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活羊价格周度复盘:南北分化加剧,区域价差突破 10 元 / 斤
1. 北方主产区:消费淡季下的价格承压与存栏调整
7 月 30 日,北方活羊市场呈现 “量稳价疲” 态势。内蒙古、河北等地育肥羊出栏价格集中于 12 - 14 元 / 斤区间。其中,内蒙古呼和浩特活羊大宗价格为 12 - 13 元 / 斤,较上月下降 0.5 元 / 斤,主要受终端消费疲软影响。据市场调研,农贸市场羊肉零售量下降 15%,因高温天气,家庭消费显著萎缩。河北石家庄、唐山等地价格在 13 - 14 元 / 斤,屠宰企业压价收购现象普遍,散养户出栏积极性降至年内低点。数据显示,40 公斤以下羔羊占比提升至 25%,这反映出养殖户被动缩短养殖周期。
2. 南方销区:旺季备货启动,优质羊源溢价显著
华南、华东地区活羊价格逆势上扬。广东佛山、中山活羊交易价格为 16 - 18 元 / 斤,环比上涨 1 元 / 斤,本地黑山羊、湖羊等优质品种价格突破 20 元 / 斤,主要原因是中秋前餐饮备货量激增。上海、江苏等地屠宰企业开工率提升至 60%,对 50 公斤以上膘情优良的肉羊加价 0.5 元 / 斤收购,推动山东济宁、菏泽育肥羊出栏价格涨至 15 - 16 元 / 斤,创下 7 月新高。西南地区(云南、四川)受旅游消费拉动,活羊价格为 14 - 15 元 / 斤,环比持平,但较去年同期上涨 8%。
二、四大核心因素驱动当前价格分化格局
1. 供需错配:南方 “缺好羊” 与北方 “卖羊难” 并存
从产能分布来看,区域失衡问题较为突出。依据农业农村部数据,预计到 2025 年北方肉羊存栏量占全国的 65%,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南方省份由于环保政策限制,养殖规模扩张受限,本地存栏量较去年下降 10%。以广东、福建为例,其 60% 的羊源依赖北方调运,长途运输本就存在困难,高温天气下运输损耗率更是高达 5%,每只羊运输成本增加 30 - 50 元,这些成本均被转嫁到价格中,进而推高了流通成本。
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在北方,家庭日常消费占据主导地位,但受猪肉低价替代影响(目前生猪均价 14 元 / 公斤),羊肉销量下滑明显。而在南方,潮汕羊肉火锅、烤全羊等餐饮场景火爆,对优质活羊的需求增长了 20%。这导致市场分化现象明显:低端羊在北方滞销,而高端羊在南方供不应求,市场供需两端难以有效匹配。
2. 成本高压:饲料涨、人工涨,养殖利润压缩至临界点
养殖成本的上升给养殖户带来较大压力。当前玉米现货价格已达 2.85 元 / 公斤、豆粕 3.29 元 / 公斤,青贮饲料处于短缺状态。在北方,育肥羊日均成本高达 15 元,按当前 13 元 / 斤的出栏价格计算,一只 50 公斤的肉羊净利润不足 100 元,较去年同期减少 70%。不少内蒙古养殖户表示,若价格持续低于 14 元 / 斤,将被迫淘汰 30% 的基础母羊,这无疑会加剧产能去化压力,使未来市场供应存在不确定性。
3. 政策与天气:进口限制 + 高温双重作用
政策和天气因素对活羊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海关总署对澳大利亚羊肉进口实施保障性关税,使得 7 月进口羊肉到岸价上涨 5%。这原本是国产羊替代的良好机遇,但北方持续的高温天气给肉羊养殖带来不利影响。肉羊采食量下降 10%,日增重减少 0.1 公斤,育肥周期延长 10 天,短期内供应紧张加剧。而南方台风 “莲花” 的到来,影响了物流运输,部分地区活羊到市量减少 20%,短期内支撑了价格上涨。
