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茅”牧原:逆市增长,揭秘猪价低迷下的业绩奇迹
肉类食品网 http://www.meat360.cn 2025/7/10 14:03:00 关注:60 评论: 我要投稿
|
|
牧原神话:业绩预增,震撼市场
在生猪价格呈剧烈波动且持续走低的艰难行业背景下,牧原股份(002714.SZ)作为市值超两千亿、素有 “猪茅” 之称的企业,表现尤为突出。
2025 年 7 月 9 日晚间,牧原股份发布 2025 年半年度业绩预告,该消息在资本市场引发强烈反响。公告显示,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02 亿至 107 亿元,同比增长幅度高达 1129.97% 至 1190.26%,近乎十几倍的增长速度令人惊叹;扣非归母净利润预计在 106 亿元至 111 亿元之间,同比增长 882.95% 至 929.31%;基本每股收益从去年同期的 0.15 元 / 股跃升至 1.90 - 2.00 元 / 股 ,充分彰显上半年业绩的爆发式增长态势。如此优异的业绩表现,在低迷的生猪市场中引发广泛关注,吸引了投资者、行业专家以及媒体的高度聚焦。在市场对生猪行业前景普遍持谨慎态度的情况下,牧原股份以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也引发各界对其成功因素的深入探究。
猪价下行,牧原独树一帜
从当前生猪市场整体行情来看,牧原股份的业绩增长更显难能可贵。目前,生猪价格处于下行区间,根据牧原股份此前披露的销售简报,2025 年 1 - 2 月,商品猪价格为 14.76 元 / 公斤 ,到 6 月份降至 14.08 元 / 公斤 ,短短数月下降 0.68 元 / 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跌幅达 20.59%。在价格持续走低的趋势下,整个生猪养殖行业面临成本控制和经营压力,众多养殖户为维持运营而艰难应对。
牧原股份却打破行业常规,在价格下行阶段实现业绩逆势增长。销售数据显示,2025 年 1 至 6 月份,牧原股份生猪销售累计 3839.4 万头 ,较 2024 年同期的 3238.8 万头 ,同比增长 18.54%;上半年销售收入达到 708.68 亿元 ,较去年同期的 560.22 亿元 ,同比增长 26.5%。行业整体价格下行与牧原股份出栏量和销售收入双增长的强烈反差,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深入剖析牧原股份在艰难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具有重要的行业研究价值。
量价齐升,成本制胜
出栏量飙升,收入水涨船高
在牧原股份出色的业绩表现中,生猪出栏量的大幅增长是推动收入上升的关键因素。2025 年 1 至 6 月份,公司生猪销售累计 3839.4 万头 ,同比增长 18.54%。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牧原股份多年来在产能扩张和养殖技术提升方面的持续投入与努力。公司通过不断建设新的养殖场、优化养殖流程,实现产能稳步攀升,进而带动收入直接增长。随着出栏量增加,公司营业收入相应提升,如同商业规模扩张带来的效益增长,每一头出栏生猪均为公司收入增长做出贡献。
从数学模型角度分析,假设每头生猪平均售价为 x 元,2024 年上半年出栏量为 a 头,2025 年上半年出栏量为 b 头(b > a),则 2024 年上半年收入为 ax 元,2025 年上半年收入为 bx 元 。当售价 x 不变时,出栏量从 a 增长到 b,收入相应从 ax 增长到 bx 。以水果店为例,原本每天卖出 100 斤水果,每斤售价 10 元,日收入 1000 元;通过优化运营,每天能卖出 150 斤水果,日收入变为 1500 元 。出栏量增长对牧原股份收入提升的作用,与水果店销量增长对收入提升的原理一致,直观且显著。
成本大跳水,利润空间扩张
如果说出栏量增长是牧原股份业绩增长的 “加速器”,那么养殖成本下降则是其利润增长的核心驱动力。2024 年末,牧原股份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为 13 元 /kg ,目前已降至 12 - 12.1 元 /kg ,并计划年底进一步降至 11 元 /kg 。成本的显著下降,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如同在商业竞争中找到降低自身损耗的关键策略。
成本下降背后,是牧原股份在技术研发和管理模式方面的精心布局与持续投入。在技术研发上,公司持续投入资金,研发新的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控方法 。通过优化营养配方,提高生猪养殖效率,降低单位成本;在疫病防控方面,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大幅提高生猪存活率,减少疫病损失。在管理模式上,公司采用精细化管理策略,对养殖场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从饲料采购、储存到生猪养殖、出栏,实现精准管理,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和成本不必要增加。技术和管理的双重优化,推动养殖成本持续下降。
