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频道
价格播报  行情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行情分析价格分析 → 文章内容

生猪市场强势反弹,反内卷浪潮下的机遇与挑战?


肉类食品网 http://www.meat360.cn 2025/7/24 9:12:38 关注:144 评论: 我要投稿

  生猪市场风云突变:从颓势到强势反弹
  在过去两个月,生猪市场经历了极为显著的反转,对整个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前期,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市场信心受到严重冲击,养殖户面临较大压力。近期,市场形势发生了快速转变,一改之前的低迷态势,呈现出偏强运行的格局,转变之迅速,令市场参与者始料未及。
  这一戏剧性变化背后的原因较为复杂。一方面,生猪市场自身的供需关系正悄然改变。从供给端看,前期产能过度扩张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能繁母猪存栏量虽仍处于高位,但已呈现下降趋势,这为后续生猪出栏量的调整奠定了基础。需求端则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对猪肉的需求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另一方面,市场传闻也对市场走势起到了推动作用。近期,一则关于相关部门召集产业链企业召开生猪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会议的消息广泛传播,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与热烈讨论。该消息犹如在平静湖面投入的石子,激起层层波澜,市场对生猪市场反内卷的猜测不断升温。在大宗商品市场普遍受到反内卷题材影响的背景下,生猪作为农产品板块中与题材相关度较高的品种,其价格走势与反内卷话题紧密相关,受到投资者和养殖户的密切关注。
  反内卷浪潮中的生猪市场:现状剖析
  (一)供需失衡:供过于求的隐忧
  在生猪市场的复杂格局中,供需关系始终是影响市场走向的核心因素。当前,生猪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日益明显,给整个行业带来较大压力。
  从需求端分析,国内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较难精准衡量。猪肉价格弹性显著,其需求随产量波动而不断变化,导致表观需求难以真实反映实际需求。不过,通过深入分析统计局公布的国内猪肉产量以及相关部门披露的进出口等数据,我们得以折算表观需求,并将其与养殖利润进行对比,从中获取关键信息。当表观需求突破 5500 万吨时,年均养殖利润常常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部分年份虽存在特殊情况,但仅是猪价连贯性导致前期高盈利对利润平均值数据的短暂抬升,实际上全年行业盈利表现欠佳。这一数据成为衡量实际需求的重要参考指标。
  从供给端来看,过去两年,全国猪肉产量分别达到 5794 万吨和 5706 万吨的高位。2025 年上半年,猪肉产量同比增长约 1.3%,这些数据充分表明,生猪市场已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供过于求的现状对价格和行业利润产生了显著影响。猪肉价格在过剩供给的压力下持续低迷,养殖户盈利困难,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部分养殖户甚至面临亏损,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二)规模扩张:产能去化的困境
  近年来,规模企业在生猪市场的扩张势头十分强劲。这些企业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迅速扩大养殖规模,使生猪市场供应大幅增加。数据显示,规模企业出栏增速远超总体出栏增速,成为推动市场供应增长的主要力量。
  然而,这种快速扩张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产能去化困难尤为突出。规模企业在扩张过程中通常有长远战略布局,这使得长期供过于求和低利润对生猪产能的负反馈作用减弱。能繁母猪存栏下降缓慢,生产性能却持续改善,导致出栏量长期居高不下。截至 6 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4043 万头,虽较前期高点有所回落,但仍高于 3900 万头的产能标准。更为关键的是,当前能繁母猪的生产性能正逐步提升,意味着能繁母猪存栏量的下降不一定会带来出栏量的相应减少。存栏和出栏双双维持高位,给生猪市场带来巨大压力。
  能繁母猪产能去化缓慢存在多方面深层次原因。首先,规模企业前期在固定资本上投入巨大,大量资金用于建设猪场、购置设备等,且仍有一定数量的在建工程。在此情况下,快速收缩产能会带来更多的折旧与利润压力。以上市公司为例,前期 17 大生猪类上市公司在建工程投资总额一度高达 535 亿元,随后虽有所下降,但截止上年度仍达到 223 亿元左右,与之对应的固定资产总额更是达到 2582 亿元左右,较前期低点增长近 6 倍。同时,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 227 亿元,处于较高水平。如此庞大的资产规模,使得规模企业在面临产能调整时需谨慎决策。
  其次,从成本角度分析,规模企业在与普通养殖的竞争中,成本优势并不明显。虽然规模企业在人力成本上有所节约,但固定资产、设备以及管理相关费用相对较高。而普通养殖户人工成本相对偏低,在养殖过程中对固定资产的依赖度较低,在成本控制上更具灵活性,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进行生产。因此,规模企业在扩张过程中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在价格较低、养殖亏损的年份,承受着较大的利润和现金流压力。
  此外,近年来不仅生猪产能快速增长,禽以及其他肉类产量也在迅速增加。这些替代品的增多,对猪肉需求产生明显冲击,进一步加剧了生猪市场的竞争压力。在市场份额有限的情况下,众多参与者的涌入,使得竞争愈发激烈,行业内卷现象日益严重。
  (三)成本之变:技术进步下的成本下行
  在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进程中,成本变化一直是影响行业格局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猪养殖成本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对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成本下降首先体现在饲料成本的下行。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供需关系的调整,饲料原料价格逐渐趋于稳定,部分原料价格出现下降。同时,养殖企业通过不断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利用率,进一步降低了饲料成本。例如,一些企业采用新型饲料添加剂,能够提高生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减少饲料浪费,在保证生猪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的前提下,降低了饲料使用量和成本。
