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蛋鸡市场困局:过剩阴霾下,价格曙光几何?
肉类食品网 http://www.meat360.cn 2025/7/19 9:36:45 关注:54 评论: 我要投稿
|
|
猪盈蛋亏,市场初现两极分化
2025 年上半年,畜禽养殖市场呈现出显著分化态势,上市猪企与蛋鸡行业发展轨迹截然不同。
猪企在该阶段业绩表现突出。以牧原股份为例,其发布的 2025 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在 102 亿元至 107 亿元区间,较上年同期增长 1129.97% - 1190.26%,增长幅度极为显著。新希望同样表现优异,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6.8 亿元至 7.8 亿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同比增长 155.85% 至 164.07% 。多家上市猪企在上半年实现盈利,主要得益于生猪出栏量的增加以及养殖成本的下降。如牧原股份上半年共销售商品猪 3839.4 万头,同比增长 32.5%,规模效应显著;新希望生猪养殖业务各项生产指标持续优化,养殖成本同环比均下降,且饲料业务实现量利同增。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蛋鸡行业处境艰难。2025 年以来,鸡蛋价格持续下行,6 月份鸡蛋现货价格跌破 3 元 / 斤,6 月末至 7 月中,产区鸡蛋价格在 2.6 - 2.9 元 / 斤区间波动,部分产区甚至低至 2.5 元 / 斤 。按照当前蛋鸡完全成本计算,鸡蛋每斤亏损达到 0.7 元,整个行业深陷亏损困境。
这种猪企盈利与蛋鸡行业亏损的巨大反差,引发了对市场分化原因及鸡蛋价格未来走势的深入思考。
剖析蛋价下跌根源
(一)产能高位,供给过剩成主因
回顾 2020 - 2024 年,蛋鸡养殖行业经历了一段较长的盈利期。2020 年 4 季度,蛋鸡养殖摆脱亏损,进入盈利阶段,随后开启了长达四年多的盈利周期。期间,虽有盈利波动,但整体利润较为可观。2021 年,随着市场需求回暖与养殖技术进步,蛋鸡养殖平均利润达到 0.6 元 / 斤;2022 年,利润进一步上升至 0.82 元 / 斤,吸引了更多投资者进入该行业;2023 年,尽管市场竞争加剧,但凭借稳定的市场需求与有效的成本控制,平均利润仍保持在 0.65 元 / 斤;2024 年,行业迎来高峰,平均利润飙升至 1.52 元 / 斤,同比增长 133.8%。
高额利润促使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新养殖场不断涌现,小规模养殖户也加大投资,增加鸡苗投放量。据统计,2024 年全国蛋鸡存栏量大幅增长,达到新的高峰。然而,进入 2025 年,前期过度扩张的产能集中释放,市场鸡蛋供应严重过剩。2025 年 4 月,产蛋鸡存栏量高达 13.24 亿只,创下近三年新高,鸡蛋价格因此受到严重压制,持续下滑。
(二)需求减弱,消费市场显疲软
家庭消费方面,鸡蛋作为日常食材,需求本应相对稳定。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和健康意识增强,饮食结构日益多元化,对鸡蛋的依赖度有所降低。新鲜蔬菜、水果、肉类以及植物蛋白产品(如豆制品、坚果等)的消费增加,挤压了鸡蛋的市场份额。
餐饮行业受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压力及收入预期影响,消费者外出就餐频率下降,餐厅、早餐店、快餐店等对鸡蛋的采购量大幅减少。部分早餐店老板表示,鸡蛋早餐销量较以往减少一半甚至更多。
食品加工业对鸡蛋的需求具有明显季节性。每年 7 月至中秋前 10 天以及 11 - 1 月为生产旺季,鸡蛋需求量大增;2 - 6 月及 9 - 10 月为生产淡季,采购量大幅减少。2025 年,受整体经济环境和市场消费信心不足影响,即使在生产旺季,食品加工业对鸡蛋的需求增长也较为乏力。蛋糕店老板反映,消费者对甜食消费更为谨慎,蛋糕销量下滑,鸡蛋采购量相应减少。
鸡蛋行业深度剖析
(一)供给结构:谁在主导鸡蛋供应
在鸡蛋供给结构中,商品代蛋鸡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上超过 90% 的鸡蛋来自商品代蛋鸡。这些蛋鸡采用规模化养殖模式,在现代化鸡舍中饲养,饲料营养均衡,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得到精准控制,以确保高效产出优质鸡蛋。
