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内卷”困局:8000万头出栏背后的危与机
肉类食品网 http://www.meat360.cn 2025/7/11 8:34:36 关注:90 评论: 我要投稿
|
|
8000 万头出栏,行业现状剖析
近日,12 家上市猪企上半年出栏数据陆续披露,合计出栏量已突破 8000 万头。此数据在养猪行业引发广泛关注,养猪行业竞争本就激烈,随着这一庞大出栏量的公布,市场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
在这 12 家上市猪企中,头部企业表现尤为突出。牧原股份以 3839 万头的出栏量独占鳌头,稳居首位,充分彰显其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温氏股份和新希望分别出栏 1793 万头和 844.93 万头,位列第二和第三。这三家企业的出栏总数占比近 80%,凸显出养猪行业较高的集中度,强者恒强的市场格局愈发显著。
然而,并非所有猪企在此次出栏竞赛中都能达成理想成绩。部分企业因多种因素,出栏进度滞后,面临较大压力。以傲农生物为例,上半年已出栏 78.33 万头,完成进度仅 31.33%,出栏量下滑明显,同比下滑 43%。此前,傲农生物因快速扩张养猪业务,在猪周期下行阶段连续三年亏损,并于 2024 年被债权人申请重整。尽管 2024 年 12 月宣布重整计划执行完毕,但长期重整过程对其产能造成严重影响,致使出栏量大幅下降。
京基智农已出栏 106.21 万头,完成进度为 42.48%;天康生物已出栏 152.82 万头,完成进度为 43.66%。这些企业出栏进度滞后,表明其可能在调整出栏节奏以应对市场变化,或者在猪周期压力下不得不收缩战线,削减产能。
从市场价格角度来看,上半年猪价走势犹如起伏不定的波动曲线。仅在 6 月下旬出现短暂拉涨行情,其余时段大多处于震荡下行状态。据中国养猪网数据显示,6 月生猪价格(外三元)先降后升,月初价格进入下行通道,月中一度跌破 14 元 / 公斤,不仅创下年内新低(13.96 元 / 公斤),更刷新逾 16 个月低点,尽管当月最后一周猪价有所反弹,但月度均价仍为年内最低。
这种价格低迷态势,无疑给猪企盈利带来严峻挑战。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大部分养猪企业在此价格环境下仍能保持盈利。据卓创监测,截至 7 月 4 日,全国自繁自养头均盈利 244.95 元,仔猪育肥头均盈利 273.27 元。这份 “价低利存” 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成本下降这一关键因素。
出栏进度分化,企业目标博弈
在这 12 家上市猪企中,4 家完成率超 50% 的企业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全年目标,展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其中,牧原股份截至 6 月份,已出栏生猪 3839 万头,而其年度出栏目标为 7200 万 - 7800 万头(中值 7500 万头),这意味着牧原下半年还将出栏生猪商品猪约 3661 万头,当前完成进度为 51.19%。依此进度,牧原极有可能完成甚至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持续巩固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温氏股份已出栏 1793 万头,其年度出栏目标为 3300 万 - 3500 万头(中值 3400 万头),下半年还需出栏约 1607 万头生猪,当前完成进度为 52.7%。温氏凭借其成熟养殖模式和广泛市场布局,有望在下半年顺利完成目标,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新希望已出栏 844.93 万头,年度目标为 1700 万头以上,下半年还需要出栏生猪约 855 万头,当前完成进度约 49.7%,接近 50% 的关键节点 。新希望在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上不断创新,通过优化养殖流程、加强疫病防控等举措,为下半年的出栏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唐人神已出栏 279.34 万头,年度目标为 500 万头,当前完成进度 55.87%,完成率较高 。唐人神在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其产品受到消费者广泛认可,为其出栏目标的完成奠定坚实市场基础。
然而,剩余 8 家的进度滞后,表明它们面临诸多挑战,可能在调整出栏节奏以适应市场变化,或者在猪周期压力下不得不收缩战线,减少产能 。其中,傲农生物上半年已出栏 78.33 万头、完成进度仅 31.33%,是出栏进度最滞后的企业之一。此前,傲农生物因快速扩张养猪业务,在猪周期下行阶段连续三年亏损,并于 2024 年被债权人申请重整。尽管 2024 年 12 月宣布重整计划执行完毕,但长期的重整过程对其产能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出栏量大幅下降。
京基智农已出栏 106.21 万头、完成进度为 42.48%,天康生物已出栏 152.82 万头、完成进度为 43.66%。这两家企业可能因市场策略调整、养殖成本上升等原因,导致出栏进度滞后。它们需在下半年加快出栏节奏,优化生产流程,以提高出栏量,完成年度目标。
金新农已出栏 109.13 万头,完成进度为 48.51%;神农集团已出栏 143.93 万头,完成进度为 48.07%。这两家企业虽然出栏进度未达 50%,但也在 48% 以上,仍有机会在下半年迎头赶上。它们可通过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出栏时间,提高养殖效益。
总体而言,2025 年上半年猪价行情欠佳,在巨大经营压力下,出栏目标完成进度能有效反映一家企业当下经营状况。完成率超 50% 的企业,在经营策略、成本控制、市场拓展等方面表现优异;而出栏进度滞后的企业,则需反思自身问题,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下半年挑战 。
价低利存背后,内卷隐患浮现
从猪价走势分析,上半年仅 6 月下旬出现短暂猪价拉涨,其余时间大多呈震荡下行态势 。据中国养猪网数据显示,6 月生猪价格(外三元)先降后升,月初价格进入下行通道,月中一度跌破 14 元 / 公斤,不仅创下年内新低(13.96 元 / 公斤),更刷新逾 16 个月低点,尽管当月最后一周猪价有所反弹,月度均价仍创下年内新低。
但值得关注的是,养猪企业大部分仍保持盈利。据卓创监测,截至 7 月 4 日,全国自繁自养头均盈利 244.95 元,仔猪育肥头均盈利 273.27 元。而这份 “价低利存” 的业绩,完全依赖成本下降支撑。
