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饲料饲料资讯 → 文章内容

从40艘货轮大豆采购看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大布局


肉类食品网 http://www.meat360.cn 2025/4/25 6:56:14 关注:56 评论: 我要投稿

  40 艘货轮大豆采购:不止于一笔商业交易
  近期,一则消息在粮食贸易领域引发广泛关注:中国进口商自巴西集中采购至少 40 艘货轮、总计 240 万吨大豆,预计于 5 月至 7 月装船出货,采购量约占中国月均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一。此并非一次普通的商业采购行为,在中美贸易摩擦以及全球粮食供应链重塑的宏观背景下,其更似投入湖面的石子,引发了一系列深入的战略思考。
  大豆,虽看似为一种普通农作物,但在中国的粮食安全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不仅是食用油的主要原料来源,更是养殖业的关键支撑,豆粕作为畜禽饲料蛋白的主要提供者,维系着整个肉类供应体系。据统计,2024 年,中国大豆消耗量约达 1.17 亿吨,其中超过 85% 依赖进口。如此高的对外依存度,使得大豆供应安全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议题。
  中美贸易摩擦下的大豆贸易格局变动
  追溯至 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正式拉开帷幕,大豆随即被推至这场贸易博弈的前沿。此前,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占据重要份额,2017 年,中国从美国进口 3285 万吨大豆,占全部进口量的 34%,是美国大豆最大的海外买家。然而,随着贸易摩擦升级,双方互加关税,美国大豆的进口成本大幅攀升。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后,美豆进口成本较巴西大豆价差一度扩大至 500 元 / 吨以上,致使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优势丧失殆尽。
  市场对价格变化极为敏感,中国对美豆的进口量急剧下滑。至 2024 年,进口量降至 2213 万吨,市场份额缩至 22%。这一数据背后,反映的是中国大豆进口格局的深刻变革。曾经在港口等待卸货的美国大豆货轮数量大幅减少,而来自巴西的货轮则日益增多。中国大豆进口对美国的依赖度显著降低,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已发生根本性转变。
  面对美国大豆市场份额的下降,巴西大豆迅速崛起,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2024 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的金额占大豆进口总金额的 69.16%。巴西大豆不仅在价格上具备优势,在正常贸易环境下,其到岸价较美豆低 5%-10%,且在品质上亦略胜一筹,蛋白含量平均达 47%,含油量良好,更契合中国饲料加工的需求。
  在这场由贸易摩擦引发的大豆格局变动中,中国并未被动应对,而是积极采取行动,开启了大豆进口多元化与技术革新的战略举措,这不仅是应对当下贸易困境的现实选择,更是着眼于国家粮食安全长远战略的布局。
  巴西大豆的崛起及其面临的挑战
  巴西大豆的优势
  在大豆进口格局的变革中,巴西大豆成为最大受益者,其在中国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并非偶然,背后存在诸多深层次因素。
  从产量角度看,巴西堪称大豆生产的 “超级工厂”。据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预计,巴西 2024/25 年度大豆产量将达到 1.68 亿吨,2024 年巴西大豆出口潜力高达 1.1 亿吨,远超同期美国大豆的供应能力。巴西拥有广袤的土地资源,适宜大豆种植的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加之先进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大豆单产稳步提升。例如,在巴西的马托格罗索州,大豆种植面积广阔,采用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并配合科学的灌溉、施肥技术,大豆产量屡创新高。
  在价格方面,巴西大豆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在正常贸易环境下,其到岸价较美豆低 5%-10%。巴西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大规模种植形成的规模经济进一步降低了单位生产成本。此外,巴西政府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信贷便利等,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豆的种植和出口成本。
  就品质而言,巴西大豆表现出色,堪称 “优等生”。其蛋白含量平均达到 47%,含油量也相当可观,这样的品质在全球大豆市场中处于上乘水平,能够更好地满足中国饲料加工对高蛋白原料的需求。以巴西帕拉纳州的大豆为例,收割完成后,超 90% 品质优良,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
  巴西供应链存在的短板
  然而,巴西大豆供应链并非完美无缺,存在明显短板。首先是内陆运输问题,巴西内陆运输过度依赖未铺装公路,这犹如现代化的高速列车行驶在古老的铁轨上,难以充分发挥运输效率。物流成本占比高达 25%,而美国仅为 8%。每逢雨季,道路泥泞,运输受阻,大豆从产地运往港口的时间和成本都会大幅增加,给大豆出口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其次,由于巴西地处南半球,与北半球的种植季节互补,这就导致若中国过度依赖巴西大豆,在一季度与四季度可能会面临供应空窗期。这如同接力赛中交接棒的时间出现空隙,可能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在该时间段内,若缺乏其他稳定的供应渠道,国内大豆价格可能出现波动,进而影响下游饲料、养殖等产业的成本和效益。
  中国多元化进口体系的构建
  鉴于巴西大豆供应链的短板以及粮食安全的战略考量,中国深刻认识到不能过度依赖单一供应源,于是迅速展开了覆盖全球的多元进口体系构建行动。