农村散养母鸡产蛋主要用于农户自家消费,仅有少量流入市场。农村母鸡在院子里自由活动,以谷物、虫子为食。春季和秋后产蛋率提高,农户可能将多余鸡蛋拿到集市售卖。虽其市场流通占比较小,但在特定时期(如春季),仍会对市场供应产生一定影响,挤占部分商品蛋市场份额。
肉用母鸡产蛋主要用于孵化鸡苗,当肉鸡苗价格低迷或市场对未来肉鸡价格预期不佳时,部分鸡蛋会进入商品蛋市场。肉用母鸡产蛋时间和数量与蛋鸡不同,其产蛋周期与肉鸡养殖需求紧密相关,在肉鸡市场不景气时,可成为商品蛋市场的补充来源,对市场份额产生冲击。
(二)生产周期:小小鸡蛋诞生记
蛋鸡生产周期可视为一场有序的 “成长过程”。商品代蛋鸡苗经过 16 - 17 周养殖进入初产期,此时产蛋率不稳定,蛋重较轻。随着时间推移,产蛋率和蛋重逐渐增加,约在 23 - 24 周进入丰产期,平均产蛋率可达 90% 及以上,该时期可持续约 15 周。随后产蛋率逐步下降,60 - 70 周时平均产蛋率降至 75 - 72%,养殖主体需决定是否淘汰蛋鸡或进行强制换羽以延长产蛋时间和提升效率。强制换羽根据减毛比例不同,从开始到重新产蛋需 20 - 35 天,虽耗时较长,但有利于延长蛋鸡产蛋周期。若从父母代鸡开始计算,到商品代蛋鸡产蛋需 38 - 40 周;从祖代引种种蛋开始计算,则需 59 - 60 周。
肉鸡产蛋周期特点各异。白羽肉鸡从父母代鸡苗开始约 20 周开始产蛋;大部分黄羽肉鸡从父母代开始至少 25 周才开始产蛋。肉鸡产蛋主要用于孵化鸡苗,仅有少量未受精鸡蛋流入市场。
农村家庭养殖的母鸡多为黄羽鸡,受饲料营养和鸡舍条件限制,产蛋季节性明显。春季和秋季气候适宜、食物丰富,产蛋率高;夏冬季天气极端,产蛋率大幅下降。农户对其淘汰时间无固定标准,母鸡养殖时长差异较大。
不同生产周期相互关联,共同影响鸡蛋市场供应节奏。蛋鸡进入产蛋高峰期时,市场鸡蛋供应增加;蛋鸡进入淘汰期或肉鸡产蛋量因市场行情变化时,鸡蛋供应也会相应改变。
(三)规模程度:规模化与小散的博弈
当前,蛋鸡养殖行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存栏规模 1 万只的养殖场成为主流,存栏量超过 3 万只蛋鸡的养殖场,养殖蛋鸡比例占整个蛋鸡比例超 6 成。规模化养殖场配备先进设施设备,如通风系统、降温设备、排粪便及粪便环保设施等,为蛋鸡创造良好养殖环境,有效降低环境温度变化对产蛋率的影响,特别是在伏夏高温时,可减轻蛋鸡应激反应,提升平均产蛋率。
中小规模养殖场在行业中也占有一定份额,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以及养殖 “草鸡蛋”“土鸡蛋” 的主体。这类养殖场设施设备相对较少,伏夏时鸡场圈舍温度较高,影响蛋鸡采食和产蛋,导致夏季产蛋率偏低。农村家庭散养母鸡基本无温度调节设施,产蛋率受季节影响极大,伏夏时产蛋率远低于春季。
规模化养殖场大量基础设施设备投入,虽降低了季节性天气对蛋鸡产蛋率的负面影响,但也导致资产沉淀。这使得养殖主体在鸡蛋价格亏损时,主动退出市场的可能性降低,主动调整产能意愿不高,只能被动承受亏损,延长了行业去产能时间。而中小规模养殖场和农村散养户因资产投入较少,在市场行情不佳时,可能更快做出调整,如减少养殖数量或退出养殖行业。这种规模化与小散之间的差异和相互作用,对蛋鸡行业产能调整和市场供应产生深远影响。
(四)消费场景:鸡蛋的多元 “归宿”
鸡蛋消费场景丰富多样。家庭消费是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庭饮食中,鸡蛋以多种形式出现,如早餐的煎蛋、煮蛋,午餐的炒菜(如西红柿炒鸡蛋),晚餐的鸡蛋羹等。家庭对鸡蛋的需求相对稳定,虽单个家庭消费量不大,但总体需求持续存在。
外部餐饮行业也是鸡蛋的重要消费领域。早餐店中的卤蛋、水煮蛋、荷包蛋、鸡蛋饼等,为消费者提供便捷营养的早餐选择。这些早餐食品的消费与就业率和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就业率高、收入稳定时,外出吃早餐人数增加,鸡蛋需求上升;反之,就业形势严峻、收入减少时,外出就餐频率降低,鸡蛋需求受到抑制。
食品加工行业是鸡蛋的另一重要消费场景。鸡蛋用于制作蛋糕、点心、饼干等食品,其生产具有明显季节性。每年 7 月至中秋前 10 天以及 11 - 1 月为生产旺季,食品加工厂大量采购鸡蛋,为制作中秋月饼、节日点心等做准备;2 - 6 月及 9 - 10 月为生产淡季,采购量大幅减少。不同消费场景对鸡蛋需求的波动,直接影响鸡蛋市场价格。需求旺季时,鸡蛋价格往往上涨;需求淡季时,价格可能下跌。
未来行情展望
(一)中秋前价格反弹:短暂的回暖
7 - 8 月,鸡蛋市场供需关系发生显著变化。供应端方面,伏夏高温对小规模养殖主体及农户散养母鸡产蛋能力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导致市场鸡蛋供应量阶段性减少。相关数据显示,7 月份全国鸡蛋产量环比下降约 3%,直观反映了高温对鸡蛋供应的影响。
