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管理频道
养殖管理  畜禽资源  免疫防疫  疫病防治  疫病警报  饲料  兽药  
当前位置:首页饲料饲料资讯 → 文章内容

中国如何重塑粮食供应链格局


肉类食品网 http://www.meat360.cn 2025/4/25 7:40:22 关注:353 评论: 我要投稿

  海关亮剑,封堵 “洗产地” 漏洞
  在全球贸易复杂格局中,大豆贸易 “洗产地” 问题严重威胁市场公平与稳定。为从根源上遏制这一不正当行为,中国海关展现出坚定决心与强大行动力,联合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大豆供应国,构建全球首个区块链溯源平台,此创举在大豆贸易领域构建起严密的数据监管体系。
  每一批进口大豆从种植源头到远洋运输全程数据,均被完整纳入该 “数字档案”。种植地精确的 GPS 坐标,如同大豆的 “出生标识” 被详细记录;收割时间作为大豆的 “关键生长节点”,准确无误地上传;运输船舶轨迹则像大豆的 “行程记录”,实现实时更新。这些关键信息紧密关联,构建起大豆精准的身份识别体系。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平台运用 “蛋白质光谱密码” 和 “土壤同位素特征” 两大前沿技术,赋予海关精准识别大豆 “基因” 的能力。美国中西部大豆因当地独特土壤特性,蛋白质含量普遍高于 35.1%,而南美大豆通常低于 34%,这仅 0.7% 的细微差异成为算法识别的核心参数。在实际监管中,这些技术成效显著。2025 年 4 月,一批标注为 “阿根廷产” 的 30 万吨大豆,因蛋白质超标这一细微线索触发预警,海关人员开箱查验后,发现未更换的美国原装麻袋,最终该批大豆被全额退运,使不法分子的企图彻底破灭。
  “洗产地” 行为的核心漏洞在于物流轨迹伪装,而中国海关引入的 “时空拓扑分析” 技术直击要害。该技术实时监控全球 2300 个港口的物联网数据,使货轮一举一动均处于监管之下。2025 年 3 月,一艘标注 “巴西 - 中国” 航线的货轮引发系统警报,其 AIS 信号显示曾在密西西比河停留 72 小时,装载的 20 万吨 “巴西大豆” 最终被确认为美国原产。类似的 “量子追踪” 技术还成功锁定三条灰色路径:密西西比河→巴西桑托斯港、墨西哥湾→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太平洋直达越南海防港。在区块链技术的透明性支撑下,传统物流伪装手段彻底失效,任何违规操作均无所遁形。
  除创新应用技术手段外,中国海关同步升级监管制度,推行 “双随机” 抽查机制。查哪批货物、派哪位检查员均由系统随机分配,从根本上杜绝人为干预。一旦发现违规案例,一律在官网公示,形成强大威慑力。2024 年,巴西某批次大豆因杂质率与美国中西部样本 “高度吻合”,触发深度检测,涉事贸易商资金链被全程追溯,最终面临高额罚金和信用降级。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如今连装货港口的摄像头都已联网,违规操作无异于自投罗网。”
  检验升级,进口大豆通关遇阻
  在海关积极打击 “洗产地” 行为的同时,为进一步保障国内大豆市场安全与稳定,海关对大豆的检验检疫政策全面收紧,严格程度堪称近年来之最。新增对种衣剂残留、麦角菌、杂草种子等指标的筛查,为大豆进口设置了严苛关卡,任何不符合标准的细微之处都无法逃过海关监管。进口商需额外提交大豆原产地熏蒸证明、港口装卸记录、运输温度监控数据等一系列证明文件,这些文件的审核大幅增加了海关检疫工作量,工作难度也呈指数级上升。
  自 2025 年 4 月起,海关将以往对进口大豆货船 “每五船抽查一船” 的随机检查模式变更为全船逐批检验,旨在实现大豆货船更精准的溯源,确保每一批进口大豆的来源和运输过程清晰可查。在这些检疫检验政策全面收紧的影响下,大豆货船通关时间大幅延长,从之前的五天延长至 20 天以上。天津港、青岛港及日照等港口出现大量进口大豆货船排队等待通关的现象,部分船只甚至需 30 天以上才能完成通关手续,港口宛如大豆货船的 “临时滞留区”。
  通关时间的大幅延长,对油厂正常生产运营造成严重冲击。许多油厂因进口大豆无法如期到达,不得不面临停工停产,机器设备闲置,生产线停滞。工厂进口的大豆不能及时投入压榨,豆粕产量随之大幅下降。而市场对豆粕的需求并未减少,在供需关系失衡下,供应端减少,需求端稳定甚至因下游行业发展而增加,导致豆粕价格持续上涨,形成强劲涨势,部分地区豆粕报价突破 4200 元 / 吨高位,给众多下游企业带来巨大压力。
  价格飞涨,饲料企业纷纷调价
  豆粕价格大幅上涨,对饲料行业产生显著影响。据博亚和讯监测,截至 4 月 23 日,国内豆粕现货均价达到 3868 元 / 吨,较 4 月 2 日的低点上涨 785 元 / 吨,涨幅明显,部分地区豆粕报价突破 4200 元 / 吨高位。这一价格走势使整个饲料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成本压力。
