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下行,三大猪企却利润翻倍,背后真相惊人!
肉类食品网 http://www.meat360.cn 2025/5/22 22:06:27 关注:42 评论: 我要投稿
|
|
猪价低迷背景下猪企盈利反差分析
2025 年一季度,全国生猪市场呈现价格持续下行态势,价格波动引发养殖户与投资者高度关注。从各地农贸市场至大型生猪交易中心,猪价下滑成为行业焦点话题,养殖户普遍面临价格下跌带来的经营压力。
在此市场环境下,国内三大头部猪企 —— 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和新希望,却展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业绩表现令人瞩目。牧原股份一季度净利润达到 45 亿元,同比增幅达 289%;温氏股份净利润为 20 亿元,同比增幅 262%;新希望净利润 4.45 亿元,同比增幅也高达 122.99% 。这一数据对比在行业内引发广泛关注,三大猪企在猪价下行背景下实现利润翻倍增长,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值得深入探究。
利润高增背后的驱动因素剖析
在猪价下行的大环境中,三大猪企实现利润翻倍增长,背后涉及多个关键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企业盈利能力提升。
销量与利润的紧密关联
从生猪销量维度分析,数据对比显著。牧原股份在 2025 年第一季度生猪销售总量达 2265.8 万头,相较于 2024 年同期的 1601.1 万头,同比增长了 41.5%。这一增长幅度有力推动了企业利润增长,大量生猪出栏直接转化为可观收入,为企业盈利提供坚实支撑。
温氏股份同期销售肉猪 859.35 万头,较 2024 年一季度的 717.99 万头,同比增长 19.69%。尽管增长幅度不及牧原股份,但稳定的销量增长同样为利润增长奠定了基础。温氏通过优化养殖管理与市场布局,稳步提升销量,有效增强了企业盈利能力。
新希望一季度生猪销量为 418.9 万头,较 2024 年同期的 455.91 万头,同比减少了 8.11%。然而,新希望通过在养殖成本控制和销售策略上的优化,提升了单头生猪的利润空间。例如,在饲料采购环节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降低采购成本;在养殖过程中运用先进技术,提高养殖效率与生猪健康水平,从而实现了利润高增,弥补了出栏量减少的影响。
价格与成本的剪刀差效应
2025 年以来,尽管生猪价格整体呈下行趋势,但一季度各月价格同比仍保持增长态势。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2025 年 1 月、2 月、3 月全国生猪出场均价分别为 16.41 元 / 公斤、15.7 元 / 公斤、15.207 元 / 公斤,同比分别增长 12.2%、5.3%、2.4%。这一价格优势为企业利润增长提供了有利外部条件。
与此同时,三大猪企在养殖成本管控方面成效显著。数据显示,牧原、温氏、新希望一季度养殖成本分别降至 12.5 元 / 公斤、12.6 元 / 公斤、12.9 元 / 公斤。通过大规模现代化养殖、优化饲料配方、加强疫病防控等措施,企业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实现了价格与成本之间的剪刀差效应,在市场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成本的降低直接转化为利润的增加。
仔猪市场的突出贡献
2025 年一季度仔猪市场行情对三大猪企的利润贡献不容忽视。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仔猪月均价格分别为 444.48 元 / 头(1 月)、517.93 元 / 头(2 月)、493.71 元 / 头(3 月),尽管 3 月价格环比小幅回落,但同比 2024 年同期仍实现翻倍增长。
在此背景下,上市猪企纷纷加大仔猪销售力度。牧原股份一季度仔猪销量达 414.9 万头,销量同比增幅高达 594.97%,仔猪销售占比从 2024 年一季度的 3.73% 提升至 2025 年一季度的 18.31%。温氏股份一季度仔猪销量为 42 万头,其中 3 月仔猪销量首次突破 20 万头,环比增幅超 150%,4 月仔猪销量进一步提升至 27.58 万头。新希望虽未披露仔猪具体销量数据,但表示 2024 年下半年尤其是 2025 年第一季度,仔猪价格相比肥猪更为坚挺,并适当提高了仔猪销售比例。
值得关注的是,三大猪企在仔猪断奶阶段的成本控制优势明显。牧原一季度断奶仔猪成本控制在 270 - 280 元 / 头之间,温氏股份一季度断奶仔猪成本低于 300 元 / 头。以此测算,三大猪企一季度单头仔猪利润区间在 100 - 200 元,且呈现增长态势,进一步推动了企业整体利润的增长。
行业预警:低谷信号显现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尽管部分猪企表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但行业内部已出现一些信号,预示着潜在的挑战。
仔猪价格的转折信号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5 月第 2 周全国仔猪均价为 39.35 元 / 公斤,较前一周下跌了 0.6% 。这一价格下跌正式终结了仔猪价格连续 10 周的上涨趋势,释放出强烈的市场转向信号。随着猪价走弱,养殖户利润空间被压缩,对高价仔猪的抵触情绪逐渐显现,市场需求下降,供需关系发生转变,进一步打压了仔猪价格。
同时,养殖户对后市行情的预期逐渐降温。前期对下半年行情的乐观预期因仔猪价格下跌而改变,他们开始重新审视市场,担心未来猪价继续下跌导致养殖亏损,补栏决策更加保守,市场热情冷却。
供需层面的压力呈现
2025 年一季度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低迷,近期已跌至年度新低。与此同时,生猪出栏均重居高不下,反映出生猪市场供应端压力较大。部分养殖户压栏惜售,导致生猪体重不断增加,但市场需求并未相应增长,造成市场供应过剩,价格进一步压低,形成恶性循环。
从饲料产能数据来看,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 年 4 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 2753 万吨,环比增长 4.2%,同比增长 9.0%。其中,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同比分别增长 9.1%、6.5%、9.7%。考虑到猪饲料在工业饲料中的主导地位,饲料产量的增长暗示生猪存栏量大概率仍处于增长区间,未来市场生猪供应量还将继续增加,供应压力进一步加大。
理性看待:风险机遇并存
当前,生猪放养模式热度较高,对仔猪的需求旺盛,为猪企的仔猪销售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然而,养殖主体必须理性看待市场风险。
从行业近 5 年来的产能去化规律来看,在生猪价格下跌初期,养殖端往往存在侥幸心理,不会立即启动去产能进程。如 2023 年生猪价格下跌初期,许多养殖户选择压栏惜售,等待价格反弹,结果导致市场供应进一步过剩,价格持续走低。通常要等到仔猪价格、母猪价格出现下跌时,养殖端才会大规模去产能,但此时行业可能已在周期底部运行较长时间,养殖户已遭受较大经济损失。
从行业长远发展角度看,当前仔猪价格开启下行通道未必是坏事。短期内,仔猪价格下跌确实会导致养殖利润承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一变化或将成为推动行业加速去产能的关键因素。当仔猪价格下跌,养殖户养殖积极性受挫,会主动减少养殖规模,淘汰低效母猪,使市场生猪供应量逐渐减少。随着产能的去化,市场供需关系将逐渐改善,为后续行业周期上行创造条件。因此,养殖主体应从长远视角看待市场变化,理性应对风险,把握市场机遇。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