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产经·企业贸易情报 → 文章内容

乌拉圭活牛出口“急刹车”,牵出怎样的市场风云?


肉类食品网 http://www.meat360.cn 2025/7/16 9:08:30 关注:80 评论: 我要投稿

  政策突变:出口按下暂停键
  近期,乌拉圭畜牧业遭遇重大变革。乌拉圭牧农渔业部(MGAP)动物卫生司司长于本周一突然宣布,暂停发放育肥阉牛的出口许可证。此消息一经公布,迅速在行业内引发强烈反响,对乌拉圭畜牧业及相关产业产生显著影响。
  在致国际贸易管理部门的函件中,明确要求向活畜出口商通报该决定,且许可证签发的恢复时间将另行通知。这无疑给出口商带来极大不确定性,使其在业务开展上面临诸多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犊牛、青年母牛、母牛和奶牛出口许可证的签发暂未受到影响。牧农渔业部长阿尔弗雷多?弗拉蒂(Alfredo Fratti)着重强调,该措施仅限制育肥阉牛(steers)的出口装运,其他类别牛不在限制范围内。
  市场震荡:价格与供需的连锁反应
  这一政策调整在市场上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对牛价产生直接冲击。在当前活牛市场中,优质育肥阉牛供应本就紧张,此前离岸价每公斤超过 5 美元,价格持续上涨。然而,出口暂停消息传出后,牛价瞬间面临巨大下行压力。
  从近期数据变化可明显看出这一趋势。据牧农渔业部数据,今年 1 月至 3 月期间,乌拉圭出口的活牛中有 40% 申报为育肥阉牛类别,约 1.8 万头出口至土耳其。如今出口受限,这些原本用于出口的育肥阉牛只能进入国内市场,打破了原本紧张的供需关系,导致市场活牛供应显著增加,价格难以维持高位。
  出口暂停后,大量育肥阉牛涌入国内市场,使国内活牛供应大幅上升。这种供应变化对肉类加工行业而言,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从原料供应角度看,肉类加工行业此前一直受优质育肥阉牛供应紧张困扰,如今这些牛留在国内,极大地增加了原料供应。充足的原料供应有助于加工企业更稳定地开展生产,避免因原料短缺导致生产线停滞。
  从出口竞争力方面看,原料供应增加和价格下行压力降低了肉类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国际市场中,价格是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成本降低使企业在价格上更具优势,有助于提高出口竞争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份额。
  行业争议:各方态度大不同
  该政策在行业内引发激烈争议,各方观点分歧明显。
  养殖端对这一决定表示强烈抗议。乌拉圭农牧协会(ARU)主席费伯(Ferber)指出,这种情况至少体现出政策透明度不足。他在 Radio Rural 电台的《100% Mercados》节目中表达了诸多不满,“暂停” 期限未明确说明,做出 “限制特定产品市场准入” 决定的理由也未阐明。
  他还批评了该信息的发布方式以及市场参与者通过非正式渠道获知此事的情况。在他看来,政府一方面倡导畜牧业发展,另一方面却限制市场渠道,自相矛盾。
  对于肉类加工业,虽然表面上可能因该措施对育肥牛价格产生下行压力而受益,但实际上也面临诸多其他问题。费伯指出,政府未能通过调整能源价格或达成工资协议等举措来提升该行业的竞争力,亦未降低其运营成本,而是对活牛市场实施了行政干预。肉类加工行业虽在原料供应上得到一定缓解,但在能源成本、人力成本等关键方面,未得到政府有效支持,限制了其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前景展望:迷雾中的探索
  乌拉圭畜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政策走向成为决定未来方向的关键因素。
  从短期来看,育肥阉牛出口暂停政策很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在此期间,牛价下行压力可能持续存在,肉类加工行业将继续享受原料供应增加和成本降低带来的红利。但养殖端可能面临一定困境,养殖户收益可能受到影响,这或许会促使他们调整养殖策略,如减少育肥阉牛的养殖数量,转而增加其他类别牛的养殖。
  从长期来看,政策是否改变以及如何改变难以预测。若乌拉圭政府欲平衡养殖端和肉类加工行业的利益,未来可能逐步放宽育肥阉牛的出口限制,但也可能设定一些条件,如限制出口数量,或要求出口企业满足一定的环保、质量标准等。
  若出口限制持续较长时间,乌拉圭的畜牧业和肉类加工行业可能发生深刻变革。肉类加工行业可能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提高国内市场的消费占比,通过推出更多符合国内消费者口味的产品、开展促销活动等方式吸引消费者。
  养殖端则可能加强与肉类加工企业的合作,形成更紧密的产业链关系。通过合作,养殖端可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按企业要求进行养殖,提高养殖效益,双方也可共同应对市场风险,实现互利共赢。
  从国际市场角度看,乌拉圭牛肉出口的竞争格局也可能发生变化。若乌拉圭的牛肉出口竞争力因政策调整而提升,在国际市场上可能抢占更多市场份额,与其他牛肉出口大国展开更激烈的竞争;反之,若政策调整效果不佳,乌拉圭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可能受到挑战。总之,乌拉圭畜牧业和肉类加工行业的未来充满变数,需持续关注政策动态和市场变化,以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趋势。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张毅教授团队在牛功能基因组研究中取得进展 发表首个水牛多组织单细胞转录组图谱2025/7/15 18:37:51
2025年上半年活牛价格狂飙12.5%,背后隐藏着什么?2025/7/12 9:26:39
巴西活牛价格骤跌4%,美国关税成“雪上加霜”?2025/7/11 8:57:23
中国农科院牧医所牛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发表BIOL DIRECT(IF=4.9)2025/7/11 8:18:12
巴西活牛价格骤跌4%,美国关税成“雪上加霜”?2025/7/11 6:57:23
在挑战中突围,中国牛向世界看齐2025/7/5 9:30:41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咨询热线:13520072067  电子邮箱:cvonet@126.com  客服QQ:1048637528 肉类食品网客服QQ 肉类食品网

肉类食品网主办
版权所有 肉类食品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15680号
公司名称:一米优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鑫隅三街11号院11号楼2层101-262 电话:010-65283357 1352007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