  养殖技术和选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是成本下降的重要原因。如今,越来越多的先进养殖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智能化养殖设备的普及,使养殖户能够更精准地控制养殖环境,为生猪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提高了生猪的生长效率和免疫力,减少了疾病发生,降低了养殖过程中的损耗。在选育方面,通过不断优化种猪品种,提高种猪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使得每头母猪每年能够提供更多的断奶仔猪,并且仔猪的生长速度更快、体质更强壮,从而降低了单位养殖成本。
  成本的下降对行业竞争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规模企业来说,成本的降低增强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原本在成本上不占优势的规模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逐渐缩小了与普通养殖户的成本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了反超。这使得规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更从容地应对价格波动,凭借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对于普通养殖户而言,成本下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成本的降低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能继续保持一定的生存空间,通过合理控制成本,依然能够获得一定利润。另一方面,随着规模企业成本的下降和竞争力的增强,普通养殖户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能及时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不断降低成本,提升养殖效益,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反内卷猜想下的市场影响:多维度分析
  (一)行业层面:稳定产能,避免盲目扩张
  在生猪市场的发展进程中,政策引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与工业品反内卷不同,生猪市场的政策引导更注重稳定产能,避免盲目扩张。这一导向基于深刻的行业背景和长远的战略考量。
  当前,生猪市场虽存在一定程度的供过于求,但与其他严重产能过剩的品种相比,仍有一定利润空间,产能大幅去化的压力相对较小。各养殖主体在行业中均有其独特价值,无论是规模企业还是普通养殖户,共同构成了生猪养殖行业的生态系统。因此,产能调整的幅度相对温和,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稳定产能对于生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市场供需角度看,稳定的产能能够保障市场供应的相对稳定,避免因产能大幅波动导致价格的剧烈起伏。当产能过度扩张时,市场供应过剩,价格下跌,养殖户利润受损,生产积极性受挫,可能导致后续产能过度收缩,进而引发价格大幅上涨,给市场和消费者带来不利影响。而稳定产能则可有效避免这种恶性循环,维持市场的平稳运行。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稳定产能有助于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在稳定的产能环境下,养殖企业可以更加专注于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规模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其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加大在研发、设备更新等方面的投入,提升行业整体水平。普通养殖户也可以通过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养殖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市场行情:价格修复与反弹动力
  近期,生猪市场行情波动较大,价格走势备受投资者和行业人士关注。盘面价格在前期市场一致性看空的背景下,一直承受较大压力,处于低位运行状态。这种价格走势是市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生猪供应的过度悲观预期,导致他们纷纷抛售手中的期货合约,使得价格持续下跌。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渐变化,价格开始出现反弹,这一转变背后存在复杂的驱动因素。
  价格反弹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是价格的修复。前期市场对生猪价格的过度看空,使得价格远远偏离其实际价值,存在明显低估。随着市场对生猪市场供需关系的重新评估以及对行业发展前景的理性认识,价格开始向其合理价值回归。从生猪出栏同比数据来看,实际产能释放幅度相对有限,总体供应增加幅度较为温和,这表明市场供应并没有像之前预期的那样严重过剩。因此,生猪价格下跌空间受到限制,存在反弹需求。
  在价格反弹过程中,远月和近端价格走势呈现出明显差异。远月价格更多地表现为修复性上涨,这是因为市场对未来生猪市场的预期逐渐改善,投资者对远月合约的信心增强,愿意以更高价格买入。而近端价格在现货体重变化的影响下,上涨动力相对有限。当前,生猪出栏体重的变化对现货市场有着直接影响。如果出栏体重下降,意味着市场上可供销售的猪肉数量减少,可能会推动价格上涨。然而,目前生猪出栏体重并没有出现大幅下降的情况,因此现货供应相对充足,对近端价格的上涨形成一定制约。
  (三)策略推荐:把握市场机遇的智慧
  在复杂多变的生猪市场中,投资者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科学合理的投资策略,以把握市场机遇,实现收益最大化。以下是几种针对当前生猪市场的投资策略建议。
  单边策略方面,建议投资者在远月逢低配置多单。由于远月价格存在修复性上涨空间,投资者可在价格相对较低时买入远月期货合约,等待价格上涨后卖出,获取差价收益。但在实施这一策略时,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判断价格走势,避免因市场波动导致损失。