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上半年同比下降,叠加养殖效率提升,使头部企业的完全成本较去年下降 1 - 1.5 元 / 公斤,从而实现 “淡季不亏” 的局面 。以牧原股份为例,上半年出栏量同比显著增长,叠加养殖成本从年初的 13.1 元 / 公斤降至 6 月的 12.1 元 / 公斤以下,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尽管 6 月猪价环比下跌 15%-20% ,但凭借规模优势和成本控制,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达 105 亿 - 110 亿元。
然而,备受关注的是,由于大部分企业在猪周期底部都能保持不亏,间接导致 “内卷加剧”。既然存在盈利空间,扩产动力就难以减弱 。一些企业为追求更高利润,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增加生猪存栏量。这种盲目扩产行为,不仅导致市场供过于求状况愈发严重,也使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国家密集释放信号指导企业减产,以引导行业回归高质量竞争轨道。相关部门多次召开会议,强调要合理控制生猪产能,避免过度扩张。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
反内卷行动,成效几何
据一线信息反馈,标猪存栏相对平衡,但中大猪存栏偏多 。这意味着前期压栏的生猪仍在市场流通,随时可能对价格产生冲击 。在市场供需关系中,中大猪存栏量增加会导致市场供应过剩,进而压低猪价。一旦猪价下跌,养殖户利润空间将被压缩,甚至可能面临亏损风险。
二次育肥虽未再现此前大规模炒作情形,但仍有零星存在,只是规模已大幅收缩。这既是企业响应 “控二育” 政策的结果,也是养殖户对市场风险的谨慎回避 。此前,二次育肥曾在市场引发热潮,部分养殖户为追求更高利润,大量进行二次育肥,导致市场上生猪供应量短期内大幅增加,猪价出现剧烈波动。如今,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风险双重作用下,二次育肥规模得到有效控制。
实际上,养猪业更关键的矛盾在于母猪端,不过当下也有部分企业响应号召去化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量直接影响未来生猪供应量,是养猪业的核心因素之一。一些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减少能繁母猪存栏量,以调整产能结构,适应市场需求。
尽管牧原等企业已开始调减能繁母猪,但行业整体去化进度未达预期 。例如牧原股份上半年出栏量虽已完成超 50% 的年度目标,但却主动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其 Q2 末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少 5.4 万头至 343 万头,已连续两个季度调减 。这显示出牧原 “控产能、提质量” 的发展策略取得一定成效 。通过调减能繁母猪存栏,牧原能够更好地控制生猪产能,避免市场供过于求情况发生。同时,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提高生猪质量上,有助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但需注意的是,行业内仍存在 “逆向增产” 现象,导致能繁母猪存栏始终在 4000 万头以上高位徘徊 。这种 “去化缓慢 + 规模扩张” 的并行状态,使市场供应的 “堰塞湖” 难以消退,也为 “内卷” 提供持续存在的土壤。你不扩产,自有他人扩产;你降体重出栏,别人可能压栏增重,竞争始终在动态博弈中升级 。一些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不顾市场供需关系,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增加能繁母猪存栏量。这种行为不仅加剧市场竞争,也使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卓创资讯监测显示,200 余家样本养殖企业 7 月生猪出栏计划环比增加 0.73% 。这个看似微小的增幅,却直接反映出行业 “内卷依旧” 的态势 。尽管国家和企业都在采取措施控制产能,但仍有部分企业在增加出栏量,这表明行业内竞争依然激烈,“内卷” 现象尚未得到根本缓解。
高质竞争,破局之道
在当前养猪行业激烈竞争环境下,“反内卷” 的关键或许并非单纯 “控量”,而是加速 “提质” 。国家倡导的 “减母猪、控二育、降体重”,本质是引导行业从 “拼规模” 转向 “拼效率” 。当所有企业都能在成本控制、疫病防控、肉质提升上形成差异化优势,而非单纯靠扩产压价,稳定的市场环境将逐步形成。
头部企业已开始积极探索转型之路,展现出敏锐市场洞察力和果断决策力。牧原股份连续调减能繁母猪,通过精准控制产能,优化养殖结构,提高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温氏股份大力推进 “降本增效” 工程,从饲料采购、养殖管理、疫病防控等各个环节入手,全面降低成本,提高养殖效益。通过优化饲料配方,降低饲料成本;加强养殖管理,提高生猪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强化疫病防控,减少疫病损失,温氏股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新希望聚焦 “聚落式养殖”,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实现养殖效率大幅提升 。在聚落式养殖模式下,新希望将种猪场、育肥场、饲料厂等相关产业集中布局,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通过统一的饲料供应、疫病防控和技术服务,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质量和效率。
这些举措已彰显出头部企业的转型思路,也为整个行业发展指明方向。对行业而言,8000 万头的出栏量不是终点,7 月的增量也并非不可控因素 。真正的考验在于:当成本红利消退、猪价进入下行周期时,谁能凭借硬实力穿越周期,谁又会在内卷中被淘汰 。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只有那些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注重成本控制、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的企业,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