  中国积极与乌克兰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中欧班列宛如横跨亚欧大陆的钢铁巨龙,将乌克兰至中国的运输周期成功压缩至 20 天,使得乌克兰的玉米、豌豆等农产品能够快速、高效地运抵中国。乌克兰素有 “欧洲粮仓” 之称,其肥沃的土地孕育出高品质的农作物。自合作以来,大量优质玉米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的饲料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选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单一来源玉米的依赖。
  阿根廷也是中国重要的合作对象。阿根廷凭借其强大的大豆压榨产能,另辟蹊径,向中国出口豆粕等深加工产品。这一策略从源头绕开了对美豆的依赖,丰富了中国大豆制品的进口渠道。例如,阿根廷的豆粕以其稳定的质量和合理的价格,在中国市场上受到饲料企业的广泛欢迎,为中国的养殖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除拓展新的合作国家外,中国还高度重视保障现有供应渠道的稳定。因此,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巴西桑托斯港等物流枢纽建设。桑托斯港堪称巴西大豆出口的 “咽喉要道”,中国企业的参与使其年货运能力大幅提升至 1400 万吨。在建设过程中,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设备,优化港口装卸流程,使大豆的运输更加高效、快捷,进一步保障了巴西大豆供应的稳定性。
  通过与多国建立长期采购机制以及参与物流枢纽建设,中国正在逐步构建一个覆盖南美、东欧、中亚乃至非洲的多元进口体系。该体系犹如一张紧密的安全网,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农业外循环的韧性与稳定性,使中国在全球粮食市场的复杂多变中,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和抗风险能力。
  国内农业供给优化行动
  在构建多元进口体系的同时,中国农业体系内部也同步推进供给优化行动,这如同武林高手不仅修炼 “外功”,更注重 “内功” 的提升。
  大豆振兴计划取得的成果
  “大豆振兴计划” 是提升 “内功” 的关键举措。自实施以来,该计划对国内大豆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十年前,国产大豆产量仅为 1200 万吨,而到 2022 年后,这一数字已增至 2000 万吨以上,自给率提升至 18%。这背后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扶持、农民的辛勤付出以及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
  在品种培育方面,北大荒集团尾山农场引入的 “龙垦 3092” 高蛋白品种表现突出。其亩产达 569 斤,蛋白含量达 40%。这样的高产高蛋白品种,不仅提高了大豆的产量,还提升了大豆的品质,增强了国产大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尾山农场,大片的 “龙垦 3092” 大豆茁壮成长,收获季节,饱满的豆荚挂满枝头,农民们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玉米种植领域的变革
  玉米种植领域同样发生着深刻变革。全国转基因玉米试点种植面积已突破 1000 万亩,且这一数字仍在持续增长。转基因玉米在抗虫、抗除草剂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效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此外,转基因玉米的单产提升 10%-15%,意味着在相同的土地面积上能够收获更多的玉米。随着转基因玉米商业化落地进程的加速,其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未来有望进一步降低对高成本进口玉米的依赖。在河北的一些试点种植区域,农户们发现种植转基因玉米后,田间管理更为轻松,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升,对未来的玉米种植充满信心。
  企业在大豆、玉米减量替代中的实践
  低蛋白配方研究
  在大豆、玉米减量替代的趋势下,国内养殖企业积极投入低蛋白配方的研究工作。低蛋白配方是基于对动物氨基酸需求和饲料原料氨基酸供给的科学认知,通过添加晶体合成氨基酸,精准满足动物对氨基酸的需求,从而降低饲料中粗蛋白的水平。
  许多大型养殖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组建专业科研团队。新希望集团的科研团队深入研究不同畜禽品种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氨基酸需求,通过大量养殖试验,不断优化低蛋白配方。在生猪养殖方面,研究发现将育肥猪日粮中蛋白水平降低 3 个百分点,同时补充适量的必需氨基酸,不仅不会影响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平均日增重反而提高了 7.9%,日粮成本降低了 0.1 元 /kg,猪只增重成本降低 0.3 元 /kg,每头猪获得的利润可增加 17.4 元。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减少了对豆粕等高蛋白原料的依赖,降低了生产成本。
  牧原集团同样积极参与低蛋白配方的研究,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对饲料原料进行深度加工,提高原料利用率。同时,通过智能化的养殖管理系统,实时监测猪只的生长状况和营养摄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低蛋白配方。在母猪养殖中,采用低蛋白日粮,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窝增重和泌乳量,同时降低了猪舍氨气浓度,改善了养殖环境。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低蛋白配方的研究,行业内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技术体系。从原料的选择、氨基酸的配比,到加工工艺的优化,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反复试验和验证。这不仅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还为整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型蛋白源产业化
