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业绩大幅下滑:鸡苗业务成为重灾区
(一)核心财务指标急剧下降
2025 年上半年,家禽养殖行业呈现复杂态势,部分企业把握机遇实现业绩增长,而益生股份却深陷业绩困境。营收方面,13.2 亿元的成绩较去年同比微降 4%,虽乍看下滑幅度不大,但已显下滑端倪。净利润出现 “断崖式” 暴跌,归母净利润仅 616 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高达 96.6%,近乎腰斩。扣非净利润更是低至 337 万元,同比降幅达 98.2%,几乎可忽略不计。
经营现金流同样受到影响,从过往较高水平大幅下降,1.43 亿元的现金流同比下降 35.5%,这表明公司资金流动性面临严峻挑战,如同人体血液循环不畅,将极大影响企业运营活力与效率。再看毛利率与成本率,销售毛利率从以往水平大幅降至 12.14%,几近腰斩,每单位营收转化为利润的比例大幅减少;而销售成本率却反向攀升至 87.86%,达到近三年来次高水平,成本的大幅上升严重压缩了利润空间,每生产和销售一件产品,公司都需付出更高成本代价 。
二季度市场虽有回暖迹象,净利润达到 1932 万元,较一季度有所增加,但同比去年二季度,依然下降了 73.8%。这微弱的增长,难以改变益生股份业绩困境的局面,颓势依旧明显,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与挑战。
(二)鸡苗价格暴跌致使主业受挫
在益生股份业务体系中,鸡苗业务长期作为核心支柱,占据营收主要部分。2025 年上半年,鸡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例高达 76%。然而,上半年这一核心业务遭受重创,鸡收入同比下滑 16.48%,从以往高位降至 10.06 亿元,曾经支撑公司营收的主力业务,如今成为业绩下滑的关键因素。
公司深入分析其原因:供应端,新建父母代场区产能逐步释放,这原本是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市场份额的积极举措,商品代鸡苗销量也因此实现同比增长,且单位成本在规模效应等因素影响下同比下降,理论上是降本增效的良好局面。但市场情况复杂,需求端,终端消费需求疲软成为难以突破的障碍。消费者对鸡肉及毛鸡购买热情不高,导致价格长期处于低位,难以回升。这种价格低迷迅速传导至上游鸡苗市场,商品代鸡苗销售单价同比大幅下降 ,即便销量有所增加,也无法弥补单价下降带来的损失,最终导致鸡苗业务陷入亏损。
反观益生股份的猪业务,在上半年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猪收入同比激增 128.73%,达到 2.04 亿元,增长势头强劲。但目前猪业务在公司整体业务中规模较小,即便增长率很高,短期内也难以弥补鸡苗业务巨额亏损带来的缺口,无法成为支撑公司业绩的主要力量,益生股份对鸡苗业务 “单极依赖” 的风险由此凸显 。一旦鸡苗市场出现波动,公司业绩便会随之大幅变动,未来公司急需加快业务多元化布局,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摆脱过度依赖单一业务的困境。
二、募投项目进展不佳:产能扩张受阻
(一)多个项目进度滞后
益生股份在募投项目推进过程中困难重重,诸多项目进度远不及预期。其中,“3600 头能繁原种母猪场和 100 种公猪站项目” 已彻底终止,前期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付诸东流。
“威海益生种猪繁育有限公司新建猪场建设项目” 以及 “行唐家禽养殖场项目”,截至目前仍未完工,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这些项目长期搁置,不仅占用公司大量资源,且无法为公司创造实际收益 。
“潍坊益生种禽有限公司孵化场项目” 虽仍在推进,但由于产能释放周期漫长,报告期内项目产能未能完全释放,预期效益难以实现。每延迟一天,公司不仅要承担资金的时间成本,还要面临市场变化带来的更多不确定性 。
“钰农家禽养殖场项目” 同样未能达到预期效益,报告期内商品代鸡苗价格持续低迷,经济效益欠佳,原本期望其成为公司业绩增长新动力,如今却成为沉重负担 。
这些项目的停滞、延期或效益未达预期,带来多方面深远影响。前期投入资金无法获得回报,还占用大量流动资金,使公司资金链愈发紧张。产能扩张受阻,导致公司错失市场先机,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逐渐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市场份额面临被蚕食的风险 。
(二)抗周期布局效果尚未显现
益生股份在业务布局上,原计划通过 “种鸡 + 种猪” 双轮驱动模式,实现风险分散和业绩稳定增长。从理论层面看,这是具有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如同为公司配备两个强大动力源,无论哪一个正常运转,都能保障公司持续发展。
但在实际运营中,情况未达预期。种猪业务虽营收增长迅猛,给公司带来一定希望,但募投项目滞后成为关键阻碍。由于项目进度缓慢,生猪产能释放迟缓,在鸡苗业务陷入下行周期的关键时期,种猪业务未能及时发挥作用,形成有效的业绩对冲 。
从行业分析师角度看,益生股份在扩张策略上存在明显局限。公司过度侧重上游种苗端投入与发展,将大量资源和精力集中于此,却忽视中下游养殖、深加工环节的重要性,在产业链协同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这如同搭建高楼,只注重地基稳固,却忽略楼层间的连接与配合。一旦鸡苗价格大幅波动,由于缺乏中下游环节的缓冲与支撑,公司便难以抵御冲击,业绩随之大幅下滑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益生股份亟需重新审视自身业务布局,加大对中下游环节投入,完善产业链布局,提升整体抗风险能力 。
