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产经·企业名企动态 → 文章内容

从 22 头猪到全球第一:牧原的产业报国之路 —— 解码秦英林的共富密码与行业担当


肉类食品网 http://www.meat360.cn 2025/7/30 10:49:05 关注:102 评论: 我要投稿

  一、助农富农:从田间到猪圈的全链条共富实践

  (一)基建赋能:促使工程队向 “正规军” 转变牧原自 22 头猪起步,在长达 22 年的猪舍建设进程中,成功培育出一支 “本土化工程铁军” 。通过开展标准化施工培训、实施资质认证以及给予订单扶持等举措,数千家本地工程队从原本的散兵游勇状态,逐步成长为具备甲级资质的专业公司。其业务范围覆盖全国 24 个省份,累计创造营收超过 200 亿元。河南内乡的王师傅表示:“跟随牧原发展,我们的设备历经 3 代更新,工人团队从最初的 10 人小队壮大为如今 200 人的公司,去年净利润突破 800 万元。”
  (二)灾年托底:以 90 亿收购芽麦彰显民生担当2023 年,河南遭遇 “烂场雨” 灾害,芽麦价格急剧下跌至每斤 3 毛钱。在此严峻形势下,牧原以每斤 1.1 元的保护价敞开收购,斥资 90 亿元收储 600 万吨芽麦,直接为全省农民减少损失 50 亿元。事实上,这并非牧原首次 “逆势而为” 。早在 2009 年,当时还是区域企业的牧原,就曾收购全县芽麦,采用 “企业 + 农户” 的风险共担模式,将 “灾年亏损” 转变为 “平价收购” 。
  (三)就业扶贫:助力农民转型为 “万元户工程师”
  在牧原的 30 万员工中,70% 来自农村地区。通过 “师徒制 + 技校培训” 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通农民成功转型为月薪过万的养殖工程师。湖北襄阳的养殖户李大姐核算收入后提到:“以往种地,年收入仅 3 万元,如今负责管理 3000 头猪,年薪达到 12 万元,并且享有五险一金。” 更为重要的是,牧原累计助力 37 万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其 “5 + 扶贫” 模式入选国务院精准扶贫典型案例,成为乡村振兴进程中的 “产业教科书” 。
  (四)循环惠农:实现粪肥到水肥的生态共赢
  牧原将粪污处理后转化为水肥,免费用于灌溉周边农田,并配备专业农艺师团队指导科学施肥。此举使每亩地化肥使用量减少 30%,粮食产量增加 15% 。河南南阳的试点数据表明,仅此一项每年就能帮助农民增收 20 亿元,同时使 200 万亩土地摆脱土壤板结问题。这种 “猪 - 沼 - 田” 循环模式,被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评为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全球优秀案例。
  (五)仔猪让利:构建千万头仔猪的 “价格保护网”
  2024 年,牧原推出 “400 元 / 头仔猪一口价” 模式,为中小养殖户提供了有力保障。若市场价低于 400 元,牧原将退还差价;对于采购量大的客户,还可享受额外折扣。2025 年上半年,牧原销售 900 万头仔猪,平均每头让利 120 元,直接向农民让利 10 亿元。秦英林在内部会议中强调:“企业多承担 1 元成本,农户就能减少 1 分风险,这是龙头企业应尽的责任。”
  二、创新驱动:从跟随者到全球养殖业 “破壁者”
  (一)育种突围:打破 “洋种猪” 垄断局面
  在行业普遍依赖进口种猪的背景下,牧原历经 15 年努力,成功建成国内唯一自主可控的育种体系。尽管原种猪性能与国际顶尖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但通过运用 AI 辅助育种、基因编辑等先进技术,其猪群 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达到 28 头,远超国内平均 22 头的水平。2024 年,牧原向行业输出种猪 120 万头,推动 “中国种” 逐步替代 “美系种” 。
  (二)疫病防控:智能化 “三防猪舍” 革新行业规则非洲猪瘟疫情爆发时,牧原率先构建由空气过滤猪舍、智能巡检机器人、天网监控系统组成的 “三防体系” ,将生猪成活率从 85% 提升至 92% 。这套价值 150 亿元的防控系统,不仅有效保障了自身养殖安全,还向全行业开放技术方案,带动河南、山东等主要产区疫病发生率降低 60% 。
  (三)粮食安全:提出低蛋白日粮的 “中国方案”
  针对豆粕依赖进口这一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牧原成功研发低蛋白日粮技术,将豆粕用量从 20% 降至 7.3% ,并无私公开配方。2024 年,牧原联合西湖大学开展生物合成氨基酸技术攻关,首条生产线实现赖氨酸量产,推动行业减少豆粕消耗 1200 万吨,相当于节约 800 万亩耕地。秦英林指出:“让猪以更少的饲料实现更好的生长,是保障 ‘中国肉盘子’ 的核心技术。”
  (四)智能化革命:引领养猪进入 “无人时代”
  在牧原的智能化猪场中,巡检机器人每天自动巡航 30 次,AI 摄像头实时监测猪只体温、背膘等生理指标,智能饲喂系统能够实现 “一头猪一个配方” 。这些先进技术使得单场万头猪仅需 3 人管理,效率相比传统模式提升 5 倍。中国养猪业的智能化水平由此反超欧美,成为全球唯一实现 “5G+AI” 全流程覆盖的产区。
  三、行业使命:从 “中国第一” 到 “全球引领” 的跨越