成本下降直接带来利润空间的扩张 。以每头生猪利润为例,假设每头生猪售价为 1000 元,2024 年养殖成本为 800 元,每头利润为 200 元 ;2025 年养殖成本下降到 700 元,每头利润变为 300 元 。在售价不变情况下,成本每下降 100 元,利润增加 100 元 。对于出栏量庞大的牧原股份而言,成本下降带来的利润增长效应十分显著。如同大河减少河道损耗,最终汇聚到下游的水量更多,牧原股份通过降低养殖成本,提升每头出栏生猪的利润,实现整体利润大幅增长。
行业透视,牧原优势几何
技术革新,引领成本革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技术革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牧原股份在生猪养殖各环节进行大胆创新,引领行业成本革命。
在基因育种领域,牧原股份采用先进的轮回二元育种体系 。通过持续自主选育建立育种核心群,使种猪在繁殖性能、生长速度、瘦肉率和胴体品质等方面表现卓越。优质种猪不仅提高生猪产量,还降低养殖成本 。例如,自主培育种猪料肉比仅为 2.55:1 ,相比行业平均的 2.9:1 ,每头猪可节省 50 元饲料成本 。按照牧原股份庞大出栏量计算,每年仅饲料成本就能节省 40 亿元 ,成效显著。优质种猪如同具备良好身体素质的运动员,在养殖过程中消耗更少资源,创造更高价值。
智能饲喂系统是牧原股份的重要技术亮点 。该系统依据猪群需求精准提供饲料和饮水,自动收集采食量、饮水量等信息,根据猪群生长曲线分析猪只健康状况,调整营养配方 。精准饲喂方式保证猪只最优采食量,避免饲料浪费 。据了解,智能饲喂系统使育肥料肉比降至 2.8 ,行业平均水平为 3.5 ,饲料转化效率提升 20% 。这意味着,生产同样重量猪肉,牧原股份使用饲料更少,成本更低。
低豆日粮技术的应用是牧原股份降低成本的关键举措 。传统生猪养殖中,豆粕是重要蛋白质来源,但价格波动大且资源有限 。牧原股份通过深入研究猪只营养需求,研发低豆日粮技术 。该技术在满足猪群营养需求的同时,将豆粕用量从行业平均的 14.5% 压缩至 7.3% ,每头猪饲料成本降低 50 元 。以牧原股份每年庞大出栏量计算,仅此一项可节省数十亿元成本 。这一技术创新如同烹饪中巧妙替换食材,既保证营养供给,又降低成本。
规模效应,构筑竞争壁垒
除技术革新外,牧原股份大规模养殖模式带来显著竞争优势,构筑起坚实的竞争壁垒。
在采购环节,牧原股份凭借庞大养殖规模,在与供应商谈判时拥有强大议价能力 。如同大型超市因采购量大获得更优惠价格,牧原股份在采购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材料以及疫苗、兽药等物资时,均能以更低价格成交 。例如,在饲料原料采购上,小麦采购价格始终比行业大宗价低 5% 以上 ,豆粕和玉米采购均价也具有明显优势 。采购成本降低直接转化为企业利润。
在管理方面,大规模养殖使牧原股份能够更好地应用先进管理模式和技术设备 。公司在每个养殖场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养殖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 。同时,大规模养殖便于实现标准化生产,从猪舍建设、猪只饲养到疫病防控,均有统一标准和流程 。这不仅提高生产效率,还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 。中小散户因规模较小,难以承担专业技术人员和先进设备成本,管理相对粗放,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成本较高。
通过对比可直观感受规模效应优势 。假设中小散户每年养殖 100 头生猪,购买疫苗时因采购量小,每支疫苗价格可能为 10 元 ,100 头猪疫苗成本为 1000 元 ;牧原股份每年养殖数百万头生猪,同样疫苗因采购量大,每支价格可能仅 8 元 ,养殖 100 头猪疫苗成本为 800 元 。在饲料采购、设备折旧等其他成本方面也存在类似情况 。规模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充分体现规模效应在成本控制方面的重要作用。
风险犹存,未来之路何方
市场波动,业绩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尽管牧原股份当前取得显著成绩,但生猪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企业未来业绩构成潜在威胁。
生猪市场价格大幅波动是行业系统性风险,牧原股份难以完全规避 。价格波动如难以预测的市场变数,可能对企业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牧原股份凭借出栏量增长和成本控制在价格下行环境中实现业绩增长,但这种情况难以长期持续 。未来若生猪市场价格大幅下滑,即使公司维持现有出栏量和成本控制水平,利润也将受到严重挤压 。价格下降导致每头生猪销售收入减少,而成本降低幅度通常难以弥补价格下降带来的损失。
