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频道
产经·企业  曝 光 台  本网动态  畜牧舆情  
当前位置:首页本网动态本网评论 → 文章内容

“无菌蛋” 走红:噱头还是真有料?


肉类食品网 http://www.meat360.cn 2025/7/1 16:11:36 关注:162 评论: 我要投稿

  近期,在电商平台浏览时不难发现,一种名为 “无菌蛋” 的产品迅速走红。商家大力宣传该产品 “安全无菌,食用更放心”,价格也明显高于普通鸡蛋,这吸引了众多追求高品质生活和注重饮食健康的消费者,他们纷纷想要尝试。然而,“无菌蛋” 是否真如商家所宣传的那般神奇,究竟是实质性的品质提升,还是仅仅是营销手段,值得深入探究。
  商家宣传大起底
  为促进 “无菌蛋” 的销售,商家的宣传方式多种多样且极具夸张性。部分商家信誓旦旦地宣称 “绝对无菌,可放心生食”,使消费者误以为食用这种鸡蛋就如同处于无菌实验室般安全;还有商家声称 “无菌蛋营养丰富,数倍于普通鸡蛋”,强调其维生素、矿物质、优质蛋白等含量远超普通鸡蛋,将其形容为鸡蛋界的 “营养之王”。甚至有商家故意混淆概念,将 “无菌蛋” 与 “可生食鸡蛋” 等同,导致消费者难以区分。
  在电商平台上,类似宣传随处可见。有的商家称自家无菌蛋采用 “高科技杀菌技术”,能杀灭所有细菌,仅保留纯净营养;还有商家以产地和养殖方式为卖点,强调母鸡生活在 “纯天然无污染” 环境,食用 “有机饲料”,所以产出的蛋品质高且无菌。这些宣传极具吸引力,令消费者产生尝试的欲望。
  “无菌” 真相:不可能的神话
  从科学角度分析,“无菌蛋” 完全无菌是无法实现的。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指出,母鸡排泄和产蛋共用泄殖腔,这种生理结构决定了自然状态下鸡无法产出完全无菌的蛋。即便在生产过程中对鸡蛋进行多种杀菌处理,也只能降低细菌数量,无法达到绝对无菌。
  此外,所谓的 “无菌” 常常是商家的文字游戏。商家所说的 “无菌” 通常指无沙门氏菌,但鸡蛋中的致病菌不止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等也可能存在,威胁人体健康。从生产到运输、储存再到销售,鸡蛋历经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细菌污染。即使生产时鸡蛋细菌含量低,后续流转过程中也极易沾染大量细菌。
  “无菌蛋”= 可生食鸡蛋?傻傻分不清
  在 “无菌蛋” 的宣传热潮中,“可生食鸡蛋” 的概念常被商家混淆。许多人认为 “无菌蛋” 和 “可生食鸡蛋” 相同,实则不然。可生食鸡蛋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指经过一系列严格生产和处理流程,符合可生食标准的鸡蛋,该标准主要严格控制沙门氏菌等致病菌,要求鸡蛋内外均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严格来讲,“无菌蛋” 属于可生食鸡蛋的一种。然而,商家为吸引消费者,单独突出 “无菌” 概念并大肆宣传,使消费者误以为 “无菌蛋” 是特殊且完全无细菌的鸡蛋。实际上,除沙门氏菌外,“无菌蛋” 仍可能存在其他细菌,商家的宣传就如同给 “可生食鸡蛋” 披上了 “无菌” 的华丽外衣,误导消费者认为这是一种全新且更高级的产品。
  营养价值大 PK:神话破灭
  谈及营养价值,商家一直宣扬无菌蛋营养丰富,远超普通鸡蛋,但事实并非如此。无菌蛋和普通鸡蛋在营养价值上几乎无差异,都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在为人体提供营养方面二者相当。
  而且,从营养吸收角度看,生吃无菌蛋不如熟吃普通蛋。鸡蛋中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和抗胰蛋白酶,抗生物素蛋白会影响生物素吸收,抗胰蛋白酶会抑制胰蛋白酶活性,阻碍蛋白质消化吸收。只有经过充分加热,这些不利于营养吸收的成分才能被破坏,鸡蛋营养成分才能更好地被人体利用。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水煮蛋中 91% 的蛋白质可被人体吸收,而生吃鸡蛋时,这一数值约为 55%,差距显著。
  生产过程探秘:严格但非 “无菌”
  既然 “无菌蛋” 无法做到完全无菌,那么其生产过程是怎样的?是否如商家宣传的那般高科技、高标准?实际上,可生食鸡蛋(即商家所说的 “无菌蛋”)的生产过程确实比普通鸡蛋更为严格和复杂。从鸡苗选择开始就有一系列严格标准,鸡苗必须来自无沙门氏菌感染的种鸡场,从源头上尽可能减少病菌携带。
  在蛋鸡养殖过程中,对饲料、饮水和养殖环境要求极高。饲料需选用优质、无污染原料,并经过严格检测,确保不含有害物质和病菌;饮水必须是净化处理后的清洁水,防止蛋鸡因饮水感染病菌。养殖环境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定期消毒杀菌,控制养殖密度,减少病菌传播机会。部分养殖场采用智能化设备控制温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为蛋鸡创造舒适、健康的生长环境。
  鸡蛋产出后,还要经过多道处理工序。首先清洗去除蛋壳表面污垢和杂质,然后进行消毒杀菌,常用方法有紫外线杀菌、巴氏杀菌等,可有效杀灭蛋壳表面和内部部分病菌。杀菌处理后,对鸡蛋进行喷油保护,在蛋壳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外界细菌再次侵入。之后,通过电磁光检、超声波裂纹检查等技术,严格筛选鸡蛋,剔除有裂纹、破损或其他质量问题的鸡蛋。