  除低蛋白配方研究外,新型蛋白源的产业化也在积极推进,成为大豆、玉米减量替代的重要力量。昆虫蛋白、单细胞蛋白、乙醇梭菌蛋白等新型蛋白源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昆虫蛋白,如黑水虻蛋白、黄粉虫蛋白等,以其高蛋白、高脂肪、氨基酸相对平衡等特点,在新型蛋白源中表现突出。黑水虻幼虫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含量高达 42%。而且,黑水虻养殖成本低,繁殖速度快,还能以餐厨垃圾、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为食,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一些企业已开始规模化养殖黑水虻,并将其加工成昆虫蛋白饲料。在广东,一家企业建立了大规模的黑水虻养殖基地,利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实现了黑水虻的自动化养殖。其生产的昆虫蛋白饲料在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中得到广泛应用,效果显著。
  单细胞蛋白,如荚膜甲基球菌蛋白,也是备受关注的新型蛋白源。荚膜甲基球菌蛋白是以荚膜甲基球菌为发酵菌种,通过有氧发酵等工艺制得的单细胞蛋白。其含有丰富的核苷酸、细菌细胞壁、细菌代谢产物、小肽、水溶性蛋白等功能性成分,具有消化吸收率高、营养价值高、环境友好、健康、生产速度快、生产占地面积小、不受外界环境限制等优势。2024 年 1 月,荚膜甲基球菌蛋白被批准为新饲料,为其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投身于荚膜甲基球菌蛋白的研发和生产,预计未来几年其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
  乙醇梭菌蛋白同样展现出巨大潜力。它是利用乙醇梭菌发酵生产的一种新型蛋白源,具有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环保等优点。一些企业已成功实现乙醇梭菌蛋白的产业化生产,并将其应用于饲料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乙醇梭菌蛋白有望在未来的饲料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政策与技术的共同推动下,这些新型蛋白源的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新型蛋白源的推广应用。科研机构也在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新型蛋白源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型蛋白源将在饲料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削弱传统豆粕的主导地位,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构建 “以我为主,多元互补” 的粮食安全新格局这场大豆、玉米进口的变革,是中国在复杂国际形势下主动作为、积极应对的具体体现。通过进口多元化与技术革新的 “双轮驱动”,中国在保障粮食安全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不再依赖单一国家的大豆、玉米供应,而是与全球多个国家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构建起庞大而稳固的粮食供应网络。这不仅降低了因贸易摩擦、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的供应中断风险,还增强了中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如同在国际贸易舞台上,中国从被动参与者转变为主动引领者,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和国际市场形势,灵活调整进口策略,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与安全。
  在国内,通过 “大豆振兴计划”、转基因玉米试点种植等一系列政策和技术措施,提高了国内大豆、玉米的产量和自给率,增强了国内粮食生产的能力。同时,企业在大豆、玉米减量替代方面的积极实践,不仅降低了对进口原料的依赖,还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这一系列举措,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大厦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使其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更加稳固。
  中国在大豆、玉米进口变革中的努力,目标并非仅仅是 “去美国化”,而是构建一个 “以我为主,多元互补” 的粮食安全新格局。在这个新格局下,中国能够更好地掌控自身的粮食命运,实现真正的农业自主与战略安全。这对于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具有深远意义,也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发改委:粮食安全“不依赖美国”,不进口美国粮油也能保证国内供应2025/4/30 9:10:38
中国如何重塑粮食供应链格局2025/4/25 7:40:22
我国粮食生产开局良好 面积稳中有增2025/4/22 19:07:22
中美粮食贸易战:谁在悬崖边缘?2025/4/8 10:59:33
国家持续加强粮食和大豆政策支持力度2025/3/17 19:09:13
对美加征粮食关税,中国粮市稳如泰山?2025/3/15 7:27:26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咨询热线:13520072067  电子邮箱:cvonet@126.com  客服QQ:1048637528 肉类食品网客服QQ 肉类食品网

肉类食品网主办
版权所有 肉类食品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15680号
公司名称:一米优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鑫隅三街11号院11号楼2层101-262 电话:010-65283357 1352007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