方案智能化生成、疫病风险精准化预警”。如今,新手饲养员经过系统培训,借助智能化平台辅助,也能达到资深兽医的疾病判断水平,真正让人人都可成为兽医、成为养殖专家。
三、从 “技术深耕” 到 “价值共享”:牧原的产业生态观
(一)平价高品质的消费承诺
在 9·15 “中国品质生活” 晚会上,牧原董事长秦英林向全国观众展示牧原猪肉时明确表示,企业的使命是生产优质猪肉,降低价格,让大众以平价购买高品质肉类。这不仅是承诺,更是牧原多年深耕猪肉产业的初心与使命体现。
为实现这一目标,牧原在养殖环节不断创新。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育种体系,牧原将 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提升至 32 头,而行业平均水平为 26 头,每头母猪每年多产出 6 头健康仔猪,大幅提高养殖效率。
在饲料成本控制方面,牧原成绩显著。通过长期技术研发和实践探索,将料肉比降至 2.8:1,即每增重 1 公斤猪肉仅需消耗 2.8 公斤饲料,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为降低养殖成本奠定基础。
除提升养殖效率,牧原还通过种养循环模式进一步降低饲料成本。该模式中,养殖产生的粪污经处理转化为有机肥,用于周边农田施肥,促进农作物生长,这些农作物又成为饲料原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据统计,通过该模式,牧原每年可节省饲料采购成本约 15%。
一系列技术创新和模式优化,使牧原具备强大成本管控能力。如今,消费者仅需 15 元 / 公斤的价格,就能买到达到欧盟标准的高品质猪肉。市场上,同等品质猪肉价格往往比牧原高出 20% - 30%,牧原真正做到让消费者以实惠价格享受高品质猪肉。
(二)开放创新的行业共赢模式
在行业发展进程中,牧原意识到仅凭自身力量难以推动整个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因此,高曈在演讲中透露,牧原已将过去 30 年积累的 20 大核心技术,包括育种、营养、智能装备等,毫无保留地向行业开放共享。
2025 年,牧原推出 “猪场数字化改造套餐”,为众多中小养殖场解决智能化改造难题。中小养殖场接入牧原自主研发的空气过滤系统、智能巡检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只需支付相对较低成本。这些设备的应用将大幅提升中小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水平和养殖效率。据测算,采用牧原数字化改造方案,中小养殖场整体生产成本有望下降 10%,提升市场竞争力。
高曈在演讲中提出 “猪好人好行业好” 目标,为生猪产业描绘美好发展蓝图。“猪好” 即通过科技创新,使猪更易养殖,猪肉更美味。牧原持续优化育种技术,提升猪只健康度和肉质品质,让消费者品尝到更鲜美猪肉。
“人好” 关注从业者工作体验和生活质量。在牧原智能化养殖场,饲养员工作强度大幅降低,智能设备取代繁重体力劳动,他们可通过智能化平台远程监控猪群生长状况,工作更轻松,压力减小。
“行业好” 是牧原对整个生猪产业的期望。牧原积极向美国、欧洲等养猪先进国家和地区学习,引进先进养殖理念和技术,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创新应用,推动行业生产效率持续提升。
在智能化应用方面,牧原已走在行业前列,未来还将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全球智能化水平领先。同时,牧原坚定不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通过种养循环等模式,实现产业与生态和谐共生,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牧原提出的 “猪好人好行业好” 目标,正逐渐成为整个生猪产业升级的共同愿景。越来越多养殖企业效仿牧原发展模式,加大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投入,共同推动中国生猪产业向更高质量方向迈进。
四、行业启示:当科技红利照进猪圈,中国养猪业如何弯道超车?
牧原在数智化和绿色转型方面的成功实践,为中国养猪业未来发展提供宝贵启示,有助于行业内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也为中国从养猪大国迈向养猪强国指明方向。
(一)从 “经验养殖” 到 “数据养殖” 的范式转换
在传统生猪养殖模式中,养殖决策主要依赖饲养员个人经验,效率低下且难以实现精准化管理。牧原引入 AI、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实现从 “经验养殖” 到 “数据养殖” 的范式转换。
以智能巡检机器人为例,其应用彻底改变传统猪群健康监测方式。过去,饲养员每天需花费 4 小时人工查圈,劳动强度大且易疏漏。如今,智能巡检机器人可 24 小时不间断自动监测猪舍环境、猪只体征等多项指标,无需人工干预。在非洲猪瘟防控关键时期,智能巡检机器人发挥决定性作用,能实时捕捉猪只细微异常,如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等,这些异常是疾病早期重要信号。
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的训练,智能巡检机器人可在疾病发生初期发出预警,为养殖户争取防控时间。据统计,使用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养殖场中,疾病防控成功率提高 30%,生猪死亡率降低 15%,大幅提升养殖效益。
(二)绿色发展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环保政策日益收紧和消费者对绿色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绿色发展已成为生猪养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牧原的种养循环模式为行业树立可持续发展标杆。
在环保政策高压下,许多传统养猪企业因无法有效处理粪污面临停产整顿风险。而牧原的种养循环模式将养殖产生的粪污转化为清洁能源和有机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环境污染,还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据测算,牧原种养循环模式使粪污处理成本较工业排放降低 60%,同时通过有机肥还田获得生态补贴与农产品溢价,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在市场竞争中,消费者更倾向选择绿色、环保的猪肉产品。牧原凭借绿色发展优势赢得消费者信任和市场份额,其猪肉产品售价往往比普通猪肉高出 10% - 20%,但仍供不应求。这表明,在绿色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企业只有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规模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耦合
随着中国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进程加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传统养殖模式逐渐暴露出 “规模不经济” 问题。牧原将规模化与智能化深度耦合,成功突破这一瓶颈。
当养殖规模突破千万头级,管理难度呈指数级增长,传统人工管理方式无法满足需求。牧原自主研发的物联网平台接入超 240 万套智能设备,构建起覆盖育种、养殖、屠宰的全链条数字孪生系统。通过该系统,管理人员可实时掌握每一头猪的生长状况、健康信息、饲料消耗等数据,实现对养殖过程的精准控制。
在育种环节,通过对海量基因数据的分析,牧原能精准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种猪,提高育种效率和质量。在养殖环节,智能环控系统根据猪只生长需求,自动调节猪舍环境参数,确保猪只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在屠宰环节,智能化设备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屠宰效率,保证猪肉品质安全。通过规模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耦合,牧原生产效率较欧美先进水平提升 15%,成为全球生猪养殖行业的领军者。
结语:科技养猪的 “中国方案” 正在成型
从空气过滤猪舍的 “病毒防火墙”,到种养循环的 “生态微循环”,再到智能机器人的 “数字饲养员”,牧原在福州呈现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技术蓝图,更是中国生猪产业迈向全球领先的路线图。当科技深度融入养殖一线,当绿色发展成为行业共识,中国从 “养猪大国” 到 “养猪强国” 的跨越或将加速实现。正如高曈在演讲中所说:“养猪业的未来,不在规模的盲目扩张,而在技术的持续突破。当每一头猪都生活在科技构筑的‘安全屋’,当每一寸土地都成为循环经济的‘细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这场在榕城举办的科技盛会,或将成为中国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