4. 品种溢价:特色肉羊受市场热捧
在品种方面,山东鲁西黑头羊、宁夏盐池滩羊等地理标志品种,凭借肉质细嫩、膻味低的优势,批发价较普通肉羊高 2 - 3 元 / 斤,订单量增长 30%,产区活羊价格也随之上涨。反观北方传统肉羊品种,由于品种改良滞后,即便产量有所增加,价格却难以提升,陷入 “量增价不增” 的困境。
三、后市展望:8 月迎价格修复窗口,两大区域或现反转机遇
1. 短期(8.1 - 8.15):北方止跌企稳,南方震荡上行
进入 8 月,北方市场有望迎来转机。随着学校开学、中秋备货启动,终端羊肉消费有望回升 10% - 15%。以 2023 年同期数据为参考,餐饮行业的羊肉采购量环比增长了 12%。预计内蒙古、河北等地活羊价格将小幅反弹 0.5 - 1 元 / 斤。建议养殖户把握时机,在 8 月上旬出栏,避免中秋前集中上市导致价格下跌。
在南方,广东、福建等地优质羊源短缺问题将进一步加剧,价格有望突破 18 元 / 斤。屠宰企业可能提前 20 天储备中秋货源,这对于山东、河南等地养殖户而言是良好机遇。建议优先出栏 50 公斤以上的育肥羊,对接南方加工企业,有望获得溢价。
2. 中期(8.16 - 9.10):全国均价或冲 15 元 / 斤,关注两大信号
展望中期,全国活羊均价有望冲击 15 元 / 斤。屠宰开工率和进口数据将成为关键指标。当周度开工率突破 65%(当前 58%),意味着消费旺季实质启动。2022 年中秋期间,羊肉分割品需求激增,羊排、羊腿等产品销量增长 25%,有力拉动了活羊价格。
进口数据同样值得关注。若 8 月羊肉进口量同比下降 15% 以上,国产活羊价格将获得有力支撑。在此情况下,北方市场有望补涨至 14 - 15 元 / 斤,养殖户有望迎来盈利修复期。
四、给产业链各环节的实操建议
1. 养殖户:精准出栏 + 降本双策略
短期策略:北方 50 公斤以上育肥羊建议在 8 月 10 日前出栏,此时市场需求开始回升,价格有望小幅上涨。而南方 30 公斤以下羔羊可延迟至中秋前出栏,凭借当地优质品种优势,在节日期间争取较高价格。
成本管控:推广 “秸秆发酵 + 酒糟替代” 技术,替代比例控制在 40% 以内,单羊月均饲料成本可降低 150 元左右。同时,积极申请农业农村部 “粮改饲” 补贴,储备全株玉米青贮,提前应对冬季饲料涨价。
2. 贸易商:构建 “南北梯度采购” 模型
北方收储:在内蒙古、河北等地建立活羊 “蓄水池”,以 12 - 13 元 / 斤的价格收购中低膘羊,集中育肥 20 天,待膘情达标后销往南方,每斤可赚取 2 - 3 元的育肥溢价。
南方对接:与广东潮汕牛肉火锅店、商超生鲜部门签订 “优质羊直供” 协议,提前锁定中秋前 40% 的高端羊肉需求,推动订单式养殖,减少市场波动风险。
3. 消费者:错峰选购 + 品种鉴别技巧
时间窗口:7 月 28 - 30 日是北方市场价格低点,消费者可囤货 5 - 7 天用量。8 月 15 日后南方价格或进入上涨通道,建议选择羊腿肉、羊蝎子等性价比高的部位。
品质鉴别:通过 “一看二摸三问” 选择优质羊肉。看毛色,光泽顺滑为佳;摸膘情,背部肌肉紧实为优;问品种,优先选择滩羊、湖羊等优质品种。高温期建议购买屠宰后 48 小时内的冷鲜羊肉,避免购买注水羊肉(按压渗水、无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