三、同业对比:纯禽苗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
(一)深加工龙头企业逆势增长
益生股份业绩不佳的同时,同行业其他企业发展态势截然不同,分化明显。被业界称为 “亚洲鸡王” 的圣农发展,上半年业绩表现优异,预计净利润将达到 8.5 亿 - 9.5 亿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高达 732%-830%,增速惊人。深入分析其成功原因,C 端零售渠道的持续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消费者对便捷、优质生鲜及加工鸡肉产品需求日益旺盛,圣农发展敏锐捕捉这一市场趋势,加大在 C 端市场投入与布局,凭借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品质,赢得大量消费者青睐 。
出口及餐饮渠道同样表现出色,各板块均实现稳健增长,高价值渠道占比稳步提升,使公司收入结构不断优化,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此外,圣农发展在成本控制方面成效显著,上半年综合造肉成本较去年同期显著下降,这得益于公司精益化管理的持续深入推进,以及新一代自研种鸡 “圣泽 901Plus” 自用比例的提高,有效缓解了市场价格下行压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固了盈利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对太阳谷的控股合并,为业绩增长注入强大动力,确认了 5.4 亿 - 5.5 亿元的投资收益,这笔非经常性收益对报告期归母净利润产生重大积极影响 。
仙坛股份以稳健发展的态势,上半年也取得良好成绩,预计归母净利润为 1.31 亿 - 1.43 亿元 ,同比增长 326%-365%。公司鸡肉产品销售收入和销售数量均实现同比增加,这离不开公司在市场拓展和产品优化方面的努力 。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拓展销售渠道,仙坛股份成功打开市场,赢得更多客户 。同时,仙坛股份在成本控制方面采取多项措施,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根据鸡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精准调配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引入先进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鸡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减少养殖损耗;加强养殖环境管理和监控,为鸡提供适宜生长环境,进一步提高鸡肉品质和产量 。这些举措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利润大幅增长 。
春雪食品成功实现转型,在预制菜领域找到新发展方向,成功扭亏为盈,盈利 1380 万 - 1600 万元 。公司调理品(预制菜)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尤其是出口销量增长显著,在国际市场上,春雪食品预制菜凭借独特口味和优良品质,受到众多消费者欢迎 。饲料原料价格、鸡苗价格下降,使毛鸡养殖成本同比降低,为公司盈利提供更大空间 。春雪食品通过不断创新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口味需求,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
(二)行业利润向全产业链集中
从整体行业数据来看,7 家上市白羽肉鸡企业中,5 家实现盈利,仅有 2 家亏损,益生股份不幸成为少数亏损企业之一 。这一现象揭示出行业发展规律:单纯依赖禽苗销售的企业,在市场价格低迷时期,往往首当其冲受到严重冲击 。因为禽苗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一旦市场供大于求,价格迅速下跌,而这类企业缺乏其他业务板块支撑,难以抵御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
相比之下,具备 “养殖 + 加工 + 销售” 全产业链布局,或积极向食品深加工、终端消费市场延伸的企业,抗周期能力更强 。以圣农发展为例,其完善的全产业链布局,从饲料加工、种源培育,到肉鸡饲养、屠宰加工,再到熟食加工,各环节紧密相连,形成有机整体 。面对市场价格波动时,公司可通过内部各环节协同运作,实现成本有效控制和风险分散 。比如,在养殖环节,通过优化养殖技术和管理降低养殖成本;在加工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销售收入;在销售环节,通过多元化销售渠道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仙坛股份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高生产性能等措施,也体现出规模化、一体化在成本控制方面的显著优势 。
