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速览:最新数据精准呈现
为您梳理了 7 月 10 日全国主要饲料原料价格详情,具体如下:
市场动态:价格涨跌驱动因素剖析
玉米、豆粕价格涨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主要涉及供应、需求以及政策等层面。
供应端:玉米产量与豆粕供应分别受种植与大豆压榨环节影响。若玉米主产区气候条件良好,产量增加,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将面临下行压力;反之,若遭遇自然灾害导致减产,供应减少,价格则会上涨。豆粕作为大豆压榨的主要产品,其供应与大豆进口量、压榨量密切相关。当大豆进口量上升、国内压榨企业开工率较高时,豆粕产量增加,价格可能下跌;反之,若进口受阻或压榨企业开工不足,豆粕供应减少,价格则易上涨。
需求端:养殖业的发展状况对饲料原料需求影响显著。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畜禽产品的需求增加,养殖业规模扩大,饲料需求旺盛,在供应不变的情况下会推动玉米、豆粕等原料需求上升,进而推动价格上涨。然而,若养殖业受到疫病等因素冲击,如大规模猪瘟疫情,养殖户减少养殖数量,饲料需求将大幅下降,玉米、豆粕价格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政策端:政府的农业扶持政策、进出口政策等对玉米和豆粕价格产生作用。例如,鼓励农民种植玉米的补贴政策,会刺激种植面积扩大,增加产量,从而影响市场供应和价格。在进出口政策方面,关税调整或配额管理会改变产品进口量,进而影响国内市场供应和价格。
影响解读:饲料价格波动对养殖成本的作用机制
饲料价格波动与养殖户成本直接相关。以生猪养殖为例,饲料成本通常占养殖总成本的 60%-70%。假设一头生猪从仔猪到出栏需消耗 500 公斤饲料,若饲料价格每公斤上涨 0.5 元,养殖一头生猪成本将增加 250 元。在生猪价格未同步上涨时,养殖户利润空间将被压缩,甚至可能出现亏损。
面对饲料价格波动,养殖户可采取多种应对策略:一是优化饲料配方,寻找价格相对较低的替代原料,如用小麦、高粱替代部分玉米,用菜粕、棉粕替代部分豆粕;二是加强养殖管理,提高饲料利用率,通过科学饲养方法、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做好疫病防控等措施,减少饲料浪费,降低单位养殖成本;三是有条件的养殖户可选择自种饲料原料,实现 “自给自足”,减少对外采购,降低饲料成本。
后市展望:饲料价格未来走势研判
玉米:7 月份中国玉米库存量总体继续下降,养殖及饲料生产需求端玉米及玉米替代原料月度消耗需求总量环比继续增长,但生猪月度综合养殖量继续下降将限制玉米消耗量增幅。总体而言,7 月份国内玉米及玉米替代产品合计供应总量依旧充足,但玉米供应逐步趋紧的态势将进一步凸显,供应端及需求端对价格的利多支撑依旧存在且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不过,部分地区新季小麦综合性价比高,进入饲用市场的数量有所增加,对玉米价格走势形成压力,储备企业轮出玉米、小麦及稻谷进入饲用市场,也会对玉米刚需存在阶段性冲击。北方玉米产区进入相对集中降雨阶段,既影响玉米交易,也提高玉米霉变几率。因此,7 月上半月产区及销区局部市场玉米价格存在阶段性回调整理的可能性,并带动全国均价偏弱,下半月再度上涨的几率将逐步上升,产区玉米月度均价出现趋势性回调的概率偏低,继续上涨的可能性更大,从更长远来看,7-9 月份期间玉米价格总体上涨的几率依旧偏高。
豆粕:因需求疲软、压榨利润偏低以及全球供应过剩,叠加邻池豆油期货继续暴跌及大豆产区天气条件整体有利也对大豆价格形成利空,CBOT 大豆期货收盘下跌,连续第三个交易日跌至近四年来的最低水平。美国大豆进入生长关键期,优良率止跌回升提振产量前景,飓风带来降雨降低干旱炒作预期,价格下行削弱成本端的支撑。国内正值进口大豆到港高峰,油厂开工率维持高位,豆粕产量较大但需求有限,库存继续攀升,供给压力较大,与外盘利空因素共同施压,豆粕价格将继续下挫。
面对未来饲料价格的不确定性,养殖户在制定养殖计划时,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安排养殖规模和饲料采购计划,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加强养殖管理等措施来降低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互动环节:观点交流与经验分享
关于 7 月 10 日全国饲料价格走势,欢迎各位从业者及相关人士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见解。若您在养殖过程中因饲料价格波动面临挑战,或有独特的应对策略,期待您的分享,共同为养殖行业的发展贡献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