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本网动态本网评论 → 文章内容

牛肉串里没牛肉?这家店被查!5招教你识破“挂羊头卖狗肉”的食品欺诈


肉类食品网 http://www.meat360.cn 2025/8/19 11:14:41 关注:61 评论: 我要投稿

  一、案例曝光:鸭肉 “变身” 牛肉串,商家玩起 “狸猫换太子”
  (一)消费者投诉牵出食品欺诈案
  近期,江苏张家港一家卷饼店因一起食品欺诈事件受到广泛关注。一位细心的消费者在点外卖时,察觉该店售价 15 元一份的 “牛肉小串” 口感异常,缺乏牛肉应有的嚼劲。基于怀疑,该消费者随即向相关部门举报。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迅速行动,对该卷饼店展开调查。当执法人员打开店内冰柜时,发现一包标注为 “汼肉小串” 的速冻食品,其配料表明确显示包含 “鸭胸肉、辣椒红、食品添加剂” ,然而在其外卖平台宣传中,却声称是 “精选牛肉,鲜嫩多汁” ,此行为构成典型的 “以假充真” 食品欺诈行为。
  (二)检测合格≠诚信达标
  执法人员随后将该 “牛肉串” 送检,检测结果表明,铅、铬等重金属以及色素残留均符合国家标准。但市场监管局强调,食品欺诈的核心在于 “以假充真” ,即便产品安全指标合格,商家这种欺骗消费者、严重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行为也不可容忍。目前,该卷饼店已被立案调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或将面临最高 50 万元的罚款。这一案例警示其他商家,在严格的市场监管环境下,任何不诚信经营行为都必将受到法律制裁。
  二、深度解析:当 “鸭肉” 穿上 “牛肉” 马甲,谁在助长食品欺诈?
  (一)利润驱动下的 “变身术”
  在餐饮行业,利润因素对商家经营行为有着重要影响。以牛肉和鸭胸肉的价格对比为例,当前牛肉批发价约为每公斤 60 元,而鸭胸肉仅约 25 元,差价高达 140% ,这对部分不法商家构成巨大诱惑。为实现鸭肉 “变身” 牛肉,他们采用多种手段:添加牛肉香精赋予鸭肉牛肉香味;使用辣椒红等着色剂改变鸭肉颜色使其接近牛肉;添加三聚磷酸钠等保水剂改善鸭肉口感,使其更具嚼劲。经过这些处理,廉价鸭肉得以伪装成高价牛肉进入消费市场。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串假牛肉串利润可达真牛肉串的 3 倍,部分小吃店借此 “歪门邪道” 获取高额利润。
  (二)监管难点与行业乱象
  张家港这起案件暴露出监管层面的一些难点。商家将鸭肉串包装成 “汼肉小串” ,利用谐音打擦边球,故意混淆视听,增加了监管难度。同时,外卖平台在菜品原料审核时存在漏洞,往往仅审核食品生产许可证,对实际用料缺乏深入审查,致使部分不良商家得以通过 “低价引流 + 原料替换” 手段,以低价吸引消费者下单,再用低成本食材替代高成本食材,营造 “性价比超高” 的假象。长此以往,诚信经营的商家因成本高、价格贵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形成 “劣币驱逐良币” 的不良市场局面。
  三、5 招练就 “火眼金睛”:真假牛肉鉴别指南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消费者掌握辨别真假牛肉的能力十分关键。以下提供 5 种实用鉴别技巧:
  (一)看外观:红得自然才是真
  购买牛肉时,应先仔细观察外观。真牛肉颜色通常为深红色或暗红色,脂肪呈淡黄色,肌肉纹理清晰且纤维较粗,纹理走向不规则。这是由于牛运动量较大,肌肉纤维发达所致。而假牛肉,如鸭肉或猪肉冒充的,颜色往往较浅,脂肪多为白色,红白肉界限分明,纹理整齐,似人工拼接。例如,曾有消费者在路边摊购买号称 “新鲜牛肉” 的肉卷,回家后发现肉色发黄,纹理呈平行线状,后经鉴定为鸭肉冒充。
  (二)触质感:回弹有力辨真伪
  用手按压肉块也是有效的鉴别方法。真牛肉质地紧实、富有弹性,手指按压后凹陷迅速回弹,这源于其紧密的肌肉纤维和良好的韧性。假牛肉则不同,注水肉按压后凹陷难以恢复且有水分渗出;重组肉手感松散。此外,真牛肉表面微微发黏但不粘手,假牛肉可能因添加胶质等物质而表面异常粘手或过于光滑。有经验的厨师在挑选牛肉时,常通过触摸和按压判断其真假与品质。