益生股份目前仍主要集中在种苗环节,业务结构相对单一,在市场竞争中议价能力较弱,风险缓冲空间有限 。一旦鸡苗价格大幅下滑,公司业绩便会受到严重影响,难以通过其他业务弥补损失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益生股份亟需借鉴其他成功企业经验,加快完善自身产业链布局,向中下游养殖、加工、销售环节拓展,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
四、短期困境难以突破:资金链压力下的艰难处境
(一)供需失衡导致价格持续低迷
从市场供需宏观角度分析,2025 年上半年白羽肉鸡市场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下行,成为益生股份业绩下滑的重要外部因素。据卓创资讯权威数据,上半年白羽肉鸡市场均价预估值仅为 3.52 元 / 斤,相较于去年同期,下滑幅度达到 6.96%,价格低迷程度超乎预期 。
供应端,白羽肉鸡出栏量呈现迅猛增长态势,上半年出栏量预估值高达 44.12 亿只,同比增幅达到 11.7% 。从年内月度数据看,1 - 2 月受春节屠宰企业放假影响,毛鸡出栏量处于上半年低点,但随着 3 - 6 月养殖端陆续实现盈利,补栏积极性大幅提升,再加上鸡苗供应量增多,共同推动毛鸡出栏量逐月增加,5 月份更是达到最高值 。江苏某养殖大县便是典型案例,2024 年白羽肉鸡出栏量为 5000 万只,而 2025 年上半年就已突破 3000 万只,同比增长 20%,出栏量急剧增加,导致市场供应严重过剩 。
需求端与供应端形成鲜明反差。上半年企业冻品平均库容率高达 79.90%,同比上升 7.93 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大量鸡肉产品积压在冷库中,无法顺利进入市场流通。从毛鸡实际出栏情况看,虽然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但屠宰企业收购积极性异常低迷,市场供大于求态势明显 。在这种背景下,屠宰企业为降低库存压力,普遍采取控量宰杀策略,减少对毛鸡的收购量 。
产品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贸易环节采购商变得十分谨慎,大多采取随用随采方式,不敢大量囤货 。这直接导致企业出货压力巨大,尤其是二季度,屠宰企业频繁外租冷库存放积压产品,充分反映出企业产销情况不佳,库存压力已达极限,市场处于产能相对过剩状态,这无疑是肉鸡价格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广东一家大型超市肉类销售区,购买猪肉和牛肉的顾客明显多于购买白羽肉鸡的顾客,消费者购买肉类产品时更注重价格因素和替代品竞争,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影响消费者消费能力和意愿,使其选购时更加谨慎,部分消费者因经济压力减少白羽肉鸡购买量,转而选择价格更低的替代品 。
在这种供需失衡的恶性循环中,鸡苗价格也受到严重拖累,跌至近年新低 。养殖户面对低迷鸡苗价格和高昂养殖成本,补栏积极性受到极大打击,进一步加剧市场供需矛盾 。分析师普遍认为,鉴于目前鸡苗市场供需失衡现状短期内难以有效扭转,益生股份、民和股份等纯禽苗企业面临的亏损局面或将延续至 2026 年 。在这漫长亏损周期里,行业亟需加速产能去化,淘汰过剩产能,使市场供需重新回归平衡,促进行业重新焕发生机 。
(二)财务指标警示风险
益生股份当前财务状况不容乐观,各项财务指标发出风险预警。债务方面,公司短期借款数额高达 21.99 亿元,长期借款也达到 1.07 亿元,均创下历史新高 。如此高额借款如同沉重负担,每个还款周期都需支付巨额利息,极大增加公司财务压力 。
应收账款不断攀升,增长幅度达到 27.41% 。这意味着公司大量资金被客户占用,无法及时回流,资金周转速度大幅减慢,影响公司正常运营 。一旦部分客户出现还款困难或违约情况,公司还可能面临坏账损失,进一步加剧财务风险 。
现金流连续一年下滑,使公司资金链变得异常脆弱 。资金如同企业血液,现金流持续下滑如同人体失血过多,将导致企业各项业务难以正常开展 。公司在支付供应商货款、员工工资、偿还债务等方面可能面临资金短缺问题,甚至影响公司生存与发展 。
在毛利率受压、负债高企的双重压力下,益生股份处境愈发艰难 。若下半年鸡苗价格仍无起色,企业将面临更大偿债压力和运营压力 。市场已出现担忧情绪,投资者担心若行业周期低谷持续,益生股份的资金储备能否支撑到下一轮景气周期到来 。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益生股份需尽快找到破局之法,优化财务结构,降低负债水平,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住自身地位,等待行业春天再次降临 。
五、破局策略:从 “种苗单一业务” 向 “全产业链发展” 转变
(一)加速产能调整与结构优化
在当前供过于求的严峻市场形势下,益生股份需积极主动对自身产能进行全面调整与优化。低效产能如同企业的累赘,不仅消耗资源,还阻碍企业发展,必须果断进行收缩 。以 “钰农” 等不达预期项目为例,这些项目已难以产生预期效益,公司应果断调整 。可考虑暂停项目进一步建设,对已投入资产进行合理评估与处置,将有限资源从这些项目中撤出 。
将资源集中投入到具备成本优势的核心场区至关重要 。这些核心场区拥有先进养殖技术、高效管理模式和良好成本控制能力 。公司应加大对核心场区资金投入,引进先进养殖设备,提升场区智能化、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 。加强对核心场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充分挖掘场区生产潜力 。通过这些措施,提升核心场区在种苗市场竞争力 。
