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之后生猪市场行情波动频繁,生猪饲料价格暴涨,叠加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生猪产业链各环节都有较大冲击,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幅下降。
非洲猪瘟进入我国后,山东省规模化养猪场发展迅速,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品质要求的提高,生猪养殖行业正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伴随着规模化的普及、政策的引导,行业生产效率逐步提升,生猪行业会进入高速平稳发展阶段,但实际情况是最近这一个猪周期比以往的猪周期都要长,饲料成本下降的同时养猪利润也下降,养猪从业者为了生存,逐步从“资本内卷”转向“成本内卷”。这对生猪行业是极大的考验,如何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如何从中盈利成了生猪从业者最关注的问题。
聊城市茌平区为工业强区,交通便利,具有生猪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经济优势,依托工业基础雄厚的同时,该区近年来畜牧业保持稳健发展,2024年农业(农林牧渔)总产值69.68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22.186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1.8%。本文以聊城市茌平区生猪生产情况为例,收集该区2020-2024年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新生健仔猪数、生猪出栏、生猪养殖利润和生猪养殖结构等数据,对该区生猪养殖情况进行分析。
一、生猪监测村生产情况
截止2024年年底聊城市茌平区存在生猪养殖活动的村庄有277个,如表1所示,其中10个定点监测村养猪户数同比2020年减少56家,下降63.63%;生猪年末存栏量同比2020年减少2172头,下降72.86%;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2020年减少280头,下降76.92%;年出栏量同比2020年减少2207头,下降72.17%。2023年生猪年末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2022年分别下降74.48%和83.17%。
如表2所示,2023年定点监测村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最大跌幅出现在11月,跌幅分别达到54.63%和64.89%。
二、全区生猪生产情况
1、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变化
由表3可知,2020-2024年期间生猪存栏量上涨16.5%,能繁母猪存栏量上涨23.11%,出栏量上涨16.36%。
2、规模养殖场能繁母猪存栏变化
3、PSY
由表5可知,聊城市茌平区“PSY”从2020年的6.38,提升到2024年的18.18,最高值出现在2022年,“PSY”达到20.48。
4、生猪养殖市场情况变化
分析规模养殖场监测点市场情况,由表6可知,2020-2024年出售肥猪养殖成本均处于高位,最高点出现在2023年,为16.29元/公斤。
5、生猪价格变化
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肥猪价格经过长达16个月的爆发式增长后,养殖户信心大增,如图2、图3所示,2020年1月-10月自繁自养肥猪每头盈利平均超1000元。这一次猪周期内的多个小周期导致养殖场户收益大幅波动,其中亏损最严重的出现在2022年3月和2024年1月,每头肥猪亏损均超400元。2023年全年有10个月出现亏损,其中出售肥猪最低价出现在11月,平均13.7元/公斤,每头肥猪亏损超230元。2024年4月后有一个盈利小高峰,5个月后市场价格随即下降,2025年1月已临近亏损点。
6、生猪疫病损失情况
由表7可知,聊城市茌平区2023年生猪规模场无害化量达到4.892万头,为2020-2024年期间规模场无害化处理量最高的一年。
7、生猪规模养殖水平变化
生猪养殖规模化率为年出栏500头以上养殖场全年出栏量占全区生猪出栏总量的比值。比如,2020年农业部直连直报系统聊城市茌平区年报数据显示,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全年出栏生猪14.5074万头,全区年生猪出栏总量22.0126万头,该区生猪养殖规模化率为65.9%。由表8可知,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数量由2020年初的74家增加到2024年的122家,增幅64.8%;规模化率由2020年的65.9%提高到2024年的85.2%,增幅19.3%。
8、 生猪养殖结构变化
如表9、图4所示,2020-2024年期间,年出栏量≤50头的生猪散养户出栏量占比逐年下降,下降5.3%;散养户户数从973户降到241户,降幅达到75.2%。
年出栏量50-500头的生猪专业户出栏量占比逐年下降,下降14%;专业户户数从339户降到196户,下降42.2%。
年出栏量≥500头的规模养殖场出栏量占比逐年升高,提升19.3%;规模养殖场数量由74家增加到122家,增幅64.9%。
根据以上数据绘制柱状图如下:
由表10可知,专业户户数2021年有527家,同比2020年增长55%,为近五年最高值,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聊城市茌平区生猪养殖有一个长达16个月的盈利期,2020年1-10月自繁自养肥猪平均每头盈利超1000元,生猪散养户、专业户信心大增,积极进行补栏,扩大规模,部分散养户转为专业户,导致2021年专业户户数明显激增,后期肥猪市场价格回落,养殖户趋于理性,专业户户数逐年下降,2024年有196家,相比于2021年高峰期下降62.8%。
随着温氏集团、牧原和新希望等大集团的发展带动,养殖场户逐步转型升级,由表11可知,2024年底122家规模养殖场中,自繁自养养殖场31家,占比25.4%;合同猪养殖场91家,占比74.6%。
三、分析
1、生猪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分析
