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活羊价格走势:旺季特征初显,区域分化加剧
(一)全国均价稳中微涨,环比涨幅 0.6%
截至 7 月 31 日,全国活羊均价为 25.2 元 / 公斤,较上周上涨 0.6%,结束了连续两周的回调态势。从区域角度分析,北方主产区价格低价企稳,南方销区因旺季备货促使价格上行,南北价差扩大至 3 元 / 公斤 ,呈现出 “北稳南强” 的格局。具体表现如下:
华北地区:河北石家庄育肥羊价格区间为 12.8 - 13.5 元 / 斤(25.6 - 27 元 / 公斤),环比上涨 0.3 元 / 斤。由于散户惜售情绪,屠宰场到货量减少 10%。
东北地区:内蒙古赤峰高腿寒羊公羔 30 斤价格为 580 元 / 只,每增重 1 斤加价 10 元,优质品种溢价达 15%。
华南地区:广东佛山活羊交易价格在 16 - 18 元 / 斤(32 - 36 元 / 公斤),环比上涨 1 元 / 斤。潮汕地区火锅餐饮备货量周增长 20%。
西南地区:云南昆明活羊均价为 14 - 15 元 / 斤(28 - 30 元 / 公斤)。受暑期旅游消费拉动,环比持平,但较去年同期上涨 8%。
(二)产业链价格传导分化:羔羊领涨,羊肉零售跟涨乏力
羔羊市场:30 斤左右公羔均价为 620 元 / 只,环比上涨 2.3%。能繁母羊存栏下降,导致优质羔羊稀缺,补栏成本创年内新高。
羊肉批发:白条羊批发价为 56.8 元 / 公斤,环比上涨 0.5%,但显著滞后于活羊涨幅。屠宰企业利润压缩至 5%,部分企业采取限量收购方式控制成本。
二、四大核心因素驱动 7 月羊价走势
(一)供应端:产能去化与区域错配交织
存栏量持续下行:全国肉羊存栏量为 9780 万头,同比下降 3.2%。能繁母羊存栏连续 19 个月下跌,预计 2025 年新生羔羊减少 12%,远期供应缺口扩大至 400 万头。
区域供应失衡:北方产区存栏占比 65%,但受高温天气影响,肉羊日增重下降 0.1 公斤,育肥周期延长 10 天。南方产区因环保限制,存栏下降 10%,60% 羊源依赖北方调运,运输损耗率达 5%,推高了流通成本。
(二)需求端:餐饮旺季启动与家庭消费分化
餐饮需求爆发:暑期旅游旺季叠加中秋提前备货,广东、福建等地羊肉火锅门店采购量周增长 30%,优质黑山羊、湖羊订单量增长 25%。
家庭消费低迷:终端羊肉零售均价为 70 元 / 公斤,消费者转而选择猪肉(13.89 元 / 公斤)、鸡肉等替代品。北方农贸市场羊肉销量同比下降 15%。
(三)成本端:饲料高位运行挤压养殖利润
原料价格坚挺:玉米价格为 2520 元 / 吨、豆粕价格为 3012 元 / 吨。青贮饲料短缺,致使育肥羊日均成本达 15 元。自繁自育每只盈利压缩至 80 元,较去年同期下降 60%。
隐性成本增加:高温季节防疫费用增加 20%,环保设施投入使中小养殖户综合成本上涨 8%,养殖户挺价意愿强烈。
(四)政策与天气:进口限制与高温双重作用
进口羊肉缩量:海关对澳大利亚羊肉实施保障性关税,7 月进口羊肉到岸价上涨 5%,国产羊替代效应增强。
极端天气干扰:北方持续高温导致肉羊采食量下降 10%,南方台风 “杜苏芮” 影响物流,部分地区活羊到市量减少 20%。
三、区域市场特征:从 “量稳价疲” 到 “优质溢价”
(一)北方主产区:低价震荡中盼旺季
河北、内蒙古:育肥羊价格在 12 - 14 元 / 斤,屠宰场压价收购,散养户出栏积极性降至年内低点。40 公斤以下羔羊占比达 25%,反映出被动缩短养殖周期的情况。
机会点:8 月学校开学、中秋备货有望拉动消费回升 10%。建议养殖户出栏 50 公斤以上肥牛,避免集中上市。
(二)南方销区:优质优价成主流
广东、浙江:黑山羊、湖羊价格突破 20 元 / 斤,上海、江苏屠宰企业对 50 公斤以上膘情羊加价 0.5 元 / 斤,山东济宁育肥羊出栏价涨至 15 - 16 元 / 斤。
挑战:高温运输损耗率高,建议养殖企业与销区建立 “点对点” 直供模式,降低中间环节成本。
四、后市展望:8 月迎价格修复窗口,两大主线值得关注
(一)短期(8 月上旬):备货行情驱动价格反弹关键变量:中秋前 20 天,屠宰企业将加大采购力度。预计全国活羊均价有望突破 26 元 / 公斤,北方产区反弹 0.5 - 1 元 / 斤,南方优质羊价或达 18 元 / 斤。
风险提示:若终端消费回暖不及预期,高价区可能出现回调。建议养殖户逢高锁定利润。
(二)中长期:产能去化支撑价格中枢上移
供需格局重塑:能繁母羊存栏修复周期长达 2 年,预计 2025 年冬季羊源缺口或达 500 万头,价格中枢有望上移至 26 - 28 元 / 公斤。
政策红利:农业农村部推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北方产区规模化率提升至 45%,成本控制能力增强,抗风险能力提升。
(三)行业建议
养殖户:北方 50 公斤以上育肥羊应抓住 8 月 10 日前的出栏窗口,南方 30 公斤以下羔羊可延迟至中秋前上市,以发挥品种溢价优势。
消费者:短期可关注北方平价羊肉促销活动,中长期可选择宁夏盐池滩羊、山东鲁西黑头羊等地理标志产品,兼顾品质与性价比。
加工企业:提前布局内蒙古、新疆等产区的优质羊源,通过 “活羊 + 分割品” 组合采购方式平抑成本波动。
结语:在分化中把握周期机遇
7 月的活羊市场,处于产能去化与消费升级的关键博弈阶段。北方的 “量稳价疲” 与南方的 “优质溢价”,本质上是供需错配与品质差异在市场中的映射。短期来看,中秋备货将成为价格上行的直接推动因素;中长期而言,能繁母羊存栏修复速度决定了行业能否突破 “羊源告急” 的瓶颈。对于产业链各环节而言,唯有紧密结合区域特征与消费节奏,才能在震荡行情中占据主动地位。毕竟,当活羊价格进入 “25 元时代”,考验的不仅是对行情的判断能力,更是对产业周期的深度理解。(数据支持:农业农村部、全国畜牧总站、卓创资讯)
|