  豆粕价格上涨直接导致饲料成本大幅增加。在山东地区,多家饲料企业率先做出反应,新希望、中慧、海鼎、久久和牧、德慧等企业纷纷宣布自 4 月 22 日起涨价 50 - 100 元 / 吨 。这些企业的调价行为引发行业连锁反应,越来越多的饲料企业重新审视价格策略,考虑跟进涨价。
  不仅豆粕行情大幅上涨,近期玉米行情也呈偏强运行态势。国内玉米市场受多种因素交织影响,价格走势同样呈现上涨趋势。河南地区近期的干旱天气威胁小麦生长,市场对饲料替代品价格存在看涨预期。小麦作为重要饲料替代品之一,其价格的潜在上涨预期进一步加剧了饲料行业的成本压力。
  在豆粕、玉米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上涨以及饲料替代品价格预期上升的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饲料价格开启新一轮涨价潮。新希望六和、山东海鼎、中慧、久久和牧等企业纷纷上调饲料价格,涨幅在 50 - 100 元 / 吨。这对下游养殖企业造成较大冲击,养殖成本增加压缩了利润空间,使其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更大挑战 。
  重构格局,降低对美供应依赖
  在全球贸易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深刻认识到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国在大豆与玉米等关乎国计民生的农产品领域存在巨大风险。为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被动局面,中国通过进口多元化与技术革新 “双轮驱动” 战略,坚定、有序地系统性降低对美依赖,全力重塑全球大豆与玉米供应链格局 。
  在进口多元化方面,中国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版图,与众多国家建立紧密稳定的长期采购机制。巴西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庞大农业生产能力,成为中国大豆进口的主要来源国。2024 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金额占大豆进口总金额的 69.16% ,巴西大豆以其略优于美国大豆的蛋白含量和含油量,以及更适配中国饲料加工需求的特性,在市场竞争中优势凸显。为进一步稳固合作关系,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巴西桑托斯港等物流枢纽建设,中粮集团获得桑托斯港一个大型码头 25 年的特许经营权,并投入资金升级和扩建码头相关设施,使年货运能力提升至 1400 万吨,这一举措提高了货物运输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为双方贸易往来提供了更坚实保障。
  除巴西外,中国还将合作目光投向东欧、中亚乃至非洲等地区。与乌克兰的合作成效显著,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将乌克兰至中国的运输周期压缩至 20 天,极大便利了玉米、豌豆等品类的进口。阿根廷凭借强大的大豆压榨产能,向中国出口豆粕等深加工产品,从源头绕开对美豆的依赖,丰富了中国大豆及相关产品的进口渠道。
  在技术革新方面,中国同样取得重要进展。“大豆振兴计划” 有力推动国内大豆产业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国产大豆产量实现显著增长,从十年前的 1200 万吨增至 2022 年后的 2000 万吨以上,自给率提升至 18%。北大荒集团尾山农场引入 “龙垦 3092” 高蛋白品种,亩产达 569 斤,蛋白含量达 40%,成为国产大豆品种创新的典型代表,为提高国产大豆市场竞争力注入新动力 。
  在玉米领域,全国转基因玉米试点种植面积已突破 1000 万亩,单产提升 10% - 15%,随着商业化落地加速,未来将进一步降低高成本进口玉米的必要性,为保障国内玉米供应安全提供新的技术支撑。新型蛋白源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昆虫蛋白、单细胞蛋白、乙醇梭菌蛋白等新型蛋白源逐渐崭露头角。这些新型蛋白源具有生产效率高、资源消耗少、环境友好等优势,能够有效补充蛋白供给,进一步削弱传统豆粕在饲料行业中的主导地位,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
