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猪企的狂飙与隐忧
肉类食品网 http://www.meat360.cn 2025/7/12 9:23:56 关注:56 评论: 我要投稿
|
|
上半年猪企出栏:全面增长,巨头领航
随着各大企业 6 月生猪数据的陆续披露,上半年生猪出栏情况渐趋明朗。21 家上市猪企在 6 月合计出栏 1619.74 万头,较上月的 1667.23 万头有所下滑,且合计出栏量已连续 3 个月环比下降;但从同比数据观察,呈现出显著增长态势。其中,正邦科技、立华股份、东瑞股份、克明食品同比增幅超 100%,牧原股份、大北农、中粮、金新农等企业增幅亦超 50%。
上半年,18 家上市猪企累计销售生猪 7772.19 万头,同比增长 34.86%。牧原股份以 3839 万头的出栏量独占鳌头,占上半年销售总量的 45%,较去年同比提升 3 个百分点,稳居行业龙头地位。温氏股份以 1793 万头的出栏量位居其后,新希望以 844.93 万头位列第三,大北农和正邦科技分别出栏 383.47 万头和 357.66 万头。除傲农、新希望、天邦累计同比有所降低外,其余企业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巨星农牧、正邦科技、东瑞股份和立华股份的累计销量增幅更是翻倍。牧原、温氏等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完善的产业链以及先进的养殖技术,在出栏量和市场影响力方面持续领先,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头部集中。
增长背后:企业策略与行业大势
各大猪企出栏量的大幅增长并非偶然,背后存在多方面驱动因素。
产能扩张是推动出栏量增长的关键要素之一。近年来,头部猪企纷纷加大在养殖设施、种猪繁育等方面的投入,持续扩大养殖规模。以巨星农牧为例,其通过租赁、收购、新建以及改扩建猪场等方式,扩大产能规模,2024 年生猪出栏量增至 275.52 万头,同比增加 3.05%,商品猪出栏 268.38 万头,较上年增加 50.76%。东瑞股份亦计划在现有 200 万头生猪产能的基础上,继续扩大 100 万头产能,预计 2025 年出栏量为 150 - 160 万头,2026 年出栏量将达到 200 万头以上。这种产能的持续扩张为企业出栏量的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养殖模式的优化同样至关重要。诸多企业采用 “公司 + 农户” 与 “自繁自养” 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唐人神的代养模式占比超过 78%,该模式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还提升了整体盈利能力。通过与农户合作,企业可利用农户的养殖资源,降低自身固定资产投入,同时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指导,确保生猪的养殖质量和出栏效率。而自繁自养模式则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控制种猪质量和养殖过程,提高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出栏策略。国家对生猪养殖行业的政策支持,如在疫病防控、环保政策等方面的规范与引导,为行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做好生猪产能监测和调控,促进平稳发展,这使得企业在规划产能和出栏量时更具方向。市场对猪肉的稳定需求是企业扩大生产的动力源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的品质和供应量均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加出栏量。
盈利剖析:成本为王,利润分化
尽管 6 月猪价相较于之前有所下降,但值得关注的是,各大猪企基本仍能保持盈利。从猪场动力网统计的 15 家企业头均盈利数据(以 120kg 标准计算)来看,成本领先的企业展现出强大的盈利能力,每头猪的盈利能保持在 200 元以上。
成本控制在猪企的盈利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在生猪养殖行业,成本涵盖饲料、种猪、防疫、人工以及养殖设施等多个方面。成本控制出色的企业能够在各个环节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不必要的开支。温氏股份凭借成熟的养殖技术和高效的管理体系,在饲料采购、养殖流程管理等方面做到精细把控,使其头均盈利水平最高,达到 286.8 元 / 头。京基智农以 258 元 / 头的头均盈利紧随其后,神农集团和牧原股份也凭借各自的成本优势,盈利水平维持在 200 元 / 头以上。这些企业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饲料成本,运用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生猪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从而摊薄了单位养殖成本,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的盈利地位。
仔猪市场:销量平稳,暗藏变数
在 6 月的生猪市场中,仔猪销量领域呈现出相对平稳却又暗藏变数的态势。头部猪企的仔猪销量趋势与上个月相比变化不大,其中牧原股份凭借强大的产能和市场影响力,6 月仔猪销量依旧超过百万头,达到 132.3 万头。正邦科技和温氏股份的仔猪销量也超过 30 万头,分别为 31.56 万头和 30.34 万头。这种平稳的销量表现,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在仔猪生产上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另一方面也暗示着市场对仔猪的需求在短期内没有出现大幅波动。
仔猪销量的稳定对企业和市场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企业而言,稳定的仔猪销量是其养殖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企业带来持续的收入来源。特别是在生猪价格波动的情况下,仔猪销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例如,当生猪价格下降导致育肥业务利润减少时,仔猪销售的稳定收入可以帮助企业维持运营和发展。从市场角度来看,仔猪销量的稳定意味着市场的补栏需求相对稳定,这对于维持生猪市场的产能稳定有着积极作用。稳定的仔猪供应可以保证养殖户有足够的仔猪进行补栏,从而确保未来一段时间内生猪的出栏量保持在合理水平,避免市场出现供应短缺或过剩的情况。
然而,看似平稳的仔猪市场实则暗流涌动。从供应端来看,虽然当前头部猪企的仔猪销量稳定,但随着行业产能的持续扩张,未来仔猪的供应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许多企业为扩大市场份额,不断加大在种猪繁育方面的投入,这将导致仔猪的供应量上升。从需求端分析,养殖户的补栏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猪价走势、养殖成本、疫病风险等。若未来猪价持续低迷,养殖户的育肥亏损预期增加,可能会降低补栏积极性,进而减少对仔猪的需求。饲料成本的高企也会压缩养殖利润空间,使得养殖户在补栏时更加谨慎。此外,季节性疫病风险,像南方雨季猪腹泻等疫病高发期,会让散户避险情绪升温,减少补栏行为。这些因素都为仔猪市场的未来发展增添了不确定性。
行业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展望未来,生猪养殖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行业的发展,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愈发显著。头部猪企凭借在出栏量、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整体生产效率和抗风险能力。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头部企业在技术研发、人才储备、市场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将使其在行业整合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而,行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猪价波动依然是影响企业盈利的重要因素。尽管近年来猪价波动相对平稳,但由于市场供需关系、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不确定性,猪价仍存在较大的波动风险。一旦猪价大幅下跌,企业的盈利空间将受到严重压缩。疫病风险始终是悬在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的爆发,不仅会导致生猪大量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还会引发市场恐慌,影响消费者信心,对整个行业造成冲击。成本压力也是企业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虽然部分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饲料价格、环保成本、人工成本等的上涨,仍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比重较大,若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将直接增加企业的养殖成本。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