  (一)绿色转型:开创碳中和目标下的养殖新范式牧原投资 100 亿元建设沼气发电、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减排二氧化碳 529 万吨,相当于种植 2.8 亿棵冷杉;研发无供热猪舍,使冬季能耗降低 40% ;推进 “零豆粕养猪” 技术,从源头上减少氮排放。牧原的绿色实践,使养猪业从传统的 “污染大户” 转变为 “碳汇先锋” ,相关技术被纳入全球农业减排白皮书。
  (二)标准输出:改写全球养殖规则
  当欧美国家还在就 “猪舍福利标准” 展开讨论时,牧原已将智能化防控、种养循环等先进技术整合为 “中国方案” 输出到海外市场。2024 年,牧原与越南 BAF 达成战略合作,在东南亚地区复制 “牧原式” 猪场;参与制定全球首个《畜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推动中国养殖标准走向世界。
  (三)人才培育:打造养殖业的 “黄埔军校”
  牧原建立牧原商学院,累计培训 10 万养殖专业人才,向中小养殖场输送 3000 名技术骨干;与中国农科院共建智能养殖实验室,将一线实践经验转化为学术研究成果,累计获得专利 876 项,彻底改变了 “养猪无技术” 的传统观念。
  结语:一个企业家的 “共富辩证法”
  秦英林荣获 “优秀建设者” 称号,这本质上体现了企业与时代的相互成就。牧原将最初 22 头猪的创业梦想,发展成为年出栏 7000 万头的产业奇迹,同时将 “企业盈利” 与 “农民增收”“行业升级”“国家粮食安全” 紧密联系在一起,构建起命运共同体。从助农富农的 “输血式” 帮扶,到创新驱动的 “造血式” 赋能,牧原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真正的企业价值并非取决于规模大小,而是取决于其根基的深厚程度 —— 只有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才能成长为产业巨擘;只有秉持共富初心,才能收获时代的丰硕成果。这或许就是秦英林和牧原的终极使命:让每一位养殖户都能共享产业升级带来的红利,推动中国生猪养殖业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当养猪业融入智能化、绿色化、共享化的发展潮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崛起,更是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坚定有力的步伐。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牧原董事长秦英林获"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荣誉称号2025/7/30 22:05:58
2025南阳合成生物产业大会召开 | 牧原携手共建合成生物产业2025/7/16 9:21:27
千红制药携手牧原集团 CTH肠衣项目签约仪式成功举行2025/7/11 9:07:44
“猪茅”牧原:逆市增长,揭秘猪价低迷下的业绩奇迹2025/7/10 14:03:00
牧原赴港上市:奏响技术、战略与全球布局的三重乐章2025/7/9 22:16:41
“猪茅”牧原半年狂赚百亿,养猪界的“印钞机”如何炼成?2025/7/9 22:14:25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咨询热线:13520072067  电子邮箱:cvonet@126.com  客服QQ:1048637528 肉类食品网客服QQ 肉类食品网

肉类食品网主办
版权所有 肉类食品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15680号
公司名称:一米优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鑫隅三街11号院11号楼2层101-262 电话:010-65283357 1352007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