从历史数据看,生猪价格波动周期明显 。在市场行情低谷期,许多养殖企业陷入亏损困境 。例如,2018 - 2019 年非洲猪瘟爆发期间,生猪价格先因疫情恐慌性抛售大幅下跌,后因生猪存栏量大幅减少急剧上涨 。这种剧烈价格波动使不少中小养殖企业资金链断裂,被迫退出市场 。作为行业龙头,牧原股份虽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但仍无法完全避免价格波动冲击 。价格下跌时,公司毛利率下降,净利润减少,对财务状况和市场估值产生不利影响。
疫病阴霾,时刻不容忽视
除市场价格波动外,动物疫病是养猪业面临的重大风险,对牧原股份发展构成潜在威胁。
在畜牧行业发展历程中,动物疫病一直是无法回避的重大挑战 。蓝耳病、猪瘟、呼吸道流行性腹泻、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等疫病一旦爆发,可能给养猪企业带来毁灭性打击 。疫病一方面导致生猪大量死亡,直接降低产量,影响市场供给 。例如,2018 - 2019 年非洲猪瘟肆虐我国养猪业,许多猪场生猪大量死亡,全国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 。据统计,当时我国生猪存栏量下降约 40% ,给行业带来巨大冲击 。另一方面,疫病影响消费者心理,导致市场对猪肉需求萎缩 。消费者对猪肉安全性产生担忧时,会减少购买,进一步压缩养猪企业利润空间。
为应对疫病风险,牧原股份采取一系列措施 。在智能装备方面,创新研发并普及使用新风过滤系统、独立通风系统、智能饲喂系统、智能环控系统等智能装备 。这些装备提升猪舍环境质量,降低疫病发生可能性,保障猪群健康 。在人员方面,公司拥有专业能力较强的兽医人才队伍,同时加强对业务人员生物安全培训,提高人员生物安全防控意识和能力 。在制度方面,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业务标准化流程和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制度 ,从车辆、人员、饲料等全环节进行管控,强化预警体系,降低疫病发生率。
尽管牧原股份在疫病防控方面做出诸多努力,但仍面临挑战 。疫病传播途径复杂,病毒不断变异,增加防控难度 。例如,非洲猪瘟病毒可通过野猪、蜱虫等多种媒介传播,且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 。一旦外部疫病形势严峻,公司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存在不确定性 。此外,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管理难度增加,确保每个养殖场严格执行防控措施成为持续关注的问题。
结语:牧原的行业启示
牧原股份在猪价低迷期业绩大增,是技术革新、规模效应以及精细化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公司为生猪养殖行业发展提供重要借鉴,对投资者和行业从业者具有启示意义。
对于投资者而言,牧原股份的成功案例表明,投资过程中应深入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而非仅关注市场短期波动 。具备强大技术实力、高效管理模式和成本控制能力的企业,在行业低谷期也可能实现逆势增长 。投资者应充分认识市场风险和行业风险,做好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 。通过分散投资降低因个别企业或行业波动带来的损失,确保投资组合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对于行业从业者,牧原股份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在技术创新方面,应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和应用先进养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无论是种猪育种、智能饲喂还是疫病防控,技术进步均能为企业带来显著竞争优势 。在成本控制上,从各个环节入手,优化管理流程,降低资源浪费 。学习牧原股份精细化管理策略,严格把控养殖过程细节,有效降低养殖成本 。此外,面对市场不确定性,企业应具备敏锐市场洞察力和灵活应变能力 ,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经营策略,适应市场变化。
展望未来,生猪市场仍充满挑战,但牧原股份凭借自身实力已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 。期待公司继续保持创新和进取精神,不断提升竞争力 。同时,希望整个生猪养殖行业在牧原股份等优秀企业引领下,实现技术升级和产业优化,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投资者和行业从业者需以更加理性和务实的态度,应对挑战,把握机遇。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