益生股份种猪业务目前增长态势良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公司应抓住机遇,加速推进在建猪场项目 。加大对在建猪场资金支持,确保项目建设资金充足;调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随着生猪产能逐步释放,生猪板块在公司营收中占比将不断提高 。当生猪板块营收占比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与鸡苗业务形成真正的双轮驱动格局 。鸡苗业务遇市场困境时,生猪业务可成为公司业绩稳定器,提供持续现金流和利润支撑;反之,生猪市场波动时,鸡苗业务也能起到缓冲作用 。这种双轮驱动模式将有效降低公司对单一业务依赖,提升整体抗风险能力,使公司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稳健发展 。
(二)向下游拓展,构筑全产业链壁垒
圣农发展、仙坛股份等行业领先企业,凭借构建全产业链,于市场竞争中彰显出强劲的抗风险能力与盈利能力。益生股份宜积极汲取其成功经验,突破种苗业务局限,向下游养殖、屠宰、深加工环节拓展。于养殖环节,布局自有养殖场乃关键举措。此举措犹如为公司打造一座稳固的原材料供应堡垒,可稳定毛鸡供应。公司可于养殖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区域,投资建设现代化养殖场。引入先进养殖技术与设备,诸如智能化养殖监控系统,可实时监测鸡的生长环境、健康状况等信息,及时调整养殖策略;自动化喂食、喂水设备,既能提高养殖效率,又能降低人工成本。强化养殖场管理,制定严格养殖标准与防疫制度,以确保毛鸡质量与产量。
于深加工领域,发展鸡肉分割品、预制菜等高附加值产品,是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路径。当下,消费者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对方便、快捷、美味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预制菜恰能满足这一市场需求。公司可加大对预制菜研发投入,组建专业研发团队,深入研究消费者口味偏好与需求趋势,开发更多契合市场需求的预制菜产品,如推出多种口味的宫保鸡丁预制菜、麻辣香锅预制菜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提升产品知名度与美誉度。借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拓展销售渠道,将产品直接推向餐饮、零售终端。与大型连锁超市合作,设立产品专柜;与餐饮企业合作,为其提供定制化预制菜产品。如此,公司可直接与终端消费者建立联系,提升产业链议价能力,减少对中间环节的依赖,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三)强化成本管控与现金流管理
面对毛利率持续下滑的困境,益生股份务必在成本管控方面全力以赴。饲料成本在养殖成本中占比较大,优化饲料采购策略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公司可与大型饲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通过签订长期采购合同获取更优惠价格。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锁定饲料价格,规避因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成本增加风险。在养殖过程中,推进精细化养殖亦是降低单位成本的有效手段。依据鸡的生长阶段与营养需求,精准调配饲料,避免饲料浪费;加强养殖环境管理,把控好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降低鸡的发病率,减少养殖损耗。
在资金链紧张的情形下,合理安排债务到期结构至关重要。公司应制定详尽的债务偿还计划,避免债务集中到期给公司带来巨大偿债压力。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催收机制,对逾期未付账款及时催收,提高资金回笼速度。优化存货周转,合理控制库存水平,避免库存积压占用大量资金。通过这些措施,改善公司现金流状况。
公司还应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降低对短期借款的依赖。可考虑通过发行债券筹集长期资金,债券期限相对较长,能为公司提供稳定资金支持;引入战略投资者,与实力雄厚、资源丰富的企业合作,不仅可获得资金支持,还能借助战略投资者的资源与经验提升公司竞争力。通过这些多元化融资渠道,为公司应对周期低谷储备充足资金,使公司在市场困境中能够有足够资金维持运营,等待行业复苏。
结语:益生股份的半年报,是纯禽苗企业在行业下行周期的典型呈现。当 “鸡周期” 遭遇价格大幅下跌,单一业务模式的脆弱性尽显无遗。在行业利润向全产业链集中的趋势下,益生股份能否从 “种苗龙头” 转型为 “全链强者”,将决定其能否度过周期寒冬。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既是对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检验,也是观察行业格局变迁的重要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