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肉:止跌回升信号显现,区域博弈加剧
(一)全国均价触底反弹,南北差异显著
8 月 1 日,全国生猪市场出现关键转折点。当日生猪均价为 14.12 元 / 公斤,成功终结此前连续 7 日的下跌态势,较 7 月 31 日环比上涨 1.2%。这一价格走势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从区域表现来看,南北市场差异明显,北方产区率先呈现止跌态势。黑龙江、吉林等地涨幅达到 0.3 - 0.5 元 / 公斤。其原因在于,散户猪场出栏节奏放缓,集团化企业在月内出栏计划完成后,认卖积极性降低,使得市场供应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华南地区则一直保持强劲态势,广东、福建均价突破 15 元 / 公斤。这主要得益于二育补栏积极性提高,标猪性价比优势吸引中间商入场囤货,进一步推动了价格上涨。
(二)供需格局短期改善,长期压力仍存
当前,养殖端抵触降价情绪增强,标猪供应过剩压力暂时缓解,叠加 7 月末压栏生猪逐步消化,市场短期呈现 “量缩价稳” 态势。但需要注意的是,7 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仍高于正常保有量 4%,且 8 月下旬将迎来规模场集中出栏期,若终端消费无显著提振,猪价反弹空间或受到限制。业内建议养殖户合理安排出栏节奏,避免盲目追涨。
二、牛肉:旺季需求驱动,活牛与冷鲜价格分化
(一)活牛价格进入上行通道,主产区涨势明显
进入 8 月,牛肉市场呈现出与猪肉市场截然不同的景象,活牛价格持续上升,进入上行通道。全国活牛均价为 26.2 元 / 公斤,较上月同期上涨 1.1%。东北优质西门塔尔牛均价达 14.5 元 / 斤,在市场上颇受青睐。华南地区因本地牛源紧缺,叠加运输成本上升,部分产区价格突破 16 元 / 斤,成为市场中的高价区域。
8 月正值烧烤季尾声与中秋备货前奏,餐饮渠道采购量环比增长 20%-30%。而能繁母牛存栏量持续调减,导致 2025 年新生犊牛减少 8%,未来供应面临严峻挑战。供需矛盾不断激化,推动价格持续走高。
(二)冷鲜牛肉批发价承压,进口替代效应显现然而,在活牛价格上涨的同时,冷鲜牛肉批发价承受较大压力。批发市场排酸牛肉均价 71 元 / 公斤,较去年同期下跌 8.5%。主要原因是进口牛肉到岸价降至 5.2 万元 / 吨,性价比优势显著。河北、山东等地受饲料成本高企影响,玉米、豆粕同比涨 20%,育肥牛出栏成本与售价倒挂,养殖户面临困境。
屠宰企业倾向采购低价进口冻品,导致国产冷鲜牛肉市场份额被挤压,呈现 “活牛涨、冷鲜稳” 的分化格局。进口牛肉的冲击不仅影响价格,还改变了市场格局,国产冷鲜牛肉需在品质、价格和营销策略上不断创新,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羊肉:供应过剩压制涨幅,区域市场冰火两重天
(一)现货价格低位震荡,养殖端亏损加剧
8 月 1 日,羊肉价格表现备受关注。全国羊肉批发均价 58.9 元 / 公斤,环比微跌 0.3%,延续了 2024 年以来的下行趋势。山东、河南等地肉羊出栏价跌至 12.8 - 13.8 元 / 斤,部分养殖户亏损达 200 元 / 只。
从供应端来看,2024 年羊肉产量 364 万吨(同比 + 5.2%),叠加进口量增长 21.58%,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状态。需求端受猪肉、禽肉低价替代影响,餐饮终端采购意愿减弱,夏季消费淡季特征明显。
(二)优质羔羊肉逆势上涨,品牌化溢价凸显
然而,在整体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新疆、内蒙古等地有机羔羊肉逆势上涨,价格达 18 - 20 元 / 斤,较普通羊肉溢价 30%。这主要得益于消费者对高品质肉类的需求升级。随着中秋礼盒市场启动,高端羊肉产品订单量环比增长 40%,显示在差异化竞争策略下,优质细分市场仍具增长潜力。而普通肉羊市场短期难改低迷态势。
四、禽肉:白条鸡稳中有降,鸭肉横盘整理
(一)白条鸡价格持续下行,养殖端盈利承压
在禽肉市场中,白条鸡和鸭肉价格走势各有特点。8 月 1 日,全国白条鸡批发均价 17.17 元 / 公斤,较 7 月初下跌 0.6 个百分点。北京、长沙等地农贸市场零售价降至 9 - 10 元 / 斤。受生猪价格低迷影响,鸡肉替代优势减弱,叠加 7 月毛鸡出栏量增加 3%,屠宰企业库存压力上升,终端促销频率加大。
不过,鸡苗价格持续上涨(全国均价 4.3 元 / 羽,环比 + 2.4%),预示 8 月下旬毛鸡供应或有收缩,届时价格或止跌企稳。养殖户需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养殖策略,消费者可根据价格波动选择合适的购买时机。
(二)鸭肉市场量价双稳,季节性特征不明显
白羽鸭肉批发均价 13 元 / 公斤,与上月持平。主产区山东、广东毛鸭收购价稳定在 4.2 - 4.3 元 / 斤。当前鸭苗供应偏紧(南方主流厂家报价 4.2 元 / 羽),但养殖户补栏积极性谨慎,因终端食品加工需求未显著回暖,酱卤制品企业维持低库存策略。
预计 8 月鸭肉市场将延续 “成本支撑下的弱平衡” 状态,大幅波动可能性较低。对于投资者和消费者来说,这样的市场态势意味着相对稳定的价格和投资环境,但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
五、后市展望:政策与供需博弈下的结构性机会
展望 8 月下旬及未来,肉类市场将在政策调控与供需关系的复杂博弈中呈现独特行情,表现为 “猪弱禽稳牛羊分化” 的格局。
生猪市场方面,二次育肥入场节奏仍是影响短期价格的关键变量。若入场时间提前且规模较大,猪价或迎来阶段性反弹,但也可能加剧后期供应压力,导致价格再度下探。官方储备肉投放政策预计将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在价格过快上涨或下跌时发挥稳定作用。养殖户需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合理规划存栏结构,避免盲目跟风。
牛肉市场在需求旺季支撑下,价格有望维持高位震荡。随着中秋备货行情启动,餐饮企业采购需求将进一步释放。但需警惕进口政策变动,若澳大利亚牛肉关税调整落地,进口量或大幅增加,冲击国内市场价格体系。建议牛肉贸易商及餐饮企业合理安排库存,利用期货工具锁定部分采购成本。
羊肉市场整体供大于求局面短期难改,普通品种过剩风险仍存,养殖户应避免盲目扩大产能,及时淘汰低效母羊,优化羊群结构。高端羔羊肉市场因品牌化、差异化竞争优势凸显,具备一定成长空间,可加大养殖与营销投入,拓展电商、礼盒等新兴渠道。
禽肉市场中,白羽鸡重点跟踪毛鸡存栏数据,预计 8 月下旬存栏量下降后,价格将止跌企稳,或迎来阶段性反弹。鸭肉市场供需双弱格局延续,价格将在成本线附近窄幅波动,养殖企业可通过提升养殖效率、降低饲料成本来提升利润空间。
对于从业者而言,天气变化对运输及饲料供应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可能导致交通受阻,增加运输成本,同时影响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材料供应,进而影响肉类生产环节。建议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合理配置库存,降低经营风险。消费者则可利用当前猪鸭价格低位期,优化肉类采购结构,享受高性价比的餐桌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