需求端则呈现旺季特征。7 - 8 月是鸡蛋的季节性需求旺季,食品加工企业为迎接中秋节,积极备货,大量采购鸡蛋用于制作月饼、点心等。同时,暑期旅游带动餐饮行业对鸡蛋的需求增加,热门旅游城市酒店、餐厅鸡蛋采购量明显上升。
在供需共同作用下,鸡蛋价格出现反弹契机。7 月中产区鸡蛋价格跌至 2.6 - 2.8 元 / 斤,完全成本亏损达 0.6 - 0.7 元 / 斤 ,随后价格开始回升。然而,今年食品加工需求增长缓慢,受整体经济环境和市场消费信心不足影响,消费者对含蛋食品购买热情下降,部分食品企业月饼产量较去年减少约 20%,导致鸡蛋需求整体放缓。因此,尽管中秋前鸡蛋价格有反弹趋势,但由于食品加工需求疲软,反弹幅度将受到明显限制,难以达到以往高位。
(二)中短期难入新景气周期:过剩的阴霾
从行业产能来看,2025 年上半年蛋鸡养殖虽出现亏损,但过去几年丰厚的养殖利润使养殖户在面对亏损时,采取淘汰老鸡置换新鸡或强制换羽等措施维持产能,行业产能并未出现实质性减少。禽蛋饲料产量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上半年禽蛋饲料产量未明显下降,表明蛋鸡存栏量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需求端方面,商品鸡蛋需求面临诸多挑战。农村家庭养殖户母鸡存栏增加,鸡蛋产量上升,挤压了商品蛋市场需求。同时,产业发展速度放缓,消费者购买能力和意愿受到影响,商品鸡蛋需求增长乏力。市场调研机构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商品鸡蛋需求同比下降约 8%,充分体现了需求端的疲软态势。
此外,2025 年冷库蛋经销商普遍亏损,导致其主动入库冷蛋的意愿大幅降低,鸡蛋库存消化速度减缓,原本用于平衡市场供需的冷库蛋调节机制失效。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半年甚至 9 个月,鸡蛋供应将整体过剩,行业将继续处于亏损状态,不断消耗现金流。只有当部分管理不善、成本较高的养殖主体在亏损压力下被迫退出市场,行业才有可能完成底部调整,进入新的景气周期,但这一过程充满不确定性,需要较长时间和艰难的调整。
行业破局之思
2025 年蛋鸡行业面临的困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从业者需深刻认识市场变化,摒弃盲目跟风扩大规模的做法,在产能过剩背景下,合理控制产能、优化养殖结构是当务之急。
随着消费需求不断变化,企业应敏锐把握市场趋势,加大在产品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方面的投入。通过科学饲养管理,生产安全、营养、美味的鸡蛋,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鸡蛋的需求。同时,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借助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兴方式,突破地域限制,开拓更广阔市场。
从长远发展角度看,蛋鸡行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引进先进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注重环境保护,采用绿色养殖模式,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如此,蛋鸡行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鸡蛋,为行业从业者创造良好收益。期待蛋鸡行业早日突破困境,实现转型升级,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13520072067。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文章作者:豆包 文章编辑:一米优讯 |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发表评论 (当前没有登录 [点击登录]) |
|
信息发布注意事项: 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本网站不允许发布以下信息,网站编辑有权直接删除:[查看详细]
(一)、重复(恶意灌水)发布的信息;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三)、与本网站主体定位不相关的信息等等。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