  从企业层面看,越来越多企业深刻认识到大豆、玉米减量替代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企业发展重要战略方向。新希望集团自 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持续拓展多元化采购渠道,提升国产原料替代比例,2024 年公司自美国进口的饲料原料仅占全年使用总量不到 2% 。金龙鱼回应称,从原料端看,南美大豆丰产,中国国储大豆和国产大豆有所增加,无需依赖美国进口,小麦、玉米、水稻以国内自给自足为主,进口占比不大,少量需要进口的原料可从黑海等地进口满足需求。国内养殖企业在低蛋白配方研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加上整体养殖效率提升,对美豆的依赖程度逐步下降 。在养殖效率上,自动化与精细化管理使头部企业每公斤完全成本降至 15 元以下,有助于控制饲料消耗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对大豆和玉米的需求。
  前路展望,构建粮食安全新格局
  中国在大豆、玉米供应链变革进程中已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果。通过海关在技术与制度层面的双重创新,成功封堵 “洗产地” 漏洞,使大豆贸易更加透明、公平;检验检疫政策收紧虽在短期内导致进口大豆通关遇阻、豆粕价格上涨,但从长远看,是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的必要举措;进口多元化与技术革新 “双轮驱动” 战略成效显著,对美供应依赖逐步降低,全球大豆与玉米供应链格局正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重塑 。
  然而,必须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仍存在诸多挑战。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等不确定因素时刻威胁全球粮食供应链稳定。部分国家可能出于政治目的对粮食出口进行限制,对中国粮食进口造成冲击 。在国内,尽管国产大豆、玉米产量有所提升,但与庞大市场需求相比仍有差距,提升国内粮食生产能力任务艰巨。新型蛋白源产业化进程虽在加速,但在技术成熟度、生产成本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距离完全替代传统豆粕仍有较长发展过程 。
  展望未来,中国构建 “以我为主,多元互补” 粮食安全新格局前景可期。在进口多元化方面,中国将继续深化与巴西、阿根廷、乌克兰等国家的合作,拓展更多粮食进口渠道,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提升农业外循环的韧性与稳定性。同时,加大对国际物流枢纽的投资与建设,提高粮食运输效率,保障粮食供应链畅通 。
  在技术革新方面,持续推进 “大豆振兴计划” 和转基因玉米的商业化进程,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培育更多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进一步推广低蛋白配方和新型蛋白源的应用,降低养殖行业对大豆和玉米的依赖 。政府将继续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加大对粮食生产、储备、流通等环节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市场稳定 。
  中国构建粮食安全新格局的征程是一项长期且充满挑战的任务,但只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进口多元化与技术革新,不断提升自身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就一定能够实现从粮食大国向粮食强国的转变,为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发改委:粮食安全“不依赖美国”,不进口美国粮油也能保证国内供应2025/4/30 9:10:38
从40艘货轮大豆采购看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大布局2025/4/25 6:56:14
我国粮食生产开局良好 面积稳中有增2025/4/22 19:07:22
中美粮食贸易战:谁在悬崖边缘?2025/4/8 10:59:33
国家持续加强粮食和大豆政策支持力度2025/3/17 19:09:13
对美加征粮食关税,中国粮市稳如泰山?2025/3/15 7:27:26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咨询热线:13520072067  电子邮箱:cvonet@126.com  客服QQ:1048637528 肉类食品网客服QQ 肉类食品网

肉类食品网主办
版权所有 肉类食品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15680号
公司名称:一米优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鑫隅三街11号院11号楼2层101-262 电话:010-65283357 1352007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