  即便经过如此多道工序,也只能将鸡蛋中的细菌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无法做到完全无菌。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鸡蛋仍可能受到细菌污染。若运输过程中温度、湿度控制不当,或储存时间过长,都可能导致鸡蛋中细菌滋生繁殖。所以,“无菌蛋” 虽在生产过程中采取诸多严格措施,但也只是相对安全,并非绝对无菌。
  价格乱象与监管难题
  当前市场上,“无菌蛋” 价格乱象丛生。不同销售渠道价格差异显著,在一些高端超市,无菌蛋价格可达三四元一枚,而在部分电商平台或直播间,价格低至几毛钱一枚,这使消费者在选择时感到困惑,难以判断高价产品是否品质更好,低价产品是否能满足需求。
  价格混乱的根源在于标准缺失。目前,我国尚无 “无菌蛋” 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仅有一些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这导致市场上 “无菌蛋”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商家为降低成本,可能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生产出的鸡蛋达不到可生食标准却仍以 “无菌蛋” 名义售卖。
  标准缺失也给监管带来极大困难。相关部门在监管时,因缺乏明确标准依据,难以判断 “无菌蛋” 产品是否合格,这使得不良商家有机可乘,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名不副实的 “无菌蛋”。消费者购买时容易踩坑,不仅浪费钱财,还可能面临食品安全风险。
  给消费者的选购建议
  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 “无菌蛋” 产品,消费者选购时需格外谨慎。首先,要仔细查看产品标签。正规的 “无菌蛋” 产品,标签上应明确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执行标准等信息。例如,是否有 “可生食” 标识,是否有相关检测报告编号,这些都是判断鸡蛋是否符合可生食标准的重要依据。若标签信息模糊不清,或未标注基本生产厂家信息,此类 “无菌蛋” 切勿购买。
  其次,尽量选择知名度高、口碑好的品牌。知名品牌通常在生产过程中有更严格的质量把控,对生产标准和检测流程更为重视,产品质量更有保障。消费者购买前可多参考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和反馈,了解品牌信誉度和产品质量情况。例如,某些品牌在市场上已有一定知名度,消费者评价较好,这类品牌可作为选购的优先考虑对象。
  另外,要理性看待 “无菌蛋” 的宣传。切勿被商家夸张的宣传话术误导,诸如 “绝对无菌”“营养翻倍” 等说法往往缺乏科学依据。应明确 “无菌蛋” 虽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了特殊措施,但也只是相对安全,并非绝对完美。购买时要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决定,避免盲目跟风,浪费钱财。若只是偶尔想吃溏心蛋或尝试生食鸡蛋口感,可少量购买 “无菌蛋”;若为日常食用,普通鸡蛋即可满足营养需求。
  最后,无论是购买 “无菌蛋” 还是普通鸡蛋,都要注意储存方式。鸡蛋应放在冰箱冷藏保存,温度控制在 0 - 4℃,这样可有效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延长鸡蛋保质期。食用鸡蛋前,务必将鸡蛋清洗干净,防止蛋壳表面细菌污染蛋液。若鸡蛋出现裂纹、散黄、发臭等情况,切勿食用,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结语:理性看待,拒绝忽悠
  “无菌蛋” 的热销反映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关注,这是积极的现象。但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过程中,消费者应保持理性,不被商家的夸大宣传误导。鸡蛋是日常饮食的一部分,无论是 “无菌蛋” 还是普通鸡蛋,都有其价值和作用。只要掌握正确的选购方法和食用方式,就能确保饮食安全与健康。希望消费者能够提高辨别能力,避免不必要的消费支出,让每一个鸡蛋都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为生活增添美味与营养。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对不起,该处暂无记录....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咨询热线:13520072067  电子邮箱:cvonet@126.com  客服QQ:1048637528 肉类食品网客服QQ 肉类食品网

肉类食品网主办
版权所有 肉类食品网 Copyright©2000-2025 cvo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15680号
公司名称:一米优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鑫隅三街11号院11号楼2层101-262 电话:010-65283357 1352007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