  (三)闻气味:淡淡膻味是关键
  闻气味是鉴别真假牛肉的重要方式。真牛肉带有淡淡的膻味,主要源于其中的挥发性脂肪酸,这是牛肉的天然特征。假牛肉要么无膻味,仅有普通肉腥味;要么因添加香精等散发刺鼻 “化学味” 。若闻到腐臭味,则表明肉可能已变质,切勿购买。曾有消费者在超市购买打折 “牛肉块” ,回家后闻到奇怪香味,无牛肉膻味,经检测为添加香精的猪肉冒充。
  (四)观熟态:一煮便知 “真面目”
  若条件允许,可通过煮肉鉴别。真牛肉煮熟后形状完整,纤维长且有嚼劲,口感细腻,肉香浓郁,煮肉汤汁清澈,表面浮少量金黄色油花,这是因为其蛋白质含量高,烹饪中结构稳定。假牛肉煮熟后易 “原形毕露” ,鸭肉冒充的熟肉可能有明显腥味,重组肉易散成碎块,口感软烂,纤维短且松散,煮肉汤汁浑浊。曾有美食博主进行真假牛肉对比实验,煮熟后差异明显。
  (五)查标签:配料表藏 “照妖镜”
  对于预包装牛肉,查看配料表是最直接有效的鉴别方法。真牛肉配料表应简单,通常只有 “牛肉” 及少量水、盐等基本调料。若配料表出现 “鸭胸肉、鸡肉、大豆蛋白、食用香精” 等字样,无论名称中是否含 “牛” 字,均为假牛肉。例如,部分商家推出的 “牛肉风味肉饼” ,主要成分实为鸡肉和添加剂,这属于典型的误导消费者行为。因此,购买预包装食品时,消费者应养成查看配料表的习惯。
  四、法律亮剑:食品欺诈代价有多高?
  在食品安全领域,法律是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的有力武器,商家一旦实施食品欺诈行为,必将面临严厉惩处。
  (一)民事赔偿:退一赔三 + 损失赔偿
  从民事法律层面看,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55 条,若商家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 “退一赔三” 。即消费者可拿回购买商品价款,并获得三倍价款赔偿;若增加赔偿金额不足 500 元,则按 500 元计算。如消费者花费 20 元购买一串假牛肉串,可要求商家赔偿 500 元。若因食用假牛肉导致身体不适,产生医疗费、误工费等实际损失,商家需一并赔偿。曾有消费者在烧烤店食用假牛肉串后上吐下泻,就医花费 2000 元,最终烧烤店退还消费金额,并赔偿 2000 元医疗费和 1000 元误工费,共计 3000 多元。
  (二)行政处罚:罚款 + 吊销执照
  在行政处罚方面,商家若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如张家港卷饼店此类行为,将面临最高 200 万元罚款。若情节严重,如一年内累计违法 3 次,不仅会被罚款,营业执照还将被吊销,并被列入失信名单。这将使商家在市场中难以立足,店铺负责人 5 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经营活动。曾有连锁小吃店因多次用低价食材冒充高价食材,被处以高额罚款、吊销营业执照,负责人被限制从事食品行业,店铺生意一落千丈。
  (三)刑事追责:情节严重可判刑
  若食品欺诈行为情节特别严重,将触犯刑法。若假牛肉中添加有毒有害成分,如工业色素、苏丹红等危害人体健康物质,或销售金额超过 5 万元,将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根据《刑法》规定,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达到二百万元以上的,最高可判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曾有不法商贩长期销售添加工业染料的假牛肉,销售金额达 100 多万元,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10 年,并处罚金 200 万元。
  五、消费者维权攻略:三步教你 “有理有据” 讨说法消费者若不幸购买到假牛肉,可按以下三步有效维权:
  (一)留存证据是关键
