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略定调:万宏伟开启双汇 “数字新纪元”
在肉类行业增长态势趋缓、消费升级进程加速的关键时期,万宏伟接任双汇后,将 “数字化” 确立为核心战略方向。2024 年,双汇成立数字转型委员会,并制定 “物数互联、数据入湖、统一平台、AI 赋能、协同办公” 的 20 字方针,将数字化提升为继国际化之后的又一核心战略。这一决策源于其对行业痛点的深刻洞察:传统肉类加工严重依赖人工经验,供应链冗长致使运营效率低下,与此同时,年轻消费群体对产品溯源及便捷消费体验的需求与日俱增。
在战略实施路径上,万宏伟领导双汇搭建 “汇工作” 协同平台,覆盖员工总数达 2.2 万名,平台运行后审批效率提升 40%,知识库体系实现跨部门知识与经验的高效共享;整合成立 “管理 - 研发 - 运维” 三位一体的数字化中心,聚焦 9 大重点项目,并于 2025 年投入 15 亿元专项资金,全力推进智能化改造工程。
二、生产变革:从 “人力密集” 到 “数据驱动” 的效率飞跃
(一)漯河车间:智能化改造的 “超级工厂” 范例
漯河肉制品车间作为肉类行业工业 4.0 的典型代表,总投资 2.4 亿元。该车间从奥地利引进智能绞肉机,精度可达 0.1 毫米;配备西班牙真空滚揉机,可自动匹配最佳腌制参数;丹麦杀菌线实现温度波动 ±0.5℃的精准控制。尤为关键的是,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定制的九大智能模块,实现原料投放、加工参数、质量检测全流程数据的自动采集,次品率从 5% 降至 1.2%,产能提升 2.5 倍,单车间年产能达到 7 万吨。
(二)屠宰环节:13 小时极速链路重塑行业标准屠宰线
投入 5 亿元进行智能化改造,引入 AI 证件识别系统,精准锁定每头生猪的养殖档案;分区智能温控系统使排酸效率提升 30%;国内首创的白条影像分级系统,借助 AI 算法在 0.1 秒内完成瘦肉率、背膘厚度检测,出肉率提高 2.3%。从生猪进厂到分割品上市,全程仅需 13 小时,较传统流程缩短 10 小时,每年节省人工成本 560 万元。
三、管理重构:数字化重塑企业 “神经中枢”
(一)可视化管理:使决策具备直观性与可操作性
生产现场的数字化大屏实时展示 300 + 关键指标,包括屠宰线 OEE(设备综合效率)、肉制品车间能耗数据、原料库存周转率等。管理者可通过飞书平台对分布在 18 个省份的 30 个加工基地进行远程监控,异常工单响应时间从 4 小时缩短至 30 分钟。2024 年汛期,漯河工厂借助实时水位监测系统提前 2 小时启动防洪预案,成功避免价值 800 万元的原料损失。
(二)信息化排产:运用算法化解 “牛鞭效应”
基于 300 万 + 历史订单数据训练的排产模型,能够精准预测区域市场需求波动,将原料采购误差控制在 5% 以内。2024 年中秋前夕,系统提前两周预警华北地区火腿需求激增,指导工厂增产 20%,同时避免南方区域过度备货,库存周转率提升 18%,生产成本降低 9%。
四、市场突破:数字化营销征服 Z 世代的策略
(一)产品创新:数据解析 “舌尖上的需求”
通过天猫、抖音等平台抓取 10 万 + 消费者评论,运用 AI 分析得出 “低盐低脂”“即食便利” 是年轻消费群体的核心诉求。2025 年,双汇推出鸡胸肉蛋白棒、低脂午餐肉等新品,上市 3 个月销售额突破 2 亿元。更为创新的是,与同仁堂合作开发 “古方今制” 功能性肉制品,运用数字化工艺保留中药材活性成分,开拓 “传统食养 + 现代科技” 的全新市场赛道。
(二)渠道变革:从 “人找货” 到 “货找人” 的转变
100 万 + 终端网点接入 “智店系统”,实时追踪货架陈列、促销效果,为经销商精准铺货提供数据支持;直播电商团队利用飞书多维表格管理 500 + 达人资源,2024 年双 11 期间,“工厂直播砍价” 活动吸引 300 万人次围观,电商渠道销量同比增长 72%。社区团购业务借助 LBS 定位系统,实现 3 公里半径内 “次日达”,覆盖全国 2000 万家庭。
五、未来展望:数字化定义肉类行业新标杆
(一)全链溯源:赋予每块肉 “数字身份证”
双汇产品的可追溯信息涵盖生猪养殖档案、屠宰分割数据、物流温控记录等,共计 128 项,消费者扫码即可获取产品 “出身履历”。2025 年投产的区块链溯源平台,将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的全链数据上链,为出口产品获取欧盟 “溯源认证” 奠定基础。
(二)全球化布局:借助数字技术克服 “水土不服”
依托万洲国际全球资源,双汇北美工厂引入中国研发的智能分拣系统,效率提升 40%;欧洲市场通过本地数据中台,精准调整香肠口味,2024 年德国市场销量增长 35%。未来,“中国技术 + 全球资源” 的数字化模式,有望助力双汇在东南亚、中东等市场复制成功经验。
结语:万宏伟的 “数字化理念”
双汇的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一场 “效率革命” 与 “价值重构” 的深度融合:生产端以智能设备取代传统经验主义,管理端通过数据中台消除信息壁垒,市场端运用数字技术捕捉消费趋势变化。当传统肉类加工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展现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增长韧性,更是中国制造业从 “规模驱动” 向 “科技驱动” 转型升级的生动体现。在万宏伟的战略规划中,双汇的终极目标是成为 “全球肉类行业的数字标杆”—— 这不仅需要持续的技术投入,更考验战略决策的定力与执行力。当屠宰车间的机械臂与直播间的流量密码相互呼应,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双汇的变革,更是整个传统产业拥抱数字时代的坚定决心。(数据来源:双汇发展财报、万洲国际公告、中国肉类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