  套利策略上,LH91 反套是一种可行选择。通过卖出近月合约,买入远月合约,利用近月和远月合约之间的价格差异获取收益。这种策略的原理在于,当前市场近月合约价格相对较高,而远月合约价格相对较低,通过反套操作可在价格回归过程中实现盈利。但投资者需注意市场风险,及时调整套利头寸,以应对市场变化。
  期权策略推荐远月卖出看跌期权。投资者可通过卖出远月看跌期权收取权利金,在市场价格不出现大幅下跌的情况下,获取稳定收益。但如果市场价格大幅下跌,投资者可能面临较大风险,因此在实施这一策略时,需要对市场有准确判断,并合理控制风险。
  未来展望:生猪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展望未来,生猪市场既存在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行业参与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从机遇角度看,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猪肉的需求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猪肉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这为生猪养殖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企业可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
  技术创新也将为生猪市场带来新的机遇。近年来,智能化养殖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在生猪养殖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极大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智能化养殖设备可实时监测生猪的生长状况、环境参数等信息,实现精准投喂、精准管理,提高生猪的生长速度和健康水平。基因编辑技术则可培育出更优良的猪种,提高生猪的繁殖性能、抗病能力和肉质品质。企业应积极关注和应用这些新技术,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产业链整合也是生猪市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一些大型养殖企业已开始涉足饲料生产、屠宰加工、肉制品销售等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这种产业链整合模式不仅可确保企业在各个环节的利润,还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话语权。
  然而,生猪市场也面临一些严峻挑战。疫病防控始终是行业面临的重大问题,非洲猪瘟、猪蓝耳病等疫病的爆发,会给行业带来巨大损失。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疫病防控工作,加大在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疫苗研发等方面的投入,提高疫病防控能力。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加强对养殖场的消毒、隔离和人员管理,严格控制疫病传播途径。积极参与疫苗研发和推广,提高生猪的免疫力,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环保压力也是行业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生猪养殖企业需要加大在环保设施建设、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投入,实现绿色发展。建设沼气池、污水处理设施等,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污水等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采用环保养殖技术,如生态养殖、循环养殖等,降低养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市场波动风险同样不容忽视,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常常使养殖企业面临经营风险。企业需要加强市场监测和分析能力,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市场布局。通过参与生猪期货等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沟通,共同应对市场风险,实现互利共赢。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生猪市场中把握机遇、应对挑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要密切关注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政策导向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合理选择投资时机和投资对象。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应优先考虑那些具有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强、产业链完善的企业。要注重风险管理,合理配置资产,避免过度集中投资,降低投资风险。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透视中国猪业:过去、现在与未来2025/7/25 9:25:27
7月养猪价格风云榜:涨跌之间,谁主沉浮?2025/7/25 9:09:11
信息量很大!多家生猪头部企业到农业农村部座谈2025/7/25 8:51:27
2025年7月24日浙江及各地市活猪收购价格2025/7/24 17:48:44
2025年7月24日浙江及各地市白条猪价格2025/7/24 17:48:18
养猪大国荷兰,生猪存栏跌回45年前2025/7/24 8:54:16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咨询热线:13520072067  电子邮箱:cvonet@126.com  客服QQ:1048637528 肉类食品网客服QQ 肉类食品网

肉类食品网主办
版权所有 肉类食品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15680号
公司名称:一米优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鑫隅三街11号院11号楼2层101-262 电话:010-65283357 1352007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