  在维权过程中,证据至关重要。一旦发现牛肉存在问题,消费者应首先留存证据。外卖订单截图、支付记录等交易凭证需妥善保存,以证明购买来源;商品标签,尤其是配料表,若标注与宣传不符,即为重要证据;未食用的剩余食品应拍照,照片需清晰显示肉的外观、纹理,有条件可封存部分送专业机构检测;商家宣传页面中关于牛肉的不实表述截图也应保留。曾有消费者在火锅店发现牛肉肉质异常,及时拍下剩余牛肉、锅底、菜单及宣传海报,这些证据在维权中发挥重要作用,助其成功获得赔偿。
  (二)维权渠道层层递进
  有了证据后,可选择合适维权渠道。首先尝试与商家协商,通过电话或平台联系商家,明确指出其欺诈行为,并依据相关法律条款,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55 条,要求 “退单 + 赔偿” 。若商家敷衍或拒绝赔偿,可向外卖平台投诉,提交留存证据,要求平台介入调查并处罚商家。平台为维护自身信誉,通常会对虚假宣传店铺采取限流、下架商品等措施。若平台无法解决,可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拨打 12315 热线或登录全国 12315 平台上传证据材料,市场监管部门将在 7 个工作日内回复并展开调查。
  (三)专业鉴定助力维权
  若与商家、平台协商无果,可借助专业力量。向当地食品检测机构申请 “物种鉴定” ,通过先进的 DNA 检测技术确定肉的真实种类。鉴定费用约 500 - 1000 元,但能提供权威证据。拿到鉴定报告后,若证明肉非牛肉,可持报告向法院起诉商家。在诉讼中,鉴定报告将成为有力证据,法院通常会支持消费者诉求,使商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曾有消费者花费 800 元做物种鉴定,最终成功获得商家 5000 元赔偿。
  结语:当 “食肉” 变成 “盲盒”,谁来守护餐桌诚信?
  从 “鱼香肉丝没有鱼” 的调侃,到 “牛肉串没有牛肉” 的现实,食品欺诈现象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严重破坏行业信任基础。张家港这起案例为整个市场敲响警钟:商家不应将不正当经营手段视为发展途径,监管部门应避免陷入 “唯指标论” 误区,消费者需增强辨别能力和维权意识。对食品欺诈行为的容忍,是对诚信经营商家的打击,会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在此,希望广大消费者分享自身是否遭遇过食品 “挂羊头卖狗肉” 的经历,以及面对此类情况时的选择是勇敢维权还是自认倒霉。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观点,共同为维护 “舌尖上的安全” 贡献力量。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肉类食品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阿根廷牛肉进口量创新高2025/8/20 17:44:47
巴西牛肉对华出口高位运行:短期供需两旺,后期价格分歧暗藏挑战2025/8/20 8:39:52
关税风暴下的美国牛肉市场:进口腰斩、价格飙升,产业链如何破局?2025/8/20 8:37:15
海关总署:暂停美国一家牛肉工厂对华出口2025/8/20 8:23:23
巴西牛肉对华出口高位运行:短期供需两旺,后期价格分歧暗藏挑战2025/8/20 6:39:52
关税风暴下的美国牛肉市场:进口腰斩、价格飙升,产业链如何破局?2025/8/20 6:37:15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咨询热线:13520072067  电子邮箱:cvonet@126.com  客服QQ:1048637528 肉类食品网客服QQ 肉类食品网

肉类食品网主办
版权所有 肉类食品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15680号
公司名称:一米优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鑫隅三街11号院11号楼2层101-262 电话:010-65283357 1352007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