聊城市茌平区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政府对畜牧养殖支持力度高,环保、土地政策优化宽松,生猪养殖产业链(种猪场、养殖场、饲料加工厂、屠宰场及物流运输)逐步完善。2020-2024年畜牧部门联合养殖企业开展疫病防控培训累计1.8万人次,建有设计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大型生猪规模养殖场63家,饲料加工厂7家,生猪屠宰场1家。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每年在省畜牧兽医局官方网站发布生猪养殖预警信息及市场行情分析,及时将上级、本级预警信息转发到每位养殖户手中,帮助生猪从业者合理安排生产,规避风险。从政府、政策方面看当地比较适合生猪产业发展。
2、规模以下养殖情况分析
相对于整个区县,单个村落养殖量较小,规模场存出栏量的变化会稀释村内中小养殖户的真实情况,其中,规模以下养殖户受外部环境冲击最明显,最直接。受猪瘟疫病、市场行情、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及环保压力的综合影响,年出栏量≤500头的散养户、专业户或重新选址扩大规模发展规模化养殖,或逐步退出养殖行业。
3、规模化养殖情况分析
生猪养殖规模化率代表一个地区生猪养殖现代化的程度。作为鲁西北地区重要生猪供应基地,聊城市茌平区生猪外销比例达90.3%,这和当地交通便利、环保政策优化、玉米等饲料自给率高有关。政府部门引进温氏、牧原等大集团在当地落叶生根,有利的带动了周边生猪规模场的发展。该区畜禽养殖基数小,近五年以来种植业、养殖业发展迅速,规模化水平显著提高,2020-2024年玉米种植产量增加7.91万吨,达到54.25万吨;新增生猪规模养殖场48家,达到122家;生猪规模化水平达到85.2%。
当前聊城市茌平区规模场养殖以合同养殖模式(公司+农户)为主,温氏、牧原、新希望等集团同符合其条件的规模场签订合同,发放仔猪、饲料、兽药,规模场利用自有场地进行生猪育肥,育肥到一定重量后,集团回收肥猪,进入屠宰环节。这种模式使得大集团以较低的资本投入获得较高的盈利和现金流,养殖场缩短了以往从母猪到仔猪再到育肥的饲喂周期,并取得稳定收益,饲料、兽药厂商紧抱大集团合作稳定,形成可持续的多赢发展模式。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高说明聊城市茌平区抗风险能力强、机械化水平高、生产效率高。
4、周期性分析
我国南北方春节前有熏腊肉、灌腊肠存年货的习惯,春节前1-2个月市场猪肉需求会有明显提升,生猪价格相应有小幅上涨;春节后猪肉消费走低,需求减少,市场价格走低。通常,一个完整的“猪周期”时长跨度三至四年,但最近一个“猪周期”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至今持续了六年半之久还未结束。在这一“猪周期”内,聊城市茌平区生猪养殖业受猪瘟疫病、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呈现大起大落的小周期波动特征。
5、养殖成本分析
出售肥猪养殖成本受饲料价格、防疫费用等影响,首先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80%左右,近几年玉米、豆粕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波荡对饲料成本影响较大;其次猪瘟疫病的常态化防控提高了养殖成本,2018年后猪瘟疫病导致生猪死亡率上升,捕杀、疫苗和消毒成本相继增加。非洲猪瘟、蓝耳病、口蹄疫等猪瘟疫病的致死率和传播速度不同,对养殖从业者的影响不同,非洲猪瘟的致死率高达80%-100%,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蓝耳病、口蹄疫虽然致死率相对较低,但会影响生猪的生长速度和繁殖性能,间接增加养殖成本。2020-2024年养殖成本均处于高位,2023年玉米等饲料的价格下行并不能平衡防疫费用带来的成本增加,人工成本逐年递增,生猪养殖高成本呈常态化发展。
6、能繁母猪存栏量与生猪市场行情关系分析
聊城市茌平区2021年引进温氏集团、牧原集团建立种猪场,大集团的管理精细、疫病防控技术先进、品种改良效果好,显著提升了本地“PSY”指数。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是判断猪价的重要先行指标,从能繁母猪配种到商品猪出栏需要10-11个月,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决定约一年后的生猪供应量,影响10个月后的肥猪市场价。据农业农村部直连直报系统生猪监测数据显示,聊城市茌平区2022年10月规模场能繁母猪存栏1.4万头,肥猪市场价连续10个月处于下跌形式,长时间的亏损及猪瘟疫病,使得大量养殖场户失去信心,纷纷抛售母猪,能繁母猪存栏量加速下滑,截止2023年7月聊城市茌平区规模场能繁母猪下降到0.8966万头,短短10个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下降36.4%。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小拐点支撑十个月后的2024年4-10月肥猪市场出现了至少5个月的小爬坡。从2024年6-12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上升情况及2024年新生仔猪的数量可以得知,2025年生猪市场供应充足,肥猪市场价格预计是动荡态势,整体行情不如2024年。
7、生猪养殖发展趋势分析
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是关乎群众生活、物价稳定、农民增收的大事,可以说猪价的一头连着消费者的“幸福感”,一头连着生产者的“获得感”。近几年生猪市场行情波动频繁,对生猪产业链各环节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养殖成本和猪瘟疫病的不确定性,让养殖场户生产积极性受挫,特别是中小生猪养殖户受市场、猪瘟疫病和环保治理的影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精细化养殖模式必将成为下一步生猪行业新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精准投喂饲料、自动监测生猪健康状况减少疫病发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将生猪养殖各阶段(母猪、新生仔猪、断奶仔猪、架子猪、二育中大猪)逐步细分,精细化饲养管理可以更高的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综上所述,生猪的周期性规律仍然存在,生猪养殖有一定的风险,养殖场户要理性看待市场行情,顺势出栏,不要盲目压栏,保证养殖收益“落袋为安”,做好防疫措施,减少病死率就是降低成本。同时借助网络大数据、AI等工具分析当地生猪养殖存量趋势,结合当地政府发布的预警信息,规避风险。
(聊城市茌平区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 杜龙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